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魛魚再現,是好事還是壞事?小小魚類為何能夠興師動眾!

2020-09-03 野釣手小孟

面對各種提問:

網友一:黃河魛魚是啥魚?看著怎麼像白條?

網友二:黃河大鯉魚不是很出名嗎?為啥魛魚名稱更亮?

網友三:在黃河待了十幾年,都不知道還有黃河魛魚?

網友四:不就是長江刀魚嗎?還以為是啥新品種呢?

最近黃河魛魚被熱傳,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原因在於: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中的技術人員在對利津到西河口河段的魚類生物多樣化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條成年魛魚活體,這也是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

根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這是21世紀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標誌著黃河口海域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黃河魛魚究竟是啥魚?被發現一條為什麼能夠興師動眾

黃河魛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屬於鯷科,又叫&34;,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它們有時遊到海裡,有時又遊到河裡

對於為什麼能夠興師動眾,原因在於它處於一種瀕臨滅絕的魚類,因為環境以及各種原因導致黃河魛魚的生存環境被破壞,使得黃河魛魚不能夠更好的生存,所以數量上一直處於比較低的狀態,而且在數十幾年內黃河魛魚都沒有被發現和捕撈上來的記錄

很多生活在黃河邊的人,可能聽說過黃河魛魚,甚至都吃過,但是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說到魛魚,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長江魛魚

黃河魛魚和長江魛魚有區別嗎?

對於黃河魛魚和長江魛魚來說,其實它們就是同一種魚,也就是說不管是生存在黃河還是生存在長江,它們的種類是相同的

那麼為什麼要區分呢?

因為生存水域的不同,所以被另名相傳

但也有說黃河魛魚和長江魛魚有區別:味道不一樣

黃河水域和長江水域的水質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可能是導致魚在味道上差異的根本點

這一點不足為提,對於瀕臨滅絕的魚類我們還是主要以恢復為主

黃河魛魚被發現究竟是好還是壞?

對於黃河魛魚的再次現世,有好也有壞

先說好的一面

對於目前黃河水域的整治來說,已經初見成效,因為魛魚屬於洄遊性魚類,對於整體的水體都有一定的要求性,特別是黃河前期的斷流也是導致魛魚數量降低的原因

對於黃河魛魚的再次被發現,說明黃河整體的水域更加完善,而且黃河水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黃河水利委員會大力實施黃河下遊生態調度,持續向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進行人工和漫溢補水,增加溼地水面面積,提高地下水位,修復黃河下遊代表物種棲息地和魚類洄遊通道等水生生態系統生態功能,有效促進了黃河下遊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為河口近海水生生物提供了適宜產卵的低鹽度環境,基本維持了河口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完整

再說壞的一面

黃河魛魚的發現勢必會牽動一些利益者,因為這些利益者清楚的明白魛魚的價值,有人說在入黃河口味道最佳,魚越往上遊味道越差,原因在於魚在洄遊排卵期間是不進食的,所以魛魚的體積一直在縮小,一旦成功到達繁殖點,那是也將是魛魚的終點

魛魚的味美很多人都有體會,一旦黃河魛魚被利益者盯上,也是比較壞的一件事

黃河魛魚再次現世,我們應該要做的不僅僅是賀喜,而是手下留情,嘴下留情

很多生物瀕臨滅絕的原因就在於棲息環境的破壞還有就是人類的貪婪口欲

當黃河魛魚被發現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賀喜,生態環境的恢復固然很好,但是也要基於強大措施的實施,所以在黃河魛魚被發現後,我們還要做的還有就是手下留情,嘴下留情

黃河被稱為「母親河」,我們保護它理所當然,所以我們要及時制止或者舉報那些破壞黃河水域生態的「垃圾人」,而且對於一些非法捕撈也要及時制止和舉報

唯一不能滿足人類需求的就是欲望,所以有些人原因鋌而走險來達到欲望,所以在黃河魛魚被發現後,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控制自己的欲望,嘴下留情,讓魛魚繼續生存下去,繁衍生息

以下是關於網友借著魛魚的口吻說出的一些話語

網友一:躲了十幾年,最終還是被你們發現了,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網友二:發現就發現了唄,千萬別報導,特別是別上熱門

