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公開課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2021-01-21 幼兒園設計中心

在理想主義豐滿的美劇《新聞編輯室》(Newsroom)中,堂吉訶德就像「骨感現實」中的一面旗幟,被一群面對著快餐文化瀰漫、事實與謊言混淆、靠討好贏得點擊量等輿論氛圍的新聞人信奉和追隨。他們執意堅守底線,孤獨卻又一往無前。

在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名著中,堂吉訶德正是被描繪為「一位幻想自己可以成為中世紀騎士的中年男人,和侍從一起行俠仗義、仗劍天涯,就算經歷了很多失敗卻都不曾放棄。」

或許我們都是別人看不懂的「瘋子」堂吉訶德,又或許我們在內心都為成為堂吉訶德保留著一席之地。成功與失敗不過都是命運操縱下的表象,唯有挺立的長槍,是永恆的存在。

本期的《耶魯公開課》,也是耶魯北京中心這一堅持了近一年的專欄的最後一期,選擇耶魯大學西班牙和比較文學系斯特林講席教授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的《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作為收官之課,探索蘊藏在塞萬提斯筆下理想主義與骨感現實的激烈纏鬥。

課程介紹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門課程共24講,每講在1小時左右。其中第1-11講關注的是1605年出版的《堂吉訶德-第一部》,而第12-24講則結合第一部的內容研究1615年出版的《堂吉訶德-第二部》。

聆聽本門公開課,你可以在學習《堂吉訶德》這部著作的同時了解17世紀西班牙的歷史、文化和藝術背景。主講教授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將帶領學生結合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的藝術和歷史背景,聯繫委拉斯開茲的畫和塞萬提斯的個人經歷等,探索《堂吉訶德》的文學魅力。課程還將展開一系列關於為何我們今天依然要閱讀這本書的討論。

如果你問誰是「堂吉訶德」?

概其輪廓,那是一個又瘦又高的的空想家,和一個又矮又胖的現實家結伴進行了一系列冒險。

仔細端詳,他的名字Don Quijote——拉丁語裡具有「上帝」「主人」「地主」意義的尊稱「Don」與代指特別滑稽可笑之人的「Quijote」矛盾相接,則塗抹上一番特別的隱喻色彩。

一個懷著崇高熱情追求空想的人,一個被高風亮節和騎士風度以及不現實的想法鼓舞的人,一個下級貴族通過自己的幻想而成為名字中所謂的「堂」的「瘋癲」之人,他就是堂吉訶德。

1605年出版的第一版《堂吉訶德》封面,幸運的是在耶魯大學的善本圖書館裡就有一本

如果你問何為《堂吉訶德》?

哥倫比亞諾獎作家馬爾克斯認為,這是一部涵蓋了迄今為止所有小說家都企圖實現的價值的作品。

對於美國作家福克納來說,這是他每年必讀一次的書。

周作人作為最早接觸此書的中國作家認為:「人生永久之問題,並寄於此。」

西班牙哲學家烏納穆諾稱,《堂吉訶德》就像現世的《聖經》。

1605年和1615年,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共同構成了流傳至今的《堂吉訶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畫像

雖然出版之初被當作小人書來對待,亦曾在17世紀的西班牙被揶揄:誰在那邊笑得直不起腰來,誰肯定在看《堂吉訶德》,但這本詼諧逗趣之作最終跨越時空的隔閡,從文學邊緣躋身世界文壇的經典之列,不僅收穫眾多文學大師們的讚譽並演變出了無數後世之作,如《哈克貝裡費恩歷險記》《包法利夫人》《變形記》《阿Q正傳》等,還贏得了數以億計來自各種語言讀者的喜愛。顯然《堂吉訶德》兼具了文學價值和普世的共鳴。

論其文學性,Roberto教授在課程的第一講中就探討了理解《堂吉訶德》文學價值的理論核心——視角主義(Perspectivism)。他之所以做出了一系列滑稽行徑是因為他作為個體對現實的理解取決於自身的經歷背景、生活狀態、見識和欲望。塞萬提斯將這份哲理包裹在幽默與諷刺之中,在堂吉訶德的眼中,粗鄙的村姑成了高貴的公主,旅店成了城堡,風車成了巨人。視角帶來的衝突重現了現代哲學起步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既所謂事實是相對的。

」他一面說著,一面拍著駑騂難得衝過去了,根本不理會桑丘的勸告。他前去衝殺的明明是風車,不是巨人,可他一心認為那就是巨人。「--《堂吉訶德》原文

此外,Roberto教授認為元小說性(metafiction)也是塞萬提斯在這部作品中極具試驗性和開創性舉動。它讓虛構作品中的人物成為讀者或觀眾,讓作為讀者或觀眾的我們也有可能成為虛構的人物,這樣混淆了所謂的真實與想像,歷史與虛構,敘事與事實之間曾經一度分明的界限,顛覆了「看」與「被看」。

