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個綜合性遙感衛星定標場在寧夏中衛啟用
央廣網中衛12月17日消息(記者許新霞)12月16日至17日,正在寧夏中衛和北京兩地同步舉行的「2020雲天大會」上,全球首個綜合性遙感衛星定標場在中衛宣布啟用。參加啟動儀式的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定標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又能做光學、又能做雷達、又能做雷射測高的多種遙感手段的綜合性定標場。既可以給所有的中國衛星定標,也可能給外國的衛星定標,將來也可以參與國際合作。」遙感衛星定標場作為航天基礎設施,對於航天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全球首個!中衛遙感衛星定標場啟用
12月16日,中衛遙感衛星定標場啟用儀式在「2020雲天大會」期間隆重舉行。據了解,該定標場是全球首個集成像遙感衛星和非成像測高衛星的綜合定標與真實性檢驗場地。李德仁院士表示,中衛遙感衛星定標場技術領先、設備智能,必將不辱使命,在遙感衛星定標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據介紹,中衛遙感衛星定標場是在全球航天遙感迅猛發展的大潮中,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指引下,由中衛市人民政府、武漢大學和北京航天馭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設。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寧夏遙感衛星定標和真實性檢驗基地火熱施工
寧夏中衛這座絲路古城的黃土地再次萌發點點綠意,迸發出勃勃生機。航天馭星寧夏遙感衛星定標和真實性檢驗基地(簡稱「定標場」)原本寂靜的建設工地又傳來了機器的轟鳴聲,現場工人有序配合,施工車輛來回穿梭,一片繁忙……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原有的建設計劃,航天馭星響應國家號召,落實防控要求,積極做好防控工作。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子公司寧夏馭星成立三周年特別報導
國內首個第三方商業衛星測控指揮中心昔日,王維出塞,途徑中衛沙坡頭,見大漠遼闊、黃河壯美,遂作《使至塞上》,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開拓創新,三年打造行業四個第一國內首個第三方商業衛星測控站、專業的第三方商業衛星測控指揮中心正式啟用,央視等近100家媒體進行了集中報導。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開始業務化運行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近日,我國珠海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化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地面系統建設定標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美國哈維斯特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科西嘉島定標場、希臘加夫多斯島定標場和澳大利亞巴士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科普閱讀】什麼是衛星輻射定標?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靜 由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管理辦公室組織,2014年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及「風雲三號」C星輻射定標與真實性檢驗聯合試驗(以下簡稱衛星輻射定標外場試驗)已於8
-
高分三號衛星海洋定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副研究員王賀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應用地球觀測與遙感專題學報》上,發表了關於高分三號衛星海洋定標的論文,這是國際學術刊物上首次刊登對高分三號衛星海洋風場反演精度大幅改進的論文。2016年發射的高分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民用C波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
【寧夏行】中衛高廟—中衛鼓樓
1/前言 【寧夏行】中衛高廟—中衛鼓樓D19 2018.07.25行程:中衛市—中衛高廟—鼓樓—【寧夏】中衛市裡程:10公裡今天8點從中衛市出發,大約8點半到中衛高廟,開始遊覽,中衛高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區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
-
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原標題: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本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吳江龍 2015年武漢大學就放出要研發「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消息。直到今年2月3日隨著「珞珈一號」02星工程協調會在武漢召開,「珞珈一號」衛星再次曝光。意味著「珞珈一號」衛星漸行漸近。
-
我國首個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驗收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介紹,這是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十二五」海洋觀測衛星地面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繼美國Harvest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Corsica定標場、希臘Gavdos定標場和澳大利亞Bass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氣象衛星:定標定位更加精準 支撐作用效益凸顯
在氣象現代化的大潮中,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資料定標、定位水平顯著提高,定量產品取得了顯著效益,定量應用支撐作用愈加顯著。目前,我國在軌靜止氣象衛星4顆、極軌氣象衛星4顆,在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數值預報、農業與生態監測、全球災害事件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 打造中國首個民用海洋衛星星座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趙竹青)11日2時31分,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衛星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屬於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海洋業務衛星。
-
比輻射計助力高光譜遙感技術發展
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外場定標試驗圓滿結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日前,由該中心牽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協助實施的散射計有源定標器外場定標試驗圓滿結束。共歷時35天,參與人數15人。 據悉,散射計有源定標器定標包括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微波散射計載荷定標,可獲得衛星微波散射計絕對定標係數和在軌天線方向圖。
-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發布「四維地球」 國內首個智能遙感雲...
前言:遙感技術是60年代在航空攝影和判讀的基礎上隨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綜合性感測技術。遙感即是從遠離地面的不同工作平臺上,如高塔、氣球、飛機、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和太空梭等,通過傳感器對地球表面的電磁波輻射信息進行探測,然後經信息的傳輸、處理和判讀分析,對地球的資源與環境進行探測與監測的綜合性技術。
-
我國實現幹涉成像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小型測高浮標,成功在青島海域開展了機載幹涉雷達高度計定標。近期,該項研究成果以海洋一所海洋測繪研究中心為第一單位發表在國際期刊《遙感》上。
-
寧夏中衛首架貨運包機順利起航
新華社客戶端寧夏頻道11月23日電(記者許晉豫)22日中午,滿載9噸鮮牛奶的順豐航空貨運包機從寧夏中衛沙坡頭機場起飛,這標誌著中衛至上海貨運包機直航業務拉開序幕。寧夏中衛首架貨運包機順利起航。據西部機場集團寧夏機場有限公司介紹,這一班貨運包機是中衛市首班貨運包機,首航當日,西部機場集團航空物流公司寧夏分公司、寧夏機場有限公司地服分公司與沙坡頭機場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經過多次保障模擬演練,高效完成飛機運行保障、檢疫消毒、裝機保障等任務,為貨運包機順利首航打下堅實基礎。
-
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將於明年發射
11月16日,湖北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李熙向記者介紹,武漢大學團隊與相關機構共同研發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的衛星「珞珈一號」已通過論證,預計明年底將發射升空。 該衛星搭載了高靈敏度夜光相機,其精度將達到地面解析度100米,夜間能看見長江上所有亮燈的大橋,屆時將獲取精度遠高於當前美國衛星的夜景圖片。該衛星將面向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監測中國和全球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同時,該衛星將搭載導航增強載荷,用於開展低軌衛星增強「北鬥」等高軌導航衛星的試驗。
-
氣象局中科院合作加強衛星氣象遙感研究應用
2013年11月20日,中國氣象局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測量和定標重點開放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交流會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舉行,雙方籤署衛星氣象遙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總工程師盧乃錳介紹,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研究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圍繞氣象衛星遙感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開展合作,促進遙感基礎研究在衛星氣象方面的深化應用。
-
【北京日報】衛星遙感揭秘全球夜光
據中國科學院消息,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博士江威等首次利用國產「珞珈一號」夜光遙感衛星數據,開展了夜光汙染調查工作,未來結合地面調查數據,可開展全球高解析度夜光汙染製圖研究。本版特約研究者向讀者介紹有關情況。 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夜光遙感監測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夜間照明設施逐漸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