網友三:我就出來溜達一圈,居然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真是太小看自己了

網友四:已經加入肯德基豪華午餐

以上純屬網友惡搞,其實最大的本意還是在於不要讓瀕臨滅絕的魚類走向滅絕的地步

黃河魛魚再現,只能說明黃河水域的整治使得環境更加優美和穩定,但是並不代表魛魚的完全恢復,想要完全恢復,工作還是任重而道遠

對於黃河魛魚被發現,網友們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黃河魛魚現身,另一種黃河神秘的魚類也再次出現
    近日一則有關黃河魛魚現身的報導引爆了大家的熱議: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根據海洋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這是21世紀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有好奇的人就想知道,黃河魛魚到底長什麼樣?
  • 重新出現的黃河魛魚,給我們傳遞了這樣的信息
    最近,黃河水利委員會在一次生物多樣性調查中,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了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黃河魛(刀)魚,曾經是黃河最著名的魚類之一,但在90年代以來瀕臨滅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它再也沒有出現在捕獲記錄上,人們認為這種魚類已經絕種。
  • 黃河魛魚,會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嗎?
    ,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黃河魛魚,也稱為「刀鱭」(Coilia nasus),是鯷科、鱭屬的洄遊性魚類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黃海、東海等海域。歷史上刀鱭在我國的分布很廣,包括遼河、黃河、長江、甌江、錢塘江等幾大水系,其中長江和黃河流域尤為重要,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 長江禁漁,魛魚出現在黃河
    >而最近,黃河口近海水域,就驚現了一條野生的成年黃河魛魚,此乃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大家紛紛猜想:黃河魛魚的重現,是否表明,「10年禁漁」後的長江,也能重現長江刀魚成片的景象呢?刀魚也分三六九等刀魚,是什麼?
  • ...能保護好黃河魛魚嗎?寫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首次...
    據7月19日媒體報導,近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對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魚類生物多樣性調查過程中,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黃河魛魚,也稱為「刀鱭」(Coilia nasus),是鯷科、鱭屬的洄遊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黃海、東海等海域。
  • 黃河魛魚現身黃河口,你知道,《山海經》裡也有魛魚嗎?
    最近黃河口附近的海域發現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黃河魛(dāo)魚,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首次發現黃河魛魚的活體。黃河魛魚當初為什麼會滅絕呢?這就要問問它的兄弟——長江三鮮之一的長江魛魚了。喜歡到連諺語都在說:「寧去累死宅,不棄鮆魚額」,到寧願拋棄祖宅,也不放棄長江魛魚的程度。可見長江魛魚是揚州人心中的美食NO.1。黃河魛魚雖沒有它兄弟出名,但味道卻和它兄弟一樣鮮美可口。尤其是在洄遊時,容易遭人捕捉,因而漸漸地銷聲匿跡起來。其實人人好魛魚,並不是近幾年來才興起的。早在古代,魛魚就備受青睞。
  • 黃河魛魚消失幾十年後重現,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聽聞黃河入海口發現了黃河魛魚成年活體,雖遠在千裡之外,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環境監測站站長王佔海也感到十分高興:「我們的母親河水環境有所改善了。」黃河魛魚曾經是活躍在黃河下遊和入海口的一種魚類,因為其肉質鮮美而成為頂級食材,一度受到追捧成為餐桌上的寵兒。
  • 長江三鮮之首的魛魚價格如此之高?
    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這神秘的物種我也有些好奇,我也趕緊了解一下…… 魛魚要說什麼物種?長江中下遊一帶的人應該最為熟悉,又名長頜鱭,身體扁而狹長,分布於長江及近海半鹹淡水區,是典型的洄遊魚種之一。常有人稱鰣魚、魛魚、河豚為「長江三鮮」。
  • 黃河魛魚:這個「鄰居」的重現,意義非凡
    近日,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刀魚首次被發現。這個消息確實是一個令人感覺到高興和欣慰的消息。高興是因為又重新見到了我們的「老鄰居」,欣慰的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對於生態系統的修補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 魛魚?刀魚?黃河裡發現的到底是什麼魚?
