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池/搞出行/推換電…… 後補貼時代十家車企出招

2021-01-15 第一電動網

2020百人會論壇部分企業講演嘉賓

今年的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氛圍和往年有些不同。

在過去的幾屆論壇上,車企代表多會展示雄心勃勃的產銷規劃。今年是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最後一年,按照計劃,明年補貼將徹底退出。雖然工信部部長苗圩承諾補貼「7月1號不會大幅退坡」,但參會車企最多談論的,仍是如何應對後補貼時代的挑戰,但描繪藍圖者很少。

天氣再冷,也得過冬。

已身處嚴寒中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或是做好技術儲備,或是調整市場定位,誓言要熬過寒冬。《電動汽車觀察家》梳理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各家車企對後補貼市場的應對措施,供讀者參考。

比亞迪放出殺手鐧:「刀片電池」

比亞迪要以新電池技術守住陣地。

在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介紹,比亞迪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將於今年3月正式量產。和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相比,刀片電池體積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具有高安全、長壽命等特點,整車壽命可達百萬公裡以上。

王傳福還透露,「刀片電池」搭載的第一款車型是比亞迪「漢」,這款車將於今年6月上市,續航達到600公裡。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

對於「刀片電池」,比亞迪官方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不過,《電動汽車觀察家》側面了解專利信息顯示,「刀片電池」要求多個單體電池體積之和V1,與電池包的體積V2滿足:V1/V2≥55%,可裝載的電池單體長度涵蓋600-2500mm。

除了「刀片電池」,比亞迪還將繼續向上遊材料拓展業務。

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青峰介紹,為解決電池成本問題,2010年,比亞迪就開始投資上遊原材料企業,包括入股西藏礦業、藍科鋰業,同時在海外市場,布局完整產業鏈。

另外,汪青峰介紹,從2019年開始,比亞迪對外開放核心零部件,電池供應給其他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包括合資的主流品牌,未來,市場上將出現很多搭載比亞迪電池的主流品牌車型。

汪青峰認為,「刀片電池」的推出將對續駛裡程和可循環壽命提供保障,並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殘值。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青峰

此外,汪青峰還表示,比亞迪還在對核心技術進行不斷進化,插電混的技術上從第一代迭代到第三代,很好地解決了低油耗性能的問題。

在平臺方面,比亞迪推出的e平臺具備較強的集成功能——驅動三合一、高壓三合一、PCB電板、智慧的屏幕以及高性能電池,都可以通過e平臺進行高度整合,將整個體積、質量空間等等進行大幅度下降,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應對後補貼時代的成本挑戰。

北汽集團:以CTP技術、換電模式等降低購買成本

百人會論壇上,北京汽車集團總經理張夕勇介紹了北汽新能源的戰略布局。

北京汽車集團總經理張夕勇

動力電池技術方面,北汽和寧德時代合作開發了全球首款CTP無模組電池技術;智能網聯領域,北汽聯合華為技術構建了1873戴維森實驗室,將ICT技術與智能網聯汽車相結合,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智能水平。

銷售策略方面,以場景開發推動星火燎原。北汽先佔領有條件的場景,農村包圍城市,逐步擴大新能源的成果,先是通過A00級電動汽車打造「國民車」,再承接北京市的公車改革、北京出行,並開拓新能源網約車市場和計程車市場,通過積極的合作和自建基地的方式引入多種出行解決方案。

三是引入換電模式,新打破市場瓶頸。北汽通過換電模式,破解裡程焦慮;以車電分離模式,投入消費市場,預計可能將新能源汽車的購車成本降低40%。

上汽集團:把車賣到非限行限購城市和私人用戶中去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曉秋認為,後補貼時代將面臨四大挑戰:一是如何對用戶價值再挖掘和重新定義。二是如何應對雙積分政策帶來的供給競爭升級。三是如何把握非限購限行城市及私人用戶的增量機遇。四是如何消化跨界技術風險及經營成本壓力。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曉秋

