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放射源成可怕殺手 如何防範已迫在眉睫

2020-12-05 搜狐網

  一般放射源都有一個金屬的外殼,體積也不是很大,在正常的情況下,它看起來就是一個金屬物或者鉛罐,人們很容易將這些東西當作廢鐵撿去,很多事故就是這樣發生的。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金微發自北京 如果不是因為日本核危機,山西省忻州市張芳的故事也許不會再被提起。

  一個裝有鈷-60的金屬圓柱,徹底改變了她和家人的人生軌跡。如今,「放射病」已經縈繞了她20年。而更為讓人擔憂的是,改變張芳命運的這種金屬圓柱,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以我們不熟悉的面目無聲無息地存在著。

  放射源毀掉一個家庭

  張芳至今還記得自己命運轉折的那一天:1992年11月19日,張芳的愛人張有昌來到忻州環境監測站建築工地,正要幹活時,看到一個金屬圓柱體在陽光下閃著亮晶晶的光。他撿起來,隨手裝進外套的右邊口袋。

  這個像是日光燈啟輝器的金屬體實際上裝有鈷-60放射源。張有昌毫不知情,他將這個金屬揣在身上3個小時後身體出現了症狀:噁心、肚子疼,不斷嘔吐……二哥張有雙在醫院陪護張有昌四天後也病倒了,臉頰和腮腺出現和弟弟一樣的可怕紫色。醫院恐慌,將二人隔離在傳染病房,但無法確診。

  張有昌的父親和嶽父張醜寅分別背著張有昌兄弟倆,去了太原的山西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生們經過討論,提出放射病的可能性。但山西衛生廳斷然否決,理由是忻州沒有放射源事故的記錄。太原的醫院未能查明病因,兄弟倆被帶回家。

  12月3日,經過了長達14天的折磨,張有昌告別人世。第二天,張有雙洗臉時驚恐地發現自己掉下一大束頭髮,緊接著,黑便、高熱等症狀在他身上重演。三天後,張有雙離世。他們的父親張明亮同樣一病不起。沒過兩天,呼吸極度困難的他也閉上了眼睛。

  張芳的三個親人10天之內相續死亡,且症狀相同,這讓當地陷入恐慌。12月16日,張芳也開始掉頭髮,到醫院檢查發現白血球減少。

  「我的女兒死也要死個明白。」張醜寅當晚帶著女兒坐上去北京的火車,在北京的醫院,他們被確診為放射病。

  張醜寅對這段往事不堪回首,同為輻射受照者,他自己的身體也漸漸垮下去,早早地牙齒脫落,腰酸背疼。如果當時他背的是張有昌,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張芳因為當時已經有四個月的身孕,沒照顧張有昌多久便回家休息,這使她躲過一劫,終於保住性命,雖然此後的日子裡,她已然活在放射病的陰影下。

  更讓她感到揪心的是她的女兒張京生,由於在她體內已受到輻射,出生時,張京生只有四斤重,頭髮稀疏,吃奶時吸吮力也弱。現在,18的張京生智商與兒童相仿,低於99.9%的人群,上完初中後便在家休息,找不到工作。

  這個家庭悲慘的故事被國際原子能機構所收錄,這也是中國第一起確診的子宮內受輻照病例。

  民用放射事故多

  鈷-60放射源究竟是怎麼來到張有昌身邊?中國疾控中心原輻射安全所所長王作元曾經負責對此事進行調查,他說,整個調查就像是一部偵探小說,他所寫的《山西忻州放射事故及其教訓》詳細還原了這起放射源事故調查的經過。

  他們通過山西醫務人員了解到張有昌的口袋裡曾發現金屬體,這成了重要的線索。經過多方調查,最終找到了這枚放射源的來源:原來,1973年,忻州地區科委為培育良種,從上海引進六枚鈷-60放射源。十幾年後科委遷址時將放射源封存,隨後將原址移交給當地環境監測站。1991年,監測站要蓋樓,委託太原的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將鈷源遷走封存。

