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在此國被劃分為三個民族,其中兩個民族,根據口頭禪劃分

2020-12-06 慕楓歌歌

越南作為我們的鄰國,國土面積不大,僅僅只有三十多萬平方公裡,地形狹長,西高東低。雖然他們的國土面積不大,人口總數也只有九千萬左右,但卻擁有多達五十四個民族,相比較中國,將近一千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也不過才有五十六個民族,由此可見越南國內民族成分的複雜性。

在越南眾多的民族中,很多都和我們中華民族有著類似性。比如越南國內最大的主體民族京族,京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

同樣,他們國內排名第二的岱依族,在中國境內,則被稱作為壯族。其實出現這樣的狀況並不稀奇,因為在歷史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一直受中原王朝管轄。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一統華夏,他派大軍越過嶺南,並在這裡設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個行政機構,其中越南北部地區就屬於象郡管轄。因此等到五代十國時期,越南趁機從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獨立了之後,生活在這裡的民眾,自然一部分屬於越南所有,另一部分則留在了中國國內。

除了京族和岱依族之外,生活在越南的華人,為數也不少,總人口約為九十萬左右,在越南的五十四個民族之中,排位第八。但一個令人奇怪的現象是,同為漢人,卻被越南劃分為了三個民族,分被為華族、艾族和山由族。

華族在三個民族之中佔比最大。早在秦始皇設立象郡時,就派遣兵丁駐紮在當地,史載「發諸嘗通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戌。」

後來幾次中原王朝大亂,很多士子也遷居越南避禍,這也是越南國內華人眾多的一個原因。從北宋開始,隨著海上貿易的逐步發展,在經商過程中,也有一部分華人遷居到了越南。如《夷堅志》記載:泉州人王元愚「嘗隨海舶詣佔城,國王嘉縣兼通番漢書,延為館客」。這裡的佔城國,後來被越南吞併,成為了今天越南的一部分。

那麼艾族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艾族也是漢人的一種,他們主要有客家人、疍家人構成,其中一部分在明清時期遷入越南後,由於說話時總是「艾」字不離口,「艾」字的意思是第一人稱「我」,所以越南在劃分人口成分時,這部分客家人和疍家人就被歸屬到了艾族之中。

山由族也是華人,大約在明朝末年為躲避天下大亂,由此遷入了越南。他們說漢語,寫漢字,也一直自稱為山瑤人,其實和華族以及艾族的實際區別並不大,不過越南卻不承認他們是華族,因為山瑤和山由的發音很相近,反而將他們歸屬到了一個新的山由族之中。

