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9:47,吊車將裝入放射源的鉛罐吊往一樓儲源井。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李元東手持儀器,即時監測井口電離輻射情況。 本報記者 熊筱偉 攝
掃一掃,看更詳細圖文報導
本報訊(記者 熊筱偉)8月31日早上9點50分,位於成都市東郊的某研究院,巨大的鉛罐由吊車從一棟建築樓頂吊入屋內,直達一口被稱為「儲源井」的水池邊。從井口邊向下望,深達7.5米,水底有一排支架發出幽幽藍光。那兒有鉛罐要裝入並取出的東西——18枚俄制鈷-60放射源。
據介紹,這18枚放射源購於2000年左右,已到退役期。
當日中午12點,18枚放射源在水中順利完成封裝操作並提出水面、裝上卡車。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省環保廳等相關部門對全程進行了監測,確保無汙染洩漏。
某院質量安全部部長李春宏介紹,待相關手續與檢測完成後,卡車將開往內蒙古,從那裡出關到俄羅斯,將放射源交由原賣方俄羅斯企業處理。
省環保廳核安全處處長楊有儀介紹,這是根據國內外相關法律,我省工業輻照用放射源首次直接退回原生產國處理。和過去由中間商退回相比更直接、高效。作為民用放射源應用的最後環節,有序退役有利於規範相關產業應用,推動我省汙染防治和環境保護。
什麼是鈷-60放射源?「是目前最成熟的民用核技術應用之一。」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院長陳浩介紹,通過放射源釋放γ射線,可實現為食品消毒滅菌、工業材料改性、農業輻射誘變育種、進出口檢疫等功能。「比如四川和重慶人愛吃的泡椒鳳爪,基本都是靠鈷-60放射源消毒殺菌,因為傳統高溫殺菌會破壞鳳爪口感,放防腐劑又會有害健康。」
新聞延伸
民用放射源退役「常態化」核技術加速應用到多個產業
□本報記者 熊筱偉
這並非是我省民用放射源第一次大規模退役。僅在2011年,我省某一次退役工程就成功轉運收貯228枚強放射性裸源。
省環保廳核安全處處長楊有儀介紹,這樣的退役將逐步實現「常態化」。這源於我省快速發展的民用核技術應用產業。以其中重要一環——民用放射源為例,目前四川在役的民用放射源就超過3700枚,數量較2011年時增長了約四分之一,應用領域涉及核醫藥、農業種植植保、工業探傷、食品消毒、農業育種、材料改性等諸多領域。「我省已成為國內放射源生產、利用大省。」
「不管放射源生產還是退役,都是市場足夠大的朝陽產業,並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退役一根放射源需繳納約4萬元的費用。生產一根1萬居裡的放射源,則可賣到約20萬元。川渝兩地鳳爪食品產業年產值約200億元,基本都靠鈷-60放射源消毒殺菌。用輻射誘變水稻、花卉、油菜甚至菸草種子,從中選育出更高產高質的新品種,探索輻照產生新材料以替代骨折病人使用的鋼板鋼釘等領域,都有望近期在川實現產業化。
省經信委重裝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擁有九院等研發機構,我省發展民用核技術應用產業有相應基礎和發展優勢。陳浩介紹,美國民用核技術產業已超過6000億美元,而我國只有約300億元人民幣。四川乃至全國的民用核技術應用,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