為應對這些挑戰,上汽集團提出「蓄勢、融創、競合」三點倡議:

第一,「蓄勢」,希望政府能夠積蓄各方力量,保持住來之不易的發展勢頭。一是加大扶持,在繼續保持新能源牌照、路權以及購置稅減免優惠的同時,可參考國外經驗,對購買新能源車用戶給予一定的個稅抵扣額度;並在減免停車費和路橋通行費、開闢新能源車專用道、加大充電樁和加氫站建設等使用環節給予進一步支持。

第二,「融創」,希望企業要加快融合創新步伐,提升用戶價值體驗:聚焦用戶當前最為關切的新能源裡程焦慮、充電焦慮、安全焦慮,通過技術進步來提高產品的質量性能和安全水平;加大跨界技術融合,努力打造具有「顛覆性」的出行新物種。不僅要從造型設計語言上,將新能源產品同傳統燃油車顯著區別開來;而且要從科技功能上,通過融合運用智能網聯等前瞻技術,有效解決用戶場景化的出行痛點,提升用戶的產品體驗;加強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融合創新,充分利用金融工具鏈和數據業務鏈,打通新能源購車、保險、租賃、保養、維修、二手車、殘值回收等全業務鏈,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方案,增強用戶的服務價值體驗。

第三,「競合」,產業要加強競爭者間的開放合作,通過合作競爭實現合作共贏。企業共享資源、合作共贏。

廣汽集團:純電/插混/氫燃料都要搞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表示,在電氣化方面,廣汽的技術路線是:立足純電動車,兼顧插電混動與混合動力,適當儲備燃料電池汽車技術。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

具體而言,純電動汽車是廣汽新能源的主流發展方向, 未來將進一步快速迭代純電動專屬平臺。2025年,廣汽計劃實現全系車型電氣化,插混產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燃料電池車方面,根據規劃,2020年內廣汽將完成燃料電池示範運行車開發,2021年開始進行小批量試驗性示範運營,爭取2023年起,在大灣區重點領域開展500輛以上規模的示範運營和驗證。

長安汽車:電池平臺/電驅平臺自己做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寶林介紹,長安將持續打造數位化虛擬設計平臺、電池平臺,電驅平臺,重點提升電池管家 、電驅一體化集成、數位化虛擬設計技術,打造智慧互聯互通生態圈。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寶林

產品方面,張寶林表示,到2025年,長安旗下的純電動、插混和燃料電池汽車,將累計達到25款智能化新能源汽車。

另外,張寶林稱,長安將提供傳統產品向提供生態產品(汽車產品+金融產品+服務產品+出行產品+備件產品)轉型。推出全生命周期的電池管家服務,實施電芯終身質保。整合資源,布局分時租賃、網約車等多種出行方式,與一汽、東風等合資組建T3出行就是實踐之一。

江淮集團:提高圓柱電池安全和壽命

技術創新,也是江淮應對後補貼時代的關鍵之一。

江淮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進介紹,目前,江淮在高比能小容量的18650和21700三元電芯上取得突破,實現了單個電芯爆炸整車不失火,解決了熱失控安全問題,成熟可靠。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進

另外,江淮堅持連續攻關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開發出圓柱形磷酸鐵鋰電池與液冷技術,實現百萬公裡長壽命,解決出租運營使用問題。

蔚來汽車:探索電池可換、可充、可升級服務

蔚來最新的大動作,是推出Battery as a service的服務理念。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

2018年,蔚來就曾推電池租用方案,後來又推出電池升級方案。比如今年從70度電到100度電,每個月付1280元,一天付66元,按需升級。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認為,基於換電的車電分離方案,可充、可換、可升級,便於梯次利用,把電池作為資產讓用戶租用。

小鵬:探索直營店和先售後產模式

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介紹了小鵬銷售模式的創新。

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

第一,小鵬汽車採用小型直營店的銷售模式,將品牌和銷售做好後分享給合作夥伴。到目前為止,小鵬已經建設151家線下門店,覆蓋了全國51個城市。

第二,2019年下半年開始,小鵬汽車開始探索先銷售再生產,然後再交付。何小鵬坦言,這種方式雖然讓用戶的服務滿意度、交付成功率略微下降,但他們發現這樣做企業更加穩健。