由此可見,越南在民族劃分上,也非常隨意,或根據人口居住的地方,或根據人口的口頭禪,就可以直接劃分成一個新民族,完全不顧他們的根源和共性。

相關焦點

  • 從「天下」到民族國家,何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的系譜?
    第一點是在這個「多重型天下」的體系中「四夷」也被看作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第二點是這個「多重型天下」的體系為蠻、夷、戎、狄進入「中國」提供了可能,因為「多重型天下」的思想擺脫了狹隘的血緣意識,將政治和文化作為劃分的標準。尤其是第一點,即「多民族性」才是「天下」本來的真實面貌、才是正統「天子」的統治正當性和合法性標誌的思想,在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的形成和傳承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聊一聊古代漢人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態度!
    「56個民族,56支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包括漢民族在內的所有民族都團結在一起,合力擰成一股繩,大家都是中國人,不分你我他。這種現象在古代封建主義社會是根本不會出現的,各民族之間文化交流與傳播到後面的互相通婚、融合血緣關係,這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以維護自己的安穩統治為訴求的皇權統治者的統治下,上層貴族與底層的漢族老百姓們對於其他少數民族的態度又是如何的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古代漢人對少數民族文化習俗的態度。
  • 此國有四個民族與中國血緣關係親密,國家的主體民族也與中國有關
    在我國鄰國中,越南和我們山水相依,而且在古代史上,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越南北部的地盤都屬於中原封建王朝所管轄,同時也有交趾、安南等稱呼,直到清朝嘉慶時期,越南想要向清朝皇帝請封國號為「南越國」。越南國土面積只有三十多萬平方公裡,雖然國家小,但他們國內卻擁有54個民族,如哲族、芒族、京族等;而我國是56個民族,兩者相差無幾。在越南眾多民族之中,卻有這樣四個民族和我們中華民族有著血緣上的聯繫,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他們的主體民族京族。京族在越南佔據主導地位,人口大約為八千多萬。
  • 論劃分法系的方法與標準
    與此同時,他又以人種學為基礎將世界的法律劃分為印歐法系、閃米特法系、蒙古法系以及"未開化民族"法系;在每一法系中又進一步劃分,例如,把印歐法系細分為印度、伊朗、凱爾特、希臘一羅馬、日耳曼、昂格魯撤克遜以及立陶宛一斯拉夫等子系。⑦索爾·赫爾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劃分法系,代表了一種斯的嘗試。
  • 古代漢人不是漢族?
    變化之所以產生,乃是近代以來西方民族國家理論影響所致——東亞區域尤其是中國境內形形色色的族群,被定義為「民族」。在李大龍看來,清代,興起於東北亞的滿人將農耕王朝藩屬體系和遊牧族群行國的長處發揮到了極致,在完成多民族國家建構的同時,通過彌合族群之間差距的各種努力,試圖推動境內的「臣民」向「國民」轉化。
  • 原始中國人是單眼皮,為何如今有人是雙眼皮,雙眼皮來自哪個民族
    至於中國人的雙眼皮基因,到底是從哪個民族輸入過來的?如果這裡要求的是一個具體的民族的話,那這應該是一個比較模糊的範疇。02中國人單眼皮是有原因的在秦朝之前的先秦時代,雖然也曾出現過夏、商、西周這三個大一統的時期,但夏商周時代講究的是重視血統,他們通常都強調同族之間結婚,以此來最大程度上保持血緣的正統性,個別人跨種群結婚的現象是有,但這當時並不被允許。同一種族之間結婚生子,會使得人類基因特徵保持一致,如果千百年來發展都是這樣的話,那麼,中國人體內的遺傳基因不會發生很大變化。
  • 有哪些民族?有多少漢族在蒙古國?
    ,且水草繁多,牛馬遍地,所以遠古的時期的人類開始定居在此生活,其代表就是「大窯文化」。在匈奴時期,那裡有幾大遊牧民族,其中匈奴族在首領的帶領下創立了蒙古地區第一個國家。 匈奴部隊驍勇善戰,在秦漢兩朝一直南下進行侵擾。但是由於長期內亂,匈奴國很快就衰落了,到了漢朝時期已經四分五裂。公元二世紀,鮮卑族建立了鮮卑國,後來到了我國歷史記錄的五胡十六國時期,蒙古地區又變得四分五裂。
  • 漢人之前是很尚戰的民族,後來為什麼戰鬥力越來越弱?
    之後就越來越不能打,到唐代還要找外族人來幫忙打仗,到宋朝被外族滅,明也是一樣,漢人這麼尚戰的民族後來為什麼戰鬥力越來越弱?被篡位而亡的:西漢、東漢、唐,共3個。因反叛而亡的:夏、商、周、秦、隋,共5個。因農民起義直接而亡的:元、明,共2個。
  • 中國真的只有五十六個民族嗎,有些民族可能你也沒聽說過
    作為一名中華兒女,從小時候開始,老師和父母就教給我們唱愛我中華,在那首歌中我們清楚地記得歌中寫著中華民族總共五十六個民族。但是不知道大家思考過沒有,中華民族真的只有五十六個民族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其實不止有五十六個民組,除了這五十六個民組以外,還有許多存在著但還沒有被準確考證的民族,穿青族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
  • 中國人的雙眼皮基因是從哪個民族輸入的?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漢人?
    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漢人」? 古代壁畫中的女性人物幾乎千篇一律都是單眼皮,如今大家西安看到的秦始皇兵馬俑特都是單眼皮,如果我說這些不過是畫師和工匠趕工期或偷懶的結果的確有些牽強。那麼,難道如今某些中國人的雙眼皮基因真的是從某個民族輸入,只有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正的漢人?
