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韓國研究人員在馬勃菌中發現抑制乳腺癌物質

2020-11-27 網易新聞

2020-11-23 17:10:23 來源: 布瑞克農業數據

舉報

  據韓國聯合新聞報導,近日,韓國國立山林研究院與成均館大學藥學院的聯合研究發現了馬勃菌中存在一種抑制乳腺癌細胞增長的甾醇類天然物質。

  研究發現,馬勃菌中的該物質能夠降低雌激素受體為陽性的乳腺癌細胞的活力,有望用於雌激素依賴型乳腺癌治療。

  研究團隊表示,新發現的天然甾醇與麥角固醇的合成高度相關。目前已知麥角固醇有助於吸收維生素D及增強免疫力。以馬勃菌為原料開發新藥仍然需要毒性和安全性等驗證,需要進一步臨床試驗,因此目前不能抱有過高期望。癌症患者服用馬勃菌一定要諮詢醫生或者藥劑師的意見,避免與其它藥物或者食物交叉使用產生不良反應。

  韓國山林廳相關人士表示,在現在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還將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發掘蘑菇等山林農產品新價值和新的有益物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馬勃菌中發現抑制乳腺癌物質
    科技日報首爾11月16日電 (記者邰舉)據韓國聯合新聞日前報導,韓國國立山林研究院與成均館大學藥學院的聯合研究發現了馬勃菌中存在一種抑制乳腺癌細胞增長的甾醇類天然物質該研究結果已在《Jouranal of Natural Products》雜誌上作為封面論文發表。研究發現,馬勃菌中的該物質能夠降低雌激素受體為陽性的乳腺癌細胞的活力,有望用於雌激素依賴型乳腺癌治療。新發現的天然甾醇與麥角固醇的合成高度相關。
  • 馬勃菌中現抑制乳腺癌物質,有望用於雌激素依賴型乳腺癌治療
    馬勃菌中現抑制乳腺癌物質,有望用於雌激素依賴型乳腺癌治療 科技日報首爾11月16日電 據韓國聯合新聞日前報導,韓國國立山林研究院與成均館大學藥學院的聯合研究發現了馬勃菌中存在一種抑制乳腺癌細胞增長的甾醇類天然物質
  • 今日科技話題:量子計算和模擬、遙感技術、「木乃伊」、甘氨酸、大氣汙染、乳腺癌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求解施溫格方程。——《科技日報》6馬勃菌中發現抑制乳腺癌物質,韓國國立山林研究院與成均館大學藥學院的聯合研究發現了馬勃菌中存在一種抑制乳腺癌細胞增長的甾醇類天然物質。
  • 陝西旬邑縣:鹿野苑景區發現巨型蘑菇 專家確認是馬勃菌
    8月20日,在鹹陽市旬邑縣鹿野苑景區,工作人員在巡察工地時發現了一個形狀奇異外形酷似蘑菇的物體,它碩大的體型立即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旬邑縣鹿野苑景區發現馬勃菌鹿野苑景區的工作人員姚立堂告訴記者,他當時遠遠看見了這個白色物體,以為是白石頭;後走近看時,以為是普通蘑菇。
  • Cell death&differ:中國科學家發現抑制乳腺癌腫瘤幹細胞新策略
    2015年1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生物學期刊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發表了來自加拿大和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近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證明激活toll-like receptor 3(TLR3)能夠促進乳腺癌細胞向腫瘤幹細胞(CSC)轉化,產生幹細胞特徵,而TLR3的這種促CSC轉化效應需要同時激活β catenin和NF-κB信號通路才能發生。這一研究成果為癌症治療中抑制CSC產生提供了新的策略。 研究人員指出,在2012年的統計中,乳腺癌是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疾病。
  • 【盤點】乳腺癌研究亮點速覽
    在其中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遺傳方法在小鼠中發現了PIK3CA誘導腫瘤的細胞來源以及PIK3CA基因上發生突變對腫瘤異質性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一種新技術對HER2膜蛋白的局部改變及其二聚體的形成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在一小群休眠的SKBR3細胞中,HER2二聚體會發生缺失。但這一小群細胞是否在靶向治療過程中存活下來並在乳腺癌後期導致藥物抵抗的發生還需要更多的研究進行證明。
  • 馬勃菌
    但是在雲南比馬勃菌美味的菌子更多,所以馬勃菌在市場上價格很便宜,通常買一、兩元就能炒上一盤。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就是馬勃菌的粉絲之一,馬勃菌清洗比較簡單只要削去外面的菌皮就能得到鵪鶉蛋大小或雞蛋大小的菌體,如果嫌麻煩也可以買農民削好的馬勃菌,只要簡單清洗一下就可以切片炒食。馬勃菌不但味道鮮嫩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馬勃性平味辛,無毒。
  • Nat Commun:揭示蛋白AKAP8抑制乳腺癌轉移機制
    2020年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人類腫瘤的動物模型中發現一種在體內天然產生的稱為AKAP8的蛋白抑制乳腺癌轉移。他們還發現高水平的AKAP8可預示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更高。
