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也不凍——凍土中的冰和水

2021-01-18 中科院之聲

荀子在《勸學》裡有一句「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簡單明白地說明了冰與水的關係:冰是由水變成的,而且比水更寒冷。但是,這位老先生並沒有告訴後人水到底要多「寒冷」才會變成冰,那時候還沒有準確的溫度概念,只能用人的感覺「寒冷」來描述冰的形成條件。


後來,人們學會用某種物理現象(如一根細管中水銀柱的高度)來更加準確的測量物體的冷熱程度,於是才有了具體準確的溫度定義。現在通用的溫度計量單位「攝氏度(符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1743—1954年)將「0℃」定義為「標準大氣壓下,純淨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此即說明在標準大氣壓下純淨水變成冰的凍點是0℃。


如果細心一點,你會發現這個定義裡有幾個限定詞——「標準大氣壓」 「純淨」 「冰水混合物」,難道不在這樣的條件下水的凍點就不是0℃嗎?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土中的水一般都不會在0℃凍結。

 

圖1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土中總是存在各種形態的水,因為水的存在土才有了許多有趣的物理力學性質,現代土力學奠基人Karl Terzaghi表達了水對於土的重要性:「On a planet without any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need for soil mechanics」(在一個沒有水的星球上,就不需要土力學)。


和純水一樣,如果溫度足夠低土中的水也會凍結成冰,凍住的土於是被稱為凍土。正如古人所言「天寒地凍」——因為天氣寒冷,所以土地凍結。我國分別有佔國土面積21.5%和53.5%的多年凍土和季節性凍土,在這些凍土地區有很多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機場、輸油管道、輸電線塔、礦山等。此外,在一些含水量高的軟弱地層中修建地下工程,可以採用人工製冷設備將地層部分凍住使其變得堅硬,以方便施工的順利開展。


為了保障各類凍土工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必須研究凍土的基本物理力學特性,其中凍土最明顯區別於一般土類的兩個物理量就是「凍結溫度」和「未凍水含量」。

 

圖2 各類凍土工程


溫度達到0℃水就會結冰?不一定,土裡的水就不會


土的凍結溫度是指土中水剛開始凍結成冰的溫度,又稱起始凍結溫度、凍點,在物理領域溶液或水的凍結溫度通常也被稱為凝固點。前面已經提到,水在0℃凍結需要幾個條件,即「標準大氣壓」「純淨」「凍結時冰水混合而無其他物質」。


由於土中水並不滿足這些條件因此凍結溫度一般低於0℃,大多數情況土的凍結溫度在0到-2℃的範圍,有些極端情況下土凍結溫度可能低於-5℃。如果沒有準確測量土的凍結溫度,在計算地面凍結和融化深度、人工凍結壁厚度的時候會產生較大誤差,很不利於分析和解決一些環境和工程相關的凍土問題。土中水低於0℃一般與這幾個因素有關:土中含有鹽分、土孔隙產生的毛細作用、土受到很大的壓力。

 

圖3 冰和水的化學勢與溫度的關係


圖3a給出了冰和水的化學勢隨溫度的變化趨勢,當冰與水混合共存時二者達到平衡狀態,此時冰和水的化學勢相等,平衡時的溫度(即圖中兩條直線的交點對應的溫度)為水的凍結溫度。


當土中含有鹽分時,鹽分主要溶解在水中而冰內含鹽量非常少,鹽分會降低水的化學勢(圖3b),因此鹽水與冰的化學勢線交點在坐標系中向左移動,即意味著凍結溫度降低。鹽分降低凍結溫度有一個常見的應用,在冬天為了清除道路上的積雪通常可以採用撒鹽的方法,鹽分降低了凍結溫度,如果凍結溫度降低到比積雪溫度還低,那麼積雪就會逐漸融化(圖4)。

 

圖4 撒鹽除雪


凍結溫度降低的第二個原因跟土的孔隙有關。土是由無數土顆粒堆積而成的,土顆粒之間形成大大小小的空隙(在土力學中稱為「孔隙」),這些不同大小的孔隙可以等效看成不同直徑的毛細管,如圖5所示。當土中的孔隙水開始凍結時,毛細水與冰之間形成一個彎曲的界面,冰水界面產生的表面張力使水壓力小於冰壓力。毛細水壓力相對於純水壓力降低因此化學勢降低,其與冰的化學勢交點在坐標系中向左移動,對應於凍結溫度降低。

