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要成果:一項肺癌研究意外發現,揭示3個抗癌藥靶點

2021-01-11 騰訊網

領域:癌症

雜誌:Nature

亮點:

1)賓大科學家揭示了潛在的肺癌治療新靶點,如CDK2、SOX2和HMGA2

2)靶向CDK2有望克服CDK4/6抑制劑的耐藥性

腫瘤的發展總是與細胞內異常的蛋白相關。這些蛋白要麼過於活躍,產生有害的作用;要麼變得失活,不再發揮應有的功能。從概念上來講,靶向比正常情況下更活躍的蛋白質相對簡單,只需要找到一種藥物來阻止蛋白的惡意活動即可。

相比之下,如何彌補一種叫做腫瘤抑制因子(通過會阻止腫瘤生長)的蛋白質的損失則是一個難題。如果蛋白已經不在細胞內存在了,那麼,它如何被藥物靶向呢?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是鑑定出當腫瘤抑制因子丟失或不起作用時,細胞內發生了怎樣的分子變化,從而發現可替代的靶點。

研究主角

5月1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Nature雜誌上[1]發表了一項具有重要啟示意義的成果。論文報導了研究人員對腫瘤抑制因子蛋白RB(retinoblastoma)的分析。利用一個實驗性系統,David M. Walter等能夠控制該蛋白在肺癌小鼠中的缺失和重新激活。

自從調查兒童眼癌的研究中發現RB的腫瘤抑制活性以來,RB的缺失或失活已陸續被鑑定為多種人類腫瘤的特徵。該蛋白現已成為研究腫瘤抑制因子的模型[2]。RB可作為細胞周期進展的關鍵「剎車」,且它促進了細胞分化成特定的細胞類型;這些作用減緩了癌症的發展。

不過,許多癌症通過增加名為CDKs的酶的活性來阻斷RB的功能。CDKs全稱為周期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通過磷酸化作用(給RB添加磷酸基團,圖1a)使RB失活[3]。通過靶向CDK4和CDK6以阻止它們使RB失活的抑制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Ribociclib、Abemaciclib已被批准用於治療乳腺癌。然而,如果RB在腫瘤中不表達,這些抑制劑就是無效的[4]。

圖1 腫瘤細胞中的RB蛋白(圖片來源:Nature)

a. RB是一種被稱為腫瘤抑制因子的蛋白質,可以幫助阻止癌症的發展。肺癌的一個共同特徵是RB通過添加磷酸基團(P)而失活。而RB失活與MAPK、CDK4和CDK6或CDK2相關。

b. 一些阻斷MAPK或CDK4和CDK6作用的藥物正被開發用於治療肺癌,而Walter等在新研究中[1]報告了CDK2在RB失活中起主要作用,因此,靶向該蛋白的藥物有望用於治療肺癌。

c. RB表達常在肺癌細胞(黃色)中丟失。新研究發現,RB缺失會導致細胞分化的喪失和癌細胞通過轉移過程向體內其它部位擴散的增加。參與這些變化的蛋白質(如SOX2、HMGA2)可能為藥物開發提供靶點。

意外發現

在這項新研究中,Walter及其同事調查了RB缺失在小鼠肺腺癌(一種常見的肺癌)模型中的影響。他們利用基因工程動物來控制RB是否以及何時在肺癌細胞中產生。研究發現,RB缺失(敲除)通過導致腫瘤生長和擴散的增加促進了癌症的發展。這一結果提供了一些迄今為止最有力的體內證據,證明RB的缺失不僅在驅動癌症發生方面發揮了作用,對癌症進展也有影響。

研究人員觀察到,導致這類肺癌模型癌症進展和轉移的分子變化是截然不同的。與RB存在但被CDKs滅活的情況相比,如果RB缺失,癌細胞更傾向於改變自己的細胞特性,使其處於分化程度較低的狀態,從而使疾病進展得更快。這種狀態還伴隨著促轉移蛋白(如HMGA2)的表達。在2017年發表於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5],Sheng Yu Ku等在前列腺癌中也觀察到了這種RB缺失後細胞去分化的現象。儘管目前控制這種細胞可塑性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它可能涉及細胞重編程相關因子(如通常被RB抑制的轉錄因子蛋白SOX2)的激活[6]。

基於以上發現以及先前的一些研究,Walter等進一步調查了在刪除RB編碼基因幾個月後恢復肺癌小鼠中RB的表達所帶來的影響。結果顯示,RB的重新表達促進了未分化癌細胞的再分化,從而降低了腫瘤的惡性程度(圖2)。這一發現非常重要,因為,它意味著,重新激活RB或操縱RB下遊蛋白的策略可能會對治療已喪失RB表達的癌症有益。

圖2 重新激活RB使得腫瘤惡性程度降低(圖片來源:Nature)

