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變清了,可魚的種類和數量反而減少了,這是為什麼?
黃河是我們國家的母親河,和長江一起孕育出來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黃河雖然養育著中華民族,但是它的脾氣卻也並不太好,尤其是在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的古代,一旦遇到了黃河泛濫決堤,人們往往都沒有比較好的應對方式,自從宋朝以來,黃河也漸漸的成為了中原地區最大的危害,讓很多的人都流離失所。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也使得我們漸漸的能夠把握住黃河的整體流量了,如今的黃河上面遍布大壩水電站,不再危害黃河兩岸的人們,反而成為了人類灌溉良田的幫手。
但是同時我們也知道,黃河本身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黃沙在黃河的衝擊之下衝向下遊,根據相關的統計,每一年攜帶的黃沙就超過了整整16億噸,所以如何去治理黃河當中的黃沙,成為了一個非常緊迫的事情,因為這些黃沙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黃土高原之上,使得這一地區的水土流失的情況,非常的嚴重。
尤其是當到了夏季的時候,因為會有大規模的降雨,使得黃河的水量增加,衝擊的力度也不斷的增強,而黃土高原上面的土壤因為沒有植物紮根的原因,本身就比較的鬆軟,一到降雨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加的疏鬆,於是無數的泥沙全部都在水流的作用之下,進入了黃河當中,那個時候的黃河也是非常非常的渾濁。
但是,如今的黃河卻開始了變清澈了,當然這是人工治理的結果,首先我們在黃土高原上面開始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使得黃土高原上面的植被開始大規模的覆蓋,原本比較疏鬆的土壤,在植被的紮根作用之下,也開始變得緊緻起來,而且每當到了雨季的時候,這些植被往往也能夠吸收大量的雨水,以此用來改善黃土高原上面的土壤。
其次就是我們在黃河上面修建了大量的水電站和梯田,尤其是在中上遊地區,比較著名的三門峽和小浪底,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大壩進行攔截,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黃河的流量,同時大量的泥沙在這些大壩出被攔截了下來,反而不會再往下遊去,當然,這也使得我們每年都必須要從這些大壩的水底去掏出大量的黃沙來,以免造成相關的堵塞。
而隨著黃河水的逐漸變清澈,人們卻沒有發現河中的魚類增加,反而咋子種類和數量上面有一定的減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吧,魚類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和河水是否清澈的關係本不大,清澈的水也不一定適合魚類生存,就比如說黃河當中非常著名的黃河鯉魚,這種鯉魚的鰓部是非常的發達的,即使是在渾濁的河水當中,它們的魚鰓也能夠將泥沙過濾出來,同時因為泥沙當中本身也含有比較豐富的微量元素,所以反而對於魚類有著一定的好處。
當然,黃河當中的魚類種類和數量減少,這確實是事實,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大壩,這些大壩雖然保護了人類的安全,卻斷絕了很多魚類洄遊的路程,很多魚類都有洄遊的生性,他們往往都會洄遊,然後才會進行交配產卵,但是大壩直接阻斷了它們的道路,使得如今這些需要洄遊的魚類的繁殖出現了大規模的下降。
而除此之外,黃河當中有過度捕魚的情況出現,雖然每一年都會有大規模的放生魚苗的行動,但是很多都直接被捕撈了,而且黃河兩岸的工業化城市比較的多,大量的工業廢水都被排放進了黃河當中,所以黃河的水看著是便清澈了,但是水質是不是真的合格,這是看不出來的,所以還是多加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