圖5 土孔隙的毛細作用降低凍結溫度(吉布斯-湯姆森效應)


由於孔隙的毛細作用引起水的凍結溫度降低的現象,被稱為「吉布斯-湯姆森(Gibbs-Thomson)效應」,土的孔隙越小,吉布斯-湯姆森效應越明顯,凍結溫度也就越低。一般情況下,粘性土孔隙最小因此凍結溫度最低、粉土次之、砂土孔隙最大因此凍結溫度最高。


吉布斯-湯姆森效應降低土的凍結溫度還體現在土中的含水量上:水在土中首先填充小孔隙再填充大孔隙,如果土中的含水量較小,則水分只填充在較小的孔隙中而大孔隙沒有水,小孔隙的毛細作用更顯著,凍結所需的凍結溫度更低,因此土中水分越少凍結溫度越低。

 

壓力增大是導致凍結溫度降低的又一個原因,即「壓融效應」。當土受到很大荷載時,如很深地層裡的土,土中水和冰的壓力都比「標準大氣壓」更高,增大的這部分壓力會相應提高冰和水的化學勢。由於「化學勢增加量=壓力增加量×體積」,而在相同質量條件下冰體積大於水體積,所以冰化學勢增加的程度大於水化學勢增加的程度(圖6),因此受到壓力下的冰和水化學勢交點在坐標系中向左移動,說明凍結溫度降低。


圖6 壓力增大導致凍結溫度降低(壓融效應)


這種由壓力增大引起的凍結溫度降低的現象稱為壓融效應,相對於前面兩種因素即鹽分和孔隙作用而言壓融效應並不明顯,大約壓力增大13.7MPa凍結溫度才會下降1℃,主要在深部巖土工程(如在煤礦鑿井中的凍結法施工)才會考慮到壓融效應。


未凍水——凍土中沒有凍結的水


對於純淨水,只要溫度低於0℃,水最終會全部凍結成冰,但是在土中的水卻不是這樣。土的溫度降低到凍結溫度以下時,土開始凍結,但是凍結后土中的水並沒有全部轉變為冰,仍然有一部分液態水沒有被凍結,這部分液態水被稱為未凍水。


隨著溫度的進一步降低,先前的未凍水又有一部分凍結成冰,因此冰含量逐漸增大而未凍水含量減小,在接近凍結溫度時未凍水含量變化幅度大,當溫度很低時未凍水含量變化幅度較小(圖7)。在凍土研究中,未凍水含量隨溫度的變化曲線也被稱為「土的凍結特徵曲線」。

 

圖7 凍結過程中未凍水含量變化曲線(凍結特徵曲線)


凍土中之所以存在未凍水,原因在於土孔隙產生的毛細作用以及土顆粒和冰的表面吸附作用,如圖8所示。前面已經提到,土中的大大小小的孔隙可以等效看成不同孔徑的毛細管,根據吉布斯-湯姆森效應,大孔徑管凍結溫度高而小孔徑管凍結溫度低。當溫度低於大孔徑管凍結溫度而高於小孔徑管凍結溫度,那麼大孔徑管的水凍結而小孔徑管內水尚未凍結,因此產生未凍水。


此外,土顆粒表面和冰與水的分子間作用力降低了水的化學勢,使得始終有一層水膜被吸附在土顆粒和冰之間,這層水膜是凍土中未凍水的另外一個來源。

 

圖8 凍土未凍水成因解釋. (a)毛細作用;(b)吸附作用


事實上,吸附作用在冰表面產生水膜是一個普遍現象,甚至連與空氣接觸的冰也存在一層很薄水膜。冬天走在冰面上容易滑倒,滑冰運動員能快速在冰面上滑動,就是因為這層水膜降低了冰和鞋底的摩擦力所致(圖9)。


圖9 冰表面的水膜降低了冰面和鞋底的摩擦力


未凍水在凍土研究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對凍土力學、傳熱、水分遷移等問題都有直接的關聯。


