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黃從周、林小葳、劉雅淇攝影報導:在泰和縣萬合鎮沙壠村,有一戶尋常人家,自1956年起,三代人接續從軍入伍報效國家,被傳為佳話。
軍人世家源於一個好的家風。劉國華的媽媽羅秋娥是新中國成立初的老黨員,擔任過村婦聯主任。作為劉家長輩,當問及為什麼把兒孫們都送去當兵時,她樸實地說道:「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國家的穩定就沒有人民的幸福,我把丈夫、三個兒子、兩個孫子都送到部隊去,就是讓我的親人能在部隊裡為國家作貢獻。」
好家風成就「軍人世家」好風採。羅秋娥與劉勝瑞1955年結婚,三個月後的1956年正月,羅秋娥把丈夫送到了部隊,劉勝瑞在部隊鍛鍊成長,退伍後成了萬合鄉紅專學校校長、當了多年的沙壠村黨支部書記。
「參軍入伍,報效國家!」在劉勝瑞的諄諄教誨下,1978年1月,劉勝瑞的長子劉國華繼續扛起了槍桿子,到江西省吉安軍分區服役。1991年1月,劉勝瑞的四子劉國清參軍,來到武警水電部隊,當了五年兵,入了黨;劉家老五劉建輝1993年入伍,在湖北空降部隊當兵;孫輩中,老大的兒子劉洪鋒2002年參軍,老二的兒子劉丹2004年參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對劉家來說,時代更迭,歲月流逝,永遠不變的是報國盡忠的情懷。受家風薰陶,當年、劉國華接過父輩的槍,成為與父親同一個部隊的兵。在部隊鍛鍊,使他受益良多。退伍安置在保衛崗,發揮軍人作風,他成為學校的守護神;老四劉國清在部隊是武警水電技工,回到家鄉,幹起了土建本行,也是順風順水,幹得很有名堂,成為小有名氣的師傅,成就了這個「軍人世家」又一段佳話。劉洪鋒現在在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做管理。他說,他要把父輩給予的好作風在工作崗位落地生根,熱愛家鄉,熱愛這份職業,做一名永不褪色的軍人,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有國才有家!我們劉家三代6人參軍,是我們整個家族最值得驕傲的事。」談起一家人的從軍報國情懷,79歲的羅秋娥自豪地說。
正是在這個「軍人世家」的帶動之下,每到徵兵季,萬合鎮的適齡青年都會踴躍報名參軍。當兵成了當地年輕人最光榮的事,擁軍愛軍從軍之舉在村裡蔚然成風。六個軍人六塊「光榮之家」牌匾。牌匾早就發下來了,但是,劉國華和老四劉國清挑了個好日子——「八一建軍節」前一天掛牌。如今,看著掛在門框上的「光榮之家」牌匾,劉勝瑞很激動。他說,自從得知掛牌消息就在等著盼著,這個不大的牌匾帶給他的榮譽感是其他東西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