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強盛的民族 它保護漢人 最後卻被滅了

2020-12-05 細解聊城歷史文化

說到我們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混亂時期,我們常常會提到少數民族的南下,最出名的就是當年的五胡亂華了。那時主要是因為中原的統治者政策方面都落實的不好,很昏庸,所以讓少數民族很成功的入侵了我們中原,這對當時國家的很多人們來說,是一場很大的災難。

加之南北朝時期的統治者也很黑暗,並不能有效的抵擋遊牧民族,所以他們佔領中原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可是這對中原的百姓是不公平的,他們的入侵,給這裡的百姓帶來許多的磨難,一些成了它們的奴隸,被虐待和折磨,一些成了它們的勞力,被當牛做馬,很是可憐。

不過最慘的應該是當時的很多珍貴藝術品,都隨著它們的入侵,一把火被毀掉,這些中原文化也就無法繼續保存下來,就像那年的長安,滿城金黃,竟被多次燒毀。

雖然南下的它們十分殘暴,不過還是有一些性情比較好的,就是溫柔的氏人。它們其實是生活的離我們中原比較近的,但是因為他們並不是那種一直騎著馬的民族,他們喜歡像漢人那般下地耕田,而且不喜歡打鬥,比較安分不喜歡搞事情。

氏人的戰鬥力也並不弱,他們就是被我們漢人感染到了,所以文化方面更偏向與我們漢人。

他們的農耕生活也是和漢人差不多的。

東周時期,氏人就早早開始了他們的農耕生活,而且漢武帝時期他們還收復回了祖國。直到曹操統治的時候,他們才被趕到關隴地區,而到了後來晉朝,他們就被漢化了,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是和漢差不多的,沒事還會過來走走親戚,喝喝水什麼的,甚至他們的頭兒還是個漢人呢。

而這個漢人後來還贏了八王之亂,建立了政權。這是一個什麼政權呢?沒錯,就是苻堅前期的前身了,雖然苻堅是沒能統一全國,不過在他們氏人看來,他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

氏人在有了政權以後,卻對漢人很好,搞得他們本族的官員不高興了,所以產生了很多矛盾。也正是這樣,他們最後敗給了謝安,矛盾越來越多,最後在淝水之戰以後被滅亡。

其實不止前秦,還有很多政權也是他們建立的。他們後來還建立成漢,後涼等。

不過要說厲害的,還是當年的前秦。那時他們的勢力很大,周邊的許多國家還拿禮物去拜見苻堅,而強盛了沒多久,他們就開始衰落了。

直到現在,他們也是完全被漢化,融入到了我們的中原生活中,而在歷史上,一直都有這麼個說法,我們漢族為什麼可以一直維持下去,除了那讓人羨慕的文化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源源不斷的吸收了少數民族的加入。