  但是,由於鈷源室管理員記錯了放射源數目,技術人員從封存的井裡只拿走了五枚金屬圓柱體。另外一枚放射源的下落,此後沒有人再去關心。這枚下落不明的放射源釀成了張芳一家的人悲劇。

  張芳並不是唯一的放射源受害者。最近,一部講述中國首例核輻射受害者的電影《站起來》在國內上映,主人公宋學文由真人出演,15年前,宋學文在雪地裡撿到了一條8釐米長的白色金屬鏈,結果兩年內相繼失去了兩條腿和一條胳膊。這條鏈子叫「伽瑪源」,具有強力的核輻射,是前一天晚上從一臺帶有放射性的儀器中不慎掉落下來的。

  放射源之所以脫落,緣於吉林省吉化公司操作人員違規操作,提前關閉劑量報警儀。而吉化公司在事故發生後,始終未曾正式通報,不知情的宋學文被輻射長達10小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研究員潘自強曾作過研究,核安全事故仍主要是在民用領域發生,核軍工和核電站未發生一例死亡、放射病例。與之對比鮮明的是,核和輻射技術應用當中,卻有10人死亡、49人罹患放射病以及16人皮膚燒傷。「到2007年,我國總共有10人因放射源和核技術應用導致死亡,佔全世界死亡總數的17.2%。」

  「使用放射源的單位複雜、使用範圍廣,用源單位的防護知識嚴重欠缺,再加上管理混亂是導致事故屢屢發生的原因。」王作元說。

  無色無味的殺手

  潘自強介紹,放射源的申請運用需要嚴格的手續和審批程序。不過,早年的輻照設施門檻很低,中國民用放射源大概源於上個世紀50年代,使用最廣泛的是鈷-60等,那時一個生產隊為輻照土豆、大蒜,就建起一個鈷-60源。

  此後,放射源遍布全國各地,涉核的機構包括大學、科研院所、醫療衛生系統、農科院系統等,用於測量、消毒、育種等。由於安全防護措施滯後,上個世紀70~80年代,平均一年就有45起放射性事故。根據衛生部放射衛生專家組副組長範深根的統計,中國大陸從1988年至1998年共發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總人數966人。其中,放射源丟失事故約佔八成,丟失放射源584枚,有256枚未能找回。

  放射源無色無味,隱於無形的特點也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概率。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研究部主任騰建群介紹,一般放射源都有一個金屬的外殼,體積也不是很大,在正常的情況下,它看起來就是一個金屬物或者鉛罐,「人們在不知的情況下,將這些東西當作廢鐵撿去,很多事故就是這樣發生的。」

  騰建群70年代就曾經歷這樣的場景:一塊鈷-60丟失,全城出動,有關部門背著探測器到處找。這樣的場面近年也偶有發生,2004年,一個製造伽馬射線的核心放射源——硒塊在上海金山縣的運輸途中丟失,第二天,金山縣的大街小巷每隔3、5米都出現一張這樣的尋物啟示,尋找「一個銀白色,大小如14寸彩電的鋁合金箱子」。警察更是全城搜捕,中央電視臺連線採訪,整個城市驟然緊張。

  騰建群說:「放射源丟失不僅難找,而且容易造成社會恐慌。」2009年,河南杞縣放射性元素鈷-60洩漏的傳言致使當地居民集體出逃。同年10月,廣州番禺輻照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發生了一起「卡源」事件,一個輻照裝置由於操作失誤,導致源架輻射源無法回到源井中,在外漂浮了整整48天,此事件經媒體曝光後讓附近居民大為恐慌。尤其是在今年日本核危機發生後,番禺當地人不斷詢問「廣州輻照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到底搬了沒有?」直到確認鈷—60已經搬走的消息才安心。

