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楠
近日,美國醫保CMS(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瘋狂宣布,同意為高昂的CAR-T療法費用買單,將向醫院支付數十萬美元,用於CAR-T療法治療特定的癌症患者。
具體而言,CMS會為接受吉利德CAR-T治療的患者支付40萬美元,為接受諾華CAR-T治療的患者支付50萬美元,此外儘管醫保近乎已承擔絕大部分治療費用,但患者還需支付20%治療費。
諾華與CMS的一次冒險,勇氣可嘉
美國這一舉措,距去年批准全球首個CAR-T項目上市僅用時半年左右。2017年8月31日,FDA發布了批准CD19-CART細胞藥物上市的重磅消息,這也是FDA批准的第一個CAR-T藥物,CD19-CART的適應症是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兒童和年輕患者,該藥成功獲批,不僅是諾華的勝利,更是全球CAR-T細胞療法研究人員的重大成果,為所有癌症患者帶來新福音與希望。
此後不久,Kite Pharma(現已被吉列德收購)的CAR-T療法Yescarta也於2017年10月上市,成為繼Kymriah後第二款獲批的CAR-T療法,同時也是首個針對特定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因療法。
伴隨CAR-T成功喜悅而來的,還有令人咋舌的天價費用,被稱為有史以來發明的最昂貴療法。諾華Kymriah定價為47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300萬元,吉利德定價37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35萬元。外媒報導,諾華的天價一經曝出,還遭到眾人質疑,懷疑價格太離譜,是藥企過於貪婪而漫天要價。但後來經國外某癌症免疫治療基金的生物科技投資者證實,治療費用確實要花費這麼多,並非公司濫用特權決定藥物價格。
當時諾華還主動與CMS合作,創新性提出共同建立「基於結果(outcomes-based)」的定價模式,即只有當患者在接受治療的一個月內有療效反應,諾華才可能獲得CMS醫保補償,該投資人還表示,他甚至不敢肯定這樣的條款能否讓諾華實現CAR-T治療盈利,因為據報導,有些患者在接受三個月的治療後仍無反應。
而且基於細胞治療的保險償付結構,不論是商業保險公司還是美國主要的癌症中心都尚無先例,因此存在很多未知和不確定性。有保險專家指出,未知因素很多,包括治療多久後實施賠付、建立保險公司風險池、設立一次性償付體系,這些都需要時間和經驗慢慢摸索,一個成功的模型必須解決患者更換僱主或保險公司後的交接問題,並隨著時間推移跟蹤患者的健康結果,以確保治療。如果無效則停止支付,所以要考慮的問題很多,該償付模型真正成熟還必須耐心等待。
不僅如此,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幹細胞移植和細胞治療管理局局長也表示,目前治療不僅費用昂貴而且過程較複雜,每種產品都是針對特定患者而設計的,從一個細胞為患者生產數百萬個正常細胞,其中插入新的分子工程受體並等待細胞成長,要花費2~4周時間,這就決定了在實際治療中,涉及到批准和報銷的流程一定也痛苦而漫長。
可見,因為治療周期長肯定會牽涉到其他住院費用,同時對於可能發生的嚴重短期副作用,也將支付額外的醫療成本。從醫院管理角度而言,還有每個環節中新增的大量監督管理工作,從細胞治療項目本身到醫療管理、營收周期、供應鏈、藥房改進等等,都將增加新的預算和支出。
儘管面臨各種未知,但諾華最終還是成功與美國醫保籤訂協議,讓癌症患者享受到新技術的成果。此外,吉列德還在商業醫保領域進行探索,吉列德高層表示其商業支付將可能佔Yescarta用戶的50%至60%,大多數商業保險願意支付治療費用,其商業醫保與患者間的賠付條款是基於個體合同,是保險公司行為,當然保險審批過程也會較為漫長。
不論怎樣,諾華創舉為美國醫保決定為CAR-T買單埋下成功的伏筆。可以說,諾華的確為推動CAR-T治療技術作了很大冒險,而美國CMS也鼓勵前沿技術的探索性嘗試,從側面也體現出美國一直以來的崇尚科學與創新的可貴精神,相信隨著全球企業不斷技術革新,治療的複雜性將最終被駕馭,CAR-T價格也逐漸下降至常態。
進擊的CAR-T,驚喜接踵而至
從CAR-T最新技術來看,近期科學界的確有不少喜訊。2018年3月,Nature重磅發布一條消息——超級CAR-T細胞讓腫瘤完全消失。文章指出,已上市的Kymriah以及Yescarta主要針對血液腫瘤,對於實體腫瘤存在效果不佳、不能有效浸潤到腫瘤組織內部、細胞生存時間不長等問題。
但來自日本的團隊通過將IL-17和CCL-19基因轉入CAR-T細胞後,能製備出有效殺傷腫瘤的「超級CAR-T細胞」,實驗結果是讓患有腫瘤的小鼠全部成功生存,經改造的細胞在體內存活時間更長,而且幫助免疫細胞浸潤到腫瘤組織內部殺滅腫瘤,新的實驗成果也將啟發研究者不斷改進現有療法,從血液腫瘤轉戰到所有實體瘤,讓細胞治療真正成為攻克癌症的主流利器。
在4月最新的Science特刊上,還詳細介紹了CAR-T細胞療法的當前進展。目前過繼性T細胞轉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癌症療法主要有三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T細胞受體(TCR)T細胞和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其中後兩種是藉助基因轉移技術改造外周血T淋巴細胞,TIL已在多個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誘導轉移性黑素瘤患者的持久完全反應,所以有望靶向治療黑色素瘤,而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AR-T細胞療法自FDA批准以來關注度高居不下。
Science還展望未來細胞治療的技術趨勢,如細胞療法將不局限於T細胞,其他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和NK細胞等多種類型細胞都有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應用臨床。不僅如此,針對的疾病也將從癌症擴展到傳染性疾病、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類疾病。
所以細胞療法結合基因編輯技術的確是未來值得期待的新治療手段,全球包括中國在內都將在該領域深入研究。據近日,Science雜誌發表的另一篇《CAR T cell immunotherapy for human cancer》文獻綜述,中國CAR-T臨床研究的數量居全球第一,超越了整個北美地區,並遠遠超過歐洲,可見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國的CAR-T臨床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至於CAR-T是否會納入中國醫保?根據中國醫保支付壓力近兩年一直攀升,甚至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的情況來看,短期內不可能為細胞治療支付大開其道,更穩妥的辦法可能是觀察美國醫保新措施的實施情況,借鑑與吸取他國經驗,為後期出臺新CAR-T醫保政策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