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各種提問:
網友一:黃河魛魚是啥魚?看著怎麼像白條?
網友二:黃河大鯉魚不是很出名嗎?為啥魛魚名稱更亮?
網友三:在黃河待了十幾年,都不知道還有黃河魛魚?
網友四:不就是長江刀魚嗎?還以為是啥新品種呢?
最近黃河魛魚被熱傳,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原因在於: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中的技術人員在對利津到西河口河段的魚類生物多樣化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條成年魛魚活體,這也是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
根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這是21世紀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標誌著黃河口海域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黃河魛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屬於鯷科,又叫&34;,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它們有時遊到海裡,有時又遊到河裡
對於為什麼能夠興師動眾,原因在於它處於一種瀕臨滅絕的魚類,因為環境以及各種原因導致黃河魛魚的生存環境被破壞,使得黃河魛魚不能夠更好的生存,所以數量上一直處於比較低的狀態,而且在數十幾年內黃河魛魚都沒有被發現和捕撈上來的記錄
很多生活在黃河邊的人,可能聽說過黃河魛魚,甚至都吃過,但是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說到魛魚,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長江魛魚
對於黃河魛魚和長江魛魚來說,其實它們就是同一種魚,也就是說不管是生存在黃河還是生存在長江,它們的種類是相同的
那麼為什麼要區分呢?
因為生存水域的不同,所以被另名相傳
但也有說黃河魛魚和長江魛魚有區別:味道不一樣
黃河水域和長江水域的水質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可能是導致魚在味道上差異的根本點
這一點不足為提,對於瀕臨滅絕的魚類我們還是主要以恢復為主
對於黃河魛魚的再次現世,有好也有壞
先說好的一面
對於目前黃河水域的整治來說,已經初見成效,因為魛魚屬於洄遊性魚類,對於整體的水體都有一定的要求性,特別是黃河前期的斷流也是導致魛魚數量降低的原因
對於黃河魛魚的再次被發現,說明黃河整體的水域更加完善,而且黃河水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黃河水利委員會大力實施黃河下遊生態調度,持續向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進行人工和漫溢補水,增加溼地水面面積,提高地下水位,修復黃河下遊代表物種棲息地和魚類洄遊通道等水生生態系統生態功能,有效促進了黃河下遊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為河口近海水生生物提供了適宜產卵的低鹽度環境,基本維持了河口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完整
再說壞的一面
黃河魛魚的發現勢必會牽動一些利益者,因為這些利益者清楚的明白魛魚的價值,有人說在入黃河口味道最佳,魚越往上遊味道越差,原因在於魚在洄遊排卵期間是不進食的,所以魛魚的體積一直在縮小,一旦成功到達繁殖點,那是也將是魛魚的終點
魛魚的味美很多人都有體會,一旦黃河魛魚被利益者盯上,也是比較壞的一件事
很多生物瀕臨滅絕的原因就在於棲息環境的破壞還有就是人類的貪婪口欲
當黃河魛魚被發現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賀喜,生態環境的恢復固然很好,但是也要基於強大措施的實施,所以在黃河魛魚被發現後,我們還要做的還有就是手下留情,嘴下留情
黃河被稱為「母親河」,我們保護它理所當然,所以我們要及時制止或者舉報那些破壞黃河水域生態的「垃圾人」,而且對於一些非法捕撈也要及時制止和舉報
唯一不能滿足人類需求的就是欲望,所以有些人原因鋌而走險來達到欲望,所以在黃河魛魚被發現後,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控制自己的欲望,嘴下留情,讓魛魚繼續生存下去,繁衍生息
網友一:躲了十幾年,最終還是被你們發現了,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網友二:發現就發現了唄,千萬別報導,特別是別上熱門
網友三:我就出來溜達一圈,居然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真是太小看自己了
網友四:已經加入肯德基豪華午餐
以上純屬網友惡搞,其實最大的本意還是在於不要讓瀕臨滅絕的魚類走向滅絕的地步
黃河魛魚再現,只能說明黃河水域的整治使得環境更加優美和穩定,但是並不代表魛魚的完全恢復,想要完全恢復,工作還是任重而道遠
對於黃河魛魚被發現,網友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