  80%為責任事故

  早年,負責核安全的是衛生系統,但同時它又是大量放射源的使用者,且隨著放射源使用逐步擴散到工業領域,衛生部門的監管力有不逮。

  2003年,放射性源的監管被劃歸到環保總局。該局下設的核安全管理司負責此事,其職責概括起來就是對放射源從出生管到「墳墓」。

  2004年,接管核安全監管職責後,環保部門聯合衛生、公安,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一場放射源普查的專項行動。普查結果驚人,擁有放射源的單位超一萬家,放射源超十四萬枚,其中七萬多枚在用,幾乎遍布全國所有省區。此外,至少兩千枚廢舊放射源下落不明。時任核安全管理司的李幹傑直言我國的放射源「量大面廣、隱患較多、急需整改」。

  為了監管放射源,環保部後來出臺了系列的法規和政策,同時在自己的網站對放射源各類信息進行公開。

  「由於有了系列的規章和措施,加上國家應對及時,核輻射事故總體是在下降的。」騰建群說,目前中國的核事故主要還是非惡意性的行為,比如當廢鐵出售,但這會危及很多無辜者。

  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去三十年的放射事故中,由於領導失職、防護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健全、工作人員缺乏安全防護知識、違規操作等責任事故佔到了80%以上。事故又以放射源「丟失和被盜」為主。

  此外,如何存放廢舊的放射源,也是核安全面臨的一個難題。按照規定,廢源可以由使用者送回給原生產者回收,退役的放射源一般都會被陸續分類編號管理,然後放到放射性廢物暫存庫。環保部門的「清源」行動後,各省陸續處理城市放射性廢物庫中的放射源,將建庫以來暫時存放的放射源,集中運往國家放射性廢物西北處置場。但是,中國放射源數量每年都在增長,以15%的速度計算,未來需要退役廢源也會越來越多,存放依然是個問題。

  騰建群認為,現在急需從國家層面進行立法,加快解決這些問題。

  目前,核能安全監管依靠的只是一部《放射性汙染防治法》,以及8部行政法規和一些部門規章,公眾最關注的關於「核損害賠償」問題,也只有國務院發的一個函。

  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洩漏事故發生之後,核安全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原子能法》——這部孕育了27年卻兩次夭折的法律再次浮出水面,4月上旬,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年會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介紹,《原子能法》草案有望在年底徵求各部門意見。

       連結:什麼是放射源

  指用放射性物質製成的能產生輻射照射的物質或實體。按其密封狀況可分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殼或緊密覆蓋層裡的放射性物質,工農業生產中應用的料位計、探傷機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鈷—60、銫-137、銥-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沒有包殼的放射性物質,醫院裡使用的放射性示蹤劑屬於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鎝-99m等。放射源發射出來的射線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壞細胞組織,重則死亡,輕則傷人肌體。

       連結:主要放射源存放地

  1、醫院放射科
  2、科研機構(高校或科研試驗室、原子能研究院)
  3、工業企業(水泥廠、造紙廠、冶煉廠、電力企業)
  4、農科院所(育種基地)
  5、裝飾材料(大理石、花崗巖)

(責任編輯:UN055)

