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刀魚的「困局」:40年前0.9元/斤,如今「有市無價」!

2021-01-15 野釣人老高

1、 黃河禁漁刻不容緩

2021年1月1日起,為期10年的長江全水域禁漁期正式實施,以此恢復日益匱乏的魚資源及失衡的生態系統。相比之下,我國第二長河的動作則緩慢了許多:從2018年起才實施階段性的禁漁,即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黃河自此成為繼長江、珠江、淮河之後的第四條實施禁漁的水域。

黃河實行禁漁有其難以言表的苦衷。本世紀初,漁業資源部門曾對棲息在黃河水域的魚種數量、分布及大致的生存狀態做了跟蹤記錄,調查發現單單魚的種類,從80年代的127種,蛻減至現在的47種,60%的魚種或消亡、或失蹤。像50年代的黃河鯉魚,河南段曾創下年捕獲量15萬噸的記錄;即便是80年代,老漁翁攜魚鷹,一天也能捕獲七八斤。但現在活躍的黃河鯉魚寥寥無幾,一年恐怕碰不到一條。物以稀為貴,一條五斤左右的黃河鯉曾拍出3000元的高價。

去黃河鯉魚這一代表性魚種外,絕跡的魚種還有黃河裸裂尻魚、瓦氏雅羅魚、北方銅魚等等,其中黃河刀魚是即將消亡的又一個知名魚種。刀魚又名刀鱭,從頭部至尾部逐漸變細,腹部位置略顯圓潤,上顎長直至胸鰭部分;身體兩側呈銀白色,背部為深青色,腹部是灰白色。黃河刀魚普遍偏小,多在半斤以下,外形類似白條或翹嘴,不難辨識。黃河刀魚肉質肥嫩,清理乾淨後,可剁碎捏包成魚丸、魚餡水餃,加工成的風味刀魚罐頭頗受當地人的喜歡。

建國初期,黃河入海口水域是刀魚的重要聚集水域,數量多、密集,每次捕撈可收穫數千斤。東平湖附近水域年產量曾達到1500噸。80年代初,刀魚數量逐漸減少,價格呈現暴漲的態勢:1980年刀魚大約0.9元/斤;1990年即達到了35元/斤;等到2000年後刀魚價格更是漲到數千元,甚至1萬元/斤,但多數是有價無市,此時黃河口岸已難發現釣魚活動的痕跡。

2、 黃河刀魚消失的原因

近年來有兩次發現黃河刀魚的記錄。2000年7月黃河入海口水域,附近居民多次發現消失了近10年的刀魚遊弋的身影;2020年7月更有媒體報導,漁業技術人員在黃河口水域,發現一條成年刀魚活體,是近30年來的第一次,因此得到廣泛關注。那麼黃河刀魚都是經歷了什麼,以至於面臨滅絕的危險。

80年後經濟發展成為第一目標,黃河兩岸涉及化工、冶煉、紡織的企業相繼成立,廠房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工業廢水通過管道直接排放到河道,幾乎未做任何的淨化、處理。根據當時的報導,有企業一天內向黃河排放數十噸黑色、紅褐色的化工廢水。黃河的水質不斷惡化,植物碎屑、微生物大量消亡,有時靠近黃河岸邊輕易聞到濃烈、刺鼻的異味,令人不敢長時間停留。岸邊經常漂浮著大量泛著白肚的死魚,而這一時期恰是黃河裡的魚種大量消失的節點。不過,近年來國家將河流質量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水質得到極大改善。

黃河缺水、斷流進一步惡化了魚的生存空間。每年的3-5月是黃河刀魚交配、繁殖的黃金時間。3月春寒乍暖,活躍黃河口附近的刀魚開始大量聚集,短暫適應淡水的水溫、水質後,便開始逆流而上直至到達東平湖。東平湖水體溫度適宜、食物豐富,是刀魚產卵、幼苗生長的絕佳場所,。

但從1981年至1999年,整個黃河水域發生多達21次的斷流,其中最嚴重的1997年,斷流時間更是達到226天。入海口的刀魚無法洄遊產卵,刀魚數量只能不斷減少。即便是黃河水流通暢,如今刀魚也難輕鬆到達東平湖了。東平湖與黃河接口處修建了大壩,刀魚無法越過,影響正常的繁殖,刀魚進一步減少。