新特:以網約車合法運營權,吸引三四線城市私人消費

新特電動汽車工業有限公司CEO先越認為,新能源汽車要突破對B端依賴,真正回到C端,增長才是可持續,才有規模的。新特試圖從模式創新入手,提出了「四個激活」:產品激活、場景激活、政策激活和品牌激活。

新特電動汽車工業有限公司CEO先越

首先是產品激活。先越認為,除了突破續航,還要在產品的創新化、智能化和體驗化去發力。後補貼時代,新特將以創新智能和體驗化來激活C端,真正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不是傳統的功能進行堆積。

第二,先越表示,電動汽車要有長中短續航的不同應用場景適配:長續航是城際交通,600、700公裡適合,高端性產品;中續航,B端做城市內出行;短續航,城市內代步,形成區別化的產品競爭策略。

第三,先越倡議,給予電動汽車使用上優先路權、優先停車權、優先金融的政策,優惠電價的政策,真正出臺一些讓老百姓有實惠的政策,推進行業發展。

第四是品牌激活。先越表示,要在產品差異化上形成高中低端、有特色的車型品牌,三個層次都能形成真正網際網路化的、區隔化,才能夠真正打動消費者,讓消費者在內心上認同品牌。

先越也分享了新特對以上幾方面的嘗試。

比如,場景方面,新特主要定位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家庭已進入第二輛車時代,消費者對第二輛車考慮的使用成本更多,因此電動汽車的優勢得以顯現。但第二輛車使用的場景比較有限,所以場景應用一定要契合消費者需求。

另外,新特以網約車作為切入點,在主要經銷網點城市獲取網約車牌照,使購買新特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取得合法運營權,幫助車主開拓獲取收入的新渠道,從而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

天際汽車:推多元化充電模式

天際汽車董事長、CEO張海亮認為,在後補貼時代,跟上用戶的用車需求還不夠,必須走在用戶前面。

如何走在用戶前面?