相關焦點

  • 18 枚俄制民用放射源在川退役
    那兒有鉛罐要裝入並取出的東西——18枚俄制鈷-60放射源。  據介紹,這18枚放射源購於2000年左右,已到退役期。  當日中午12點,18枚放射源在水中順利完成封裝操作並提出水面、裝上卡車。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省環保廳等相關部門對全程進行了監測,確保無汙染洩漏。
  • 放射源100%納入許可管理 中國核電機組指標優於國際中值水平
    核電站內應急柴油發電機放射源100%納入許可管理《環境與生活》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我國民用核設施達到如此安全水準,首先得益於完善而嚴格的法規標準體系。2017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核安全法》,並在今年1月1日施行。
  • 我國10人因放射源應用致死:防護知識不足
    更讓她感到揪心的是她的女兒張京生,由於在她體內已受到輻射,出生時,張京生只有四斤重,頭髮稀疏,吃奶時吸吮力也弱。現在,18的張京生智商與兒童相仿,低於99.9%的人群,上完初中後便在家休息,找不到工作。這個家庭悲慘的故事被國際原子能機構所收錄,這也是中國第一起確診的子宮內受輻照病例。
  • 放射源!你在寧夏還好嗎?
    5月7日,南京丟失放射源銥-192一枚。當地立刻出動環保、公安、衛生等多部門人員,採取人海戰術和車輪戰,經過3天的全力搜尋,最終將這個放射源安全回收。放射性事故總讓人產生莫名的恐慌。那麼,寧夏是否有這類物質,它的使用和監管現狀究竟如何呢?連日來,新消息報記者深入放射源使用、管理領域和監管部門,了解了相關情況。
  • 這個「隱形殺手」可能已伸出了...
    這個「隱形殺手」可能已伸出了「魔爪」?)一方面,根據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於今年8月1日開始施行的國家標準GB50325-2020《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標準》,在民用建築工程竣工驗收時,對於住宅、居住功能公寓、醫院病房、幼兒園、學校教室、學生宿舍等I類民用建築工程,甲醛濃度不應超過0.07mg/m3;對於辦公樓、商店、圖書館、餐廳、文化娛樂場所等Ⅱ類民用建築工程,甲醛濃度不應超過0.08mg/m3。
  • 用放射源給泡椒雞爪殺菌安全嗎?
    今日關注  近日,關於「四川18枚俄羅斯鈷-60放射源退役」的報導中提到利用放射源給泡椒雞爪殺菌的內容,引起廣泛關注。  放射源如何為食物殺菌?食物是否會在輻射滅菌期間沾染危害人體的放射性物質?民用核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空間?
  • 專家:江蘇發生的遺失放射源事件數量並不多
    根據南京官方發布10日上午發布,2014年5月7日,天津宏迪工程檢測發展有限公司在位於浦六北路188號的中石化第五建設有限公司院內進行探傷作業期間,丟失用於探傷的放射源銥-192一枚。經全力尋找,10日上午10:30已鎖定放射源,採取安全措施並組織回收。暫未發現人員受輻射損傷。相關部門正周密排查可能近距離接觸放射源人員,做好醫療觀察。
  • 放射源出沒請注意,看到不要亂撿
    我們特此整理了關於放射源的十個關鍵問題,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這種「隱形殺手」,做好防護,遠離危險。專家分析,此銥源已經歷兩個半衰期,活度為II類源下限,在完全無遮蔽情況下,相距30米外,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
  • 《民用無人機系統駕駛員安全操作培訓規範》研討會在全球鷹召開
    首先,由全球鷹餘總介紹標準立項的背景和意義標準研製的背景和意義為落實《中國製造,如何合法飛行,杜絕「黑飛」,如何安全飛行,這樣才能有效監管無人機駕駛員,減少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飛行行為。此項標準如能順利完成,將保障深圳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的人員資質管理工作有序地進行,對保證飛行安全、促進無人駕駛航空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國內民用無人機發展出現井噴態勢,據行業數據統計分析,截止2019年年底,國內民用無人機保有量已超過120萬架。
  • 中國科學報:核電池民用言之尚早—新聞—科學網
    百愛特」店裡,一款號稱20年不斷電、不充電的民用核電池NanoTritium售價6980元,讓核電池再次引起網民討論。 不用充電滿足了電子時代人們對於電池的期待,但談「核」色變的心理使一些人對核電池的安全性心存疑慮,而實際上,以「微型化」方式被利用的核能,轉化效率和法規問題才是關鍵。
  • 放射源「失而復得」不應是事件的結束
    經過尋找和突擊行動,10日17時30分左右,這枚放射源銥—192被安全放入鉛罐。(5月11日《人民日報》)  對於銥-192這种放射源,很多人或許很陌生。國家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啟甫表示,南京方面丟失的銥-192用於工業探傷,是5個月前新買的,根據目前的活度,環保部門將之判定為二類高危險源。人體被這种放射源照射後,可能引發癌變,還有可能對遺傳產生影響。