  • Cell Discovery:發現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子刊《細胞發現》(Cell Discovery)上。昆明動物所博士生時培果是文章第一作者,昆明動物所研究員陳策實是文章通訊作者。乳腺癌是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癌症。儘管預防、診斷以及治療上都有了極大的提高,但在女性腫瘤死亡率中仍排在前列。
  • Cancer research:攜帶siRNA納米顆粒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
    轉移性乳腺癌是癌症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殺手,而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具有高度侵襲性的一個亞型,到目前為止,仍缺少了解比較清楚的分子靶向目標以制定有效的靶向治療策略。疾病復發,轉移以及對藥物的抵抗導致正常的化療手段對於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 腫瘤幹細胞或將戳中乳腺癌的命門
    腫瘤幹細胞難以徹底消滅的原因對於癌症發病和復發起到重要作用的腫瘤幹細胞,能夠自己分泌其生存必需的各種蛋白質,腫瘤幹細胞分泌的物質還會進入血液中。研究人員說,這一發現意味著可以通過血液檢查發現腫瘤幹細胞是否在增加,從而有望對癌症的發病和復發等進行早期診斷。
  • 乳腺癌重磅研究!科學家們找到了一個新靶點 可以阻止腫瘤的生長和...
    現在,來自杜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基因,它能導致一種惡性乳腺癌迅速生長,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了一種「關閉」和抑制癌症發生的方法。由於在動物研究中得出的結果是非常讓人滿意,現在該團隊正致力於FDA批准的臨床試驗。
  • 研究人員發現"瘦體素":抑制食慾刺激多動
    生活中,肥胖人士通常越胖越懶,如此惡性循環,使不少人的體重一發不可收拾。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藥,在老鼠身上實驗後發現,它不僅能抑制食慾,還能刺激它們多動。  少吃多動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對一組「先天不足」的老鼠進行實驗。
  • 研究人員確定了與乳腺癌相關的110個基因
    大約5%至10%的乳腺癌被認為是遺傳性的,由父母傳給孩子的異常基因引起。基因是染色體中發現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短片段。DNA包含構建蛋白質的說明。蛋白質控制著構成身體的所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將您的基因視為細胞生長和功能的使用說明書。DNA中的異常就像印刷錯誤。
  • 近期乳腺癌研究新進展在這裡!
    核糖體是在每個活細胞中發現的蛋白製造工廠。他們的觀察結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富集的一個CTC亞群具有較高的核糖體蛋白(ribosomal protein)水平,而且它們的存在與增加的疾病侵襲性和較差的臨床結果有關。重要的是,這一發現還表明,破壞核糖體功能並抑制癌細胞生長的靶向藥物組合減慢了乳腺癌在小鼠模型中的擴散。
  • 線粒體銅耗竭可抑制小鼠三陰性乳腺癌
    線粒體銅耗竭可抑制小鼠三陰性乳腺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1 17:10:19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Jianghong Rao及其研究團隊發現,線粒體銅耗竭可抑制小鼠三陰性乳腺癌。
  • 研究人員發現染色體不穩定性是如何讓癌細胞避開免疫防禦的
    染色體越不穩定,來自這些染色體的DNA片段就越有可能最終出現在它們不屬於的地方:在細胞的中央細胞核外,漂浮在細胞質中。 細胞將這些流氓DNA片段解讀為病毒入侵的證據,從而觸發細胞內部的警報,導致炎症。免疫細胞到達腫瘤部位並大量產生防禦性化學物質。為什麼這種由癌細胞觸發的免疫反應不會導致癌細胞的衰敗,這一直是個謎。
  • 靶向作用腫瘤抑制蛋白有望根治三陰性乳腺癌!
    2018年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中特殊腫瘤抑制子的缺失或能為研究人員開發新型乳腺癌療法,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韓國從銅藻中發現抗衰老成分 將申請專利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海洋水產部29日表示,旗下國立海洋生物資源館與濟州大學研究組日前發現來自中國的銅藻中含有抗衰老成分,並將於30日就此提出專利申請。工作人員在韓國忠清南道海水浴場清理銅藻(韓聯社)報導稱,近期,韓國海洋生物資源館和濟州大學對從中國沿海流入的銅藻進行了聯合研究
  •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20:42:43 美國希望之城綜合癌症中心Hua Yu、Saul Priceman、Chunyan Zh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STA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