1)對凍土力學性質的影響。當溫度很低,未凍水含量少而冰含量很高,這樣的凍土一般比較「堅硬」;當溫度升到凍結溫度附近,凍土中的冰變少而未凍水增多,凍土就變得相對「軟弱」。


經常做飯的人一般都有這樣的經驗:剛從冷凍室裡拿出來的肉很硬,必須要解凍一下才能切的動,但是解凍並不需要完全解凍,只需解凍到一定程度,肉中雖然還有冰但是硬度已經變得很軟的時候就可以用刀切開,這種現象其實就和凍土溫度升高、未凍水增多導致凍土軟化的過程有相同的道理。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三門冰箱」,與傳統的兩門冰箱相比增加了一個「軟冷凍室」(圖10),可以讓食物在比較高的溫度凍結但又不至於凍的太硬,這樣從軟冷凍室裡取出來的肉製品幾乎不需要解凍就可以切了。


圖10 高溫凍結(軟冷凍).(a)軟冷凍的肉製品;(b)有軟冷凍室的冰箱


2)對傳熱的影響。凍土溫度變化會引起未凍水和冰的相互轉化即相變,水凍結成冰釋放熱量,反之則吸收熱量,這種相變熱反過來又會影響凍土的傳熱過程和溫度變化情況。


另外,凍土是由土顆粒、未凍水、冰(非飽和凍土中還有氣體)組成的混合物,土的綜合熱參數——如導熱係數和比熱,都與各組成成分的相對含量有關,未凍水含量不同,凍土的熱參數也不同。因此,在凍土傳熱計算中,需要知道未凍水含量隨溫度變化的規律。


3)對水分遷移的影響。凍土中的水分在溫度梯度作用下會向更冷的區域遷移,水分遷移會改變土中水分分布情況,引起凍土體積膨脹即凍脹對工程建設造成損害,也可能帶動土中的溶質運移加劇土壤鹽漬化,是凍土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凍土中的未凍水佔據的空間為水分遷移提供了通道,未凍水含量的多少即意味著水分遷移通道暢通與否,所以在模擬和預測凍土水分遷移時未凍水含量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


結束語


凍結溫度和未凍水含量是凍土區別於一般土和溶液最明顯的兩個物理量,是凍土領域內很多研究方向的基礎。隨著科學的進步和實驗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凍結溫度和未凍水的認識也在逐漸深入,一些分子動力學、表面物理的相關理論被應用來解釋和模擬凍土中冰晶體的生長過程,更加精確的凍結溫度和未凍水含量數學模型正在不斷被提出和應用。


在學科交叉融合越來越密切的今天,凍結溫度和未凍水含量的相關研究方法和理論也和生物、食品、材料、生態環境等學科相互借鑑、共同發展,凍土這個古老的課題也會煥發新的生機。


