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陸妍思報導 在國家戰略的支持下,中國供應鏈正迎來最好的時代。昨日,在2018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由雪松控股主辦的「趨勢與戰略——智能供應鏈國際發展論壇」上,就全球供應鏈格局,與會嘉賓認為,隨著供應鏈的國家戰略意義進一步提升,智能供應鏈企業迎來新一輪歷史機遇,將以全球化和智能化為方向,在新一輪對外開放和全球貿易規則重構中發揮更大作用。
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頒布了《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十九大報告也首次提出「現代供應鏈」,並將其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
據了解,廣州在供應鏈上早已提前布局。為進一步擴大在大宗商品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近年來廣州市先後形成了「石油產品交易中心」「煤炭交易中心」「糧食交易中心」和「金屬材料交易平臺」,同時積極大力支持推動相關供應鏈企業在廣州做大做強。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提出,以廣東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最核心是要解決如何通過供應鏈效率提升,加快庫存周期、現金周期,從效率上和供應鏈總成本上與發達市場競爭。
「供應鏈已發展到與網際網路、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能供應鏈新階段。」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指出,「智能供應鏈的創新和應用,將重塑市場經濟的血脈和神經,對於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都具有重要意義。」
「智能化將導致供應鏈行業從量變到質變,大宗商品競爭格局將因為供應鏈智能化而改變。」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朱景豐表示,智能化將促使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大幅度提升20%-30%。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