電魚、撒網捕魚是危害刀魚的另一因素。前文提到50年代曾一天捕獲上千斤的刀魚,但80年代後刀魚的大量減少,再延續以往的捕撈力度,刀魚無疑是面臨滅頂之災。90曾有媒體報導,每年清明前後,多艘大馬力捕魚船穿行在黃河,而這無一例外都配備電魚裝置。刀魚性情急躁又嬌氣,與白條、翹嘴類似,經不起折騰,只要電魚裝置光顧的水域,刀魚基本都會漂浮在水面。黃河漁業資源部門曾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整治對策,除去執法成本巨大外,黃河捕魚是自古留下的傳統,成千上萬家庭依靠捕魚為生,鑑於此只重點打擊電魚行為,撒網捕魚並不怎麼嚴厲。

3、 刀魚資源恢復所面臨的困境

相比長江的10年全水域禁漁,黃河的階段性禁漁力度不足。其實早在2018年以前,黃河流經的各區段,都曾實施禁漁制度。比如2001年起,青海省多次對鄂陵湖、黃河區段實施禁漁;2003年起寧夏為保障洄遊至此的魚群正常交配、繁殖,對黃河流經的區段,設置了為期60天的禁漁期;同樣,河南、甘肅分別在2005年、2006年採取了禁漁措施。雖然2018年開始黃河水域也實施全流域禁漁,但僅僅60天的時間,恐怕難以真正起到效果,哪怕是魚的交配、繁殖,也很難正常完成。

另外不可忽略的是,為加強黃河流經省份的經濟交流,初步計劃在2030年後實現全線通航,彼時300噸—500噸的船舶可從甘肅跨省、跨區段直達渤海,到時魚資源保護是否更有難度,無疑是一個問題。不過,令人欣喜的是,刀魚的養殖技術已初獲成功,但過多的人工參與,刀魚的洄遊天性將會逐漸喪失,失去了長途跋涉的經歷,可能影響刀魚的肉質口感,到時也許因為質量不佳,達不到合理的經濟收益,無法大規模、長時間發展下去。所以保護環境,恢復黃河的生態資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原創:老高

