向航天人致敬!

2020-08-27 柿樹如意

今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公裡,過五關斬六將,飛行7個月,預計明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3如果順利實施,我國將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步走」,完成前無古人的創舉。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日,青島智騰向航天人致敬
    「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同時開創了中國探索星辰大海航天史的新紀元。「中國航天日」活動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希望銘記歷史、傳承精神,讓更多公眾了解航天、應用航天;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勉勵航天人矢志目標、不畏風險、不懼挑戰,在接續奮鬥中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號召全社會凝心聚力,愛國奉獻追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 中國航天日|Vlog《光陰的故事》致敬默默付出的航天人
    帶著對神秘事業的嚮往我成為一名航天工作者心中那些高大上的夢想照進現實卻充滿了失落平凡的崗位 簡單的工作單調、機械、重複好像是進入了單曲循環模式單一的壓抑未知的迷茫疫情的緊張擊破了我如薄紙般的堅強這真是我想要的嗎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如何選擇奇怪的是,周圍的人樂觀而堅定他們冒著疫情風險,依舊在崗位上衝鋒就是這些平凡的崗位就是這些重複的操作他們一幹就是十幾年、幾十年是什麼讓他們甘願在平凡中堅守李榮斌,已經堅守了23年他略顯滄桑的臉上
  •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中國航天人!
    從無到有,二十餘年,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天正式開通,我們從此可以用自己的導航系統,和GPS從此說再見,我們再也不用別人的眼睛了。北鬥衛星導航是用三種不同的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衛星導航系統,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的設想,從1994年正式開始,一直到2020年6月23日日全部發射完成.
  • 致敬中國航天人,楊利偉成功返航背後,是女兒的離世和妻子的離職
    而中國的航天事業,就算從楊利偉上太空開始算起也已經有17年之久了,但是很多人都卻忽略了中國航天人的航天精神。致敬中國航天人!,他的經歷,他的成功,他背後付出的努力都代表中國航天人精神。致敬中國航天人!,對於中國的航天人,對於這部劇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 朱志發‖(原創首發)向英雄致敬
    文/朱志發「嘀……嘀嘀」,車輛通過烈士陵園時,會鳴笛向英烈致敬。這是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報告時講到的一個細節。楊利偉說:「在航天城有一個烈士陵園,裡邊安睡著260個烈士,平均年齡24歲,最小的17 歲,他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每次航天發射前都要去烈士陵園祭念他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過往的汽車都會鳴笛,向英烈們致敬。」銘記英雄,不忘英烈。是一個民族的情懷,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國古有鄭成功、林則徐、關天培、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人們立碑紀念,頂禮膜拜。
  • 向西工大、北航等高校致敬!剛剛,嫦娥5號,成功著陸月球表面!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不知有多少人守著屏幕,在翹首以盼。靜候嫦娥五號的佳音。 太厲害了!時隔40多年,在探月工程中,我們終於迎頭趕上,佔據了先機,向我們的航空航天工作者們致敬!