  • 為什麼說2003年才加入中國國籍的達曼人不是中國第57個民族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目前中國官方認證的民族一共有56個。這其中漢族人口佔到了全國總人口的90%以上,而其他55個民族由於人口較少而被稱為少數民族。中國的民族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在全國範圍內漢族與少數民族是混合雜居的,但在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則呈現出少數民族聚居的特點。那麼中國是不是就只有這56個民族呢?可能從現在開始我們的傳統觀念需要得到修正了。
  • 十六國北朝時期民族融合與佛教
    摘 要:4-6世紀的北朝十六國時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匯」,並由北朝主導,實現了再一次的全國性統一。「中國化」的佛教,在其中發揮了「文化中介」與「文明紐帶」的作用。  4-6世紀的北朝十六國時期,北方地區持續了兩百多年的少數民族政權主導的統治,曾爆發了嚴峻的「胡漢」衝突,但最終實現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國家的「大一統」。佛教在其中發揮了「文化中介」與「文明紐帶」的作用。
  • 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與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三個世界劃分戰略的提出,糾正了脫離實際地追求世界革命的「左」的傾向,把聯合第三世界共同反霸作為外交工作的重點。為此,我國作為第三世界中的一員,努力加強了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合作,堅決支持第三世界國家捍衛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反對外來侵略和幹涉的正義鬥爭。
  • 智利、印度、俄羅斯等世界各國是怎樣劃分南北的
    復活節島上的神秘石像智利的南北劃分大體以馬烏萊河為界,塔爾卡及首都聖地牙哥為「北方」,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賽普西翁及火地島為「南方」(智利位於南半球,以緯度或太陽角度為標準,準確表述應為「上南下北」,但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依然採用習慣中的「上北下南」劃分方法)。事實上,殖民地時期的智利遠沒有今天這麼狹長,其獨立後的擴張史成為現在劃分南北的依據。
  • 地圖看中國;「犬牙交錯」的省級行政區劃分及離海最遠的地方
    中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劃分按照以下四個原則:a,「山川形便」地理隔絕:如黃河劃分陝西與山西,金沙江劃分西藏與四川;太行山劃分山西與河北,武夷山劃分江西與福建。b,政治幹預。在山川形便的基礎上,對省級行政單位的劃分進行幹預。(元朝為了控制廣大疆域,防止地方割據,元朝創製了行省制度,不再按照山川進行劃分。)
  • 政治極化、民族分裂,「兩個美國」的對立從何而來
    而威爾遜和小羅斯福等民主黨出身的總統則推動一系列社會政治改革,其中小羅斯福實施的新政對二戰以後的美國影響深遠,成為劃分美國政治陣營的重要標準——支持或者大體支持羅斯福新政的就是自由主義者,整個反對羅斯福新政的就是保守主義者。彼時,兩黨內部的意識形態還都比較龐雜,傾向自由主義的民主黨內部也存在保守派,甚至和共和黨內的保守派組建過保守派聯盟,而共和黨中也有支持大部分新政措施的自由派。
  • 陝西最失敗的4個城市,1個華夏之源,1個漢人老家,1個民族聖地
    陝西區位優勢明顯,是連接西藏、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西部等地的樞紐,除此,陝西還是華夏腹地通往中西亞、歐洲的必經之路。但無論是怎樣強勢的省份,仍有一些城市,相較於歷史上的影響力和地位而言,是相當失敗的。1,渭南,華夏之源。
  • 雲貴高原的漢人大多為明朝遷入,至今還說著明朝時期的官話
    其實,雲南少數民族眾多並不假,但是,雲南少數民族只是多在種類上,而不是人口數量上。雲南有四千八百多玩人口,就有三千二百多萬漢族,漢族人佔雲南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那雲南的漢族人是怎麼來的呢?  內地漢人最早移民雲南,應該是戰國時代開始的,《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楚威王命大將莊礄從長江逆流而上,經黔中進軍雲南,取得勝利後,在返回的途中,黔中已經被秦國佔領,莊礄無奈,只得領兵返回滇池,被當地少數民族擁戴為王,建立滇國,這應該是歷史上中原漢人移民雲南的開始。
  •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強盛的民族 它保護漢人 最後卻被滅了
    那時主要是因為中原的統治者政策方面都落實的不好,很昏庸,所以讓少數民族很成功的入侵了我們中原,這對當時國家的很多人們來說,是一場很大的災難。加之南北朝時期的統治者也很黑暗,並不能有效的抵擋遊牧民族,所以他們佔領中原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
  • 中國境內有一民族,人口超70萬,卻不在56個民族內,身份證很特殊
    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民族的數量被確定了,一共有56個。各個民族的人互相鞭策,互相進步,共同發展我們的新中國。中華民族的文化有非常高的兼容性,慢慢的每個民族之間的界限也變弱了。但是中國的56個民族有一部分人不認可,在中國還存在著一個極其特殊的民族。他不屬於56個民族之一,有人說他是第57個。而這一民族有將近70萬人,在身份證上也有特殊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