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T環與ST向量分析
(一)T環分析
由於T波在ECG上表現典型,一般不依賴VCG診斷。這裡僅介紹正常T環與異常的T環特徵及與ECG關係,以加深大家對T波改變的理解。
T環代表心室復極過程。心室肌的復極是一個複雜的緩慢過程,單個心肌細胞的除極僅需2ms,整個心室肌的除極也只需約80ms。而單個心肌細胞的復極過程需200 -300ms,正常心室的復極約需400ms,才能完成,所以復極的時間遠比除極時間長,復極電壓也遠比除極電壓低。
從VCG上可以看到,T環的時間是QRS環的數倍,但T環電壓遠比QRS環小,這些情況提示心室復極的推進可能與傳導系統無關。
T環總體運行速度遲緩,離心支比回心支更慢一些,所以其淚點比回心支稍密集。而且相對於QRS來說T環的淚點一般都比QRS環密集,這是從VCG上觀察QRS環與T環交接處,即J點的重要依據。
1 正常T環
正常T環呈卵圓形、長葉狀,有時呈「8」字形或重疊成線形,輪廓光滑。T環最大向量應>1/10R向量,但不應大於R向量。T環多呈長而窄,長/寬(L/ W)>2.5。
正常T環的方向及QRS環最大向量的方位基本一致,與ECG的T波方向與QRS波一致是相同的,但婦女與兒童T環可見偏向左後,而使TV1~(~)V3倒置。
QRS-T夾角,又稱T-R夾角,是QRS最大向量與T環最大向量所構成的角。QRS-T夾角一般用正或負多少度表示。如最大T向量在最大QRS向量順鍾一側構成的角度為正多少度,反之為負多少度。T-R夾角各面均不應> +75度。但T-R夾角正常範圍變化很大,額面為<40°(有用<14°的),右側面<120°,橫面<60°。心臟肥大、心肌缺血及心包炎等心肌除極、復極異常,此角可以增大。
QRS-T夾角這也是判斷T環是否正常的一個指標,下面舉例予以解釋。
圖1-52 正常T環
這是一個放大16倍三個面的正常T環圖。這個T環前有2-3個淚點稀疏,是劃分P-QRS-T時不準確所致,從而使QRS環終末向量上的幾個淚點出現在T環上。該額面呈柳葉形,其它兩面呈近似卵圓形。該T環符合離心支淚點相對密集,回心支稍稀疏,這是ECG的T波升支緩慢降支陡峭的原因。其次,三個面的T環均長大過寬,其中額面與橫面T環長/寬(L/ W)>2.5,右側面長/寬<2.5。
如果離心支與回心支淚點稀疏程度一致就屬於異常,往往考慮心肌缺血。離心支與回心支淚點稀疏程度一致就相當ECG的T波升支與降支相等,即兩支對稱的T波。
一般書本上都寫三個面的T環均長大過寬,長/寬(L/ W)>2.5。但部分有兩個面的T環長/寬(L/ W)>2.5,也可能是正常的,關鍵的是橫面與額面要正常。這份圖額面與橫面T環長/寬均>2.5,但右側面<2.5,我認為還是屬於正常的T環。
圖1-53 R-T夾角圖1
這個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右側面的QRS-T環,中間紅色直線分別是QRS環
與T環的最大向量,T-R夾角約160°,T環在QRS環逆鐘向一側,屬於負的,即T-R夾角為-160°。
圖1-54 R-T夾角圖2
這個室速的橫面QRS環。T-R夾角因為T環最大向量在QRS環最大向量順鍾向側,所以為正的,其角度約192°。本圖T-R夾角約192°,遠遠>60°,所以屬於異常。T-R夾角達到180°或接近180°就意味著ECG的QRS波主波與T波方向相反。
2、異常T環