    新華社訊: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
  • 消失多年的魛魚回家了,生命誠可貴,重要的是生命背後的生存條件
    消失多年的魛魚回家了,消失多年的魛魚回家了,生命誠可貴,重要的是生命背後的生存條件根據消息,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魛魚在古代指的是鱭(ji)魚,鱭魚就是楚魚,也就是武昌魚。在今天指的就是黃河刀魚,根據老一輩的描述,黃河刀魚味道特別鮮美,肥而不膩,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比長江的刀魚好吃太多。所以刀魚消失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食慾,當時進行了大量的捕撈,竭澤而漁。
  • 絕跡多年,黃河出現成年活體刀魚,系21世紀首現
    近日,黃河水利部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1世紀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的成年黃河魛魚活體。刀魚黃河魛魚又稱黃河刀魚,是黃河歷史上最著名的洄遊魚類之一,黃河河口是其主要棲息場所
  • 黃河魛魚:這個「鄰居」的重新歸來,為我們帶來了驚喜
    近日,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刀魚首次被發現。這個消息確實是一個令人感覺到高興和欣慰的消息。高興是因為又重新見到了我們的「老鄰居」,欣慰的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對於生態系統的修補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 黃河水變清對下遊生態是好事還是壞事?專家:這是一種危險信號
    今日話題:黃河水變清對下遊生態是好事還是壞事?專家:這是一種危險信號中國有句俗語「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形容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漫長歲月裡黃河的泥沙堆積渾不見底,你跳進去就是一身泥。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 黃河每天將魚衝入大海,淡水魚在海中無法存活,這些魚都去哪了?
    滲透:動植物生存的關鍵先不忙黃河裡的魚去哪了,我們先把道理說清楚再來說黃河的魚去哪躲起來了!簡單的說我們能活著,全靠滲透這個簡單的現象!它是水分子經差異透性膜的擴散現象,它會在高水勢分子區域(即低濃度溶液)移動至低水勢分子區域(即高濃度溶液),一直到活細胞內外的濃度平衡為止!
  • 黃河的瀕危魚類,除了刀魚、銅魚外,黃河鯉魚也上榜了
    歷史上的黃河,魚類資源非常豐富。但隨著斷流以及人為捕撈等因素,有很多原本生活在黃河裡的魚類已經絕跡或瀕臨滅絕。年代,黃河幹流魚類還有120多種,但是到了本世紀初,已驟減至47種!」但隨著黃河魚類資源的衰落,狗魚缺少食物來源,已逐漸絕跡,近年來幾乎沒有狗魚現身黃河的消息了。
  • 這些生物已經滅絕幾十年了,為何又再一次出現?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些努力還是有收穫的,比如說我們國家的國寶大熊貓,在以前,大熊貓的數量非常稀少,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說不定就滅絕了所以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曾經在大洋洲的紐幾內亞島上,生活著一種哺乳動物,這種動物能夠發出獨特的聲音
  • 海釣馬林魚,興師動眾……
    當我們還在艾爾利時,船長就告訴我:「去凱恩斯釣馬林魚才是真的海釣。」那時的我可期待了,心裡想著那天早點到來。這不,現在機會來了,我開心極了,激動慘了。其實上次我們也試過海釣馬林魚,但沒有今天這么正式:上次同事拿的是一般的馬林魚魚餌,大概跟我講了一下要注意些什麼。這次,同事和船長把用來鉤魚的鐵鉤拿了出來,兩個鉤大得嚇人,這是其一。其二,魚竿換上了大號的。
  • 消亡47年、絕種30年生物為何出現,違反了規律?好事還是壞事
    儘管這只是一種認為而不是事實,但還是值得我們去重視,一定保護自然環境,愛護野生動物。然而自然界中有多個野生物種曾被專家宣布滅絕之後又出現了,重新出現在研究人員的眼前,以照片為證,為何物種滅絕後又能出現為何多個絕種動物最後又出現了,是好事還是壞事專家認為,可能是一些動物為了適應環境而對生活習慣做出了改變,一小部分動物聰明地轉移了棲息地,前往更偏僻地區,很少受到天敵和人類影響,然後恢復了動物數量,可能是這種動物其實在另一個偏僻地區地方長期生存
  • 淡水魚沒法在海水裡存活,黃河每天大量魚進入大海,魚都去哪了?
    淡水魚為何不能在海裡生存?首先,淡水魚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明,那就是「其一生都必須在淡水域中渡過」,如果離開了淡水,那麼就很難生存下來,世界上已知魚類約有26000多種,淡水魚約有8600餘種。那黃河流入渤海的魚去了哪裡?按照魚的習性來說,都具有一個適應環境的過程,黃河流入渤海的魚總計可以說是有3個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