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同時也使得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石化、食品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因而備受歡迎!
蘭州石化成功應用近紅外光譜技術
2014年,在蘭州石化46萬噸/年乙烯裝置,由蘭州石化研究院應用分析研究所自主開發的乙烯裂解原料在線近紅外光譜系統,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之後正式移交納入企業正常生產裝置管理。
據了解,該系統首次將近紅外光譜技術成功應用於乙烯裂解原料的在線分析中,可以通過24小時連續穩定運行,實時監測乙烯原料動態變化,實現工藝操作動態調整,有效提高雙烯收率,降低能耗物耗,每年可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500萬元。
與傳統手工檢測分析相比較,該系統可實現同時多組分檢測,具有檢測速度快、多指標實時不間斷檢測等優點,無需化學處理,無汙染、無破壞性,維護成本低,對優化工藝條件,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近紅外光譜法鑑別珍珠粉
日前,國家標準委發布了2014年第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採用分子光譜方法的標準有3項,其中之一是《珍珠粉鑑別方法--近紅外光譜法》。
目前,我國還沒有頒布珍珠粉的檢測標準,市場上珍珠粉產品魚龍混雜,低價的貝殼粉常常被不良商戶以珍珠粉名義出售,嚴重危害了消費者利益。本標準將利用近紅外技術結合數學模型對珍珠粉進行定性、定量檢測,方法簡單、快速、可靠。建立微米/納米級珍珠粉精確檢測方法,為市場監管提供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
紅外光譜可識別帶殼黴變板慄
2014年,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的學者研究出一種近紅外光譜技術快速準確識別帶殼黴變板慄的新方法,可以取代人工,快速、準確、無損地進行帶殼板慄的品質檢測和分選,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同時也為其它帶殼堅果物料的自動化檢測分選提供了技術借鑑。該項目填補了國內外同類研究的一項空白。
近紅外光譜技術可利用全譜或部分波段的光譜數據對農產品的品質進行檢測,該研究組的前期工作表明,近紅外光譜技術結合模式識別方法對於帶殼黴變板慄進行檢測是可行的。然而,利用近紅外光譜識別黴變板慄,一方面慄殼增加了識別的難度,需要合適有效的光譜預處理方法,另一方面近紅外光譜變量較多,為了提高識別的準確性和快速性,需要選擇較優的特徵變量和建模方法。
該研究提出採用近紅外光譜技術識別帶殼黴變板慄,在採用光譜預處理降低慄殼影響的情況下,還同時考慮了板慄光譜特徵以及分類器參數對識別模型的影響,這一方法的研究填補了國內外同類研究的空白。研究結果表明,近紅外光譜技術可以快速、無損進行帶殼板慄的品質檢測和分選,為板慄的實時檢測和分選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參數,同時也為其他帶殼堅果物料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利用近紅外光譜技術開展了各種農產品、工業品的檢測方法研究,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廣大民眾帶去了福音!
(來源:中國化工儀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