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戰鬥機器人引起英軍警惕,戰場上威力初顯,白宮:俄國人太狡猾

2020-12-05 離火爭原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23日的最新報導稱,這些年來俄軍一直在致力於研發一些概念比較新穎的武器。這些武器的目的是要利用非對稱手段來抵消西方國家在某些裝備領域的優勢。就在近日俄羅斯在敘利亞伊德利普省投入了最新的涅列赫塔戰鬥機器人,該機器人通過大功率蓄電池供電,渾身披掛有外骨骼並有多個武器掛載點。這款機器人可以安裝一挺12.7毫米口徑的重機槍和AGS-17型30毫米榴彈發射器,在急速奔跑時,最高時速可以達到驚人的30公裡每小時。根據俄媒透露的消息來看,此次涅列赫塔戰鬥機器人的試驗表現非常良好,俄軍的未來很有可能進行大規模生產。

2015年俄羅斯武力介入敘利亞之後,除了動用一些已經測試成熟的武器,在敘利亞戰場上大開殺戒之外,他們的另外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測試正在處於實驗狀態的先進武器,其中最為重磅的裝備就是蘇-57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由於在戰場上的表現往往是某件裝備最真實的戰鬥性能反應,因此俄羅斯對於此類測試樂此不疲。事實上俄國人並不是在敘利亞第一次幹這種事情,上世紀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時他們便在該地測試成功了蘇-25攻擊機,這款攻擊機直到今天還在被大規模使用。

對此英國方面已經發表聲明稱,英軍將對俄羅斯新型戰鬥機器人保持警惕狀態,此次涅列赫塔戰鬥機器人在伊德利普省初顯威力已經引發了唐寧街10號的極大重視。對此有白宮高級官員分析稱,長達8年的敘利亞內戰已經成為了俄羅斯研發各種新型武器的實驗場。俄羅斯軍工企業實在是太過狡猾,一方面動用這些新型武器,幫助敘利亞方面打擊叛軍武裝。另一方面讓敘利亞為自己提供了免費的測試場,最後此人還故作姿態的表示,俄羅斯簡直是在把敘利亞當試驗品。

對此筆者認為,在軍事衝突形勢越來越轉向無人化和信息化作戰的時代,戰鬥機器人極有可能徹底顛覆未來地面作戰的形式。在這方面俄羅斯無疑走在了世界的領先位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們和美國人都在開發自己的戰鬥機器人,它無疑將在未來的裝備列表中佔有重要一席。

