魛魚?刀魚?黃河裡發現的到底是什麼魚?

2021-02-27 五彩斑斕的黑I

新華社訊: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

魛魚到底是什麼魚?為什麼這麼稀有呢?

這次發現的是黃河魛(音dāo)魚,又叫刀魚,屬於鯡形目鯷(音tí)科鱭(音jì)屬,學名叫長頜鱭(CoiliaecetenesJordan)。和我們常吃的鳳尾魚是近親。屬於典型的洄遊魚類,由於它會從入海口向上遊前進,和河水的流向是倒著的,所以又叫「倒魚」。

難覓蹤跡

黃河歷史上曾多次改道,而黃河刀魚總是會逆流而上,一直遊到東平湖(就是古代的梁山泊一帶)產卵,個別強壯的個體還能遊到洛陽附近的伊洛河。卵孵化後,幼魚在黃河內成長,長到一定長度以後再順流而下,遊到渤海生長和越冬。

小說裡,李逵為了吃魚還和張順打了一架

那時候刀魚很平常

上世紀七十年代,黃河刀魚的產量還可以達到百萬斤。但隨著黃河水量減少乃至斷流還有黃河的汙染,黃河刀魚逐漸絕跡。

乾涸的黃河河床

黃河刀魚和長江刀魚是一種魚嗎?

這兩種刀魚都是長頜鱭,只是因為生活的區域不一樣所以名字不同。和它們一起生活的還有一種毛刀魚,學名叫短頜鱭,(Coiliabrachygnathus),存量比長頜鱭要多得多,所以常常會作為長頜鱭的替代品。

15一斤,25兩斤

刀魚可以人工養殖嗎?

刀魚是著名的長江三鮮之一,另外兩種是鰣魚和河豚,後兩種都已經實現了人工養殖,價格和供給量也逐漸趨於親民的程度。唯獨刀魚養殖屢屢受挫,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刀魚屬於洄遊魚類,性成熟和排卵需要水流的刺激,二是刀魚屬於肉食性魚類,而且它不吃不活動的食物,三是刀魚應激反應非常強,一旦被捕捉或魚的密度較大馬上會死亡。

這三個特點決定了刀魚不適合在比較小的區域裡人工養殖。雖然也有企業運用人工水流,投餵活食和在自然水域低密度養殖,部分解決了上述的三個問題,但刀魚的產量還是很低。

刀魚有什麼特殊的味道嗎?

鳳尾魚和刀魚同屬鱭科

刀魚味道鮮美,肉質肥嫩,但是刺多。尤其是清明節向上遊遊動以後,骨骼逐漸變硬,肉質也會變得較為粗糙。它的味道其實沒有傳說的那麼無與倫比。就算你沒吃過,鳳尾魚罐頭總吃過吧。味道和那個差不很多。

黃河的環境有什麼變化?

自1999年3月1日,國家開始對黃河水實行統一調度,以確保河水常流。黃河兩岸植被快速增長,下遊泥沙淤積現象大為改觀,從2000年開始,隨著小浪底樞紐一期工程竣工開始發揮調蓄工作,黃河下遊斷流現象停止。

