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及新型生物正交反應「S-Click」方法改造...

2020-12-08 生物谷

 

10月5日,《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以「Hot 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雲課題組題為S-click reaction for isotropic orientation of oxidases on electrodes to promote electron transfer at low potentials 的研究文章。文中報導了該課題組開發的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及新型生物正交反應「S-Click」方法改造胺基酸氧化酶,成功實現了胺基酸的快速、實時、精準的電化學檢測。

胺基酸是重要的生理生化代謝與細胞信號分子,異常胺基酸代謝導致許多嚴重疾病,因此實時胺基酸分析對醫學、診斷及生命科學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在國際期刊上關於胺基酸在細胞代謝、基礎病理方面的重要性研究日漸增多,例如色氨酸的代謝,與精神疾病,免疫疾病,以及癌細胞的免疫逃逸都具有重要關聯。此外,色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絲氨酸的代謝與腫瘤發生發展具有重要關係,已成為重要的精準藥物靶點。目前對於胺基酸的檢測主要有光譜,液相色譜,酶聯顯色反應等,上述手段都難以對人體體液中的胺基酸實現實時、動態的分析,也正因為缺乏一種對體液中胺基酸的快捷、實時、靈敏準確分析的手段,不但限制了對不同胺基酸與人類健康關係的進一步研究,而且錯失了通過對這種重要生理代謝基礎物質的監控來早期預警健康狀況的機會。

改進酶電化學生物傳感器(EEB)的重點之一是改善酶和電極之間的電子傳遞。在EEB中使用電子介體是一種改善電子傳遞的常用方法,但使用電子介體通常會導致相對於酶的原始氧化還原電位增加的過量電位,並且氧化還原介質通常是非選擇性的,不僅促進了電極和蛋白質之間的電子轉移,也促進了各種幹擾分子的電子轉移。此外,電子介體在活體分析領域的應用也存在諸多限制。利用納米材料增強酶電極的電子轉移為第3代生物傳感器的實現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酶相對於電極表面的隨機取嚮導致電子轉移效率的較大變化。該研究通過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的非天然胺基酸插入技術,位點特異性地將巰基苯丙氨酸(TF)插入到酶特定位點中,TF的巰基通過該研究發展的新型生物正交「S-Click」反應與連接分子(Bodipy373)的氯苯基團特異偶聯,而連接分子通過π-π stacking組裝到碳材料表面,實現不同胺基酸氧化酶在碳材料電極表面的定點偶聯(如圖2所示)。該團隊開創的定點偶聯體系(S-Click, 圖2C),相比於目前主流的基於疊氮基-炔烴基「點擊化學」的偶聯體系,具有更好的反應活性與生物相容性,更符合開發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基於該技術製備的色氨酸氧化酶電極展現出了更高更均勻的酶負載,同時在電化學測試中也展現出了極低催化電位的色氨酸直接生物電催化(圖3)。

利用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的胺基酸生物電化學傳感器,團隊進一步在血液樣品及癌細胞培養體系中對色氨酸、甘氨酸進行了精準的實時原位動態檢測(圖4)。