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相關焦點

  • 凍土中未凍水成因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高曉清團隊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在線發表題為Modeling the Unfrozen Water Content of Frozen Soil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Effects of Clay Surfaces的研究論文,闡明了表面效應、吸附作用以及雙電層作用在未凍水的形成中的作用和機理
  • 北京有兩處奇特自然景觀 萬年不化冰千年不凍水
    本報訊(實習生張楠 通訊員李棟)在同一條山谷中,嚴冬時節溫度最低可達零下30攝氏度,冰瀑萬年不化,泉水千年不凍。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筆者在門頭溝區齋堂鎮西胡林村通州峪見到了兩處奇特的自然景觀。  在距離西胡林村約6公裡的通州峪山坡下,被當地人稱為「千年不凍水」的水潭正靜靜地向外流淌著清冽的泉水,泉眼直徑約30釐米,由於泉水的衝流,泉眼前形成了一個面積約6平方米左右的小潭,潭中長滿了茂盛的西洋菜。
  • 果園什麼時間澆封凍水最好?「封凍水」與「萌芽水」有何區別?
    在「大雪」之前,有條件的果農,要完成清園和「封凍水」的灌溉任務。那麼,封凍水有什麼作用?如何澆封凍水?封凍水與萌芽水有什麼區別?果樹進入休眠期,營養循環完全停止,但營養循環停止並不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結,地下的延伸根開始向更深的土層挺進。
  • 為啥你凍的冰塊是白的,而肯德基卻是透明的?員工:不只是因為水
    沒錯,肯德基等一些快餐店,他們凍冰塊兒用的確實是純淨水,但是那名員工說了,這並不是冰塊兒透明的根本原因,而是因為店裡的製冰設備和家裡的冰箱有一些不同。同樣都是把水凍成冰,還能有什麼不同呢?首先讓我們看看我們在家凍的冰塊兒吧!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在家凍的冰塊,並不是完全不透明,只是中間的部分是一團白色的,而四周都是比較透明的,那麼,這團白色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 西伯利亞發現4.6萬年前的「凍鳥」,解封的永久凍土有多可怕?
    探險家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了這隻鳥類的屍體,看起來就像剛剛死去一樣,科學家通過檢測發現,這種鳥是4.6萬年前的百靈鳥,很可能是現存的兩個百靈鳥亞種的祖先,或者說恐龍的後代也可以,不僅如此在相同的地方科學家又發現了1.7萬年前的「凍犬。
  • 北方冬天怎麼讓在院子裡的自來水不凍?
    即使這樣,還經常因為水龍頭保護不好,早晨放不出水來的現象,那就只能生著火烤一下了。題主所說的的院子裡的自來水,應該就是我所說的那種處於世外的自來水管道。起碼在我們膠冬地區,現在冬天室內即使不供暖,也是一般不上凍的,即使上凍也是輕微的,不會凍壞水管。而院子裡的水管,如果沒有保護措施,進入三九四九,晚上肯定會凍住的。那麼,怎麼能讓院子裡的自來水管冬天不上凍?
  • 超市賣的凍蝦裹冰是為了壓秤嗎?
    超市賣的凍蝦裹冰是為了壓秤嗎?不過,存在一些商家鑽空子現象,給海鮮包上多層冰,而在包裝上卻不註明淨重。導致市場上流傳「一斤凍蝦半斤冰」的說法。甚至看起來是大蝦,解凍後,卻縮小一半。正因為存在這種現象,才有了「限冰令」。限冰令提出,標準規定對蝦的包冰量≤20%,如果超過這個標準,購買者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海鮮買冰凍的還是冰鮮的好?
  • 水三相點瓶凍制過程
    水三相點是ITS-90國際溫標中一個重要的基本固定點,只有在這一點上,水的氣相、液相和固相三相共存,它的溫度和壓強也是唯一的。水三相點溫度比標準大氣壓下冰點溫度高約0.01℃。選水三相點作為溫標的固定點要比水沸點和金屬的熔點更優越,主要是因為它不依賴壓強的準確測量。水三相點的復現是通過水三相點瓶的凍制和保存來實現的。
  • 化妝品零下幾度會結冰 凍成冰了還能用嗎
    化妝品凍成冰了還能用嗎:­  化妝品零下幾度會結冰:­  那得看產品裡的成分了,每種成分的結晶點不一樣,比如最常用的爽膚水,一般水到0度就開始結冰了,但爽膚水裡含有酒精(一點點),所以還需要再冷個三四度才結冰,濃度越高,越不容易結冰。­  不同化妝品的冰點都不一樣,主要看配料和成分,不同的成分混合冰點都不同,是沒有統一的冰點的。
  • 內蒙古「地殼推移」視頻實為青海融凍泥流
    融凍泥流是多年凍土區特有的地貌,多發於在緩坡。多年凍土下部處於凍結狀態,而近地表冬季凍結、夏季融化。在寒冷潮溼環境下的坡面上,表土層處於飽和狀態,冬季發生凍脹時土顆粒沿坡面法線方向升起,夏季融化時沿垂直方向回落,使得土顆粒發生向下坡方向位移,在凍結層上水助推作用下,沿凍土上限附近的冰層面向下滑動。開始時為熱融滑塌,在超飽水的情況下轉變為泥流。
  • 冷凍、急凍、生凍、熟凍、船凍、岸凍有啥區別?哪種海鮮最新鮮?
