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保為何敢為天價的CAR-T治療買單?

2020-12-05 健康界

作者 | 張楠

近日,美國醫保CMS(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瘋狂宣布,同意為高昂的CAR-T療法費用買單,將向醫院支付數十萬美元,用於CAR-T療法治療特定的癌症患者。

具體而言,CMS會為接受吉利德CAR-T治療的患者支付40萬美元,為接受諾華CAR-T治療的患者支付50萬美元,此外儘管醫保近乎已承擔絕大部分治療費用,但患者還需支付20%治療費。

諾華與CMS的一次冒險,勇氣可嘉

美國這一舉措,距去年批准全球首個CAR-T項目上市僅用時半年左右。2017年8月31日,FDA發布了批准CD19-CART細胞藥物上市的重磅消息,這也是FDA批准的第一個CAR-T藥物,CD19-CART的適應症是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兒童和年輕患者,該藥成功獲批,不僅是諾華的勝利,更是全球CAR-T細胞療法研究人員的重大成果,為所有癌症患者帶來新福音與希望。

此後不久,Kite Pharma(現已被吉列德收購)的CAR-T療法Yescarta也於2017年10月上市,成為繼Kymriah後第二款獲批的CAR-T療法,同時也是首個針對特定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因療法。

伴隨CAR-T成功喜悅而來的,還有令人咋舌的天價費用,被稱為有史以來發明的最昂貴療法。諾華Kymriah定價為47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300萬元,吉利德定價37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35萬元。外媒報導,諾華的天價一經曝出,還遭到眾人質疑,懷疑價格太離譜,是藥企過於貪婪而漫天要價。但後來經國外某癌症免疫治療基金的生物科技投資者證實,治療費用確實要花費這麼多,並非公司濫用特權決定藥物價格。

當時諾華還主動與CMS合作,創新性提出共同建立「基於結果(outcomes-based)」的定價模式,即只有當患者在接受治療的一個月內有療效反應,諾華才可能獲得CMS醫保補償,該投資人還表示,他甚至不敢肯定這樣的條款能否讓諾華實現CAR-T治療盈利,因為據報導,有些患者在接受三個月的治療後仍無反應。

而且基於細胞治療的保險償付結構,不論是商業保險公司還是美國主要的癌症中心都尚無先例,因此存在很多未知和不確定性。有保險專家指出,未知因素很多,包括治療多久後實施賠付、建立保險公司風險池、設立一次性償付體系,這些都需要時間和經驗慢慢摸索,一個成功的模型必須解決患者更換僱主或保險公司後的交接問題,並隨著時間推移跟蹤患者的健康結果,以確保治療。如果無效則停止支付,所以要考慮的問題很多,該償付模型真正成熟還必須耐心等待。

不僅如此,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幹細胞移植和細胞治療管理局局長也表示,目前治療不僅費用昂貴而且過程較複雜,每種產品都是針對特定患者而設計的,從一個細胞為患者生產數百萬個正常細胞,其中插入新的分子工程受體並等待細胞成長,要花費2~4周時間,這就決定了在實際治療中,涉及到批准和報銷的流程一定也痛苦而漫長。

可見,因為治療周期長肯定會牽涉到其他住院費用,同時對於可能發生的嚴重短期副作用,也將支付額外的醫療成本。從醫院管理角度而言,還有每個環節中新增的大量監督管理工作,從細胞治療項目本身到醫療管理、營收周期、供應鏈、藥房改進等等,都將增加新的預算和支出。

儘管面臨各種未知,但諾華最終還是成功與美國醫保籤訂協議,讓癌症患者享受到新技術的成果。此外,吉列德還在商業醫保領域進行探索,吉列德高層表示其商業支付將可能佔Yescarta用戶的50%至60%,大多數商業保險願意支付治療費用,其商業醫保與患者間的賠付條款是基於個體合同,是保險公司行為,當然保險審批過程也會較為漫長。

不論怎樣,諾華創舉為美國醫保決定為CAR-T買單埋下成功的伏筆。可以說,諾華的確為推動CAR-T治療技術作了很大冒險,而美國CMS也鼓勵前沿技術的探索性嘗試,從側面也體現出美國一直以來的崇尚科學與創新的可貴精神,相信隨著全球企業不斷技術革新,治療的複雜性將最終被駕馭,CAR-T價格也逐漸下降至常態。

進擊的CAR-T,驚喜接踵而至

從CAR-T最新技術來看,近期科學界的確有不少喜訊。2018年3月,Nature重磅發布一條消息——超級CAR-T細胞讓腫瘤完全消失。文章指出,已上市的Kymriah以及Yescarta主要針對血液腫瘤,對於實體腫瘤存在效果不佳、不能有效浸潤到腫瘤組織內部、細胞生存時間不長等問題。

但來自日本的團隊通過將IL-17和CCL-19基因轉入CAR-T細胞後,能製備出有效殺傷腫瘤的「超級CAR-T細胞」,實驗結果是讓患有腫瘤的小鼠全部成功生存,經改造的細胞在體內存活時間更長,而且幫助免疫細胞浸潤到腫瘤組織內部殺滅腫瘤,新的實驗成果也將啟發研究者不斷改進現有療法,從血液腫瘤轉戰到所有實體瘤,讓細胞治療真正成為攻克癌症的主流利器。