天際汽車董事長、CEO張海亮

張海亮認為,除了塑造產品本身,完善充電基礎設施、打造用戶體驗中心、健全客戶服務流程、全方位提升客戶滿意度……都是在以用戶為核心促進市場成長升級。

在產品方面,天際研發高度智能化汽車自主研發iMA智能數位化架構,讓出行場景變得輕鬆有趣。

充電服務方面,天際汽車推出了便攜充電、私樁配套、私樁共享、移動補電、公共充電、上門取車充電、快充電站、網店專屬充電、天際中心免費充電、車主互充等方案。

另外,天際還將在全國建設100座快充電站,投入1000臺移動服務車,10000根專屬充電樁,聯合10大運營公司打通平臺,可利用超過10萬根公共充電樁。

雖然補貼政策即將結束,外資企業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自主品牌車企早已開始布局後補貼市場,系統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可以說,在十餘年的政策鼓勵下,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已經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或許未來發展的道路並不平坦,但長期向好的趨勢應該不會改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8059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huanghe@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政策與市場共推換電成主流模式
    作為新造車企業的蔚來更是在創立之初便確立了換電的發展模式,而且蔚來資本也在奧動A輪融資時重資參與。2020年廣汽、長安、上汽、東風等主流車企先後入局,「換電陣營」持續壯大。那麼,為何換電在2020年突然又火了呢?   雙重誘因,政策與市場共推換電成主流模式   首先是政策為換電模式大開鼓勵和引導之門。
  • 產業規劃未提補貼 中國新能源車企急需「強筋壯骨」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產業規劃未提補貼,中國新能源車企急需「強筋壯骨」《規劃》並未提及補貼問題,這些表述引發了業內部分企業關於補貼退坡過急的擔憂。12月3日,工信部開始就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公開徵求意見。
  • 2019第四屆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充換電產業大會
    2019中國充換電行業十大品牌評選活動及頒獎典禮時間:2019年4月18-19日  地點:上海大華虹橋假日酒店  重 新 定 義 出 行& 重 新 定 義 充 換 電 【論壇背景】歡迎參加2019第四屆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充換電產業大會,大會將於4
  • 2021新能源車補貼再退坡,消費者和車企都有哪些影響?
    在2021新能源補貼政策中,車輛享受補貼的門檻沒有改變,依然要求車輛的續航裡程達到300公裡及以上、車企的新能源乘用車年銷量達到10000輛、補貼前售價低於30萬元(換電車型除外),變的僅是補貼額度。對於續航裡程大於等於300公裡且在400公裡以內的純電動車,補貼額度為1.3萬元,相比2020年少了0.32萬元。
  • 後補貼時代的電池技術趨勢和市場格局
    補貼時代,推升電池能量密度,進而提升電動汽車續航裡程成為大家首要考慮的目標,但也應看到,電池容量急劇上升的同時,也帶來了其他一些問題,尤其是安全隱患、壽命隱患、成本和產能高企。
  • 《2020中國新能源充換電基礎設施科創榜TOP20》榜單即將發布
    榜單設置上,億歐汽車分別設置了人物榜和產業榜,涉及領域包括新能源(充換電)、智能網聯、流通及服務、出行服務等,涵蓋企業達到數百家。充換電基礎設施將迎來快速發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關鍵因素,尤為重要,今年出臺的多項政策也頻繁提及將加大對充電樁建設的補貼。
  • 起火事件or補貼倍率1.2倍,電池密度180瓦時/千克將會成為2019年的...
    今年6月在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高峰論壇上,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表示,2018年寧德時代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要做到160瓦時/千克,預計2020年將超過180瓦時/千克。不過,黃世霖可能有所保留。在廣州車展上,多家車企公布了綜合工況續航500公裡的產品,比如威馬EX5 500、廣汽新能源Aion S……這兩個產品的電芯供貨商是寧德時代。由此推測,再有幾個月,一些針對2019年補貼政策的車型出現,可能就會有寧德時代180瓦時/千克的電池包出現。再看比亞迪。
  • 當電池成為汽車「心臟」,車企與寧德時代們爭奪控制權
    國內車企是布局相對最早的。2017年上半年,上汽集團就和寧德時代共同設立兩家新的合營企業: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前者註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上汽和寧德時代的股比為49:51,後者則倒過來,這家註冊資本3億元人民幣的公司上汽所佔股比為51%,寧德時代為49%。 國際汽車巨頭們也加快了合資建廠的步伐。
  • 換電模式成本高的難題要如何破解?
