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多種地形和氣象條件下的探測需求 海洋型彩虹-5首飛成功

2020-12-05 環球時報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彩虹-5無人機團隊近日趕赴外場開展項目履約,執行密集飛行任務。在此次任務中,彩虹-5無人機首次完成海洋應用型功能驗證飛行,驗證了全系統電磁兼容性、載荷功能和平臺性能,為後續應用演示驗證奠定了良好基礎。海洋應用型彩虹-5無人機的研製和試驗背景是什麼樣的?這次試飛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呢?針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16日向彩虹-5的研製單位彩虹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求證。

彩虹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有關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海洋應用型彩虹-5無人機系統是針對複雜多變的海洋局勢和海洋環境打造的一款高空長航時大型無人機系統。該無人機系統可搭載光電、廣域搜索雷達等載荷,具備廣域偵察監視能力和多種任務載荷集成能力。

據專家介紹,首次完成海洋應用型功能驗證飛行的彩虹-5無人機已完成光電-廣域雷達集成聯動測試等飛行測試,下一步將去真正的海洋環境測試。針對海洋任務高溫高溼、高鹽霧等環境特點進行了適應性改進,比如連接器全部更換為耐海洋環境的鈦合金材料。

彩虹-5中高空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翼展21米,巡航高度2000-7000米,升限8300米,最大續航時間35小時,最大飛行速度300公裡/小時,最大起飛重量3300公斤,任務載荷重量480公斤。無人機系統採用全自動飛行控制系統、抗幹擾的數據鏈(包括視距和衛通)及全天候的載荷。該系統飛行高度高、載荷能力強、航程大,高原短距起降能力強,操作簡便,可靠性強、出勤率高,綜合保障能力強、性價比高。可用於周邊海域及邊境地區的全天時偵察監視、目標精確定位、邊海防巡邏等任務。

據介紹,該系統還開創民用無人機使用新模式:一次飛行滿足多行業數據需求。如在航空物探領域,可將航磁、航電、航重、航放等電磁測量設備整合,滿足多種地形和氣象條件下的探測需求,大幅度提升無人機航空物探技術水平。

