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大事件∣美國將CAR-T療法納入醫保 我國進口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2020-11-28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5月1日起,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本周內,腫瘤行業還有哪些大事件不容錯過,我們一起來看~

【國際視野】

抗癌疫苗再獲突破

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的最新一項試驗性的臨床試驗表明:一種全新類型的個性化癌症疫苗可以在接受常規治療的患者中,對復發的、III期和IV型卵巢癌的標準療法進行組合,從而引發強有力的免疫反應。在對疫苗有響應的患者中,2年總生存率達到100%,且全程無嚴重不良事件產生。(生物探索)

☉專家呼籲修改藥物臨床試驗入組資格

在美國,約有20%政府資助的癌症臨床試驗最終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招募到足夠受試者。4月16日,FDA代表將與各方利益者會面,討論臨床試驗入組標準限制患者獲得試驗性治療的資格問題,以及臨床試驗產生數據的質量。希望利用收集的信息為藥企制定新的指導方針。(全球醫生組織)

☉傳統癌症分類方式或被顛覆

很長時間以來,癌症主要是依據其體內的「發源位置」進行分類,如乳腺癌、胃癌等。然而,一項在2012年發起的、名為Pan-Cancer Initiative的合作項目計劃,完成了對11,000多名患者腫瘤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提出了全新的腫瘤分類策略,即根據腫瘤的細胞和基因組成,而不是它們的起源部位,被分析的33種腫瘤可以被重新劃分為28種不同的分子類型。相關成果於近日已以27篇論文的形式發布在Cell、Cancer Cell、Cell Reports等雜誌上。(生物探索)

☉美國將CAR-T療法納入醫保

近日,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宣布同意為CAR-T療法買單,將為諾華公司的CAR-T療法Kymriah向醫院支付50萬美元,為吉利德公司的CAR-T療法Yescarta向醫院支付約40萬美元。

該醫保經由醫保B部分,涵蓋了特定殘疾人,終末期腎癌患者或65歲及以上人口的醫療需求。(醫谷)

【國內喜訊】

☉這種手術吻合方式以重慶醫生名字命名

重慶市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江躍全創新食管癌切除術手術吻合方式,成功將術後併發症吻合口瘻發生率從15%降到2%以下,減少了反流、狹窄的情況發生。日前,這一創新術式在國外頂尖期刊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國際外科雜誌)正式發表。且該術式以江躍全名字——「江氏吻合術」命名。(重慶時報)

☉復旦團隊繪製中國乳腺癌人群基因突變圖譜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時5年,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中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譜,並對該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地解讀與鑑定。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影響因子達到12.124分。(中青在線)

☉清華大學免疫所董晨課題組發現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

近日,《Immunity》以在線長文的形式發表了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晨教授課題組題為《Co-inhibitory molecule B7 superfamily member 1 expressed by tumor-infiltrating myeloid cells induces dysfunction of anti-tumor CD8+ T cells》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研究了免疫調節點分子B7S1對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的負調節功能, 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表達於抗原呈遞細胞的B7S1可啟動CD8+效應T 細胞的衰竭過程,並且與PD-1抑制性信號一起協同地誘導T細胞衰竭,阻斷 B7S1信號有望進一步改善現有anti-PD-1免疫治療的療效。(360生物)

☉華西打造國內首個AI肺癌科研病種庫

經過3個多月的建設,華西醫院肺癌科研病種庫已首批實現了1003名肺癌患者2406個就診信息、3272個影像入庫。AI綜合診療閱片僅需5-10秒,準確率達到90%以上,AI識別結節準確率達到96%。

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表示,華西醫院將在2018年6月實現本院2009年至2017年間經由病理確診的2萬6千例目標肺癌患者的全部信息AI自動入庫,旨在打造國內首個含臨床、影像、病理等多維度指標、可結構化的AI頂級肺癌科研病種庫。人工智慧已逐步應用到醫療中。(四川新聞網)