相關焦點

  • 俄組建戰鬥機器人部隊,AI軍事化將成主流?|新京報專欄
    文 | 李厚何據俄羅斯媒體11月23日報導,俄羅斯準備在2025年前組建能夠完成作戰任務 的戰鬥機器人部隊。俄新社援引俄國防工業系統人士的話說,俄將於2020年開始制訂「機器人部隊組建任務」路線圖,其中明確了組建戰鬥機器人部隊的目標,提出在2025年「必須完成戰鬥機器人的開發和測試」,稱「唯如此,才能著手將這些機器人組合到自動化戰場系統中去」。消息人士稱,軍隊已做好組建和部署戰鬥機器人部隊的準備。
  • 俄羅斯動作真快:把「戰爭機器人」派上戰場!實戰0傷亡獲勝
    所以長期以來,各國都在致力於尋求一種方式,儘可能地降低戰場傷亡。現代戰爭,相較於冷兵器時代,戰場傷亡率的確已經是下降太多了。大面積人與人正面衝突少了,大多數現代武器是通過遠程或超視距作戰方式,武器威力強大,但通常都是針對敵方高價值目標實施打擊,目的是讓敵軍喪失戰鬥能力,而非要打死多目標敵人。
  • 最先進人形機器人在美亮相 「不死鐵漢」將上戰場
    美國的軍用機器人都擁有有攻擊性很強的武器,能夠爬樓梯、過巖石堆,還能翻越鐵絲網,在雪地及河水中行走自如。而每分鐘能發射1000發子彈的軍用機器人也因其高精確性的射擊能力被稱為「機槍手」。目前,美軍中有100 多項戰鬥任務可由機器人士兵承擔,包括戰場偵察與監視、目標捕獲與指示、搜索與掃雷、通信中繼、輸送物資、直接攻擊目標等戰鬥任務。
  • ...4千克)的士兵趕出英軍部隊,原因是他太胖而無法戰鬥。報導稱...
    文 / 夏洛特2020-10-14 05:17:56來源:FX168 【英軍一體重340斤士兵被趕出部隊】據英國《太陽報》網站10月11日報導,一名體重超過27英石(約171.4千克)的士兵趕出英軍部隊,原因是他太胖而無法戰鬥。
  • 俄將建戰爭機器人部隊,代替人類士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媒體援引俄軍工企業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俄羅斯2025年將出現第一支多功能機器人部隊,未來將在戰場上代替人類士兵。 來自軍工部門的消息人士對俄新社說:「到2025年,我們應當在基礎和實驗設計層面完成這項任務,然後將這支機器人部隊納入現有的武裝部隊自動化指揮體系。」
  • 英軍「屠虎」菜鳥:發抖著用五炮擊毀三輛虎式,打死了王牌魏特曼
    在這場戰鬥中,德國坦克王牌魏特曼指揮一輛「虎」式坦克,單車擊毀了英軍27輛坦克和裝甲車。然而,魏特曼在兩個月後就在法萊斯的戰鬥中車毀人亡。 在法萊斯戰鬥中,擊毀魏特曼座車的英軍坦克炮手喬·埃金斯在此戰中一舉成名。喬·埃金斯的成就不僅僅是擊斃了德軍排名第四的坦克王牌,而且創造了驚人紀錄——單次戰鬥用五發炮彈擊毀了三輛「虎」式重型坦克!
  • 俄羅斯這個軍事機器人的計劃有點猛!
    這些機器人讓武裝分子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既打不過也沒法躲,僅20分鐘武裝分子就前線崩潰,有70多人被消滅,而敘軍僅4人受傷。這次戰鬥成為說明俄軍軍用機器人威力的最好例子。   在質疑面前,俄國防工業的消息人士向媒體表示,到2025年,俄羅斯將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可執行戰鬥任務的多功能軍用機器人戰鬥群,戰鬥群的人工AI系統可以指揮5個機器人,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操作者只需要觀察機器人的戰鬥情況就可以了。   11月23日,俄新社援引一位俄羅斯國防工業人士的話稱,該國準備組建的戰鬥機器人部隊是全新意義的兵種。
  • 美國也有被吊打的時候,當年國會大廈是怎麼被英軍攻陷的?
    因為自由不會憑空落下,而是要通過戰鬥去贏得。自由女神身穿一件禮服,上面別著一枚刻有「U.S.」字樣的胸針,腳下踩著一個環繞著寫有「合眾為一」(Epluribusunum)格言的地球儀。自由女神的頭飾、肩膀和盾牌上有10個鑲有鉑金的銅質尖頭,起避雷針的作用。今天在國會山上除了國會大廈,還有眾議院和參議院大樓、國會圖書館大樓、最高法院大樓、美國植物園和其他一些政府設施。
  • 俄在敘實戰測試戰鬥機器人
    【俄羅斯《獨立報》網站1月20日報導】題:俄羅斯國防部在敘利亞試驗終結者(記者弗拉基米爾·穆欣)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駐軍開始積極使用機器人和網絡中心戰元素。從據說與以色列情報機關有聯繫的媒體報導中可以得出這一結論。
  • 機甲戰士身懷「十八般武藝」,軍用地面機器人戰場各顯神通
    ——機甲戰士崛起■鄧 維 趙 鵬地面機器人是指在地面上運動,加裝各種傳感器或武器裝備的智能無人作戰系統。機甲戰士身上優點多多與人類戰士相比,地面機器人在戰場上擁有獨特優勢,因而備受各國軍隊青睞。可減少人員傷亡。現代武器裝備殺傷力大,最大限度地減少己方人員傷亡是指揮員努力追求的目標。用機器人去執行危險任務,能有效保護人類士兵。即使機器人戰損,對部隊士氣和民眾心理的影響也有限。畢竟,機器人可以再造,而士兵生命只有一次。
