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為什麼不會因為趨光性而飛向太陽?

2021-02-14 果果爸爸的日常影像

今天偶然在頭條號的問答裡面看到這個題目,感覺非常有科學性,想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生物的趨光性:

生物趨光性是一種生物對光靠近或遠離的習性。在植物界,常可發現於葉綠體的遊走性植物中具有這種習性,諸如各種藻類的遊走子,遊走性綠藻、鞭毛藻、雙鞭藻等。而在動物界,常說的飛蛾撲火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生物趨光性是生物應激性的一種,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下面的回答也都非常詳細,在這裡我就複製一個人的回答吧。大家也都普及一下。

一般來說趨光性的昆蟲大多數都是夜間活動(這應該是白天活動天敵太多的緣故),而夜間不言而喻地球上是收不到太陽光的;就算有那些不怕死的白天趨光性的昆蟲,白天也有其他的光源。另外,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趨光性,其實是生物的一種本能:億萬年來,夜晚活動的昆蟲都是靠月光和星光來導航。因為是極遠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為參照來做直線飛行。那麼,所謂的趨光性也就是昆蟲將光源借用來參照飛行的工具,類似於我們通常理解的蝙蝠回程定位。


現在我們看見的飛蛾撲火和昆蟲圍著電燈飛行等,都是人類的生活幹擾了那些存在億萬年的古老的昆蟲的生活習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相信在很多年以後,這種飛蛾撲火的「美景」也會逐漸減少,畢竟生物都是有求生的本能的。


文字及圖片內容整理於網絡

長按二維碼即可馬上關注雨果科普!