【防癌科普】

最新一項研究已證實:不含紅肉的飲食能夠顯著降低生活在英國的女性患一種結腸癌的風險。

相關成果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國務院: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措施,緩解看病就醫難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藥進口,順應民生期盼使患者更多受益;部署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為農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 進口抗癌藥將實現零關稅 這四隻龍頭概念可關注
    4月23日,財政部官方發文表示,為滿足患者對進口藥品的需求,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印發公告,自今年5月1日起,對部分藥品進口關稅進行調整。屆時,除部分進口抗癌藥外,進口青黴素、頭孢、維生素等類別共計28項藥品關稅將被取消。
  • 抗癌藥進口關稅將降為零,國內創新龍頭受益
    據國家財政部4月23日消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於降低藥品進口關稅的公告,為減輕廣大患者特別是癌症患者藥費負擔並有更多用藥選擇,自2018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 抗癌「神藥」PD-1納入醫保,價格或將下降80%以上​!
    全球腫瘤醫生網會持續關注,官方信息公布後我們將第一時間報導。一個好的藥物,需要讓患者能夠用得起,才真正有意義!以往,抗癌藥進入國內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且價格昂貴,進口的PD-1每年費用O藥是22萬元,K藥是30萬元,大部分患者只能望藥興嘆!
  • 2021醫保談判結束,又有哪些抗癌藥納入醫保?
    而今年可能新增的抗癌藥更是表現亮眼,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的四個適應症(霍奇金淋巴瘤、肝癌、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全部納入醫保範圍,價格也由近2萬元降至3000元,降幅達80%,如果按照2+2,4+18的贈藥方案,醫保70%的比例報銷,那麼每年患者的藥費會由11.8萬降至不足1.5萬,能節省十萬的藥費。
  • 從吃不起到吃得起 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意味什麼
    可這同時意味著,要為13多億人基本醫療護航的醫保體系將面臨挑戰。醫保局很難,醫院很難,醫生很難,病人也很難。但再難,醫保這艘巨輪都必須要往前走。「誰家還沒個病人」,無解之症,有藥可醫,一粒抗癌藥和一粒感冒藥,都很重要。制度改革牽上市場之手,效率與公平,關乎生與死。
  • 這18個抗癌藥有望納入醫保 哪些A股公司有份?
    這18個抗癌藥有望納入醫保,哪些A股公司有份?最新消息,18個抗癌藥有望「登堂入室」——進入醫保報銷範疇,從而在大幅降價後可以實現銷量三級跳!8月17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關於發布2018年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藥品範圍的通告》。通告指出,按照國務院要求,國家醫保局加快推進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工作,組織了來自全國20個省份的70餘名專家通過評審、遴選投票等環節,並經書面徵求企業談判意願,確認12家企業的18個品種納入本次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範圍。
  • 抗癌藥降稅不降價?「滯後效應」影響患者獲得感
    國務院採取進口抗癌藥零關稅等一系列措施,消除流通環節不合理加價。抗癌藥新規自5月1日實施,落地效果如何?能否滿足患者用藥期待?記者展開調查。 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記者調研發現,零關稅新規的市場反應卻出現「滯後效應」。
  • 抗癌藥降稅不降價,「滯後效應」影響患者獲得感
    國務院採取進口抗癌藥零關稅等一系列措施,消除流通環節不合理加價。抗癌藥新規自5月1日實施,落地效果如何?能否滿足患者用藥期待?記者展開調查。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記者調研發現,零關稅新規的市場反應卻出現「滯後效應」。
  • CAR-T治療費用全覆蓋!美國宣布支付CAR-T細胞療法及其相關費用
    自2017年上市以來,這種療法的高昂價格成為了熱門議題。對此,各個國家紛紛探索醫保覆蓋CAR-T治療費用的可行性方案。最近,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宣布不僅支付CAR-T細胞療法的費用,還支付所有相關服務費用,包括藥物管理、細胞的收集和處理、細胞的回輸、以及門診或者住院的治療費用。
  • 美國醫保為何敢為天價的CAR-T治療買單?
    作者 | 張楠近日,美國醫保CMS(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瘋狂宣布,同意為高昂的CAR-T療法費用買單,將向醫院支付數十萬美元,用於CAR-T療法治療特定的癌症患者。
  • 新一輪醫保藥物準入談判,印度藥入局,腫瘤國內市場潛力或超過460億元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消息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提出將腫瘤靶向藥納入國家醫保甲類藥目錄,並擴大靶向藥報銷涵蓋範圍的建議。國家醫療保障局稱,我國基本醫保整體能力有限,腫瘤靶向藥總體價格水平相對較高,完全由基金支付對基金壓力很大,所以需要患者共同負擔一部分費用,腫瘤靶向藥目前尚還不能納入國家醫保甲類藥目錄。
  • 《公共服務藍皮書》發布:抗癌藥降價成公共醫療年度最熱話題