  • 鑑賞戰場千裡眼——軍用望遠鏡
    自從軍用望遠鏡發明以來,就得到了「戰場千裡眼」的美譽,從裝備之初,就被作為軍官「三件寶」(望遠鏡、指北針、地圖)中的老大。望遠鏡不僅是實用工具,還是軍官身份和指揮權的象徵。1945年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投降時,在交出手槍、指揮刀的同時,還被我方要求交出望遠鏡。
  • 鴉片戰爭清軍最怕的不是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炮!
    實際上,在鴉片戰爭中,給蒙昧的清朝官員和軍隊極大震撼的不是英軍的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很多清軍臨死前也沒搞明白為何拼刺刀耍冷兵器也打不過英軍,沒搞明白那種恐怖的火箭是何方神聖。到了18世紀末,歐洲人認識到採用集束髮射的火箭炮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巨大作用。   1799年,英軍在徵服印度邁索爾的戰爭中,發現當地軍隊使用一種集束火箭具有很大射程和威力,將其作為戰利品帶回國內。1805年,英國武爾威治兵工廠皇家炮兵實驗室的康格裡夫的炮兵上校威廉?
  • 大陸軍與英軍的終極對決:紐約之戰、薩拉託加之戰和約克城之戰
    (英軍血戰法美聯軍)然而,由於缺乏海軍的海上火力支援,因此想要在強大的英國海、陸軍的碾壓下,守住紐約這座港口城市,其難度可想而知。而且與波士頓的情況差不多,紐約也同樣是建造在狹長的半島上。因此,一旦被英軍截斷後路,負責防禦的大陸軍,必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 美國指責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使用違禁武器,俄霸氣回懟:你沒資格
    眾所周知,自從俄軍介入敘利亞戰爭以來,各種先進或「大殺傷」性武器悉數登場,比如口徑飛彈、戰鬥機器人、噴火坦克、溫壓彈以及集束炸彈等...俄軍之所以在敘利亞使用這些武器,一方面是為了對它們的實戰性能進行檢驗;另一方面則是單純的為了消滅敘利亞極端組織祭出的「大殺傷」性武器,不圖別的,只要威力夠大就行
  • 全球部署智能水雷,戰時即可全部喚醒,白宮出手挑戰世界和平?
    美國當然也是如此,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白宮就變成了「和平使者」。他們只是將野心包裹在了虛與委蛇的試探之中,因此全球各大海域從來不缺乏來自美國的「不速之客」。全球部署戰略武器,美國又出新招除此之外,美國還積極在全球部署戰略武器,此前美國在歐洲各國以及千島群島部署戰略飛彈已經引起了俄羅斯的警惕,最近美國「防務周刊」又有一則消息顯示,美國海軍在戰略部署方面又出了新招,預計將全球範圍內部署最新「雙髻鯊」智能水雷。
  • 沙漠之鷹威力幹翻大象,為何戰場上卻很少有人用?
    導語:沙漠之鷹威力幹翻大象,為何戰場上卻很少有人用?手槍是現代士兵作戰必備的副武器,在主武器彈藥消耗殆盡或者是來不及換彈的情況下,手槍就是最好的應急戰鬥槍械,其可以暫時性的將敵人逼退,給自己一絲喘息的機會。
  • 白宮名字由來:源於1812年美英戰爭中,英軍火燒總統官邸「所賜」
    於是,雙方在陸地上形成了一種均勢。但是當1814年拿破崙帝國被「絞殺」後,英國終於騰出手將軍隊和艦船調往美國,支援在那裡與美國作戰的英軍,原本處於防守的英軍立即轉變為主動進攻。英國派遣軍隊佔領了百慕達群島,以此為基地封鎖了美國海岸並準備登陸。8月19日,在指揮官羅伯特·羅斯的率領下,2500名英軍在馬裡蘭沿岸登陸。他們的目標是美國的政治中心——華盛頓。
  • 大威力的武器只能出現在軍事領域嗎 看看這動能超過一萬焦耳的獵槍
    由於打擊目標的不同,一般大威力的武器及槍彈往往在狩獵領域中出鏡最多,畢竟除了狩獵羚羊野豬之外,還要面對虎豹熊的威脅,所以槍彈威力不足的話,絕對不會單單只是讓獵物逃跑那麼簡單。於是一大批足以對狩獵狗熊產生大口徑獵誕生於歐美的民用槍械領域。
  • 小夥擁有控制金屬的超能力,舉起個足球場,給白宮帶上了「大戒指」
    嗨,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部小夥擁有控制金屬的超能力,輕輕一抬手就能打開超級金屬櫃,得到屬於自己的終極武器,隨後舉起一個足球場,給白宮帶上一個「大戒指」的美國科幻片《X戰警:逆轉未來
  • 為了掩人耳目,二戰德軍建了木頭機場,英軍配合演戲扔了木炸彈
    戰場上的指揮藝術在於戰況與指揮者的才能相匹配才能完成一次出色的勝利,指揮者需要觀察戰場環境、戰況,下達各種合適的命令,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相信二戰作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很多人都不陌生,這場戰爭中也發生過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