凡不符合前面所說的正常T環標準的就屬於異常T環。前面介紹T-R夾角的兩份圖的T環就屬於異常T環。一般異常T環有以下特徵:
(1)T環短小,即T/QRS<1/4(電壓)
(2)T環長寬比例<2.5(3個面均異常)。
(3)T環方位異常,即T-R夾角增大(額面>40°、橫面>60°、右側面>120 °)。 診斷時應結合臨床確定屬於原發性T向量改變或繼發性T向量改變。
圖1-55 異常T環與異常T-R夾角
這份圖是一個三個面T環都異常的VCG。其額面T環象V字形,橫面T環短小近似圓形,右側面T環則呈彎曲的長形。除右側面L/ W>2.5外,額面與橫面T環L/ W<2.5。
其T-R夾角右側面約-60°,額面約+100°,橫面約+165°,除了右側面<-120°正常標準以外,另外兩個面R-T夾角均屬於異常。
額面QRS環最大向量指向約20°,T-R夾角達到約100°,這樣其T環由於T-R夾角度數大,投影在I、aVL導聯的負側了,所以其ECG的I、aVL導聯的T波就是倒置的,但II、III、aVF導聯卻是正向的,且由於T環與III導聯軸幾乎是平行的,所以III導聯T波電壓最高,II、aVR導聯則是低平的;橫面QRS環最大向量指向約10度,T-R夾角約165度,T環與QRS環方向完全相反,這樣在心電圖中T波就會與QRS方向相反,除V1導聯T波正向,V2導聯雙向外,V3-V6導聯的T波均倒置了。
圖1-56 異常T環 1
此圖為前圖-異常T環與異常T-R夾角單獨記錄出的T環反色圖。這個圖額面與橫面T環L/W均<2.5,其次,離心支與回心支淚點都密集,稀疏差別不大。這就是它的異常點。
這裡J點到O點的距離遠,即ST向量較大,是由於放大16倍所致。實際這份圖ST向量(O-J距離)並不大,其ECG無明顯ST段抬高或壓低。
該圖T環的離心支與回心支淚點密集程度一致就意味著其ECG的T波升支與降支對稱,是VCG診斷心肌缺血的標誌之一。
下面看看兩份缺血型T環異常
圖1-57 異常T環2---缺血型T環
本圖中ECG的T波呈兩支對稱的缺血性T波。其額面與橫面VCG的T環L/W均>2.5,T-R夾角額面<20°,橫面<60°,似乎都正常,但T波淚點稀疏程度離心支與回心支一致,即符合異常的缺血型T環診斷要求。
圖1-58 異常T環3---陳舊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T環
本圖中ECG的I、aVL、V4-V6導聯T波倒置,aVR、V1-V3導聯正向,II、III、aVF導聯雙向低平,屬於異常的T波改變。其額面與橫面VCG的T環L/W均<2.5,R-T夾角額面與橫面均>120°,也符合異常T環的診斷要求。但這幅圖額面T環淚點密集程度,在離心支與回心支基本一致,但橫面的T環離心支淚點較回心支明顯密集,不完全符合離心支與回心支淚點稀疏程度一致的缺血型T環的要求,但也不能說ECG上這樣的T波不是心肌缺血所致。
(二) ST向量分析
ECG的ST段是QRS終末的J點到T波起點這段時間曲線,一般正常ST段在等電位線上,向上抬高小於0.1mV,壓低小於0.05mV。ECG的ST段改變診斷很明確,而且由於導聯體系差別,VCG上的ST向量電壓與ECG有一定差別,因此,一般不會求助於VCG診斷。這裡僅對ST向量做一般介紹。
ST向量:一般正常人的ST向量很小或不出現,當QRS環不閉合時,即QRS環終點(J點)沒有回到原點(E點或O點)就產生ST向量, 即0-J 向量。正常O-J向量常指向左前下,與最大T向量方向一致。成人任何一面ST向量振幅應<0.1毫伏,>0.1mV就要考慮異常,但兒童可達0.2mV。