  • 向科學家致敬|戚發軔:神舟」飛船的幕後「舵手」
    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戚發軔。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後戚發軔(左一)在航天城與楊利偉會面要把人送入太空不是一件容易事
  • 「有間國潮館」三裡屯開啟《你是我的榮耀》入駐致敬航天夢想
    通過航天科技和趣味互動的形式,不僅將劇作中的航天元素有機傳達,同時弘揚航天精神,表達中國「國潮」態度。《你是我的榮耀》講述了致敬航天夢想、相守初心的故事。航天設計師於途邂逅星光閃耀的喬晶晶,攜手砥礪前行成為彼此的榮耀。故事創造性地將航天元素與浪漫愛情有機融合,內容方面立意深遠,對默默奉獻的一線航天工作者和為夢想堅持奮鬥的人深情致敬。
  • 《銀河補習班》的「曙光號」,致敬中國首個秘密載人航天工程
    電影開始的的第一個畫面,正是中國新一期載人航天任務出徵的記者會,會上講的這次任務的飛船就是「曙光十六號」。這個名字一聽十分陌生,想必大家都以為是虛構的。一想到航天飛船,大家一定會想到神舟系列飛船和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但要是論資歷,曙光號卻比神舟號資深得多,它不是一個虛擬的飛船代號,而是真正的中國航天事業曙光。
  • 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題: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今天,網際網路上被天外歸來的一個中國太空飛行器刷屏。(拼版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月2日公布,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北京時間當天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為中國航天特別是載人航天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這一英雄太空飛行器,就此告別太空,完美謝幕。
  • 向好奇心致敬 2020菠蘿科學獎揭曉
    說起男人的鬍子,總讓人覺得是展現男性魅力的重要方式。今年,來自美國猶他大學生物系的卡雷爾和本校物理系的幾位研究者發表論文稱,鬍子除了好看還能扛揍。卡雷爾等幾位研究者用綿羊皮毛模擬人體毛髮,對比完整的皮毛、剃短的皮毛、連根拔除的皮毛對於衝擊力的吸收力後發現,皮毛確有削除鈍擊的能力,同時能擴散衝擊力,起到類似凱夫拉防彈衣的作用。
  • 獨家| 武漢封城建議者:向武漢人民致敬,向援助武漢的人致敬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鳳凰網財經連線中回憶起武漢封城,當時高級別專家組是1月18號到的武漢,1月19號研判疫情,那時武漢的病人據統計不到300人,但是如果經歷春運,500萬人離開武漢,情況會非常危急。對於武漢封城的決定,曾光向鳳凰網財經透露,當武漢疫情爆發時,自己首先提出了封城的建議,隨後專家組經過討論達成一致。
  • 致敬中國航天事業 中信銀行發行國內首款火星紀念信用卡
    (2020年7月29日,北京)隨著中國「天問一號」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圓滿成功,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開啟,為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刻,7月29日「一起看火星」主題公益活動在北京舉辦,中信銀行攜手中國航天基金會,宣布正式發行國內首款火星紀念信用卡,將銀行卡金融產品、服務與航天科普活動相結合,創新開拓航天科普新形式,激發廣大人民對太空探索的崇敬,致敬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
  • 《太空救援》在精彩故事的最後,向那些勇敢的人致敬!
    《太空救援》說的故事並不複雜,人也相對簡單。這齣戲表達了一個戰鬥民族的力量。事實上,與好萊塢大片相比,這部電影確實少了一件事。它沒有那麼強烈的科技感、特效感或西方浪漫感。這是為了使文章更加緊湊,情節跌宕起伏,也更加寫實。說到現實,《太空救援》並不誇張《太空救援》改編自「7號禮炮」事件。冷戰時期,眾所周知,美蘇爭霸。
  • 向中國科技工作者致敬
    向中國科技工作者致敬!「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畢生探索,只為讓中國科學走得更遠。致敬中國科學家,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頭條!
  •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飛天」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夢想,明朝萬戶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雖然失敗,但是這種夢想一直存在。美蘇在「冷戰」期間,蘇聯率先將太空人加加林送入了太空,從此太空這一未知領域被打開,美國為了趕超蘇聯,在1969年率先完成載人登月的世界壯舉,那中國的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我們應該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 決勝2020:航空工業人用奮鬥向祖國致敬
    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個十一國慶假期,特殊而又平凡。因為他們在用奮鬥,向祖國致敬!十一國慶期間,這裡是機翼裝配廠生產現場,航空工業西飛員工用「硬核」的過節方式,恪守職責使命,堅守工作崗位,嚴守節點進度,用奮鬥,向祖國致敬!
  • 向卡爾·薩根致敬
    「在科學報導這個重要但並非完美的領域裡,必不可少的是要有讓站在籬笆兩邊的人都信任的作家,「兩邊的人」是指科學界的領袖人物和讀者。這同時也造就了獨特的卡爾·薩根,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而且還能夠耍筆桿子。」這是《卡爾·薩根的宇宙》中《科學與傳媒》一文作者沃爾特·安德森對卡爾·薩根的評價。 美國《每日新聞》曾這樣評論薩根:「他有三隻眼睛。
  • 今天,讓我們再次向這些航天英烈致敬
    此時,不論你身在何方,請向所有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幸福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致敬!每一位烈士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遺忘的英雄事跡。在祖國西北大漠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革命烈士陵園內,長眠著王來、李再林等760多位,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和航天事業英勇獻身的英烈們。今天,我們再一次走近他們生命的那一天,深切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