每次漢族受到大災害,就會有新的少數民族(通婚)加入到我們漢族,使得兩方血液互相融合,孕育新後代,因此漢族也能長久不衰,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威脅漢人千年的匈奴最後去哪了,如果你是這個民族,你是匈奴子孫
    可見匈奴人有獵頭的習俗,在戰爭中砍下敵人的頭顱是榮譽的象徵,可以得到部落的賞賜。匈奴從來就不是一個民族,而是眾多草原部落的集合體。很多人對草原的歷史並不熟悉,總喜歡用漢族的思維去想當然地看待草原。他們認為草原上還有一個文化傳統穩定的民族。其實這是不對的,就像農民會認為皇帝用金鋤頭耕地一樣。
  • 史上最殘暴民族,差點讓漢人滅絕,此人一句話直接從地球上抹去
    最後被逼到了絕境的漢人在冉閩將軍的率領下,將羯族政權推翻,並且將所有的羯族都一一殺盡,包括婦女和兒童。這個種族從最初的時候就是侵入者,他們原本有自己的語言和家鄉,卻不在自己的家鄉中好好呆著,跑到中原來作惡,這本來就是在犯罪。不過當然了,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收到了匈奴的逼迫,是有不得已的緣由。歸根究底,這一切的罪惡還是來源於匈奴人。
  • 漢人之前是很尚戰的民族,後來為什麼戰鬥力越來越弱?
    這個就很有趣,秦朝和漢朝戰鬥力強到沒邊,(秦,漢、唐)這麼大塊地盤就很能證明一切。之後就越來越不能打,到唐代還要找外族人來幫忙打仗,到宋朝被外族滅,明也是一樣,漢人這麼尚戰的民族後來為什麼戰鬥力越來越弱?被篡位而亡的:西漢、東漢、唐,共3個。因反叛而亡的:夏、商、周、秦、隋,共5個。
  • 滿清滅明入關,統治二百七十六年,桀驁的漢人為何屈服?
    充其量就是討論滿清的駕馭能力,把一個深刻歷史問題引向了比較系統地總結皇權統治手段而已。這個思路不新穎,甚至會誤導有關討論走向消極反動。 滿清的入主中原以及它的長久統治,是建立在明末的腐朽之上的,這個大歷史背景為什麼不談。明末腐朽,就算不是滿清,其他的強族一樣可以推倒大明。
  • 聊一聊古代漢人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態度!
    一、戰爭混亂的側面:促進歷史上四次民族大融合中國歷史上前前後後一共經歷了4次大規模的各民族融合,嬴政建立大秦,第一次打破了各個諸侯小國之間的壁壘,實現了各民族各個血緣宗族的一次大融合。東漢末年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各地區戰爭不斷,人們流離失所,一直到兩晉時期才出現了暫時穩定的社會環境,生活在北邊的遊牧民族包括匈奴在內不斷開始往黃河流域以南遷移,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最後直接導致了晉朝的加速滅亡,北魏孝文帝登上帝位後一直致力於化解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倡導少數民族學習漢話,與漢族老百姓通婚等,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
  •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朝代!
    少數民族朝代,顧名思義就是由少數民族人士建立做皇帝的朝代,說到少數民族朝代,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元朝、清朝,少數民族朝代的建立,促進了中華民族大融合,形成了現在的漢人,在這個過程中,古漢人與古少數民族交錯發展,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漢人,而古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鮮卑、匈奴等也在融合中消失
  • 秦漢史:在漢人影響下,烏桓人在葬俗上,在人死後也「斂屍以棺」
    百家原創作者:吳昂昂談歷史中華民族是一個統一的民族共同體。其所以是統一的,不僅因為她在政治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個統一的經濟文化基礎。正因為如此,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雖然也有過戰亂、分裂割據和外族入侵,但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始終未被摧毀,總有一種巨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將各地、各族人民聯繫在一起當然,作為民族精神,她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也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而秦漢時期正是中華民族精神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在匈奴滅東胡以前,烏桓和鮮卑同為東胡族的組成部分,是東胡部族聯盟中兩個較大的部落集團。
  • 這是個很古老的民族,此前差點滅了漢族,但是後來竟絕跡了
    在中國綿延萬裡的大地上生活著很多的的民族,其中以漢族為主體,漢族起源於太古時代的黃帝和炎帝部落,是以,漢族人經常自稱本身是「炎黃子孫」。經由歲月的沉澱,漢族與各民族友好相處而造就如今的規模。可是人們所不曉得的是,在歷史上漢人差點被滅族,而當時想要滅漢族的便是羯族。
  • 秦漢最頭疼的匈奴,和中原打了半部史書的民族,究竟是哪來的
    匈奴不是指一個種族,而是一個民族集團,之所以屢次進犯中原也是因為糧食的缺少,加上轉移因為缺少糧食的民族矛盾一致對外。匈奴最強盛的時期就是秦始皇到漢武帝的時期,巧合的是這個時間的秦皇漢武都是華夏歷史上漢人的強盛時期,屢屢把匈奴打的潰敗,尤以漢武帝時期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為最。後來匈奴漸漸消失,一部分進入中原被同化為漢人,一部分則演變為蒙古,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
  • 古代漢人不是漢族?
    李大龍:是中原地區族群凝聚的一個整體變化。這是民族國家理論不能解釋東亞政權建構和族群凝聚歷史的關鍵因素。先秦時期因為夏朝的存在而有了夏人的稱呼。其後因為有了商朝的存在而有了商人的稱呼。周朝的存在則導致了周人稱呼的出現。嬴政統一六國之後則有了秦人的概念。漢人稱呼的出現則是漢王朝長期的存在。
  • 中國人的雙眼皮基因是從哪個民族輸入的?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漢人?