在4月最新的Science特刊上,還詳細介紹了CAR-T細胞療法的當前進展。目前過繼性T細胞轉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癌症療法主要有三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T細胞受體(TCR)T細胞和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其中後兩種是藉助基因轉移技術改造外周血T淋巴細胞,TIL已在多個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誘導轉移性黑素瘤患者的持久完全反應,所以有望靶向治療黑色素瘤,而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AR-T細胞療法自FDA批准以來關注度高居不下。

Science還展望未來細胞治療的技術趨勢,如細胞療法將不局限於T細胞,其他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和NK細胞等多種類型細胞都有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應用臨床。不僅如此,針對的疾病也將從癌症擴展到傳染性疾病、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類疾病。

所以細胞療法結合基因編輯技術的確是未來值得期待的新治療手段,全球包括中國在內都將在該領域深入研究。據近日,Science雜誌發表的另一篇《CAR T cell immunotherapy for human cancer》文獻綜述,中國CAR-T臨床研究的數量居全球第一,超越了整個北美地區,並遠遠超過歐洲,可見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國的CAR-T臨床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至於CAR-T是否會納入中國醫保?根據中國醫保支付壓力近兩年一直攀升,甚至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的情況來看,短期內不可能為細胞治療支付大開其道,更穩妥的辦法可能是觀察美國醫保新措施的實施情況,借鑑與吸取他國經驗,為後期出臺新CAR-T醫保政策做準備。