正常開放的QRS環可能是一種正常變異,如早期復極症候群、心動過速、單獨V1-V3導聯ST上斜型抬高等,會出現QRS環不閉合,但一般ST向量振幅一般<0.2mV,偶見達到0.2-0.3mV,此時,必須結合病史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包炎鑑別。
ST向量增大就意味著其ECG的ST段向下或向上偏移,需要測量ST向量的電壓與方位。ST向量增大,其方向與QRS環及T環方向相同,其ECG的ST段就抬高,如其方向與QRS環方向相反,其ECG的ST段就壓低。
圖1-59 正常ST向量
本圖中ECG無明顯ST段抬高或壓低,J點除橫面在左前約55度5mm處,E-J(O點沒有回到E點,用E-J代替O-J)向量約0.1mV(4mm×mV/40mm=4×0.025mV)外,額面與右側面O-J電壓均<3mm,即<0.075mV(3×0.025=0.075),額面的Q-J向量與QRS方向一致,這樣相當於其心電圖ST抬高<0.1mV,屬於正常的ST段。
圖1-60 異常的ST向量1
這是心尖肥厚性心肌病ECG與VCG。ECG顯示II、III、aVF及V4-V6導聯
ST段水平型、下斜型或弓背型壓低0.05-0.15mV,伴T波倒置。
額面QRS環J點在右上-150度5mm處,ST向量與R向量方向相反,電壓為0.075mV(5×0.025),QRS-T夾角約165度,故其ECGR波為主的II、III、aVF導聯ST段壓低,T波倒置;橫面向量環J點在右後約+175度8mm處,ST向量也與R向量方向相反,電壓為0.2mV(8×0.025), T-R夾角約175度,故V4-V6導聯ST段壓低與T波倒置。
圖1-61 異常的ST向量 2
這是急性心肌梗死首次ECG與VCG。ECG顯示V1-V5導聯ST段凹面向上或
上斜型抬高0.25-0.8mV,T波正向, II、III、aVF導聯ST段呈凹面向上壓低0.05-0.075mV,T波正向。
額面QRS環J點在左上-30°3mm處,O-J向量(ST向量)電壓為0.06mV,<0.1mV,T-R夾角<30°。由於O-J向量在X軸上方,故其下壁導聯ECG的ST段僅輕度壓低改變。
橫面QRS環J點在左前約82°10mm處,ST向量電壓0.2mV,T-R夾角約
160°,故其心電圖V1-V5導聯ST段凹面向上或上斜型抬高,TV1>TV6。由於沒有做上1肋間層面VCG,該ST向量沒有真實反映出ECG的V1-V3導聯ST段顯著抬高的ST向量情況。
本圖雖然橫面T-R夾角達到約160度,遠遠大過橫面T-R夾角正常值不應超過75度最高要求,但ECG僅表現為TV1>TV6,所以ECG的T波是否顯著改變,除了看T-R夾角外,還要看T環的方位。
四 時間向量圖
時間VCG與平面VCG相似,也有P、QRS、T環,不同的是用一條曲線在水平方向上把它全部連接在一起,是為了有利與心律失常分析而設置的。
可分別測量和分析P-P 間期,E-Q 間期(相當於P-R間期),R-R 間期,Q-T 間期,S-T 向量和T 環變化等。它具有空間方位概念明確,圖形直觀,對空間、時間和瞬間除極均較細緻等優點,與ECG同步描記能全面、客觀、細微和直觀的反映心臟電激動的全過程。
理論上正交ECG有利於P波的發現,實際上一般ECG的P波不清晰,正交ECG也不一定清晰,時間VCG的P環也不清晰,因而靠時間VCG來分析心律失常的實際意義不大。這裡僅給予一般介紹。也許大家學習後會比我掌握更好,真正應該用起來。
圖1-62 心電圖與時間向量圖示意圖