Walter等在該研究中獲得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缺失RB的腫瘤不會上調包含激酶MAPK的信號通路。這在以前沒有被報導過,且令人意想不到,因為該通路在肺腺癌中通常被激活,其上調是這類癌症的一個標誌。新研究的數據有力地證明了在肺癌中,MAPK激活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滅活RB,而當肺癌細胞本身就缺失RB時,就無需激活MAPK了。

此外,研究發現,在RB存在時,其CDK2依賴性磷酸化是MAPK信號的效應因子,也是CDK4和CDK6抑制劑耐藥性的關鍵調節器。這表明,CDK2可能是治療表達RB但對CDK4和CDK6抑制劑耐藥的肺癌的潛在藥物靶點。MAPK和CDK2聯合抑制,或CDK4、CDK6和CDK2聯合抑制可能會通過使RB保持在活性狀態有效阻止肺腫瘤的生長(圖1b,圖3)。

圖3 CDK2失活克服了對CDK4/6抑制的耐藥性(圖片來源:Nature)

重要意義

CDK4和CDK6抑制劑的成功表明控制RB活性可以阻止癌症進展。不過,這類療法耐藥性的出現正推動著一類新藥的開發,這類藥物的作用是模擬RB功能的重新激活。此外,為了對抗缺失RB的癌細胞,科學家們需要尋找新的靶點。此次,Walter等成功鑑定出了RB缺失的分子和細胞效應(如細胞去分化、MAPK信號通路上調缺失),這將有助於相關工作的開展。

接下來,科學家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鑑定可以被靶向的抑制細胞去分化(發生在RB缺失後)的蛋白或通路(圖1c)等。此外,還有必要弄清楚,在肺癌中發現的這一機制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其它類型的癌症

作者們強調,這項研究證明了可逆基因幹擾策略(reversible geneperturbation approaches)在癌症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藉助這一策略,可以鑑定腫瘤進展相關的分子機制,找到開發成功抗癌療法的關鍵決定因素。這可能為開發新的抗癌策略提供了一條前進的道路。

相關論文:

[1]David M. Walter et al. RB constrains lineage fidelity and multiple stages of tumou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Nature(2019).

[2]Nicholas J. Dyson. RB1: a prototype tumor suppressor and an enigma. Genes & Development(2016).

[3]Seth M. Rubin. Deciphering the retinoblastoma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code.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012).

[4]Mary E.Klein et al. CDK4/6 Inhibitor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May Not Be as Simple as Once Thought.CancerCell (2018).

[5]Sheng Yu Ku et al. RB1 and Trp53 cooperate to suppress prostate cancer lineage plasticity, metastasis, and antiandrogen resistance. Science(2017).

[6]Michael S Kareta etal. Crosstalk between stem cell and cell cycle machineries. 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2015).

參考資料:

1#Manipulating the tumour-suppressor protein RB in lung cancer reveals possible drug targets