    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漢人」? 古代壁畫中的女性人物幾乎千篇一律都是單眼皮,如今大家西安看到的秦始皇兵馬俑特都是單眼皮,如果我說這些不過是畫師和工匠趕工期或偷懶的結果的確有些牽強。那麼,難道如今某些中國人的雙眼皮基因真的是從某個民族輸入,只有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正的漢人?
  •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關隴集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宇文泰以武川軍人為核心,同時吸納了其他民族地區有才華有武略的人加入自己的陣營。他還把鮮卑族的複姓,如賀蘭,宇文等這些姓氏賜給關隴地區的漢人們,總而言之就是各種拉攏,各種福利,最後終於形成了一個有多個民族的軍事貴族而組建成的,十分強大的實力集團。 後來到了隋朝,關隴集團已經不再是早先八柱國十二將軍時那麼威風了,勢力的劃分和實力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 這個民族現在是世界上人最多的,歷史上卻差點滅亡,是他救了漢族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但要說哪一個民族的人最多,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漢族。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漢族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但很少有人知道,歷史上的漢族曾經被逼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那個時候,有一個人挺身而出挽救了漢民族的命運,雖然已經過去了1600多年,但那段慘痛的歷史其實是不應該忘記的。歷史上的中國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漢朝時候統治的疆域不僅有現代的中國,其實還包含著西域等大片領土。
  • 日本人到底有多少漢人後代?日本專家研究後,發現一個不爭的事實
    ,就是不斷的進步,和不斷的融合,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類文明都是在不斷的融合中進步的,說個例子吧,我們現在穿的衣服褲子,嚴謹的說一點,應該叫做胡服,漢服是那種大褂一類的衣服,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升,後來,胡服就慢慢的衍生成了主流。
  • 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打不死小強,他們英雄輩出,他們盛產俊男野心家
    在西晉王朝之後的中國歷史上,五胡亂華的大時代裡,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登場,他們放棄了苦寒之地的北方草原、森林、大漠,開始趁著司馬西晉政權大亂,而紛紛進入華夏漢族的祖居中心統治之地,紛紛建立政權,成就自己的王圖霸業,但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政權更迭的速度幾乎趕上了嬰兒換尿布的速度
  • 歷史最霸氣這一句話,當「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莫屬
    史上最霸氣這一句話,當「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莫屬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偉大人物往往都有至理名言,比如漢武帝劉徹「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金海陵王完顏亮「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等等,恕小編識寡,在我看來,史上最霸氣的一句話屬於張弘範,他是誰?先看看他說的話吧,他不僅說了而且把這句話刻在了石頭上。這就話就是「元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
  • 漢人在此國被劃分為三個民族,其中兩個民族,根據口頭禪劃分
    雖然他們的國土面積不大,人口總數也只有九千萬左右,但卻擁有多達五十四個民族,相比較中國,將近一千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也不過才有五十六個民族,由此可見越南國內民族成分的複雜性。在越南眾多的民族中,很多都和我們中華民族有著類似性。比如越南國內最大的主體民族京族,京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
  • 漢民族的3次滅頂之災,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格局!
    中國古代一直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國家經濟和政治的中心都在北方,但是自從3次重大的歷史上事件之後,中國人口慢慢的向南方遷移,經濟的中心也從北方轉移到南方,而這三次的事件都是漢民族的滅頂之災。第一次就是五胡亂華時期,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但是傳位給了一個傻子兒子司馬衷,加上晉朝大肆分封同姓諸侯王,致使開國沒幾年的晉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致使整個中原一鍋粥,司馬家的這些王們互相攻伐。
  • 漢族是不是一個好欺負的民族?如今有了答案:善戰,但絕不好戰!
    那麼問題來了,在歷史上活躍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難道真是因為好脾氣才生存下來的嗎?我們漢族究竟是不是一個好欺負的孬種呢?有人說漢族是世界上最善戰的民族,沒有之一。「漢族人不善於殺伐,戰場拼殺比遊牧民族差多了」,所以漢族人不善戰。真是大繆!因為決定戰爭(尤其是戰略層面)勝敗的根本因素是科技、經濟、智謀和策略,絕不會是你所認為的匹夫之勇!這點還用舉證嗎?
  • 【歷史變遷】陝北人的祖先是匈奴還是中原漢人?
    「五胡亂華」,眾多北方少數民族殺進內地,漢人成了「二腳羊」,華北殺得剩下100萬漢人,中國北方人口從2500萬降到500萬,那是真正的人間地獄。稽胡人雖深居山間,估計人口也大為減少。說一個極端的個例,高歡。高歡是北齊的開國皇帝,是地道的漢人。一次他大宴群臣,吃燒烤。這是好事啊,大夥高高興興地來了,圍坐在餐桌旁,但桌上空無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