    一旦大範圍實現兼容多品牌多車型的換電,換電設備和電池的使用效率將進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用戶得到極大的便利,續航焦慮被緩解,純電動車的普及必然大大加速,反過來促進換電站的網點建設,而且廠商不再需要為每個新車型專門設計研發電池包以及製造模具,車用動力電池包標準化後規模效應將凸顯,電池成本也得以降低,售後和回收也都更方便。
  • 進軍換電時代,易事特「大河馬」智能充換電櫃重磅登場!
    「大河馬」智能充換電櫃絕對是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的福音,只需下載APP或者小程序平臺搜索導航到附近的智能換電櫃——掃描艙門二維碼打開電池倉——將電量不足的電池放入電池倉檢查匹配狀態並充電——將充滿電的電池換上即可。整個換電過程30秒即可完成!智能換電,無限續航,既便捷又安全,外賣小哥再也不用擔心續航和充電問題,每天只要肯幹就可以一直送單。那麼,問題又來了。
  • 庫侖能網組團搞換電 首款換電版物流車迎規模化商業落地
    近期,在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冷不防的殺出個回馬搶,不但吸引了各路車企重投換電,深耕新能源汽車上下遊產業鏈投資的「矽谷天堂」也提出用生態的打法開拓換電市場。  在這個生態中,庫侖能網是換電網絡的建設者和運營者。
  • 蘇寧蜜蜂節正式爆發,1億換新補貼、換電池69元起
    4月2日,蘇寧蜜蜂節正式迎來爆發期,開啟四月份最大的手機促銷盛宴活動,可以說是手機界的雙十一,與此同時不僅是手機品類,電腦數碼等全系3C產品均有大力度優惠,各種補貼優惠滿減福利,引發整個消費市場換新熱潮。
  • 哈囉換電兩輪新國標電動車落地寧德,領取消費券購買享優惠!
    兩輪電動車沒電了,到換電站幾秒完成電池更換,立馬滿電騎行,這樣便利的出行方式將在我市得以實現。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為支持、配合我市實施「電動寧德」規劃,哈囉換電(寧德智享無限科技有限公司)將以低於成本價的車輛採購方式向市民提供中、高、低不同車型,預計5月20日左右開售。
  • 代號霸王行動:鋰電兩輪換電「諾曼第登陸」
    ——題引動力鋰電池的另一個新戰場,如今各路諸侯已經大軍集結,整裝待發。不僅有寧德時代、蔚來等,這些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圈內勢力星火馳入,就連網際網路領域的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大鱷也枕戈待旦。而這個將眾多巨頭捲入的新戰場,即是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兩輪電動自行車市場,開啟的戰法則是全新的「換電」模式。
  • 新能源補貼政策大調整!騙補車企末日降臨
    前言:在經歷了4個月的政策過渡期之後,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從6月12日開始實施,續航裡程長的系能源汽車將受到更高的補貼,續航裡程在150公裡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將取消補貼。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策內容為:低於150公裡續航的純電動汽車將不再享有補貼,續航在150-300公裡的車型補貼分別下調約20%-50%不等,續航裡程在300-400公裡及400公裡以上的車型補貼上調2%-14%不等。新的補貼政策不僅引領了汽車廠商加快產品的升級,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向前發展,還沉重的打擊了不少騙補車企。
  • 河豚換電|電動車電池各大型號續航裡程大解密
    換電模式的出現將會極大解決電動車用戶充電痛點難題,註定成為未來電動車續航的主流趨勢。河豚換電採用物聯網研發技術,將電池與電櫃優勢融合入兩輪電動車換電服務項目,從本地到雲端,通過電櫃鋪設,打造新一代地面供電站。
  • 兩大電動車巨頭新年共同聚焦充換電 兩種模式各有何優勢?
    或為充電樁重要補充 但盈利難、體驗不佳成最大「痛點」根據定義,電動汽車換電模式是指通過集中型充電站對大量電池集中存儲、集中充電、統一配送,並在電池配送站內對電動汽車進行電池更換服務。除此之外,換電模式的優點還包括:車電分離,降低購車成本;增加消費者出行便捷度;延長動力電池壽命,提升安全性;利用峰谷電價差降低充電成本;降低車重,減少耗電;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問題;催生新的服務業態。不過,當前換電模式在推廣中存在的劣勢也較為明顯。特別是在私人乘用車領域,受限於跨品牌、多車型、電壓平臺等的通用性,跨企業換電標準難以統一。
  • 於德翔:特來電為什麼不做換電
    如果一個車企做換電網絡運營,車+電池都是它的,其他車企把電池、及軟硬體都交給運營商,能願意和它合作嗎?電池企業做換電好處是把電池技術和產品壟斷到自己手裡,那車企願意嗎?一家電池企業做換電運營,車電分離,其他電池企業電池賣給誰哪?賣給電池運營企業?第三標準難:電池標準化太難,每家車企都想把自己的換電做成標準,但是這麼多車企怎麼統一呢?
  • 動力電池使用量連續3年領先全球——寧德時代為新能源領域「蓄能」
    對此,寧德時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科技引領,創新求變,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專注研發練本領「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連續3年領先全球,客戶包括寶馬、大眾、上汽、北汽等國內外主流車企。」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