小浪底

這次在黃河河口近海水域發現黃河刀魚,說明刀魚的洄遊路線暢通無阻,將來還會有更多魚群出現的。

結語

黃河刀魚作為一種黃河常見的魚類,從資源豐富到完全消失,用了不到二十年。經過又二十年的環境保護和治理,我們才再次看見了它的身影。

二十年在歷史上只是短短一瞬,但是一個物種的消失,很可能連這一瞬都用不了。

讓我們吃些常見的東西,別再讓這些魚消失了。

相關焦點

  • 埋藏在黃河裡魚的秘密:躍龍門的不是鯉魚,早被「張冠李戴」了!
    黃河的魚資源匱乏,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可用「無魚可捕」形容。但本文並非探究成因,而是挖一挖埋藏在魚深處的秘密。1、黃河鯉魚是黃河魚資源的代表,古人形容它「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孔子的兒子出生,魯昭公送去一條金鱗赤尾的黃河鯉魚,以表祝賀。孔子為表達謝意,將兒子取名為孔鯉,卻不知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後世2000年裡子孫竟再未吃過鯉魚。2、2020年7月,漁業部門在黃河口發現一條活體刀魚,引起媒體的廣泛熱議,本以為滅絕的刀魚,竟然還有「倖存者」。建國初期刀魚是黃河裡再尋常不過的一種魚,高峰期時一日能捕撈上千斤。
  • 長江禁漁,魛魚出現在黃河
    ,此乃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大家紛紛猜想:黃河魛魚的重現,是否表明,「10年禁漁」後的長江,也能重現長江刀魚成片的景象呢?刀魚也分三六九等刀魚,是什麼?「江刀」;而常年在長三角湖泊內生長的刀魚(大部分是養殖),它們沒有洄遊本能,也不去積蓄脂肪,口味和普通淡水魚沒什麼區別,人們稱之為「湖刀」;至於在大海裡還沒來得及洄遊到長江,就被江浙沿海漁民的拖網裡誤捕上來的,多被稱作「海刀」。
  • 黃河的瀕危魚類,除了刀魚、銅魚外,黃河鯉魚也上榜了
    歷史上的黃河,魚類資源非常豐富。但隨著斷流以及人為捕撈等因素,有很多原本生活在黃河裡的魚類已經絕跡或瀕臨滅絕。沒想到,在短短30餘年時間內,黃河魚類數量已減少60%!除了著名的黃河刀魚、銅魚外,連黃河鯉魚都上了「瀕危」物種的榜單,可謂是讓人觸目驚心。
  • 黃河刀魚的「困局」:40年前0.9元/斤,如今「有市無價」!
    相比之下,我國第二長河的動作則緩慢了許多:從2018年起才實施階段性的禁漁,即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黃河自此成為繼長江、珠江、淮河之後的第四條實施禁漁的水域。黃河實行禁漁有其難以言表的苦衷。本世紀初,漁業資源部門曾對棲息在黃河水域的魚種數量、分布及大致的生存狀態做了跟蹤記錄,調查發現單單魚的種類,從80年代的127種,蛻減至現在的47種,60%的魚種或消亡、或失蹤。
  • 黃河魛魚再現,是好事還是壞事?小小魚類為何能夠興師動眾!
    面對各種提問:網友一:黃河魛魚是啥魚?看著怎麼像白條?網友二:黃河大鯉魚不是很出名嗎?為啥魛魚名稱更亮?網友三:在黃河待了十幾年,都不知道還有黃河魛魚?網友四:不就是長江刀魚嗎?還以為是啥新品種呢?,發現了一條成年魛魚活體,這也是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根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
  • 黃河魛魚:這個「鄰居」的重現,意義非凡
    近日,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刀魚首次被發現。這個消息確實是一個令人感覺到高興和欣慰的消息。高興是因為又重新見到了我們的「老鄰居」,欣慰的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對於生態系統的修補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 釣魚人科普:關於水面系白條魚,藍刀魚你傻傻分不清楚嗎
    但是看到很多釣友曬魚獲的時候卻發現他們說的白條居然不是一個品種的魚!儼然白條這個名詞已經是一個形容詞,但凡白色的,容易掉鱗片的,不易養活的,水面系的魚類都可以稱為白條那麼這種說法正確嗎?其實很多釣友統稱為白條的魚類主要分為兩大類:飄魚和半餐,但是飄魚也好幾個品種,我們先說說飄魚,這個也是所謂白條的最大品種,應該算是真正的白條。
  • 消失多年的魛魚回家了,生命誠可貴,重要的是生命背後的生存條件
    消失多年的魛魚回家了,消失多年的魛魚回家了,生命誠可貴,重要的是生命背後的生存條件根據消息,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本來已經絕跡的生物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世界裡,重要的不是魚本身,而是因為本來消失生命的背後掩蓋的真相。上世紀90年代末。因為黃河斷流還有水質的變化,影響了魛魚的生存環境,再加上人們無節制的捕撈。終於有一天魛(dao)魚消失了,直到現在它已經消失了20多年。本來已經絕跡了的生命就這樣重新出現了,怎麼不讓人激動。
  • 歷經半個世紀的治理,黃河的水清了,為什麼魚卻不見了?
    黃河的名字一直都名副其實,因為它的中段經過了黃土高原地區,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因此黃河是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近些年黃河似乎在慢慢變清,當然這是好事!但問題是黃河裡的魚也變少了,難道黃河變輕和魚真的不能共存嗎?
  • 絕跡多年,黃河出現成年活體刀魚,系21世紀首現
