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宏研究組發現乳腺癌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胡國宏研究組題為「SH3RF3 promotes breast cancer stem-like properties via JNK activation and PTX3 upregul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闡釋了SH3RF3通過促進JNK-JUN信號通路激活並促進PTX3表達,最終提升乳腺癌腫瘤細胞乾性特徵的功能和機制。這一研究發現將促進基於腫瘤幹細胞的診斷和治療策略開發。

在全球範圍內,乳腺癌是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同時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類型之一。由於乳腺癌腫瘤細胞的高異質性,目前臨床常用治療策略的效果通常會由於一小群具有治療耐受能力細胞的存在而大打折扣,這些具有治療耐受能力的細胞最終會導致腫瘤復發甚至治療失敗。腫瘤幹細胞理論為腫瘤異質性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解釋,並指出這些具有治療耐受能力並導致復發的細胞亞群即為腫瘤幹細胞。近些年,隨著腫瘤幹細胞研究的逐漸深入,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治療策略顯現出令人欣喜的應用潛力。但是,目前我們對於腫瘤幹細胞的理解仍然不夠全面,針對調控機制和靶點的解析還不夠完善,這極大地阻礙了相關治療策略的開發和應用。

此項研究發現,在乳腺癌細胞模型中,過表達SH3RF3提升了乳腺癌細胞的腫瘤細胞球形成能力及其致瘤性。在乳腺癌病人來源的類器官體中同樣證實了SH3RF3對腫瘤乾性特徵的促進作用。這表明SH3RF3的表達能夠提升乳腺癌細胞的乾性特徵,增強乳腺癌細胞的惡性程度。機制研究表明,SH3RF3能夠與MKK-JNK複合體相互作用,以JIP依賴的方式促進JNK-JUN信號通路的激活,進而促進PTX3的表達,最終提升腫瘤細胞乾性特徵,增強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病人來源的腫瘤樣本分析也證實SH3RF3與腫瘤細胞的乾性特徵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並與病人的不良預後相關。

綜上所述,此項研究發現SH3RF3能夠通過激活JNK-JUN信號通路並促進PTX3的表達來促進腫瘤細胞的乾性特徵,並表明其高表達會促進腫瘤進展並預示病人的不良預後,提示SH3RF3是臨床乳腺癌診療中的潛在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胡國宏研究員為該論文通訊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劉通主任醫師為共同通訊作者,博士後張沛淵和博士研究生劉英傑為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還得到了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魏剛研究員的合作支持。此課題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圖. SH3RF3通過JNK-JUN信號通路促進PTX3表達提升乳腺癌細胞乾性特徵的分子機制模式圖。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051-9.pdf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乳腺癌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胡國宏研究組題為這一研究發現將促進基於腫瘤幹細胞的診斷和治療策略開發。在全球範圍內,乳腺癌是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同時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類型之一。由於乳腺癌腫瘤細胞的高異質性,目前臨床常用治療策略的效果通常會由於一小群具有治療耐受能力細胞的存在而大打折扣,這些具有治療耐受能力的細胞最終會導致腫瘤復發甚至治療失敗。
  • 營養與健康所等發現乳腺癌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胡國宏研究組題為SH3RF3 promotes breast cancer stem-like properties via JNK activation and PTX3 upregulation 的最新研究成果
  • 為乳腺癌提出潛在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科學家發現這個基因過表達...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同時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類型之一。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胡國宏研究組發現,SH3RF3基因的過表達增強了乳腺癌細胞的惡性程度,提出了新的潛在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這一研究成果5月1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
  • Cell Discovery:發現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策實課題組經過研究,進一步闡明了KLF5新的調控機制以及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為臨床上二甲雙胍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三陰性乳腺癌靶向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的靶點
  • 【學術前沿】周斌研究組利用譜系示蹤技術無縫隙捕捉體內腫瘤轉移...
    該研究成果提示在乳腺癌轉移過程中,腫瘤細胞的上皮細胞向間充質細胞轉換具有異質性,原位腫瘤細胞會發生N-Cadherin依賴的EMT,並且發生N-Cadherin依賴的EMT的腫瘤細胞貢獻形成了大部分的肺轉移灶,而原位發生Vimentin依賴的EMT的腫瘤細胞並不會貢獻形成肺轉移灶,該工作為乳腺癌腫瘤轉移的臨床防治提供了重要基礎信息和新的研究方向。
  • 腫瘤幹細胞或將戳中乳腺癌的命門
    腫瘤幹細胞難以徹底消滅的原因對於癌症發病和復發起到重要作用的腫瘤幹細胞,能夠自己分泌其生存必需的各種蛋白質,腫瘤幹細胞分泌的物質還會進入血液中。研究人員說,這一發現意味著可以通過血液檢查發現腫瘤幹細胞是否在增加,從而有望對癌症的發病和復發等進行早期診斷。
  • 中科院學者 Haematologica 發文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新機制
    這種精密的穩態維持是受到複雜的機制調控的,目前為止,HSC 休眠態與激活態的平衡調控機制尚不明確。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 / 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 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 Cell death&differ:中國科學家發現抑制乳腺癌腫瘤幹細胞新策略
    研究人員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證明激活toll-like receptor 3(TLR3)能夠促進乳腺癌細胞向腫瘤幹細胞(CSC)轉化,產生幹細胞特徵,而TLR3的這種促CSC轉化效應需要同時激活β catenin和NF-κB信號通路才能發生。這一研究成果為癌症治療中抑制CSC產生提供了新的策略。 研究人員指出,在2012年的統計中,乳腺癌是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疾病。
  • 上海科學家發現腦垂體激素遠程調控骨髓內造血幹細胞數量
    當造血幹細胞遭遇青春期,會不會迎來與主人相同的叛逆期?7月23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給出了答案。他們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的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在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維持中的重要調控功能。與腫瘤細胞一樣,幹細胞在體內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但與腫瘤細胞不同的是,各個組織的成體幹細胞數量處於嚴密的調控狀態。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是負責生成人體所有血液細胞的始祖細胞。
  • 研究揭示臨床背景下細胞衰老以及衰老相關分泌表型調控新機制
    研究發現,在大量的乳腺癌(BCa)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臨床病患樣本中,組化分析數據顯示相比於化療前階段,患者化療後階段病灶中Zscan4顯著上調,且Zscan4在患者癌組織中的表達,集中體現於腺體周邊的基質細胞,而非腺體內的上皮細胞。更有意思的是,Zscan4在腫瘤患者基質細胞中的表達水平越高,臨床預後越差,總體生存期越短,暗示Zscan4具有重要的臨床病理學意義。
  • 研究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2019-03-14 14:34:00來源:央廣網
  • 研究發現Stat6乙醯化調控抗腫瘤免疫反應新機制
    9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肖意傳研究組與秦駿研究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Modulation of 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by the crosstalk between Stat6 and Trim24」。
  • 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
  • 動物所等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人民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姜泓冰)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3月13日,研究成果以《Bach1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的分化》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中國學者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Bach1維持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分化的機製圖。校方提供中新網上海3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14日披露,該校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 科學家發現腎癌腫瘤血管生成新機制
    腫瘤血管生成在腫瘤的形成和轉移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是現代治療腫瘤的一個重要策略。
  • 植物所金京波研究組揭示SUMO化修飾調控植物遠紅光信號的新機制
    遠紅光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下胚軸伸長、開花時間和花青素積累等生物學過程。植物通過遠紅光受體phytochrome A(phyA)感知遠紅光信號。FAR-RED ELONGATED HYPOCOTYL 1(FHY1)轉運光激活的phyA到細胞核,起始遠紅光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