相關焦點

  • 山東青島本地春刀魚價格10年漲10倍 200元/斤變"貴"魚
    10年前,春天新鮮大刀魚都能登上尋常百姓桌;而如今,春天大刀魚成了稀罕物,兩斤重的高達200元/斤,10年漲了10倍……本地春刀魚價格為何逐年上漲?南方刀魚身價為什麼未能同步漲?市民又該如何分辨南北方刀魚呢?近日,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刀魚?黃河裡發現的到底是什麼魚?
    難覓蹤跡黃河歷史上曾多次改道,而黃河刀魚總是會逆流而上,一直遊到東平湖(就是古代的梁山泊一帶)產卵,個別強壯的個體還能遊到洛陽附近的伊洛河。卵孵化後,幼魚在黃河內成長,長到一定長度以後再順流而下,遊到渤海生長和越冬。小說裡,李逵為了吃魚還和張順打了一架
  • 埋藏在黃河裡魚的秘密:躍龍門的不是鯉魚,早被「張冠李戴」了!
    孔子的兒子出生,魯昭公送去一條金鱗赤尾的黃河鯉魚,以表祝賀。孔子為表達謝意,將兒子取名為孔鯉,卻不知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後世2000年裡子孫竟再未吃過鯉魚。2、2020年7月,漁業部門在黃河口發現一條活體刀魚,引起媒體的廣泛熱議,本以為滅絕的刀魚,竟然還有「倖存者」。建國初期刀魚是黃河裡再尋常不過的一種魚,高峰期時一日能捕撈上千斤。
  • 黃河的瀕危魚類,除了刀魚、銅魚外,黃河鯉魚也上榜了
    歷史上的黃河,魚類資源非常豐富。但隨著斷流以及人為捕撈等因素,有很多原本生活在黃河裡的魚類已經絕跡或瀕臨滅絕。沒想到,在短短30餘年時間內,黃河魚類數量已減少60%!除了著名的黃河刀魚、銅魚外,連黃河鯉魚都上了「瀕危」物種的榜單,可謂是讓人觸目驚心。
  • 2800元一斤!長江刀魚瘋狂漲價 衝到4年來最高
    【新民網訊】春風徐來,又到了長江刀魚上市季。進入3月之後,浙江嵊泗、江蘇江陰、上海崇明等長江沿線的漁民陸續開捕刀魚,刀魚市場隨之熱鬧起來。與過去4年不同的是,今年刀魚價格在經歷了4年回落後暴漲,昨天大刀平均批發價從去年同期的500元一斤暴漲至2800元一斤,大刀的零售價達到每斤3200元,二兩半大刀的零售價更要高達3500元/斤,中刀零售價也要高達1200-1300元/斤。
  • 長江禁漁,魛魚出現在黃河
    一條魚,八千元一斤,但即便你花八萬元,也未必可以買得了它。這就是「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魚」。幾乎野生絕跡的它,一直以來都是有價無市的傳說。據一位長江河鮮行家謝先生介紹:3條江刀,湊足1斤,清蒸入盤,價格可達1萬元。一條3兩左右的海刀,價格在300—1000元之間。而普通的湖刀,在一些市場上,賣80元一斤左右。
  • 長江刀魚500克飆至1800元
    據介紹,目前南京市場刀魚種類繁多,包括珠江刀魚、錢塘江刀魚和長江刀魚以及長江夾江刀魚在內,一天的上市量一共才100多公斤,其中正宗的長江刀魚只有近四十公斤。  南京一家酒店的呂老闆說,由於他們和南通產地有協議,價格稍微便宜點,也要每500克1200元,不過燒好了端到餐桌上一條也就賣300元,沒什麼利潤,圖個人氣。
  • 長江刀魚價格瘋漲 近年最貴賣到萬元1斤
    進入3月,浙江嵊泗、江蘇江陰、上海崇明等長江沿線的漁民陸續開捕刀魚,刀魚市場隨之熱鬧起來。然而,刀魚價格經歷了4年回落後,在今年突然暴漲。  17日,大刀魚平均批發價從去年同期的500元/斤暴漲至2800元/斤,大刀魚的零售價達到每斤3200元,二兩半大刀魚的零售價更是高達3500元/斤,中刀魚零售價也高達1200元-1300元/斤。
  • 野生長江刀魚瀕臨滅絕背後的生態悲歌
    在漁政一線幹了20多年的曹劍屏,高聲告訴財新記者:「今年絕對是江刀(即長江刀魚)產量最低的一年!」據他介紹,從3月1日至4月2日,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鎮江海大隊的24條漁船隻捕到七八條規格以上(指每條至少二兩)的長江刀魚。曹劍屏是江蘇省常熟市漁政站滸浦漁監分站的前負責人。20多年來,他親眼見證長江刀魚從滿江滿船到如今近於滅絕。
  • 從刀魚看中國「惡吃」文
    今年4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漁業隊在長江七幹河河口捕獲了一條325克的江刀,拍出了5.9萬元的天價,折算下來,平均每克高達182元。物以稀為貴。江刀價格的節節攀升,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相較於在中國各大超市中擺放的十幾元的鳳尾魚罐頭而言,近年來,長江刀魚的價格已攀升近千倍不止。如今,春食江刀,是某種「地位」的暗碼,也是圈內心照不宣的某種「身份」彰顯。
