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名字一直都名副其實,因為它的中段經過了黃土高原地區,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因此黃河是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近些年黃河似乎在慢慢變清,當然這是好事!但問題是黃河裡的魚也變少了,難道黃河變輕和魚真的不能共存嗎?
標配黃河
黃河為什麼會變清?
2017年5月份,《瞭望》新聞周刊的記者調查發現,從託克託縣的河口鎮到鄭州的桃花峪,長達1200多千米的黃河中遊已經變成了一條清水河,和印象中的黃河大相逕庭!據控制了91%流域面積和90%徑流量的潼關水文站5月份實測的數據顯示,黃河水中的含沙量已經低於0.8千克/立方米!
過去黃河的平均含沙量達37.8千克/立方米,一些支流甚至達到了300~500千克/立方米的含沙量,和現在相比,幾乎就相差50倍,這個改變,常年住在黃河附近的朋友最有體會了!山西永和縣農民賈長治說,黃河變清已經十多年了,有時候黃河岸邊可以用綠水青山來形容。但他更懷念以前的黃河,水頭很高,浪花2米多,成天轟轟響,現在像只小綿羊!
小浪底水庫攔沙
1999年,小浪底水庫下閘蓄水後,攔沙效果顯著,從2000年到2015年黃河下遊輸沙量年均僅為0.64億噸,和1950~1999年年均減少了11.39億噸,按設計標準,小浪底水庫攔沙庫容為75.5億立方米,原計劃14年後攔沙庫容飽和,但到目前為止還有32億立方米,預計壽命將增加一倍!
黃土高原上的綠化
原本在黃河流經的鄂爾多斯和黃土高原以及榆林和延安都是黃河的重要來沙源頭,但鄂爾多斯經過30多年的治理,水土保持良好,黃河的來沙支流中含沙量大大減少!
小浪底水庫洩洪,請注意水壩後方的清水
最近20多年來,黃土高原上的生態治理效果顯著,1995年~2015年,延安退耕還林面積超過千萬畝,覆蓋了當地近20%的面積,坡面治理後,暴雨時水土保持良好,黃河支流泥沙量減少58%~78%!
綜合治理下,黃河來沙急劇減少,因此除了汛期或者小浪底水庫下洩,黃河轉清是個整體上的趨勢,這也是現代中國的一個奇觀,黃河變清,可能會成為某些人口中的誓言,但現在黃河真的變清了,你是否兌現?
其實除了黃河變清這道奇觀外,還有消失的毛烏素和庫布齊沙漠,在中國人民不斷的治理下,兩個沙漠已經變成了綠油油的山林,全球出現這種大規模消滅沙漠的國家,估計中國認第二,就沒有國家敢認第一了!
治理和未治理,左右兩邊區別非常明顯
黃河的魚變少了和河水變清,兩者有關係嗎?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我們拿來形容水,有時候也用來形容職場,道理也很簡單,水太清了,水體不肥沃,魚就不容易長大!但黃河水並沒有清到那麼誇張,所以黃河變清和魚變少並沒有直接關係!那麼我們為什麼感覺魚變少了呢?
其實不止是黃河魚變少了,還有長江魚也變少了!曾經長江上的刀魚,漁民一漁網下去就是上百斤,當年是漁家的天然江鮮美食,但現在漲到了3000元一斤,還不一定有貨,絕對的奢侈品!不只是刀魚,當年常見的白鰭豚和白鱘現在已經幾近滅絕,江豚則只剩下千餘頭。
為什麼會這樣?
水壩增加,魚類洄遊產卵被設置了重重障礙!水道繁忙,魚兒根本就沒有休養生息的地方,而大型魚類則很容易被螺旋槳擊傷甚至死亡,還有船體的噪音,以及洩漏的油汙與沿岸排放的各種汙染,使得長江上條件日漸惡劣,這樣的地方還能讓漁業高產嗎?
與長江相比,黃河被關注度沒有那麼高而已,因為長江上有很多特有的物種的知名度都是世界級的!儘管黃河也有很多魚類瀕臨滅絕,比如黃河狗魚和黃河雅羅魚以及黃河裸裂尻魚等等,估計很多朋友都沒聽說過!
黃河流域的水電站
這些魚類瀕臨滅絕的原因各不相同,黃河裸裂尻魚和黃河雅羅魚是因為水壩眾多難以洄遊產卵所致,而黃河狗魚則是頂級掠食魚類,它的瀕臨滅絕是因為供它們捕獵的魚類減少!儘管黃河通航條件遠差於長江,但局部運輸仍然非常繁忙,另外黃河兩岸取水灌溉眾多,汙染排放也非常密集,魚類減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這幾年對於黃河兩岸的治理,高汙染排放企業的汙水處理等措施下,黃河魚類會在一定程度上開始恢復,也許過不了多久,你沒有見到過的景象可能會重現黃河,沙漠都能變綠洲,黃河也能變清,在中國人民勤勞的雙手下,啥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