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重磅研究!科學家們找到了一個新靶點 可以阻止腫瘤的生長和...

2020-11-30 前瞻網

目前,美國約有八分之一的女性(約12.4%)患有乳腺癌(BC)。據估計,僅在美國,2019年就將診斷出268,600例新的侵襲性和62,930例非侵襲性乳腺癌,估計將導致41,760人死亡。腫瘤微環境(TME)的細胞和非細胞間室除了遺傳和表觀遺傳改變外,還有助於腫瘤的生長和傳播。 

TME的細胞部分包括肌成纖維細胞、浸潤的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基質/幹細胞和免疫細胞。TME的非細胞部分由外泌體、細胞外基質成分和可溶性介質(如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組成。TME的細胞和非細胞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致瘤信號的基礎,促進腫瘤進一步生長和轉移。

現在,來自杜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基因,它能導致一種惡性乳腺癌迅速生長,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了一種「關閉」和抑制癌症發生的方法。

由於在動物研究中得出的結果是非常讓人滿意,現在該團隊正致力於FDA批准的臨床試驗。6月1日,研究人員的這一最新發現在《科學報告》上發表,題目為「Targeting TRAF3IP2, Compared to Rab27, is More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th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與Rab27相比,靶向TRAF3IP2在抑制乳腺癌的發生和轉移方面更有效。

Reza Izadpanah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檢測了兩個基因在導致三陰乳腺癌(TNBC)中所起的作用,其中一個基因被杜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與癌症有關。

TNBC被認為是乳腺癌中最具侵襲性的腫瘤,治療和生存預後都很差。Izadpanah的團隊特別鑑定了TRAF3IP2基因的一種抑制劑,它被證明可以抑制TNBC在與人類相似的小鼠模型中的生長和擴散(轉移)。

在對TRAF3IP2和Rab27a這兩個基因的平行研究中,研究小組研究了當它們停止工作時會發生什麼。這兩個基因在能夠導致腫瘤形成的物質的分泌中發揮作用。抑制這兩種基因的表達都會導致腫瘤生長和癌細胞向其他器官擴散的減緩。

Izadpanah說,當Rab27a被抑制後,腫瘤沒有生長,但仍有少量癌細胞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然而,當TRAF3IP2基因被關閉後,他們發現在治療後整整一年內原腫瘤細胞沒有擴散(被稱為「轉移」或「微轉移」)。

更讓人驚喜的是,抑制TRAF3IP2基因不僅可以阻止未來腫瘤的生長,還可以使現有腫瘤縮小到無法檢測的水平。

這一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使用單一乳腺癌細胞株研究沉默Rab27a和TRAF3IP2對腫瘤生長的潛在作用。未來的研究將包括利用病人來源的異種移植進一步驗證這些基本的體內和體外實驗結果。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基因都在乳腺癌的生長和轉移中發揮作用。」Izadpanah說。「雖然靶向Rab27a可以延緩腫瘤的生長,但它不能影響少量癌細胞的擴散或微轉移。相反,靶向TRAF3IP2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通過幹擾TRAF3IP2既可以縮小已形成的腫瘤,又可以防止腫瘤進一步擴散。這一激動人心的發現揭示了TRAF3IP2可以作為乳腺癌治療的新靶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發現是基礎科學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真正合作的結果。」Izadpanah繼續說。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杜蘭大學的Eckhard Alt、 David Jansen、Abigail Chaffin、Stephen Braun、Aaron Dumont、Ricardo Mostany和Matthew Burow。

密蘇裡大學的Bysani Chandrasekar博士加入了杜蘭大學的研究工作,他發現以TRAF3IP2為靶點可以阻止惡性膠質瘤(glioblastoma)的擴散,這是一種致命的腦癌,治療手段有限。該團隊目前正致力於獲得FDA的批准,並希望儘快開始臨床試驗。

對於乳腺癌的研究,近年來科學家已有不少進展。今年2月,肯塔基大學馬基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表明,靶向一種名為熱休克蛋白47 (Hsp47)的蛋白質可能是抑制乳腺癌轉移的關鍵。

轉移是指癌細胞從原發腫瘤擴散到周圍組織和體內遠處的器官,是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據估計,90%的乳腺癌死亡是由轉移引起的。

由肯塔基大學藥理學和營養科學系副教授Ren Xu領導的這一研究發現,Hsp47蛋白,一種幫助產生膠原蛋白的蛋白質,在乳腺癌轉移中起著重要作用。

Ren Xu和Gaofeng Xiong分析了人類乳腺癌組織產生的DNA/RNA,結果表明Hsp47的產生與三陰性乳腺癌的轉移有關。大約10-20%的乳腺癌被歸類為三陰性,這被認為比其他類型的乳腺癌更具侵襲性,預後更差。