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有趨光性的昆蟲,為什麼不向著太陽一直飛?
    昆蟲大都有趨光性,不過有的是正趨光性,有的是負趨光性,簡單的說正趨光性就是一些昆蟲會主動地靠近光源,而負趨光性則恰恰相反。關於正、負趨光性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晚上路燈的四周會聚集大量的飛蟲,而這些飛蟲都是正趨光性的,而我們常見的蝸牛、西瓜蟲等動物則是負趨光性的。對於正趨光性的昆蟲來說,光是最能吸引它們的,那麼為什麼它們不一直奔向太陽呢?
  • 我愛你就像飛蛾撲向火,其實飛蛾才不會撲火,都是人類做的惡!
    普羅大眾對於飛蛾撲火最科學的認知可能就是昆蟲的趨光性,但是答案遠沒有這麼簡單。簡單一句話推翻這個所謂的趨光性,既然趨光,為什麼它要選擇晚上活動,就算它可以選擇晚上活動,它們為什麼沒有飛向月亮?一個可能正確的說法,飛蛾是要靠光來導航的,在地球還沒有人類的年代,飛蛾所能看到的光源基本就是太陽和月亮的光了,這種超遠的光源產生的光線到了地球幾乎就可以說是平行光線了,而昆蟲們使用它們極為複雜的複眼可以讓他們與光線保持固定的角度,以保證它們的可以直線飛行。
  • 從昆蟲趨光性,論述紫外光滅蚊燈就是個忽悠
    趨光,是夜行昆蟲的一種共有特性,簡單來說,就是昆蟲會往光線比較亮的地方飛。我們常說的「飛蛾撲火」就是昆蟲趨光行為的表現。
  • 《雙眼颱風》:都有一種趨光性
    她是電影《烈日灼心》的小說原著《太陽黑子》的作者,她是《淡綠色的月亮》《老閨蜜》等小說名篇的作者。而作為多年專跑政法線的記者,她經常接觸暴力、兇殺等各種刑事案件,涉及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英雄與罪犯、罪與罰等種種主題,這也使她善於從新聞事件、政法案件的背後發掘人性的探索、追問、逼視生活和人生的困境。
  • 飛蛾為什麼喜歡撲火?
    曾經我們靠著太陽給我們指引方向後來地球上又多出了各種形形色色的光然後我就迷失了方向,然後。。。。。。我真的不是主動撲的火。聽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飛蛾撲火並非心甘情願或者說我們知道的昆蟲所有的趨光性是有誤會的,那麼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 趨光性
    「太陽輻射是一切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這是幾千年來人類生存發展,科技進步後所得出的結論。而早在那個荒蕪的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早已認識到了這點。為了使組群更好的發展,出現了一道追逐太陽的身影。夸父逐日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夸父日夜不息地奔跑,翻過大山,穿過江河,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只是向著那天空中高懸的太陽。
  • 冷知識:飛蛾為什麼會撲火?難道真的是「心向光明,寧死不辱」
    飛蛾為什麼會撲火?難道真的是「心向光明,寧死不辱"?夏天的夜晚,我們都能看到一群傻乎乎在圍繞著路燈打圈轉,很多人搞不懂,為什麼大蛾子要去撲火尋si?有人說這樣的昆蟲,是因為天生具有趨光性,喜歡追逐光明,所有才去撲火。但是,昆蟲會閒著沒事拿火烤自己?飛蛾撲火的真正原因,還存在爭議。目前最廣泛的說法是:趨光性大蛾子在趨光行進的過程中,被人類無意間給坑了。
  • 見到這種昆蟲不要傷害,它們也是國家保護動物!
    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想到老虎、熊貓、大象等這些比較常見的動物,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昆蟲界裡也存在很多的國家級保護動物叉犀金龜就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中的叉犀金龜特指 戴叉犀金龜 ,同屬的 雙叉犀金龜 即獨角仙為 三有保護動物 。
  • 爬行昆蟲等動物也具趨光性
    當然,這和飛蛾具有的正趨光性有關。 然而,如今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爬蟲動物也會被光亮所吸引。 當研究人員把英國赫爾斯頓市的草地翻了個底朝天后,他們發現,諸如螞蟻、甲蟲和盲蜘蛛一類的爬蟲動物,更有可能在路燈發出的光亮最強的地方聚集。 這可以讓尋找食物變得更為簡單,研究人員推測。
  • 如果沒有引力,地球會不會飛向太陽?
    往往當看到太空中的天氣時都會讓人有種錯覺,為什麼看到的天體都是漂浮在太空之中,他們不會掉下去嗎?如果掉下去會掉到哪裡?首先一點,這個問題是以我沒在地球的嘗試為出發點的,畢竟在宇宙的空間中是沒有方向之分,所以也就不存在上和下。
  • 養魚人最害怕昆蟲之一,水蜈蚣一出現,池塘的小魚苗必大量減少!
    選擇好的魚塘,有利於魚類的生長和產量的提高,但在管理魚塘過程中,要考慮各種因素,例如水質、光照、水源等等,同時要注意小魚苗不被食,畢竟小魚苗的天敵有太多,而這種水生昆蟲,就是養魚人最害怕昆蟲之一——水蜈蚣!
  • 忽聞高層蟋蟀鳴 專家:可利用「趨光性」進行誘捕
    近日,許多市民撥打本報新聞熱線2220000反映,自己家中多了許多蛐蛐,小區的綠化帶和地下車庫內,蛐蛐的叫聲更是此起彼伏,即使是不懼怕此昆蟲的市民,也常常在夜裡輾轉難眠。
  • 地球因為引力圍繞太陽運轉,為什麼地球上的物體不會被吸入太陽?
    我們將標題的意思,再升級一下,就是為什麼太陽系中還會有衛星的存在?既然行星都要繞著太陽轉了,為什麼那麼小的衛星還要同時繞著行星轉呢?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因為人或者衛星,離地球距離近。從萬有引力的角度去講,因為人和地球,兩者的質心距離遠遠小於人和太陽的距離,因為引力是呈平方反比的關係,距離的平方作為分母,越大引力越小。所以地球對人的引力要大於太陽。
  • 昆蟲沒有腦袋照樣活,這是為什麼?因為昆蟲在用全身思考和呼吸
    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這句話在昆蟲的身上可並不適用。因為首先一點,就是昆蟲並沒有我們通常所認知的那種一坨狀的大腦。如果小的時候你也捕捉過昆蟲,就一定有過親身體會,那就是當我們有意或無意弄掉昆蟲的腦袋後,昆蟲的身體仍然能夠活動,而且只要飼養得當,還能夠活不短的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 光碟機動趨光性聚合物膠體粒子
    雖然生物趨光性的機制還不完全清楚,但是趨光性對生物可能有兩個好處,一是利用光導航,二是提高獲取光能的效率,特別是那些具有光合作用的藻類。很顯然,趨光跟光碟機動是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一種能定位光源方向並趨向光源的運動,而後者僅僅意味著利用光能驅動。從仿生學角度看,那些具有趨光性同時具有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簡直就是可以利用光源導航、同時利用光源自動獲取動能的微粒機器人。
  • 動植物和昆蟲正在城市裡進行一場獨特的進化,速度變得越來越快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下城市熱島效應,它指的是城市裡的溫度比外圍郊區溫度高的現象。因為城市裡的建築和道路,都是蓄熱體,它們白天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再加上人類活動產生的熱量,共同抬高了城市的溫度。一般來說,由於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會使得城市的年平均氣溫比郊區高出1°C,大城市的情況會更嚴重。
  • 為什麼地球一直圍繞太陽旋轉,而沒有因為太陽的引力落入太陽?
    地球作為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太陽作為我們生存的必須條件提供者,兩者對於人類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地球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星球中,成為一個適宜人類和各種生物、植物生存的地方,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太陽的存在。我們知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圍著太陽進行公轉。
  • 衛星會和流星一樣飛向地球嗎?彗星又是為什麼撞擊地球?
    說起脫離軌道的衛星其實和我們看到的流星是一樣的性質,流星也在概率事件中飛向地球,但砸中人或者房屋的事情很少見,那麼我們先從流星說起。其實流星是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太空巖石,當太空巖石飛向地球時,巖石上的空氣阻力使其變得極熱,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顆拖著明亮條紋尾巴「流星」。
  • 特殊波長LED燈泡設計 降低昆蟲趨光性
    [導讀]這項技術甚至能在熱帶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拯救生命,因為熱帶地區的昆蟲大多攜帶大量潛在地致命疾病
  • 飛向太陽!人類為何盯上了這個大火球?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發射了帕克太陽探測器,這顆人造衛星將花7年時間飛向太陽。它的使命是,去到有史以來距離太陽最近的軌道上,開展對日冕的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