而論其普適性,在Roberto教授看來《堂吉訶德》之所以能成為常讀常新的經典是因為它體現了現世的窘境:個人對所生存世界的種種不滿,並按照自己理想構建世界付諸努力。

堂吉訶德是現實與感性的矛盾結合體。堂吉訶德的精神世界是純潔且高尚的。他為懲惡揚善奮不顧身,面對挫折永不服輸,始終恪守著心中的騎士精神。然而現實中的堂吉訶德卻屢屢好心辦壞事。

堂吉訶德的困境實際上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困境,一種理想與現實的鴻溝,一種思想與行動的張力。他的渴望也代表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曾有過的渴望,一種想要成為他人的渴望,一種想要改變世界的渴望。這些文字直指人生永久的問題,在讀者心中投射出影子,並將人性書寫地淋漓盡致,每個人都在虛構中窺見自己。

塞萬提斯筆下沒有絕對的壞人,正如現實世界;他對堂吉訶德的諷刺也夾雜著同情與憐憫,正如對待每個堂吉訶德式的世人。

這樣的普適性使《堂吉訶德》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一部諷刺騎士小說的幽默小說」,成為了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發人深省、極具哲理的人文主義「聖經」。

而能帶你「啃懂」這部巨作的主講人,你一定好奇是何許人也?

他是在耶魯任職四十餘年的西班牙和比較文學系斯特林講席教授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也是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已故的耶魯大學斯特林講席教授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的好友。

Roberto教授(右)與好友哈羅德·布魯姆教授的合影

他在1999年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並於2011年由歐巴馬總統授予美國人文學科國家獎章。他著有多部英語和西班牙語書籍,也曾為《紐約時報書評》《華爾街日報》《鄉村之聲》《民族》和《今日美國報》撰稿。

然而這一切並非Roberto教授最初的志向,如果回顧童年的他,倒像是一個小小的「堂吉訶德」。

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

耶魯大學西班牙和比較文學系斯特林講席教授

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在古巴長大,當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他的世界充滿了關於棒球的「史詩元素、英雄、寓言和傳說」。那些報紙和雜誌上的偉大球員,無論他們的國籍和種族如何,都成為他和朋友們崇尚的英雄。因此,他們經常練習著這項運動,向附近的物體投擲鵝卵石、水果和石頭,相互競爭,培養自己的準確度,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打職業棒球。

然而現實是1959年古巴革命來臨之際,他舉家移民到美國,雖然棒球夢夭折,但他卻得以收穫關於「史詩元素」的正規教育,由此熱愛並深入鑽研西班牙、拉丁美洲、法國和義大利文學。1970年,Roberto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並在1977年後任教耶魯至今。他的《神話和檔案:拉丁美洲敘事論》獲得了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和拉丁美洲研究協會的獎項,2005年耶魯大學出版了他的《塞萬提斯的愛與法律》。

Roberto教授著述頗豐

Roberto教授期盼:「去讀《堂吉訶德》,不是要你讀出什麼,而是看你能讀出什麼。」

因為《堂吉訶德》講述的不是個人與上帝的較量,也不是希臘悲劇中與宇宙抽象力量的戰鬥,更不是但丁作品裡人類的種種渴望,而是人與他/她所在世界的不平作鬥爭。

這場因人而異的徵程本無是非,也無對錯。當世界隨著俗世潮流向前,與我們頭腦中的理想漸行漸遠,每個人都一定企圖將脫軌的世界引向心中的正途。正如最終神志清醒的堂吉訶德發現,虛幻中的夢想只能結束,他在平靜中死去,迎接真實的人生。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upcoming events, please follow us on WeChat at YaleCenterBJ.

更多精彩活動,請關注耶魯北京中心微信公眾號YaleCenterBJ。

誕生於2014年10月27日的耶魯北京中心,是耶魯大學歷史上首次在美國本土校園之外設立的實體中心。中心致力於促進決策者和思想領袖開展對話與交流,為社會各界和全球各地區培養領導者。

Yale Center Beijing opened on October 27, 2014. As the first such center opened by Yale University anywhere in the world, Yale Center Beijing is dedicated to developing leaders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all regions of the globe.