    藍皮書指出,在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抗癌藥降價成為年度最熱話題。藍皮書指出,在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抗癌藥降價成為年度最熱話題。藍皮書提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及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大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等難題。在此背景下,抗癌藥價格下調、進口抗癌藥零關稅、進口抗癌藥納入醫保等好消息頻頻見諸報端,加之電影《我不是藥神》公映,再度引發輿論聚焦醫療改革舉措、抗癌藥價格下調等話題。
  • 2020 醫保目錄更新:4款國產PD-1全部進入醫保
    14款抗癌藥納入醫保!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抗癌藥的保障情況,今年也有了明顯提升。2018年國家醫保局就組織開展了抗癌藥專項準入談判,最終17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目錄,並於今年底協議到期。這17種抗癌藥中,3種藥品有仿製藥上市被納入乙類管理。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其中個別一線抗癌藥降幅超過60%。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餘億元,將極大減輕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今年的醫保談判,新增了17種抗癌藥,其中包括PD-1、侖伐替尼等新藥好藥!家看到了老百姓的需求,並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讓患者用的起藥!
  • 醫保談判變革下的2021年之爭
    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副主任蔣成嘉也指出,國家醫保局成立以後,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對醫保目錄進行了調整,確立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通過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實現了有進有出,實現了騰籠換鳥,能夠及時將臨床急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的藥品調整目錄,藥品結構更加合理,用藥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 2020年醫保目錄談判啟動:百餘款新藥納入 抗癌藥談判成焦點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納入醫保談判的新藥或超過130個。有報導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家藥監局批准的進口、國產新藥共有31個。數據顯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0年上半年共批准6個1類新藥,5個治療藥物和1個診斷試劑,5個本土創新藥和1個進口藥。  從前四輪談判來看,價格降幅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 除了大幅降價,靶向抗癌藥問題還有什麼值得關注?
    靶向藥物的出現,特別是進醫保、降價等利好,為腫瘤患者爭取了生存時間。更多晚期癌症患者生存年限越來越長,不少患者實現了帶癌生存,有些癌症甚至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成為了慢性病。」以量換價國家醫保談判是推倒靶向藥降價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 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領域的最新進展
    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對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CAR-T療法雖然在治療血液癌症方面取得了出色的療效,但是如何有效治療實體瘤仍然是研究人員需要解決的挑戰。在今年的AACR年會上,我們也看到了這方面的進步。Shoba Navai博士是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和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的細胞和基因療法中心的兒科教授。
  • 免疫腫瘤藥物能否進醫保?-虎嗅網
    偶然得知的新治療方案同時帶來了希望與糾結——腫瘤免疫治療,被證實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命長度。然而,其尚未納入醫保報銷範疇。過程糾結,結果欣喜。賣掉房產決然開始免疫治療後,華傑的病情峰迴路轉,用藥兩個月後咳血和胸痛症狀消失,腫瘤明顯縮小到「幾乎看不到」。「值得。」如今回顧傾家治病的選擇,華傑和老伴都抱以積極的回應。
  • 平均降價超50% 119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醫保 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
    此外,本次調整高度重視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品保障工作,將利巴韋林注射液、阿比多爾顆粒等藥品調入目錄,最新版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所列藥品已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此次調整堅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通過調出臨床價值不高藥品、談判降低目錄內費用明顯偏高的藥品、專項談判到期藥品價格、帶量採購擠壓得藥價水分,實現騰籠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