  • 活蝦漲價有苗頭,廣東40頭22元/斤!今冬蝦價迎好市?
    活蝦:廣東40頭最高22元/斤近期珠三角蝦價不算理想,但周邊市場蝦市較有起色。據了解,今天惠東地區土池蝦40頭有22元/斤,50頭18元/斤,當地養殖戶表示,現在大蝦偏少,第三季土塘蝦大概在50-60頭規格為主,還有半個月將要上市,而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相信後市蝦價會有明顯的上漲。
  • 蛙價止跌回漲0.5元/斤,牛蛙還能雄起嗎?
    牛蛙後市如何?快來首屆全國牛蛙健康產業大會知曉~ 「今天蛙價上漲0.5元/斤。」9月22日,農財寶典記者收到消息,目前廠家4-8兩/只報價7.7元/斤,3-6兩/只報價7.3元/斤,2-5兩/只報價7元/斤,降一個規格平均跌0.2元/斤,不同產區、不同廠家價格略有差異。
  • 長江刀魚生態調查:趕盡殺絕式的捕撈(圖)
    今年4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漁業隊在長江七幹河河口捕獲了一條325克的江刀,拍出了5.9萬元的天價,折算下來,平均每克高達182元。物以稀為貴。江刀價格的節節攀升,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相較於在中國各大超市中擺放的十幾元的鳳尾魚罐頭而言,近年來,長江刀魚的價格已攀升近千倍不止。如今,春食江刀,是某種「地位」的暗碼,也是圈內心照不宣的某種「身份」彰顯。
  • 刀魚今年或是「最後一捕」 售價最高漲至每斤4000元達近5年峰值
    今年首批刀魚6日上市,零售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10%-20%,為近5年來峰值,1.5兩-1.9兩規格刀魚售價2000元/斤——2200元/斤,2兩-2.5兩規格刀魚售價3200元/——3400元/斤,2.5兩-3兩規格刀魚每斤售價更是高達4000元左右,而3兩以上的刀魚,記者尋遍批發市場未見蹤影。
  • 冰面鑿洞下網,一天捕撈野生魚上百斤,黃河鯰魚一斤賣40
    日前,在山西永濟,結冰的黃河就吸引了不少人鑿洞捕魚,整個過程堪比冬捕有名的冬捕。據了解,鑿冰捕魚一個人幹起來比較吃力,需要幾個人配合最好。這個活看著簡單,但想要捕獲正宗的黃河鯉魚還是需要技術和運氣。下網前需要在冰面上鑿開多個洞口,小心翼翼地把漁網下入黃河中。一般等候半天時間,下午再過來取出網子,如果運氣好就能得到美味的黃河鯉魚。
  • 暴漲4元/斤,最高9.5元/斤,牛蛙終於揚眉吐氣,「破10」有望了!
    年初曾一度陷入禁食的風波,後來雖然獲得「正名」,但價格卻一度跌至谷底,最低甚至只有3元/斤。此外,多地在高溫天氣還頻繁遭遇病害,養殖戶遭到損失。所幸,6月底蛙價開始回暖,且幅度不小。時至7月1日,根據一線從業者的反饋,牛蛙價格最高突破9元/斤,在端午後價格仍然堅挺。面對利好的行情,養殖戶積極出蛙,趕在8月新蛙上市之前,蹭一波價格紅利。
  • 黃河魛魚:這個「鄰居」的重現,意義非凡
    何為刀魚黃河刀魚屬於鯷科,又叫"茅刀魚",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它們有時遊到海裡,有時又遊到河裡。在網上一搜這個黃河刀魚,以前在黃河眾多魚種中確實是很有名的魚種。
  • 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致產量銳減 長江刀魚1斤賣8000元(圖)
    ,但是由於近年過度捕撈、環境汙染等因素,長江刀魚產量銳減,加上有「炒魚」現象存在,刀魚成了名副其實的奢侈品,最貴的一斤要賣到8000元。  記者調查得知,一天中午,他與一名捕魚者以兩條魚4000元的價格成交,又從其他捕魚者手中收購了6條魚,一共兩斤。下午他就通過其他不讓記者拍攝的魚販迅速地賣到了無錫一家飯店。  根據飯店介紹,這是幾天前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客人訂購的,這8條魚分別以清蒸和紅燒的方式做成了兩盤菜,據說最終價格超過10000元。
  • 絕跡多年,黃河出現成年活體刀魚,系21世紀首現
    近日,黃河水利部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1世紀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的成年黃河魛魚活體。刀魚黃河魛魚又稱黃河刀魚,是黃河歷史上最著名的洄遊魚類之一,黃河河口是其主要棲息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