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昆蟲等動物也具趨光性

2020-12-06 科學網

 

研究發現,爬蟲動物喜歡在路燈最亮的地方聚集。圖片來源:Kevin Murphy

 

任何一位露營者都知道,飛蛾以及其他的飛蟲喜歡追尋明亮的燈光。

 

它們似乎總是迷戀走廊燈、前照燈或者營地篝火,即使這會導致它們最終走向死亡。當然,這和飛蛾具有的正趨光性有關。

 

然而,如今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爬蟲動物也會被光亮所吸引。

 

當研究人員把英國赫爾斯頓市的草地翻了個底朝天后,他們發現,諸如螞蟻、甲蟲和盲蜘蛛一類的爬蟲動物,更有可能在路燈發出的光亮最強的地方聚集。

 

這可以讓尋找食物變得更為簡單,研究人員推測。

 

同時,這種效果看起來似乎具有永久性:即使是在白天,這些邁著「碎步」的爬蟲們也會在光亮的場所附近徘徊。5月23日,研究團隊在英國皇家學會期刊《生物學快報》上在線發表了該成果。

 

這提示人們,人造光源(如圖中所示的兩種情況)可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產生持久的影響,改變著生活在某一社區的物種們居住和捕食的地方,同時有可能對當地的食物網進行重新排序。

 

這樣來說,燈光的威力的確無比強大。(來源:中國科學報 閆潔)

 