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王江云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副研究員夏霖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以及深圳市「三名」工程的資助。(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生物正交標籤技術鑑別出新型記憶分子
    2014年9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Protocols和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上的兩篇研究論文中,來自昆士蘭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鑑別人類機體蛋白質產生的新方法
  •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Cas9核酸酶 提高基因編輯安全性
    日前,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和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利用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技術開發出一種新型Cas9核酸酶。它讓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的活性受到一個低成本、豐富、無毒的胺基酸的調控,從而讓CRISPR/Cas9技術更為安全可控。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報導了基於該課題組前期設計的一種可以基因編碼的光敏蛋白質,進一步實現了光敏蛋白質吸收光能驅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反應的功能。  苯酚類結構普遍存在於藥物、農藥、材料和天然產物中,此前已報導過多種不同的策略合成此類結構,其中具有吸引力的方法是滷代芳烴直接羥基化,學界已報導了鈀、銅等金屬作為催化劑,強鹼作為羥基源,對滷代芳烴直接進行羥基化。
  • 基因密碼神來之筆 「重磅」流感疫苗誕生記
    周德敏教授1996年完成北醫大與日本筑波大學聯合培養博士課程,之後在Scripps研究所師從PeterG.Schultz教授進行博士後訓練,現任國家973「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的蛋白質標記新方法」首席科學家,以及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系主任,並於2017年12月獲得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傑出成就獎。
  • 熊海課題組在國際生物技術領域重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以組蛋白為例,上述翻譯後修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組蛋白的構型,從而對其構成核小體、染色體等產生影響,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直接影響基因的轉錄抑制、激活,DNA的損傷、修復,染色體的凝聚、重組等重要生命過程。在細胞內,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主要依賴於各種修飾酶,如乙醯轉移酶,甲基轉移酶,這些酶對底物的選擇性差,修飾位點也十分隨機,因此增加了直接通過生物自身修飾的方式獲得特定位點修飾組蛋白的難度。
  • 「終極保險」打造更安全的基因工程生物
    通過使這些「基因組重編碼生物」的生存依賴於自然界中所沒有的、需要人工合成的胺基酸,人們得以錦上添花地構建更安全的基因工程生物。圖片來源: Spencer Katz被改變的編碼人們已經知道,三聯密碼子一共有64種組合可能,而這64種組合,只對應20種胺基酸和一個「停止」信號,因此這造成了「多個組合對應一個編碼」的所謂「冗餘性」現象。
  • . | 生物正交功能化聚集誘導發光材料智能識別與殺傷致病菌
    當前鑑別細菌病原體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血液培養、組織樣本、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等。但是,這些方法存在檢測時間長、精準度低、檢測流程複雜以及需要依賴精密儀器等缺點。由於無法及時可靠地獲取細菌病原體的信息,大多數細菌感染都根據醫生的經驗診斷並採用廣譜抗生素予以治療。廣譜抗生素的普遍使用往往容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
  • 密碼子的秘密
    這個故事先要從基因和蛋白質講起。簡單說,基因是一條DNA長鏈,由4種核苷酸依次排列而成,分別用A、T、C、G這4個字母來表示。蛋白質也是一條長鏈,由20種胺基酸依次排列而成。基因的字母順序決定了蛋白質的胺基酸順序,因此也就決定了生命的樣子。一個關鍵問題是,基因到底是如何決定胺基酸順序的呢?
  • Metab Eng: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的CasPER,高效地對酶進行基因改造
    2018年8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技術大學、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於CRISPR/Cas9的方法,從而能夠靈活地對必需的酶和非必需的酶進行基因改造。這有很多應用,包括開發產生基於生物的藥物、食品添加劑、燃料和化妝品的方法。
  • 構建出僅使用61個密碼子的大腸桿菌
    2019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他們在實驗室合成的基因組替換了大腸桿菌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5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otal synthesis of Escherichia coli with a recoded genome」。
  • 中國學者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直接來源最可能是蛇
    該論文的標題是《新型冠狀病毒纖突蛋白的同源重組可能促進了從蛇到人的跨物種傳播》,由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22日在線發表在英文學術期刊《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 劉濤研究團隊在JACS上發文報導蛋白磷酸化研究的新技術
    迄今為止,研究者們廣泛地研究PTKs催化機理以及其在相關疾病誘發中的作用,目前已經有20多種基於PTKs的藥物在臨床上應用。相比之下,雖然有個別PTP的抑制劑處於臨床研究階段,但由於研究技術的瓶頸,對PTPs功能的闡述以及其與底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處於初級階段。
  • 研究人員建立放線菌天然產物合成基因簇多位點染色體插入新技術
    該研究創建了一種高效、通用的放線菌天然產物合成基因簇多位點染色體插入的新技術,為微生物藥物的研究與開發提供了又一種先進的操作工具。放線菌天然產物具有多元的化學結構與廣譜的生物學活性,已被廣泛用作殺蟲劑、抗腫瘤藥物與免疫抑制劑等,為人類健康以及農牧業病蟲害防治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放線菌重要藥物產生菌通常發酵單位較低且遺傳操作困難。
  • 研究實現正交氨醯-tRNA合成酶與tRNA對的快速發現和進化
    研究實現正交氨醯-tRNA合成酶與tRNA對的快速發現和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11:48 英國劍橋大學Jason W.
  • 基於正交小波函數族的多址通信原理及其應用
    本文描述了基於正交小波函數族的多址通信原理,並提出了一種多速率正交小波調製方法.用具有不同伸縮尺度的小波函數對不同信道中的碼流進行編碼,可以達到擴展信息序列頻譜的目的  Key words:wavelet;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modulation;spread spectrum一、引  言  近年來,小波分析方法在信號檢測、多尺度邊緣提取、語音及圖像處理等諸多通信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7,8].在擴頻通信領域中,
  • 基因敲除構巢麴黴的研究-源井生物
    由於大多數絲狀真菌的遺傳工具開發欠佳,因此目前很難使用基因工程來了解這些真菌的生物學特性並在工業中充分利用它們。因此,為了開發一種可用於遺傳操縱非模型絲狀真菌的通用方法,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適用於絲狀真菌的基於CRISPR-Cas9的系統。CRISPR技術通過提高可進行實驗的速度和複雜性,徹底改變了真菌基因工程。另外,該系統的效率通常允許將基因工程引入非模型物種。
  • 小分子:底物抑制劑,分子伴侶,終止密碼子通讀及展望
    自從酶替代療法問世以來,患者的臨床結局有了顯著改善,儘管這種治療方法存在重要的局限性,例如免疫反應,重組酶的生物利用度低以及無法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已經提出了基於基因療法或小分子的新策略,並已作為替代酶替代療法或對其進行補充的方法進行了測試。小分子是口服給藥的,沒有抗原性化合物可以擴散穿過細胞膜並以穩態濃度分布,也到達中樞神經系統。
  • 周德敏團隊找到惡性腦膠質瘤治療新途徑——基因靶向治療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教授團隊在國家「973」項目的支持下,建立了「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的蛋白質標記」新方法。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實現腺相關病毒(AAV)活病毒的非天然胺基酸定點標記及靶向修飾,這一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解決了活病毒難以任意定點標記的世界性難題,極有希望催生新一代的靶向基因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