  • 上海放射源離奇丟失無下落 放射源隱患讓人懸心
    他們告訴記者,恐慌雖已漸漸散去,但心中的擔憂卻沒有終止。在放射源剛丟失的那幾天裡,附近像炸開了鍋,大家都很害怕。眼下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他們都感覺"那東西"不可能還留在這一帶了。"儘管我們這裡問題不大了,但這種危險品,無論在哪裡闖了禍,都是很可怕的。""這'東西',完全有可能不在金山了,說不定已被帶到上海以外了呢!"他們表示,只要放射源沒被找到,許多擔心就無法消除。
  • 用放射源給泡椒雞爪殺菌安全嗎?專家:無需談核色變
    近日,關於「四川18枚俄羅斯鈷-60放射源退役」的報導中提到利用放射源給泡椒雞爪殺菌的內容,引起廣泛關注。放射源如何為食物殺菌?食物是否會在輻射滅菌期間沾染危害人體的放射性物質?民用核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空間?記者就此採訪了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四川省核技術應用協會多位專家。我國是世界核能、核技術利用的大國,目前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三。
  • 市中醫院:提高防範意識 預防放射事故
    為加強醫院放射治療專業臨床一線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安全意識,近日,河池市人民醫院開展腫瘤放射治療安全應急預案演練。演練模擬一名患者在腫瘤放療室用直線加速器治療時,突然出現設備故障。為防止造成放射傷害,放射治療人員立即按壓控制盒的急停開關,停止射線輸出,啟動放射治療中設備故障應急預案,並向醫務科報告現場情況,同時,呼叫醫務人員進入放射治療室,為患者摘除頭部固定裝置,帶患者撤離放療室。主治醫師到現場後立刻查看、詢問患者病情,安撫患者情緒,待病人情況穩定後送回病房。醫械科工程師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在5分鐘內將故障設備搶修完畢。
  • 官方公布南京「丟失放射源銥-192」事件處理流程
    5月10日中午12點16分,南京市環境保護局官方微博「南京環保」發快訊稱「丟失的放射源已鎖定並採取安全措施」。  5月10日下午15點30分,雖然放射源已被鎖定,但由於當地地形複雜,雜草叢生,放射源近似黃豆大小,且技術人員不能長時間近距離尋找。處置小組決定在現場設置晝夜高度警戒區域,並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眼見天色已晚,天空下起了雨。
  •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根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的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已經入侵我國農業和林業生態系統的外來生物有630多種,其中發生面積較大、可以產生明顯危害的就有100多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我國深受其害的就佔了50種。    近年來,外來生物入侵農林的新發疫情頻頻出現。
  • 香菸中竟暗藏致命放射源!今天,你吸菸了嗎?
    而更為可怕的是,早在幾十年以前香菸中含有能致癌的放射性同位素釙210就已被發現,也知道如何除去這種物質, 但卻從未採取過任何改良措施…經過許多年的宣傳,菸草早不是什麼忘憂草,「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可能導致癌症」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 小科普|「殺手大黃蜂」很可怕?再看看這5種「昆蟲入侵者」
    被稱為「殺手大黃蜂」的亞洲大黃蜂。 Yasunori Koide / Wikimedia Commons你可能已經在一些新聞頭條中看過,被稱為「殺手大黃蜂」的亞洲大黃蜂(Asian giant hornet,學名Vespa mandarinia)登陸北美。
  • 核電池民用言之尚早
    百愛特」店裡,一款號稱20年不斷電、不充電的民用核電池NanoTritium售價6980元,讓核電池再次引起網民討論。 不用充電滿足了電子時代人們對於電池的期待,但談「核」色變的心理使一些人對核電池的安全性心存疑慮,而實際上,以「微型化」方式被利用的核能,轉化效率和法規問題才是關鍵。
  • 面對洪水,如何防範與自救
    面對暴雨天氣,公眾該如何防範洪水?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和中國水利學會的相關專家。防洪首先要關注暴雨預警「我國歷史上的洪澇災害,幾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所以防洪首先要防範暴雨天氣帶來的影響。」中國水利學會城市水利專委會委員程曉陶表示,公眾可根據當地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的暴雨預警信息,結合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條件,冷靜選擇路線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