(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彩虹5無人機已成功首飛 最大巡航時間達40小時
    在重慶高交會上,彩虹系列無人機就可謂風頭無兩。彩虹系列無人機由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為「研究院」)自主研製,是國內型譜覆蓋最廣的無人機系列,可以提供體系化空中智能系統解決方案。此外,彩虹還是我國批量出口最早和出口量最大的無人機系列,覆蓋10多個國家的20多個最終用戶,年交付國內外用戶無人機200餘架,年度科研和交付飛行試驗1000餘架次。
  • 「長八」火箭成功首飛 雲遙宇航氣象探測載荷順利升空
    央廣網天津12月22日消息(記者夏震宇)12月22日12時37分,隨著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GNSS氣象探測系統「GNSS掩星氣象探測載荷」搭載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元光號」衛星也隨之順利升空。
  • 國產大型無人機「翼龍-2人工增雨雪型」在甘肅首飛成功_新聞頻道...
    國產大型無人機「翼龍-2人工增雨雪型」在甘肅首飛成功
  • 國產高端無人機彩虹5首飛 集成眾多尖端科技
    這款新型無人機擁有更高的載荷能力和作戰效能,這也意味著中國又誕生一款在國際上數一數二的察打一體化無人機,它將在世界範圍內反恐鬥爭及局部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  迎著朝陽成功首飛  8月26日早,在第一縷晨光的照耀下,一款大型無人機從機場華麗起飛。它的名字是彩虹5,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而成。
  • 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1月6日,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國內首架「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甘肅金昌成功首飛。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全球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15時24分,「甘霖-I」從金川機場滑行起飛。
  • 民間商業亞軌道運載火箭「探索一號」火箭成功首飛
    「探索一號」火箭成功首飛>「探索一號·中國科技城之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首型火箭,本次飛行搭載了商業載荷,首飛即獲得某型高超飛行器商業載荷訂單,在國內還是第一例。據了解,這型火箭可廣泛應用於超燃衝壓發動機、導引頭、航天產品準入考核等領域,也可為氣象探測、微重力試驗、衛星載荷試驗等提供技術服務,可以滿足當前國內90%以上亞軌道飛行驗證市場需求。
  • 翼龍振翅 天降甘霖 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1月6日,由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的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甘肅金昌成功首飛。「甘霖-Ⅰ」無人機項目的實施,是甘肅省人民政府與航空工業共同貫徹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和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祁連山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當日15時24分,甘肅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任振鶴下達首飛命令,「甘霖-I」從金川機場滑行起飛。飛行過程中,「甘霖-I」顯示防除冰、大氣探測、催化劑播撒等功能正常,系統穩定,性能滿足項目要求。
  • 「實驗6」號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實驗6」號總投資5.175億元,設計總噸3990,船總長90.6米,型寬17.0米,型深8.0米,最大速度16.5節,續航力為12000海裡,定員60人,自持力60天簡而言之,「實驗6」號身懷多種「絕技」,既有進行地球物理專業調查能力的特長,還能夠滿足物理海洋、海氣相互作用、海洋化學等多學科的綜合考察需求。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實驗6」號身懷絕技 這是國內首艘以地球物理勘探、地震採集和處理為主的現代化科考船,是「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南海海洋所承擔建造。 簡而言之,「實驗6」號身懷多種「絕技」,既有進行地球物理專業調查能力的特長,還能夠滿足物理海洋、海氣相互作用、海洋化學等多學科的綜合考察需求。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實施 深空探測邁出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進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軌道,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實施,深空探測邁出嶄新一步。  臍帶塔,是火箭燃料注入、測試、調節溫度和發射的基礎性設施,也是發射前連接火箭與地面設備的重要紐帶,用於火箭發射前的燃料加注、能源供應、測試和支撐等,主要由塔體、推進劑傳輸系統、點火控制系統、測風防雷系統和液壓系統等部分組成。與傳統火箭裝填後轉運到固定發射臺的發射模式相比,減少了火箭發射的二次裝配工作量,使發射準備時間更短、發射環節更靈活。
  •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首飛成功
    新華社蘭州1月6日電(記者 範培珅)6日15時24分56秒,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從甘肅省金昌市金川機場起飛,起飛後地面控制系統顯示無人機防除冰、大氣探測、催化劑播撒等功能正常,系統穩定,性能滿足項目要求,經過30多分鐘飛行,「甘霖-I」平穩著陸,首飛圓滿成功。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圖)
    AG600飛機的陸上、水上成功首飛,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航空工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個標誌性成果;是繼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實現交付列裝、C919大型客機實現首飛之後,在大飛機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為我國大飛機家族再添一名強有力的「重量級選手」,對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 「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在滿足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要求的同時,該機還可根據用戶的需要加改裝必要的設備,滿足其他特殊任務需要。海上首飛有啥不同?2018年10月20日,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完成水上首飛。那麼,水上首飛和這次海上首飛究竟有什麼不同呢?兩次首飛的「水」不同。
  • 翼龍-10完成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滿足軍貿和民用市場需求的通用平臺。,開展了大量仿真分析、風洞試驗和系統聯試,以滿足氣象探測試驗要求。並於6月25日起完成了5次不同氣象環境和載荷的飛行試驗。、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具有重要意義;也標誌著我國海洋氣象探測取得了裡程碑意義的進展,加快了邁向海洋氣象強國的步伐。
  • 蛟龍600首次海上首飛成功 我遠洋搜救體系向前邁進一大步
    標誌著蛟龍600已經具備海上起降能力,該機研製成功,有力提高了中國遠洋搜索救援能力。許多人可能會感覺奇怪,其他飛機首飛只有一次,為何蛟龍600首飛會有三次?2017年1次,2018年1次,2020年又有1次。
  •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1月6日,甘肅金昌金川機場,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中國乃至全球第一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成功首飛。 甘霖-I 15時24分滑行起飛,飛行中防除冰、大氣探測、催化劑播撒等功能正常,系統穩定,性能滿足項目要求,16時1分平穩著陸。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12月22日12時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提升颱風監測預報水平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本報北京8月3日電 (記者劉毅、趙貝佳)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一架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
  • 海南氣象部門全力服務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
    、溼度、氣壓、風向、風速、水凝物等垂直廓線觀測數據實時傳回地面指揮系統,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取得成功。海南省氣象局自2019年起開展相關氣象服務,組建氣象預報、技術支持和氣象宣傳等保障團隊,全力以赴助力無人機高空探測試驗。  「預計8月2日14時至20時,『森拉克』登陸越南消亡,飛行區域局部有淺對流……」根據海南省氣象臺預報,8月2日有觀測「森拉克」外圍雲系的條件,氣象保障組將2日下午確定為高空無人機觀測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