相關焦點

  • 蛋白質組分析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蛋白質組分析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4 21:58:19 在小細胞肺癌幹細胞中,無偏倚的蛋白質組學分析揭示了可靶向的GNAS / PKA / PP2A軸,這一成果由美國史丹福大學
  • 第二代ROS1/NTRK雙靶點抗癌藥橫空出世
    :其中,有一名患有ROS1 + 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克唑替尼和色瑞替尼治療後出現耐藥並發生肝轉移,基因檢測後發現存在CD74-ROS1融合,每天接受一次1,200 mg taletrectinib的治療後,患者達到部分緩解。
  • Nature:TIPRL,肺癌又一潛在有效靶點,與自噬相關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進化保守中對細胞內物質進行周轉的重要過程。該過程中一些損壞的蛋白或細胞器被雙層膜結構的自噬小泡包裹後,送入溶酶體(動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進行降解並得以循環利用。雖然自噬機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進展,但新型自噬調節因子的鑑定仍然是開發抗癌療法的主要障礙。
  • 腫瘤大事件∣美國將CAR-T療法納入醫保 我國進口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影響因子達到12.124分。(中青在線)☉清華大學免疫所董晨課題組發現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近日,《Immunity》以在線長文的形式發表了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晨教授課題組題為《Co-inhibitory molecule B7 superfamily member 1 expressed by tumor-infiltrating myeloid cells induces
  • 蘇州大學黃建安/劉澤毅等揭示PD-L1入核後促進肺癌的新機制
    PD-L1 分子是 B7 協同刺激分子超家族的重要成員,其經典作用是可以通過受體 PD-1 傳遞抑制性信號使腫瘤局部微環境 T 細胞免疫效應降低,介導腫瘤免疫逃逸,促進腫瘤生長。雖然 PD-L1 分子可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有效靶點,但有一部分病人並不能從該分子的免疫治療中獲益,5年生存率沒有顯著改善。
  • 肺癌三大新興靶點打破沉寂​,五大上市新藥點亮希望
    此後,ALK,ROS1,KRAS等突變逐漸取得了更大突破,除此之外,作為肺癌的新型靶點,MET,RET,NTRK三大新興靶點在近兩年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並快速納入治療指南,為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希望。
  • 全球肺癌靶向藥再掀風暴!6大靶點,9大研究讓生存期強勢逆轉
    近期,肺癌靶向治療進展非常迅速,無論國內外,均有不少高效的靶向藥紛紛獲批上市或投入使用。就在2020年各大癌症大會上,肺癌靶向治療又引起新一波的關注,藥物靶點涵蓋EGFR、ALK、KRAS、MET、ROS1、RET等,接下來小編將給癌友們看看有哪些新型研究。
  • 多篇文章解讀血清素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另一些發現它增加焦慮的同時抑制運動,而其他人持相反的觀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Liqun Luo教授及其團隊著重關注腦幹中的一個被稱作中縫背核(dorsal raphe)的區域,這個區域含有哺乳動物大腦中最大密度的都通過釋放血清素傳遞信號的神經元(大約9000個)。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8月23日在線發表Cell期刊上。
  • 八種抗癌藥的PK:肺癌MET靶點誰敏感有效,誰耐藥無效?
    如果一種癌症的突變位點有8種藥物可以用,那如何去選擇反而成了個大問題,這八種藥物孰強孰弱,怎麼樣的選擇才是最好的? 今天癌度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獻,針對肺癌的MET這個突變位點,分別研究8種靶向藥物的適用性。
  • 肺癌精準治療新突破!揭示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
    來源:泛生子基因 正文共:1641 字 預計閱讀時間:5 分鐘 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影響因子IF 12.46)發布了由華西醫院胸外科與泛生子合作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
  • FDA授予輝瑞抗癌藥Xalkori治療ROS1陽性肺癌的優先審查資格
    上月底,Xalkori一線治療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擴大適應症獲歐盟批准。近日,美國FDA也已受理Xalkori治療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並且還授予了優先審查資格,這也意味著Xalkori在監管周期方面將由常規的10個月縮短至6個月。此前,FDA已於今年4月授予Xalkori治療ROS1陽性NSCLC的突破性藥物資格。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最近,在一項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期刊的新研究中, 研究者們發現肺癌人群的CKAP4水平比健康個體明顯增高。他們進一步確定,CKAP4水平在患病1期的病人的血液中已經升高,這使其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創診斷標誌物,並能改變對一些類型肺癌(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等)的診斷和治療實踐和改善患者的預後。
  • 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
    2020年,肺癌的研究進展和上市新藥可謂達到了近十年的巔峰,眾多靶點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比如首款MET抑制劑卡馬替尼,首款RET抑制劑塞爾帕替尼紛紛獲批上市,款款都是有效率超高的抗癌特藥。
  • 美國首個METex14突變肺癌靶向抗癌藥!諾華強效MET抑制劑Tabrecta...
    2020年05月07日訊 /生物谷BIOON/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靶向抗癌藥Tabrecta(capmatinib,前稱INC280),這是一種口服MET抑制劑,用於治療攜帶MET外顯子14跳躍(MET exon14 skipping,METex14)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包括一線治療
  • Nature亮點丨2D還是3D?癌症研究模型選擇需慎重
    癌症基因組學的發展已經確認了數千個可能的癌症驅動基因(driver gene),這些基因的突變可以促進腫瘤的發生。一個典型的腫瘤包含2到8個這樣的「驅動基因」突變,剩下的突變則是不提供選擇性生長優勢的「乘客」,驅動基因調節著腫瘤的細胞命運、細胞存活和基因組維持等重要的細胞過程【2】,更好地理解這些基因發揮作用的機制是基礎癌症研究中最緊迫的需求之一。
  • 研究揭示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歷程
    研究揭示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05:26 美國加州大學Trever G. Bivona、Collin M.
  • Cancer Cell: 激酶組+磷酸化蛋白組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每年全球有20萬人死於小細胞肺癌(SCLC)。SCLC腫瘤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增殖和轉移潛力很高且預後差。SCLC腫瘤的DNA和RNA測序鑑定出的可治療的靶標很少,因此尋找SCLC治療靶點變得尤為重要。
  • 多篇文章解讀DNA損傷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為了這項研究,Rebecca Poulos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超過1000個腫瘤樣品中的DNA突變,以更深入地明白腫瘤如何形成及生長。「我們的基因對我們的細胞的功能非常重要。」 Rebecca解釋道。「我們已經研究了我們DNA中調節細胞中的基因的表達量的部分。」
  • 科學家揭示LINC00301在非小細胞肺癌進展和腫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發現他們廣泛參與了多種癌症的病理生理過程,並有望作為臨床預後或診斷標誌物。隨著鎖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 LNA)技術的發展,lncRNA同時具備成為臨床治療靶標的潛能。
  • 解讀近期腫瘤抑制子p53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對腫瘤抑制子p53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2】Nature:揭示p53缺乏促進頭頸癌招募神經元促進癌症生長和進展機制doi:10.1038/s41586-020-1996-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缺乏一種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允許頭頸癌發送信號到附近的神經,改變它們的功能並招募它們到腫瘤中,在那裡,它們促進癌症生長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