    近日,黃河水利部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1世紀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的成年黃河魛魚活體。刀魚黃河魛魚又稱黃河刀魚,是黃河歷史上最著名的洄遊魚類之一,黃河河口是其主要棲息場所
  • 黃河魛魚:這個「鄰居」的重新歸來,為我們帶來了驚喜
    近日,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刀魚首次被發現。這個消息確實是一個令人感覺到高興和欣慰的消息。高興是因為又重新見到了我們的「老鄰居」,欣慰的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對於生態系統的修補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 廣東老鄉養魚,年底卻發現魚塘裡都是些沒見過的怪魚,哪來的?
    年底,搞養殖的朋友也到了收穫的時候,然而長江君發現,因為物種入侵,如今搞養殖也是頻出「烏龍」……廣東一位老鄉就遭遇這離奇的一幕——自己家裡的魚塘抽乾水後捉魚,卻發現原本投放了魚苗的鯽魚、草魚等沒幾條,卻撈起許多從來沒見過的「怪魚」……這些怪魚全身雪白、魚嘴上翹,乍一看像是珠江裡常見的翹嘴魚
  • 為什麼刀魚每年要舉行生殖潤遊,而有些魚則定居在湖泊中
    什麼叫做潤遊?當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就看到家燕,飛到人家裡做巢、生蛋、孵小鳥。到了秋天,天氣變冷飛向南方過冬。在魚類中,有許多魚,也有這種現象。這樣,在生殖腺發育過程中,生殖腺分泌出的性激素,進入血液,使魚生理上發生一系列反應,引起洄遊行為,向產卵場遊去。3.歷史性的遺傳因素,潤遊是魚類行為中的一種本能,不需要學習,不需要訓練,到了一定時期,在內部和外界條件作用下,有的魚類可以洄遊幾千裡而不迷失方向。對於這種現象,一般都認為,魚類在生活過程中,經過許多代,在自然條件長期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通過遺傳因子一代一代保存下來。
  • 黃河魛魚現身黃河口,你知道,《山海經》裡也有魛魚嗎?
    最近黃河口附近的海域發現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黃河魛(dāo)魚,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首次發現黃河魛魚的活體。黃河魛魚當初為什麼會滅絕呢?這就要問問它的兄弟——長江三鮮之一的長江魛魚了。(圖源百度百科)長江魛魚味極美,盛產於揚州。揚州人喜歡長江魛魚到什麼程度呢?
  • 黃河魛魚現身,另一種黃河神秘的魚類也再次出現
    近日一則有關黃河魛魚現身的報導引爆了大家的熱議: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根據海洋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這是21世紀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有好奇的人就想知道,黃河魛魚到底長什麼樣?
  • 魚是最普遍的肉類,你覺得最好吃的魚是什麼魚?
    馬友魚以無脊椎動物為食,成魚捕食蝦和魚,青少年魚捕食蝦和糠蝦。俗語說「一午、二紅衫、三鮸、四嘉鱲」,另有一說「一午、二鯧、三鮸、四馬加」,這裡的「午」就是午魚,也就是馬友魚。不管是哪種說法,都可以發現馬友魚美味排行第一 。
  • 長江我們的母親河,遇到長江裡的這幾種魚要一定加以保護!
    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長河,橫穿整個中國,與黃河齊名,是中國兩大「母親河」之一。長江的水流量位居世界第三,如此龐大的水資源,自然有數不勝數的魚類資源。但是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汙染加劇,長江裡的眾多魚類瀕臨滅絕,如果在長江遇到這幾種魚一定要加以保護,為我們的母親盡綿薄之力。
  • 廣東撈起許多沒見過的「怪魚」,全身雪白、魚嘴上翹,這能吃嗎?
    本文來源:長江君說野生魚,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年底,搞養殖的朋友也到了收穫的時候,然而長江君發現,因為物種入侵,如今搞養殖也是頻出「烏龍」……廣東一位老鄉就遭遇這離奇的一幕——自己家裡的魚塘抽乾水後捉魚,卻發現原本投放了魚苗的鯽魚、草魚等沒幾條,卻撈起許多從來沒見過的「怪魚」……這些怪魚全身雪白、魚嘴上翹,乍一看像是珠江裡常見的翹嘴魚,但魚身又像是鱸魚一樣有不少斑點
  • 黃河每天衝魚下海,淡水魚裡難以存活,這些魚都去哪了?
    生活在淡水裡的魚叫做淡水魚,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這條河裡生活了各種各樣的魚類,只要稍微有關注黃河的人都知道,每天從黃河裡流入大海的魚類都非常多,可奇怪的是,那些從黃河流入大海的淡水魚,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它們死掉的情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山東青島本地春刀魚價格10年漲10倍 200元/斤變"貴"魚
    &nbsp  ●探訪&nbsp  本地春刀魚成稀罕物&nbsp  在65歲的王大媽眼中,刀魚、鮁魚都是春天常見魚類,而如今大鮁魚年年都吃上好幾頓,而大刀魚卻是好久沒上自家餐桌了。「3斤以上的大鮁魚批發價才30元一斤,而兩斤左右的大刀魚批發價卻高達200元一斤,大刀魚這麼貴,要是沒有什麼大喜事,誰家會買這麼貴的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