相關焦點

  • 有趨光性的昆蟲,為什麼不向著太陽一直飛?
    昆蟲大都有趨光性,不過有的是正趨光性,有的是負趨光性,簡單的說正趨光性就是一些昆蟲會主動地靠近光源,而負趨光性則恰恰相反。關於正、負趨光性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晚上路燈的四周會聚集大量的飛蟲,而這些飛蟲都是正趨光性的,而我們常見的蝸牛、西瓜蟲等動物則是負趨光性的。對於正趨光性的昆蟲來說,光是最能吸引它們的,那麼為什麼它們不一直奔向太陽呢?
  • 昆蟲為什麼不會因為趨光性而飛向太陽?
    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生物的趨光性:生物趨光性是一種生物對光靠近或遠離的習性。在植物界,常可發現於葉綠體的遊走性植物中具有這種習性,諸如各種藻類的遊走子,遊走性綠藻、鞭毛藻、雙鞭藻等。下面的回答也都非常詳細,在這裡我就複製一個人的回答吧。大家也都普及一下。
  • 動物專題郵票盤點:爬行類、魚類、昆蟲類、史前類
    前兩篇動物專題文章盤點了鳥類和哺乳類,這兩類是較為高等的動物類群。同時也佔新中國動物郵票品種的大部分,其他登上過我國方寸的動物類別還有爬行類,魚類,昆蟲類,以及史前動物。這幾類郵票不是很多,今天圈兒哥就把它們一起盤點一下,作為動物專題盤點的收官之作。
  • 飛行動物中昆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對比
    一是昆蟲。昆蟲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也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長有翅膀、會飛行的一類動物。昆蟲的種類佔所有動物種類的70%以上,超過100萬種。科學家估計,現存的昆蟲種類可能高達200萬-500萬種。翼龍、飛魚等二是爬行飛行類爬行動物是爬行動物向空中 發展的一支。頭長,頸長,眼大,嘴尖而長。前肢第四指 和體側之間有一皮質薄膜,能飛翔。棲息於海邊和湖邊, 以魚為食。
  • 濱河溼地動物錄丨昆蟲篇 · 蝽類
    昆蟲是溼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內溼地植被較為豐富,除主要觀賞區域外,溼地灘涂區域維持原生態的管理護養,為不少昆蟲提供了優良的棲息環境。筆者將把在此觀察記錄的物種按照類群上傳於本公眾號,為各位自然愛好者、攝影愛好者、自然導師在濱河溼地進行自然觀察時,提供識別參考。
  • 從昆蟲趨光性,論述紫外光滅蚊燈就是個忽悠
    趨光,是夜行昆蟲的一種共有特性,簡單來說,就是昆蟲會往光線比較亮的地方飛。我們常說的「飛蛾撲火」就是昆蟲趨光行為的表現。
  • 爬行速度最快昆蟲,若按照比例,虎甲蟲不輸獵豹,讓昆蟲難於逃走
    在動物世界中,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獵豹是公認的速度第一,獵豹最高速度可以達到120公裡每小時,但實際上很多動物瞬間速度都能很快,只不過受限體型,讓它們看起來跑不遠,例如昆蟲界,爬行速度最快昆蟲之一的——虎甲蟲,若按照比例,虎甲蟲不輸獵豹。
  • 雄安記憶:不是昆蟲的潮蟲
    平靜了一會兒,當蟲子伸展開來急速爬行時,我靈機一動,終於恍然大悟。 這,不就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潮蟲嗎? 潮蟲,學名鼠婦,別稱潮蟲子、潮蟲、糰子蟲、地蝨婆、地蝨子、西瓜蟲等。它們身體大多呈長卵形,一對肘狀的觸角,7對足,成體長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顯著,呈灰褐色、灰藍色。
  • 寵物包羅萬象,按動物學分為哺乳類、爬行類、鳥類、魚類和昆蟲類
    狗爬行類動物爬行類動物被認為爬行類寵物骨骼較發達,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卵外有著堅硬的外殼,就是我們俗稱的「蛋」。爬行類寵物一般都是變溫動物,需要靠吸收太陽的光熱來提高身體的溫度。最大的爬行類寵物是網蟒,身長達9.9米,而最小的為斑點圓趾虎蜥蜴,身長只有0.036米。爬行類寵物一般具有堅韌的鱗片,大部分會定期進行蛻皮,爬行速度一般較慢。一般爬行類寵物的胃裡都有沙粒或者是小石粒,可以幫助它們磨碎胃中的食物。
  • 爬行動物什麼鬼之通俗版
  • 見到這種昆蟲不要傷害,它們也是國家保護動物!
    說到國家保護動物,你們會想到什麼動物呢?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想到老虎、熊貓、大象等這些比較常見的動物,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昆蟲界裡也存在很多的國家級保護動物叉犀金龜就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中的叉犀金龜特指 戴叉犀金龜 ,同屬的 雙叉犀金龜 即獨角仙為 三有保護動物 。
  • 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不是會爬的都叫爬行動物!
    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不是會爬的都叫爬行動物!所謂爬行動物,是指它們的體表一般均擁有保護性的鱗片亦或是堅硬的外殼,皮膚不具備呼吸功能,由於這些動物的皮膚腺極少,因此它們的身體也不會因為過快地失去水分從而走向死亡,爬行動物的頭顱上除鼻軟骨囊以外、全部骨化,外部被膜成骨覆蓋,頭部能夠靈活轉動,胸椎、胸肋與胸骨圍成胸廓以此保護內臟,這也是動物界中首次出現胸廓這一結構,除蛇類動物外,所有爬行動物均長有四肢,水生動物種類則長有槳狀的掌,指、
  • 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
    上海海洋水族館供圖【新民網·最新報導】奇形又怪狀的動物在哪裡?在《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在《山海經》裡的遠古時代?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這些生物們已在上海海洋水族館中粉墨登場,將與遊客相約過「五一」。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推出「奇怪的動物在哪裡」兩棲爬行動物特展。
  • 濱河溼地動物錄丨昆蟲篇 · 蛾&幼蟲
    昆蟲是溼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溼地公園內溼地植被較為豐富,除主要觀賞區域外,園內溼地灘涂區域維持原生態的管理護養,為不少昆蟲提供了優良的棲息環境。筆者將會把在此觀察記錄的物種按照類群上傳於本公眾號,為各位自然愛好者、攝影愛好者、自然導師在進行自然觀察時,提供識別參考。
  • 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守宮,變色龍,兩棲...
    原標題: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圖說:玉米蛇。上海海洋水族館供圖  東方網4月24日消息:奇形又怪狀的動物在哪裡?在《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在《山海經》裡的遠古時代?記者了解到,這些生物們已在上海海洋水族館中粉墨登場,將與遊客相約過「五一」。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推出「奇怪的動物在哪裡」兩棲爬行動物特展。
  • 昆蟲種類圖片大全
    葉蜂葉蜂是昆蟲綱膜翅目低等廣腰蜂類統稱,成蟲腹部基部寬大,不與後胸背板癒合,各足1-4跗分節具明顯的跗墊,雌蟲產卵器發達,通常刀片狀,少數較細長,幼蟲除尾蜂科外均為植食性,成蟲偶爾肉食性蚜蟲蚜蟲又稱膩蟲、蜜蟲等,是一類植食性昆蟲,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其中大約有250種是對於農林業和園藝業危害嚴重的害蟲,大小不一,身長從一到十毫米不等,天敵有瓢蟲、食蚜蠅
  • ...動物園 塗榮秀 夜宿 上海 大規模 動物 螢火蟲 倒掛 昆蟲-上海...
    剛被大雨衝刷過的動物園格外清爽,空氣中瀰漫著青草的芬芳。  晚上7點,大家手持電筒,頸掛相機,開始夜間探索之行。樹皮褶皺的柳樹、楓楊是尋找昆蟲的重點,溼潤的樹皮裡生活著蛞蝓、鼠婦等。薄翅天牛有趨光性,在手電光的照射下一動不動;黑蚱蟬緊緊抓住樹幹,行金蟬脫殼之舉,這都是只有夜間才能見到的景象。  在鳴禽園,志願者們發現了第一隻螢火蟲。
  • 爬行動物裡的兇猛品種,卻喜歡吃昆蟲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鱷魚是一種很兇猛很可怕的食肉動物,而現在的澳洲鹹水鱷更是佼佼者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物種,是最大的爬行動物,成年後的身體長度可以達到七米左右,雌性的澳洲鹹水鱷,體長可以達到三米左右。
  • 忽聞高層蟋蟀鳴 專家:可利用「趨光性」進行誘捕
    近日,許多市民撥打本報新聞熱線2220000反映,自己家中多了許多蛐蛐,小區的綠化帶和地下車庫內,蛐蛐的叫聲更是此起彼伏,即使是不懼怕此昆蟲的市民,也常常在夜裡輾轉難眠。
  • 動物的爬行——處之泰然,最「經濟」最原始的運動方式!
    動物的爬行沒有任何令人驚訝的記錄。與其他的運動形式相比,爬行談不上有速度,更多的情況是慢得連測量它的平均速度都很難。但是,這種緩慢的運動方式也不失為一種獨闢蹊徑的生存之道。最原始的爬行微小的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的偽足運動就是最原始的爬行。例如,變形蟲是一種樣子蠢笨而怪異的原生動物,能緊貼底部緩慢地爬行,每小時僅移動1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