相關焦點

  • CAR-T治療費用全覆蓋!美國宣布支付CAR-T細胞療法及其相關費用
    CAR-T細胞治療被認為是「清除」癌細胞的有利武器。自2017年上市以來,這種療法的高昂價格成為了熱門議題。對此,各個國家紛紛探索醫保覆蓋CAR-T治療費用的可行性方案。此前,2018年5月16日美國醫保與醫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CMS)正式接受「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治療納入醫療保險與補助覆蓋指標」的請求並啟動審查開始。在2019年2月15日,CMS正式發布擬議決定備忘錄:批准CAR-T細胞治療正式納入醫保。
  • 吉利德CAR-T新療法遇冷:天價藥誰買單?
    美國媒體紛紛批評吉利德給Yescarta的定價過高,認為這會讓很多需要這種救命藥的病人承受不起。David Mitchell是一名淋巴瘤患者,也是「讓病人用得起藥」( Patients for Affordable Drugs)抗議團體的主席,聲稱Yescarta的定價「奇高,我們患者根本用不起」。
  • 腫瘤大事件∣美國將CAR-T療法納入醫保 我國進口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本周內,腫瘤行業還有哪些大事件不容錯過,我們一起來看~【國際視野】☉抗癌疫苗再獲突破 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的最新一項試驗性的臨床試驗表明:一種全新類型的個性化癌症疫苗可以在接受常規治療的患者中,對復發的、III期和IV型卵巢癌的標準療法進行組合,從而引發強有力的免疫反應。
  • 破局免疫治療「天價」,國產CAR-T獲「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
    天津市科技局公布了「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項目資助企業名單,其中,免疫細胞治療藥物CNCT19(一種CAR—T細胞療法)項目獲批100萬元資金支持。CAR—T細胞療法是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的一種新的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它將抗原抗體的高親和性和T淋巴細胞的殺傷作用相結合,特異性地識別靶抗原從而殺傷腫瘤靶細胞。
  • 住院62天花了112萬美元,為什麼在美國治新冠這麼貴
    (天下網商記者 王安憶)誰在為天價醫療費買單?美國人麥可·弗洛爾與新冠肺炎鬥爭62天後,終於從鬼門關外被拉了回來。劫後餘生的好心情持續了一個月,直到弗洛爾收到一份181頁的醫療帳單,內附3000項詳細費用,總額高達112萬美元。
  • CAR-T和CRISPR治療的關鍵一年
    當Juno的白血病候選藥物JCAR015在II期臨床試驗中出現了包括腦水腫在內的副作用後,美國FDA叫停、重啟而後又再次叫停了其臨床試驗,過程一波三折。三家公司的藥物都是基於抗CD19的CAR-T細胞,但是細胞修飾方式和製造過程不同,並且可能意味著用一種療法出現的副作用與其他療法出現的副作用存在顯著的不同。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斯丹賽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藥物介紹car-t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
  • 70萬一針天價藥的背後:小孩子才談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因為她通過朋友了解到該藥在澳大利亞售價僅為41澳元(約合人民幣205元),在日本政府醫保補貼之後達到近乎免費的價格,反觀國內的價格高達70萬人民幣一針,並且沒有任何補貼。70萬一針,對於很多普通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很難負擔得起。
  • 罕見病藥物扎堆亮相進博會:「買不起」的天價藥物背後,我們離社會...
    比如正在探索的「1+4」多方支付機制,由醫保兜底,以罕見病救助項目、慈善基金、商業保險、患者自付等方式作為補充,共同為「天價」藥物買單。北京病痛挑戰基金會秘書長王奕鷗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其中,政府需要承擔80-90%的費用,再由慈善組織、商業保險等進行補充。「很多罕見病的診療都很貴,年花費100多萬,並且需要終身持續用藥。
  • 金融借款之「天價複利」誰來買單
    金融借款之「天價複利」誰來買單 2020-09-25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利用CAR-T細胞作為微型製藥廠治療B細胞淋巴瘤
    歷史上,CAR-T細胞免疫療法旨在給予免疫細胞所需要的信息來更好地將腫瘤細胞識別為外來的並攻擊它們,從而增強免疫系統。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Hans-Guido Wendel博士、來自法國雷恩第一大學的Karin Tarte及其同事們闡明了CAR-T細胞未開發的起著靶向轉運載體作用---即能夠作為「微型製藥廠(micro-pharmacies)」用於精確的治療轉運---的潛力。
  • 美國首款矯正基因缺陷的藥物Luxturna提前獲批上市
    一直以來Luxturna就被預測為重磅炸彈藥物,將掀起基因療法熱潮。十月份Luxturna獲得FDA 16:0的認可,意味著基因療法近在眼前,同時大家估計其將在2018年獲批,此次提前批准是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
  • 這次進了重症監護病房有國家買單,下次只靠醫保夠嗎?
    我回答:是呀,還好國家買單了,不然自己去治,哪兒拿得出這麼多錢。我媽一臉驚訝:醫保白交錢了嗎?不能報銷嗎?我突然意識到,可能很多人和我媽一樣,以為進了醫院,醫保暢行無阻,什麼都能報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商業醫療險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嘛~是時候好好掰扯掰扯醫保到底是啥啦!
  • 專家:需醫保等多渠道解決天價藥難題
    近期,渤健生物旗下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因為70萬一針的高價引發關注。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全球首個獲批的SMA治療藥物,2016年12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並在2019年2月獲批在中國上市。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近兩年,免疫治療可謂佔盡風頭。尤其在癌症治療領域,免疫治療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免疫治療藥物中的明星——PD-1/PD-L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腺癌、黑色素瘤等領域2018年依然表現不俗。然而,以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藥物僅僅是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一條腿」而已。
  • 2020 醫保目錄更新:4款國產PD-1全部進入醫保
    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其中個別一線抗癌藥降幅超過60%。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餘億元,將極大減輕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今年的醫保談判,新增了17種抗癌藥,其中包括PD-1、侖伐替尼等新藥好藥!家看到了老百姓的需求,並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讓患者用的起藥!抗癌藥降價,進醫保,絕不只是說說!讓我們為祖國點讚!
  • 中國CAR-T細胞治療研發趨勢
    2019年12月,在美國血液學學會(ASH)年會上,楊森公布了LCAR-B38M的最新進展。CARTITUDE-1的研究包括1b/II期的研究,確定安全性、RP2D和療效。試驗招募了29名患者。安全性上,CRS的發生率為93%(27/29),其中2人為≥G3;有3人(10%)出現神經毒性,其中1人≥G3;出現一例劑量限制毒性(G4CRS),且因併發症在第99天死亡。
  • 華道生物:全產業鏈自主化 壓縮近八成CAR-T治療成本
    在他臨床醫生的思維邏輯裡,自始就帶著神秘色彩的天價CAR-T療法是能夠成為一項臨床常規治療方法的,關鍵在於能否極限地控制生產成本。在餘先生的桌上,放著一張與患者的合影,他曾用CAR-T細胞回輸挽救了這個骨髓移植後復發的19歲女孩的生命(目前存活4年)。從醫生涯中,餘學軍先生感到孤獨與無助,只能眼看著自己的400多位血液病患者忍受同痛苦並最終走向死亡。
  • 新版國家基藥、醫保目錄雙調整背後折射出的玄機與趨勢
    此外,醫保支付標準的調整也是此輪醫保目錄調整最大特色,並再次體現了醫保新買單邏輯:合理買單,願意為優質醫療和藥品買單,但是絕對不為不合理費用買單。目錄調進調出的原則和利益博弈       回顧2015-2016年曆時半年的談判,由專家遴選出的B肝、非小細胞肺癌、多發性骨髓瘤治療藥物作為試點品種,均為專利品種;2018年則為抗癌藥專項談判,品種均為治療實體瘤和血液瘤相關所必需品種;2017和2019目錄調整,除了藥品談判準入外,還包含了目錄常規調整
  • 三家國內細胞治療企業相繼IPO,CAR-T在中國離全面商業化還有多遠?
    在2017年底的ASH年會上公布的JCAR017Ⅱ期臨床試驗數據中,接受劑量水平2治療的15位患者,ORR(總體反應率)為80%(12/15),CR(完全緩解)率為73%(11/15)。2018-2019年,JUNO也還在持續更新JCAR017的相關數據,然而至今也沒有申報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