這是美高儀心電工作站說明書上的ECG與時間VCG示意圖。上面清楚標誌出ECG與額面、橫面時間VCG各波與波段的名稱或標誌點。
時間VCG上標誌分別有E、E`(E′)、O、J、X與Te點。這裡的E與O點,實際就是向量圖裡P環與QRS環起點,J點就是QRS環的終點,與VCG一致 。E-E`(E′)相當VCG的P環與ECG的P波;E-O間期等於ECG的P-Q 間期或P-R間期;O-J時間就是QRS環時限,等於ECG的QRS時限;X點是ST 向量終點或T環起點,J-X段就是ST 段時間;Te是T 環(波)的終點 ,X-Te位置就是T環。
ST 向量在一般VCG上就是J點到O點的人為連線, 而這裡J-X就相當ECG上的ST段及時間。
圖1-63 心電圖與時間向量圖實時圖
這就美高儀心電工作站做的實際時間VCG。裡面上下走向的藍色豎線把E、E′、O、J、X與Te點及與ECG的P-QRS-T波群的關係用上下線條連接出來,以方便大家理解。
圖1-64 正交心電圖與時間向量圖-前壁心肌梗死伴左束支阻滯
這是前壁MI伴LBBB的時間VCG與正交ECG。
本圖右上面部分ECG分別是X、Y、Z軸的ECG,即正交ECG。最上一行呈R型的是X軸ECG----相當V6導聯的ECG ,中間一行呈RS型的是Y軸ECG----相當aVF導聯的ECG,最下面一行呈rS型的是Z軸ECG——相當V2導聯ECG。一般VCG上也有這樣的正交ECG,正交ECG下面部分就是時間VCG,裡面做了標誌,與上面的圖是對應的。
而左邊黑色部分就是實際縮小的VCG,形態與右下的時間VCG的形態是一致的,一般具體分析VCG不宜用此圖,太小了。但這幅圖P-QRS-T環清晰,無明顯心律失常,其次,可以清晰看到橫面QRS環初始向前向量很小,然後迅速向後運行,環體主要部分在左後,符合前壁MI的VCG表現。
圖1-65 逆傳型AVRT心電圖與時間向量圖
這是一份典型的左束支型寬QRS心動過速的ECG與時間VCG。經VCG確診為逆傳型AVRT心動過速。這裡ECG在aVR導聯T波上好像換可以看到逆行P波,而時間VCG與正交ECG均看不清逆P在哪裡。QRS環也無法看清初始部分向量淚點密集,無法從這幅圖確診逆傳型AVRT心動過速。確診逆傳型AVRT靠轉復ECG圖及常規VCG的QRS環離心支初始段淚點密集時限達到30ms以上(放大右邊各面向量圖)。
圖1-66 房撲2:1~5:1傳導的時間向量圖
這份圖心率相對慢,且QRS環電壓相對較低,對F環影響較小,所以F環清晰可見,呈2:1~5:1傳導關係,特別是呈5:1傳導時較長的QRS環間歇,F環更易辨認, 但還是沒有ECG清晰易辯。
圖1-67 陳舊性下間壁心肌梗死、室性早搏三聯律時間向量圖
這是陳舊性下間壁MI、室性早搏三聯律時間VCG。該室早屬於舒張晚期室性早搏,室早前P波已經出現,但其P-R間期與正常下傳的P-R間期之差小於0.06秒,符合室性融合波條件。
室早的向量環提前出現,QRS環形態明顯異常,也與ECG一樣能很好分辨,X-Z軸與X-Y軸時間VCG的QRS環環體均在基線上方(X-Z軸VCG屬於後方),符合陳舊性下壁與前間壁MI的VCG特徵。但時間VCG的P環並不十分清晰,沒有ECG那樣好辨認。
陳老師本人照片:
~~~~~~~~~~~~~~~~~~~~~~~~~~~~~~~~~~~~~~~~~~~~~~~~~~~~~~~~~~~~~~~~~~~~~
免責申明:本站所提供內容均來自網友及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