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元素 19:23【門捷列夫很忙 5】

2020-11-26 騰訊網

門捷列夫很忙

化學學科涵蓋範圍極廣,為了更清晰明確地表現化學與人們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將表達的重點放在「元素」上。

《門捷列夫很忙》將以發明元素周期表的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為動畫形象,把看似觸不可及的各種元素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到一起。帶給觀眾對構成宇宙萬物、人體自身、乃至身邊每一件物品的元素的全新認識。

化學元素的神奇令人驚嘆。宇宙中75%的物質是氫,太陽每秒消耗掉6億噸氫,把它轉化為5.96億噸的氦,剩餘的400萬噸變成了能量向宇宙輻射,而我們的地球接收了其中的每秒1.76千克能量,便可以開枝散葉,繁衍生息。

空氣中的氮被科學家用來直接轉化為氨肥,從而養活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同時氮還會在關鍵時刻救你一命,因為它是硝酸甘油的有效成分。在提取氟的歷史進程中,眾多科學家屢敗屢戰,甚至獻出生命,才有了今天氟化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與舒適。遍布在我們身邊的巖石和沙土,它們的主要成分矽,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已知的118種元素構成了世間萬物。

我們很難看見它們真實的面貌,卻很熟悉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樣子;它們大部分都有毒,有些甚至害人不淺,卻又是生命誕生和繁衍、人類美好生活的塑造者;它們有的暴烈,有的安靜,卻又和諧共生,共同奏響了宇宙共鳴曲。

第五集

《門捷列夫很忙》第五集預告

在人類元素開發史中,有幾種元素對人類文明演進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碳從取暖冶煉的原料,發展到今天成為新型材料的大熱元素。

碳纖維、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這些充滿未來感的材料都是從其貌不揚的碳中發現的。鐵曾經大大推動了人類生產力的進步,今天,我們對鐵為什麼可以彎折塑形終於有了答案。

矽從沙子到玻璃到眼鏡到顯微鏡到望遠鏡這一系列的演進,對近現代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矽作為計算機等的主要材料,與人類的關係更加不可分離。