    他說:在市場上買的海鮮,一解凍就有很多水,冷凍的海鮮一定需要這麼多冰來保鮮嗎?其實鋤禾園小編也認為,冷凍海鮮化凍後流出大量水的情況是不正常的。有更多的網友則聯想到黑心商家,覺得這是花了冤枉錢。但是也有網友認為這很可能是保鮮的需要。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呢?
  • 網傳內蒙古「地殼推移」實為青海融凍泥流
    12日,科技日報記者兵分兩路,第一時間聯繫青海省、甘肅省相關部門負責人與專家學者,經確認核實:網傳視頻實為9月7日發生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扎朵鎮直美村中卡社牧場的一起融凍泥流事件,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泥流致使草皮出現一個深約8.5米,直徑約70米的深坑,滑行長度397米,平均寬度約32米。據西北民族大學藏語學教師考證,視頻中女性所說是康巴藏語,恐慌感襲來導致其語無倫次。
  • 小龍蝦在水中凍不死嗎?
    過不了幾天,又會有網友在網上曬凍不死的蝦苗圖片了。從歷史經驗來看,小龍蝦確實在水中難被凍死,但真的是沒有被凍死的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凍不死有凍不死的前提條件,凍死有被凍死的理論依據和實際證據。原因在於,會不會被凍死取決於水的溫度!水的物理性質決定了水的溫度。
  • 極地2.0:北極凍冰消失後會發生什麼?—新聞—科學網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海冰研究專家Julienne Stroeve說,「我們全都是與冰有關係的物種。」 藍色時期 在理論上,阻止全球夏季海冰完全消失仍有一線希望。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海洋學家James Overland說,由於高危地區溫度升高加快,在最好的情況下,北極氣溫將會升高4℃~5℃。「這會帶來多大的破壞性,我們的確沒有任何線索。」他說。 北極的400萬居民,包括40萬原住民在內,將會感受到凍冰融化的最直接影響。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變化對水文過程的影響
    多年凍土是在青藏高原隆升過程中逐漸形成並擴張的,並經歷了不同周期和尺度的氣候冷暖波動。在多年凍土層形成的漫長過程中,反覆的成冰作用將大量水分凍結並以固態形式長期儲存於地下而形成了地下冰,現有地下冰儲量約為 12.7 萬億立方米。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發生著廣泛的退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多年凍土溫度升高和活動層增厚,淺表層多年凍土及其中的地下冰逐漸融化。
  • 在歷史文明的發展中,地球凍冰事件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歷史文明的發展中,地球凍冰事件的原因是什麼呢大家好,我是孤獨的一個戀人,喜歡我的科技文的小夥伴可以點讚加關注哦~為什麼科學家這麼重視這次地球凍冰的事件呢?他們的路並不是主觀意願上的不努力造成的,至少上一次的新仙女木事件就讓美洲大陸所有可以成為出力的生物都滅絕了,美洲文明就很難再邁進工業文明的門檻了。
  • 為什麼超市賣的凍蝦裹了一層厚厚的冰?是為了壓秤嗎?
    為什麼超市賣的凍蝦裹了一層厚厚的冰?是為了壓秤嗎?這個過程中,水分少、同時需要震動,防止相互粘連在一起;其次,速凍後的海蝦經過0-3℃的冷水,便會在表面形成一層薄的冰衣。在工藝上,也稱為「鍍冰衣」。這個過程可能會重複幾次,為了保證冰衣的厚度。不過,存在一些商家鑽空子現象,給海鮮包上多層冰,而在包裝上卻不註明淨重。導致市場上流傳「一斤凍蝦半斤冰」的說法。甚至看起來是大蝦,解凍後,卻縮小一半。
  • 《葫蘆娃》立冬 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葫蘆娃》立冬 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作者:GM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8-11-07 11:54:00手機訂閱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驚蟄節氣是我國第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也預示著我國南北各地氣溫逐漸回升,而北方地區下雪的情況基本逐漸減少。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
  • 南極的千年不凍湖之謎
    連石油都會凝結成黑色的固體,煤油也因達不到燃點變成了非燃物,但是在這等環境下,卻存在著不凍湖,在南極深處,有一個千年不結冰的湖泊,而湖水的溫度竟然可以高達25度。南極的湖泊類型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湖面結冰,冰層下是液態水,一種是湖面季節性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