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表面處理網訊:王海振,胡旭日,王維河,徐樹民
(山東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招遠265400)
摘要:對電鍍鎳鉬合金代替六價鉻電鍍工藝進行了研究,測試了表面處理前後電解銅箔在高溫(180°C)和常溫下的抗拉強度及延伸率,對比研究了電解銅箔表面電鍍鉻和電鍍鎳鉬合金後的耐高溫(180~210°C)氧化性、常溫(80°C)抗氧化性能,以及蝕刻後或蝕刻加鹽酸浸泡30min後的剝離強度和劣化率。研究發現,表面處理不會影響電解銅箔的延伸率和抗拉強度。電鍍鎳鉬合金試樣的高溫抗氧化性比電鍍鉻好,常溫抗氧化能力以及耐酸鹼腐蝕性能與電鍍鉻試樣相當,蝕刻後的剝離強度和劣化率稍低,但仍符合浸於鹽酸前後的剝離強度都不低於1.80N/mm、劣化率小於5.0%的生產要求。本研究為電鍍鎳鉬合金代替電鍍鉻工藝的實現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電解銅箔;電鍍;鉻;鎳鉬合金;抗氧化;耐蝕性
中圖分類號:TQ153.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4–227X(2014)12–0506–04
六價鉻電鍍工藝在電鍍行業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三大鍍種之一,至今應用已超過80a。電鍍鉻工藝作為電解銅箔的防氧化技術,具有工藝穩定、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和耐蝕性好等優點[1-2],既能提高銅箔的常溫防氧化性能,延長存放時間,又能降低銅箔劣化率,防止出現側蝕。雖然六價鉻電鍍工藝的鍍層美觀、性能優異,但是存在不少缺點。在工藝技術方面,六價鉻鍍液分散能力和覆蓋能力差,電流效率低(僅為10%~25%),並且對非溶性陽極板腐蝕嚴重,很容易引入其他雜質而汙染鍍液;在環保方面,六價鉻是公認的致癌物質,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同時鍍鉻廢水加重了環境汙染,增加了水處理成本。目前,各國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禁止或限制六價鉻的使用[3-4]。所以,新的代鉻工藝的研究迫在眉梢[5-8]。
筆者研究了電鍍鎳鉬合金技術代替六價鉻電鍍工藝。電鍍鎳鉬合金工藝鍍液穩定,操作簡單,對陽極板腐蝕較輕且鍍層具有較好的耐蝕性能,而且鍍液對人體健康危害小,廢液處理成本低。本文主要對電鍍鎳鉬工藝進行研究,並與六價鉻電鍍工藝在生產應用方面的一些性能進行比較,希望能夠為鎳鉬代鉻工藝的生產應用提供依據。
1·實驗
1.1原料
三氧化鉻,氫氧化鉀,硫酸鎳,鉬酸鈉,檸檬酸,穩定劑,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半固化片(FR-4料),軟水,以及厚度35μm的電解銅箔。
1.2電解銅箔的表面處理工藝
為了提高電解銅箔的剝離強度和防氧化性能,需要對其毛(M)面和光(S)面進行表面處理[9],工藝流程分述如下。
(1)毛箔M面處理流程:酸洗—粗化—固化—水洗—鋅合金—水洗—電鍍鉻(或電鍍鎳鉬合金)—水洗—矽烷偶聯劑—烘乾。
(2)毛箔S面處理流程:酸洗—水洗—鋅合金—水洗—電鍍鉻(或電鍍鎳鉬合金)—水洗—烘乾。
1.2.1酸洗
採用高酸低銅溶液,主要目的是清洗掉毛箔表面的氧化層,以便後續處理。
1.2.2粗化
與酸洗液成分相當,主要目的是增加毛箔M面的活性基點,提高銅箔的剝離強度。
1.2.3固化
鍍液組成為高銅低酸,不僅能提高銅箔的剝離強度,而且能防止表面粗化層脫落。
1.2.4鋅合金電鍍
為鋅–鎳合金鍍液,主要是保證銅箔S面和M面具有一定的高溫防氧化性能。
1.2.5矽烷偶聯劑處理
採用一定濃度的KH560偶聯劑,主要是提高銅箔的剝離強度,也有助於提高常溫防氧化性能。
1.2.6烘乾
採用150~300°C的熱風將銅箔S面和M面吹乾,便於儲存。
1.3電解銅箔電鍍鉻和電鍍鎳鉬合金的鍍液組成及工藝條件
電鍍鉻和電鍍鎳鉬合金的鍍液組成及工藝條件見表1。
責任編輯:鄭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