5集紀錄片

《門捷列夫很忙》

每晚19:23播出

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大型史詩級化學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CCTV-9 正在熱播!
    2020年6月17至21日,央視紀錄頻道每晚19點23分首播。同時在央視網,央視影音App在線播出或回看。也可在央視頻,學習強國,B站等網際網路平臺收看。第二集:四大天王1937年,一種新的化學元素——鎝,被發現,或者說被製造出來了。
  • CCTV大型史詩級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全部下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與中國化學會攜手打造關於門大爺的化學科學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門大爺的傳奇故事在這部紀錄片中才剛剛開始,這部紀錄片致敬門大爺以及所有為化學奉獻智慧和生命的科學家。金屬元素對人類生產力的推進產生了決定性作用。
  • 優化版門捷列夫很忙追劇專配習題1,追劇不白追,趕緊檢測一下吧
    化學作為一個學科,真正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到門捷列夫出場的時代,人們已經確定了多少種元素,從4到這個數字,人類探尋萬物本源的歷程,持續了2000年。門捷列夫也全力投入到元素規律的研究中來,據說門捷列夫從小就喜歡打牌,這次他把元素的名稱、性質和原子量等等製作成一套63張的7色撲克卡片,經常像個佔卜師一樣,擺弄他的牌陣,在一次俄國化學會的研討會上,門捷列夫用他的化學撲克牌展示了他的元素周期表,結果卻是招來了,包括他老師在內的一致抨擊,的確化學的研究成果應該出現在實驗室,怎麼可能出現在一堆撲克牌中呢,門捷列夫之所以偉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什麼
  • 【星夜讀】門捷列夫版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誕生的?
    雖然現代化學早就誕生,但那個時代人們對於元素的認識還是十分模糊的,原子量的精確測量也都是難題,這些問題都限制了人們對於元素整體關係的探索。對於元素周期表的研究,門捷列夫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元素周期表的演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智慧。
  • 致敬門大爺以及所有為化學奉獻智慧和生命的科學家的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央視紀錄頻道即將播出
    ·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這部致敬門大爺以及所有為化學奉獻智慧和生命的科學家的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由中央新影集團北京發現紀實傳媒有限公司承制,央視紀錄頻道首播。以門大爺為代表的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把元素們安排得井井有條,讓活潑的、懶惰的、「有毒」的元素各司其職,把人類伺候得舒舒服服。
  • 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19世紀俄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
    19世紀後半期,俄國自然科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湧現出一批傑出的科學家,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這些科學家的傑出代表1854年,他寫出第一篇化學論文;次年5月,他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大學畢業,並榮膺一枚金質獎章;8月,他在南部小城辛菲羅波爾的一所中學任教,就此開始了其化學研究的學術生涯。1856年5月,門捷列夫完成碩士論文,通過答辯,獲得物理化學碩士學位。3天後,他又順利通過任教資格答辯,並被批准任命為彼得堡大學化學教研室的副教授。
  • 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19世紀俄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
    19世紀後半期,俄國自然科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湧現出一批傑出的科學家,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這些科學家的傑出代表。1834年2月8日,門捷列夫出生在西伯利亞託博爾斯克市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
  • 誰發明了元素周期表?並非門捷列夫
    你知道誰發明了通過增加原子量,並根據其特性趨勢排布元素的元素周期表嗎? 如果你回答門捷列夫( Dmitri Mendeleev),則不正確。德米特裡·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在1869年3月6日在俄羅斯化學會的演講中介紹了他基於原子量增加的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雖然是第一個在科學界得到認可的元素周期表,但它並不是第一個。
  • 用科學擁抱後浪們 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
    從內容上,該片從有毒元素的威力以及它們的功用,講到對人類文明進程起到關鍵作用的碳、矽、鈾、鐵等元素的故事等等。但從風格,該片幽默風趣的解說、活潑動感的配樂,以及色彩豐富的畫面,都打破了人們對於科教紀錄片的常規印象。「科教紀錄片,其題材並非天然帶著故事性,也不是大熱的紀錄片種類。本人在自然科學領域也並不擅長,但當我想把這些科學知識告訴觀眾特別是年輕人時,我還是有著巨大的創作欲望和衝動。
  • 發現元素周期律卻無緣諾獎:是諾獎的損失還是門捷列夫的損失
    說起化學,你想到的可能是發現元素周期律並製作出來元素周期表的門捷列夫。門捷列夫成就巨大,有人稱他為最偉大的化學家。說起屬於化學家的榮譽,你可能想到的是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的地位很高,許多人認為這是化學界的最高榮譽。
  • 科技革命與人類文明演進
    ……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技術革命——鑽木取火。與發明弓箭相比,此後的人工取火是原始社會更重要的技術發明,人工取火技術的發明導致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技術革命。早在50萬年前,人類就開始使用天然火。然而能人工取火則要晚很多。
  • 門捷列夫版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誕生的?這得從打牌說起!
    最早體現出周期律的就是上圖這幾種元素。他立即注意到,按照原子量排列,原子量為7的鋰是當時的第二個元素,原子量為23的鈉是第九個元素,再往後,鉀是第十六,這些活潑的鹼金屬恰好每隔七個元素出現一次。比較類似的,鹼土家族也是一樣,滷素也是如此。
  • 「元素帝國」的無冕之王,憑啥玩轉世界?
    阿伏加德羅的思想光輝令門捷列夫的心裡亮堂了許多,那份清單同樣也對門捷列夫醞釀周期律產生了重要影響。元素周期表的誕生之路對於元素周期表的研究,門捷列夫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元素周期表的演進,凝聚了一代代科學家的智慧。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首次將元素定義為基本物質,並於1789年出版了第一個元素表。
  • 知乎元素之旅科普活動:一場與門捷列夫的世紀對話
    從門捷列夫版元素周期表的誕生起航門捷列夫從毫無頭緒的元素密林中發現規律那麼,門捷列夫版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誕生的?科普話題優秀回答者、《元素家族》專欄作者@魯超帶我們回溯了門捷列夫的「探索元素之旅」。寶石中可能有哪些致色元素?」「為什麼一些金屬元素在火焰中燃燒會有特定的顏色?而其他金屬元素沒有呢?」在圓桌下,不少網友對元素的色彩進行了解答。
  • 門捷列夫發明元素周期表,可惜未能拿到諾貝爾獎!
    門捷列夫為了完善表格,決定親自試驗,結果這一幹就是半年多,他已經收集到的關於元素氧化物組成這些材料收集了一大堆,然後深入的研究實驗測定,而且門捷列夫還搞清了好多元素的原子量,他發現的確有些與別人的結論是不相符的,那不是我錯了,就是你錯了,就這麼簡單。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學的基本定律之一,他是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的。當時,化學家一共知道63種元素。每一種元素都可以與其他物質和元素化合成幾十、幾百、甚至幾千種化合物。這些化學物質的性質,連續講幾個月都講不完。這也讓化學的研究陷入了迷茫。在這種情境下,門捷列夫開始思考:這些化學物質就沒有規律可循嗎?門捷列夫不相信元素間沒有規律,於是他下決心尋找。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在這種情境下,門捷列夫開始思考:這些化學物質就沒有規律可循嗎?門捷列夫不相信元素間沒有規律,於是他下決心尋找。當時,門捷列夫正在寫《化學原理》一書,可就在寫第二卷時,門捷列夫遇到了困難。這一卷主要是對化學元素進行描述。但是如何描述?它們究竟是以何種規律排列呢?門捷列夫百思不得其解。這回,門捷列夫決定暫停寫書,他開始一門心思尋找元素排列的規律。
  • 元素周期表150歲|門捷列夫做夢之前的35年硬核人生
    1869版元素周期表只是,在門捷列夫的時代,起碼有4名西歐化學家和1名美國化學家嘗試過相同的事情,但都只能整理到二三十個元素就難以為繼。為什麼是門捷列夫成功了?在1869年2月那個寒冷的俄國冬夜之前,哪些伏筆已經在人生中埋下,最終借著墨菲斯的力量顯現,給予念念不忘的問題一個爆發式的迴響?
  • 從人類文明演進看中國改革開放的必要性
    按照人們通常的認知,文明的演進是隨著社會實踐經驗的積累和人們所遭受挫折的總結而步步推進的。當前行動力缺失時,就需要通過較為激烈和明顯的變革去激發新動力。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這樣的歷史關鍵時期發生的一次劇烈的社會變革。
  • 元素表有過很多版本,為什麼只有門捷列夫的那張影響最為深遠
    元素周期表把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組成了一個相互聯繫的完整體系,簡單清晰卻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物質世界的內在規律。雖然我們將元素周期表的創造歸功於門捷列夫,但對於元素周期表的研究,門捷列夫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元素周期表的演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