Ren Xu表示,結果表明,靶向Hsp47可能是一個有前途的策略,以阻止癌細胞-血小板相互作用和癌症定植在二級器官三陰性乳腺癌患者。

Ren Xu說:「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用治療方法來靶向這一途徑,我們就能阻斷這一過程,從而抑制轉移。」

Ren Xu說,這項研究的另一個好處是,Hsp47可能作為一種預後或轉移的生物標誌物,因為它通常在轉移性乳腺癌組織的基因中被放大。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4781-z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scientists-flip-breast-cancer-growth.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最難治」乳腺癌新靶點
    本報訊(記者黃辛通訊員王廣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團隊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獲得新突破。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基於多維組學大數據、系統性地對三陰性乳腺癌的代謝特徵進行分析,揭示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全新靶點,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儘早獲得精準且有效的治療帶來新希望。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細胞—代謝》。三陰性乳腺癌作為乳腺癌的一種亞型,由於惡性程度高、復發風險大、預後較差,且既往缺乏有效的專項治療策略,素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
  • 乳腺癌發現新靶點,與25%死亡相關的三陰性患者添生機
    科學家發現新靶點,乳腺癌擴散、轉移有望得到遏制。冷泉港實驗室(GSHL)科學家們近期發現了一種 RNA 調控基因片段,可能與乳腺癌的擴散相關。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敲掉了這一靶向 RNA,減少了腫瘤的轉移性生長。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Nature 子刊上。
  • 上皮間質轉化基因可用於檢測循環腫瘤細胞 有助於找到乳腺癌治療新...
    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上皮間質轉化(EMT)是造成乳腺癌患者體內CTCs很難被檢測到的原因,而通過EMT基因表達來檢測CTCs,不僅可有效地為醫生提供更多的預後信息,還有助於找到新的乳腺癌治療靶點。這一發現近日在美國癌症治療和研究中心與癌症研究學會聯合主辦的乳腺癌研討會上發布。
  • Nat Commun:華人科學家藉助PDX模型尋找乳腺癌個體化治療新策略
    為達到該目標,來自貝勒醫學院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尋找乳腺癌治療策略的新方法。他們首先鑑定一些促進腫瘤生長的蛋白,然後再對實驗藥物進行篩選找到有望中和這些蛋白的潛在藥物分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e Communicaitons上。文章作者Dr.
  • 線粒體DNA或成三陰性乳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新靶點
    因為此類乳腺癌缺乏內分泌及抗HER2治療的靶點,所以目前尚無針對性的標準治療方案。但是近期有研究表明,線粒體DNA或是三陰性乳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新靶點。曾有研究表明,線粒體缺陷與乳腺癌的發生存在著一定關聯,但科學家們依舊無法確定線粒體DNA改變與TNBC轉移和化療拮抗的關係。
  • 重磅級文章聚焦腫瘤抑制子p53研究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腫瘤抑制因子p53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4】Nat Cell Biol:科學家鑑別出抑癌基因p53的新角色doi:10.1038/s41556-019-0297-2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知道蛋白p53,當其發生突變時就會成為許多不同類型癌症發生的一個關鍵因素,然而當p53的功能完整時其能幫助機體有效抵禦癌症。
  • 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上的新進展!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癌症有很多亞型,而針對不同亞型的癌症有著不同的治療手段,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分享給大家!【3】Nat Commun:開發出一種高效診斷多種癌症亞型的新技術doi:10.1038/s41467-019-09374-9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潛在的診斷方法,其或能對癌症樣本中的融合基因(fusion genes
  • Nature重要成果:一項肺癌研究意外發現,揭示3個抗癌藥靶點
    從概念上來講,靶向比正常情況下更活躍的蛋白質相對簡單,只需要找到一種藥物來阻止蛋白的惡意活動即可。相比之下,如何彌補一種叫做腫瘤抑制因子(通過會阻止腫瘤生長)的蛋白質的損失則是一個難題。如果蛋白已經不在細胞內存在了,那麼,它如何被藥物靶向呢?
  • 基因修復因子可控制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阻止其轉移
    基因修復因子可控制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阻止其轉移 2020-08-1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胡國宏研究組發現乳腺癌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這一研究發現將促進基於腫瘤幹細胞的診斷和治療策略開發。在全球範圍內,乳腺癌是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同時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類型之一。由於乳腺癌腫瘤細胞的高異質性,目前臨床常用治療策略的效果通常會由於一小群具有治療耐受能力細胞的存在而大打折扣,這些具有治療耐受能力的細胞最終會導致腫瘤復發甚至治療失敗。