相關焦點

  • 外媒:塞萬提斯文學作品結合了17世紀的科學革命
    中國網5月6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5月4日報導,《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在1613年出版的一部作品裡把木星的四個衛星稱作「木衛四辣妹」,這部作品出版的時間比四大衛星被命名的時間要早四個月。塞萬提斯於1616年去世,臨死前窮困潦倒,被埋葬在馬德裡的一個修道院裡,現在仍然能夠在那兒看到他的墳墓。
  • 耶魯公開課丨《基礎物理》:耶魯「高分」教授帶你感受物理之美
    耶魯大學的人文教育聲名在外,但其實理科教育也斐然可觀。本周,我們給大家介紹的便是耶魯公開課中因為廣受歡迎而成為首個被錄製的理科課程——《基礎物理》。如果你走進課堂聽到教授說著「beautiful」(美麗的),「elegant」(優美的),「awe-inspiring」(令人驚嘆的)這樣的詞,你恐怕會認為這是一節音樂或是詩歌賞析課。
  • 哈佛耶魯網絡公開課的幕後譯手
    記者/任蕙蘭  最近,如果做一項測試,讓大學生們評選自己心中的最酷教授,大概不是課堂上朝朝暮暮見到的教授,也許是耶魯講《哲學:死亡》那個喜歡盤著腿坐在講臺上,書呆子氣十足的老頭,或者是哈佛講《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那個會問答題學生的名字,能複述每個學生觀點的教授。當然,前提是評選結果和學位不掛鈎。  名校公開課在字幕組的助推下風靡網絡。
  • 關於政治哲學,耶魯大學公開課講的10本偉大著作
    關於政治哲學,耶魯大學公開課講的10本偉大著作 崔瑩/整理 2015-01-10 15:55 來源:澎湃新聞
  • 耶魯政治哲學公開課
    耶魯政治哲學公開課 2015-01-21 10:23 作者:薛巍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3期
  • 國企公開課丨中國海油楊華講述「出於藍,勝於藍」的國企改革發展故事
    國企公開課丨聽中化集團寧高寧講新時代國企改革發展國企公開課丨聽中遠海運許立榮講海運與國運國企公開課丨聽國家電網寇偉講電力央企的發展實踐與使命擔當>國企公開課丨聽中國建材宋志平講《國企的故事》國企公開課丨聽東航集團劉紹勇講國有企業如何逆境重生國企公開課 | 聽保利集團徐念沙講中國道路上的國企故事國企公開課 | 聽招商局集團李建紅講述邁向一流的百年央企
  • 公開課,免費「就讀」世界名校
    OOPS計劃第一次推動了名校公開課在中文世界的傳播。人們能在網易、新浪等網絡平臺上看到公開課,亦離不開朱學恆與志願者們的努力。下一步,朱學恆希望更深入地推介網絡公開課,他想到的辦法是「公開課社群化」,即在網上開辦討論論壇,以及在電視臺製作本地化的節目,讓受眾更好地消化這些課程資源。
  • 《40堂哲學公開課》像哲學家們那樣思考和質疑
    【書籍信息】書名:《40堂哲學公開課》作 者:[英]奈傑爾·沃伯頓譯 者:肖聿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年10月字 數:180千字
  • 耶魯大學公開課程哲學
    最近一直在分享耶魯大學的公開課程。今天我們詳細地了解一下這所世界頂級學府。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簡稱「耶魯」(Yale),坐落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
  • 耶魯公開課丨《基礎物理 II》:看彈幕笑出聲,這位耶魯物理學「玩梗」教授的下飯課真香!
    眼前,你打開的不是哪位明星的演唱會現場,也不是什麼爆款搶購的直播,更不是什麼熱播的新劇,這番場面竟然是耶魯大學的一節物理課。和熟悉的教授又見面了!有許多「入坑」《基礎物理 I》的小夥伴一定不會陌生耶魯大學物理學John Randolph Huffman講席教授Ramamurti Shankar。今天,讓我們書接上回,一起聆聽續集《基礎物理 II》。
  • 為什麼公開課變成了「表演」
    近日筆者在某地參加「名師講壇」時,一位教師在公開課上語言親切,提問點撥恰到好處。這位教師靈動的教學智慧和學生們勤於思考、爭相發言的活躍課堂場面,無不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上課臨近結束時,我遺憾地發現前來上課的並非一個「原始」班的全體學生。
  • 教師公開課的好壞是否與教學成績成正比?
    記得剛參加工作沒多久,學校讓年輕老師上公開課。我們一聽都急了,一是怕很多老師來聽課,自己緊張上不好;二是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算是一堂好課。於是,反覆研讀參考書,多次修改教案,30多年前,學校除了參考書和教案什麼都沒有。
  • 飛瓜數據丨攜手巨量大學&網川大學發起大型公開課「抖動好生意...
    (原標題:飛瓜數據丨攜手巨量大學&網川大學發起大型公開課「抖動好生意」全國行,杭州站首發圓滿成功)
  • 風採課堂,教學相長丨記永州湖師大附屬高陽高級中學公開課
    為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湖師大附屬高陽學校高中部於2020年10月20日至10月28日開展了公開課聽課評課系列活動。曾順順老師執教的《摩爾質量與摩爾體積》一課,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精心的教學設計、必要的媒體輔助和自如的課堂調控,整堂課思路清晰,環節流暢,語言準確,亮點迭出。盛合意老師執教的《荷塘月色》一課,課前,盛合意老師深入研究教材,認真編寫教案,以高考閱讀題的形式精心設計了課件,用字精煉,準確地抓住寫景的特點,整堂課教學流程順暢,環節緊湊。
  • 【文明實踐在行動】有理公開課丨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文明實踐在行動】有理公開課丨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1-01-15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