  • 劉強團隊發現可逆轉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新靶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細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最重要的腫瘤蛋白之一,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乳腺癌的他莫昔芬耐藥,但是其關鍵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長非編碼RNA可以調控腫瘤的發生、增殖、轉移以及耐藥過程,其作用方式包括結合DNA、結合RNA和結合蛋白等。長非編碼RNA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中作用以及是否結合併且調控Cyclin D1的表達尚不清楚。
  • 復旦腫瘤醫院多項成果攻堅「最難治」乳腺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重磅」突破: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 【盤點】乳腺癌研究亮點速覽
    來自澳洲Adelaide大學及英國劍橋的研究人員使用最先進的DNA讀取技術,通過這種技術可以繪製出圖譜,找到雌激素受體結合DNA的位置和激活的基因。接下來,他們比較了兩組乳腺癌細胞的圖譜,即有黃體酮和無黃體酮的乳腺癌細胞。結果發現,黃體酮受體可以將雌激素受體重新導向,結合到不同的DNA區域,從而激活不同的基因,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 三陰性乳腺癌新療法——BBOX1抑制劑
    與其它呈激素受體或HER2陽性的癌症不同,三陰性乳腺癌幾乎無靶向療法可用,患者只能依靠手術、化療和放療來進行治療,這些療法的效果不如靶向治療,而且會傷害健康組織。7月20日,發表在Cancer Discover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的張青博士團隊發現BBOX1可以作為三陰性乳腺癌的可行治療靶點。
  • 科學瞬息-新冠疫苗新靶點!抗體治療惡病質
    新冠病毒疫苗再添新潛在靶點!7月13日《nature·medicine》發表:康復新冠患者體液和循環濾泡輔助T細胞反應,在新冠疫苗開發以來,大多數都是針對病毒的糖蛋白(S),引導其與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識別,引發中和抗體;儘管在動物實驗上實現,也不能在人類中保證效果,藥物人類糖蛋白免疫原性特性很難區分;這項研究表徵COVID-19患者體液和循環濾泡性輔助性T細胞(
  • 重磅級文章解讀癌症轉移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癌症轉移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2】Nat Cell Bi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抑制癌症轉移的新型療法doi:10.1038/s41556-018-0256-3某些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之前會進行化療進行治療,這種腫瘤輔助療法能幫助減少腫瘤的尺寸從而促進乳腺保留手術的進行,甚至能夠完全清除腫瘤;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乳腺癌患者在術後生活中很有可能並不會出現癌症復發的狀況
  • 研究發現乳腺癌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闡釋了SH3RF3通過促進JNK-JUN信號通路激活並促進PTX3表達,最終提升乳腺癌腫瘤細胞乾性特徵的功能和機制。這一研究發現將促進基於腫瘤幹細胞的診斷和治療策略開發。在全球範圍內,乳腺癌是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同時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類型之一。由於乳腺癌腫瘤細胞的高異質性,目前臨床常用治療策略的效果通常會由於一小群具有治療耐受能力細胞的存在而大打折扣,這些具有治療耐受能力的細胞最終會導致腫瘤復發甚至治療失敗。
  • 科學家們揭示惡性乳腺癌患者體內腫瘤的進化時間軸
    最近一項由來自猶他大學HCI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腫瘤能夠隨著時間發生進化,這一過程或許會導致癌症變得對癌症更加耐受進一步,該研究發現這些進化的特徵存在於多種乳腺癌亞型中,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傳統的收集腫瘤樣本的方法不僅創傷大而且昂貴,因此難以頻繁取樣。這直接導致了難以對腫瘤的時序性變化進行較為清楚的追蹤,也難以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對此,研究者們希望找到乳腺癌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耐受的原因。
  • 新靶點!一種基質分子被確定為胰腺癌轉移「關鍵」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來自澳大利亞Garvan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們發現:腫瘤微環境是幫助癌細胞擴散重要原因。一種基底膜蛋白不僅可以「重塑」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還能夠幫助癌細胞加速擴散。這意味著在不斷增長的腫瘤中,即使存在少數侵襲性轉移細胞,也能夠同化其他侵襲性較低的癌細胞。」如何阻止癌細胞擴散?如何阻止這種藉由基質來實現癌細胞擴散的現象呢?帶著這一問題,研究小組對成纖維細胞開展了更加仔細的研究。
  • 抗癌|美國科學家找到新方法,一招餓死癌細胞,天冬氨酸是關鍵
    圖片來源於網絡科學家們在低氧的腫瘤細胞中發現了代謝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