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擁抱後浪們 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

2020-07-25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約150年前,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這舉動成為了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榮。但門捷列夫肯定沒想到的是,150年後,他會化身活潑的動畫形象出現在一部中國的紀錄片中,並帶領觀眾了解元素發現的歷史。

用科學擁抱後浪們 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

今年6月,科教類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該片以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的動畫形象為串聯,通過充滿趣味性的知識介紹,向廣大中國受眾普及化學基本知識。從內容上,該片從有毒元素的威力以及它們的功用,講到對人類文明進程起到關鍵作用的碳、矽、鈾、鐵等元素的故事等等。但從風格,該片幽默風趣的解說、活潑動感的配樂,以及色彩豐富的畫面,都打破了人們對於科教紀錄片的常規印象。

「科教紀錄片,其題材並非天然帶著故事性,也不是大熱的紀錄片種類。本人在自然科學領域也並不擅長,但當我想把這些科學知識告訴觀眾特別是年輕人時,我還是有著巨大的創作欲望和衝動。或許,我們國家未來的化學家,就出現在『門捷列夫』的觀眾之中。」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的總導演李金煒說到。

用科學擁抱後浪們 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

「文科」導演挖出的化學「冷知識」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有些打趣意味的俗語,似乎陪伴著80後、90後的學生時期。而導演李金煒的創作路徑,也跟這句話有著些許不謀而合。早在2018年,同樣由李金煒執導的紀錄片《我的牛頓教練》播出,該片聚焦於體育運動中的物理知識,在業界獲得不少好評。也正因此,才有了現在《門捷列夫很忙》的誕生。

「與『牛頓』同系列,但更成熟了一些。」在豆瓣上,就能看到這條網友對於《門捷列夫很忙》的評價。從物理到化學,從牛頓到門捷列夫,李金煒和其團隊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將這個系列延續了下去。而在未來,還將有一部關於數學的作品播出,完美吻合「數理化」的領域。

三百多年前,德國鍊金術士布蘭德曾在尿液中尋找黃金,陰差陽錯之中,他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化學元素——磷;而在中國明朝時期,開國皇帝朱元璋可以堪稱是「元素的周期列表之父」,正因他為祖孫取名時定下很多規矩,才有了現在如鈉、鎂、鋁、鈷、烯等生僻字……在《門捷列夫很忙》中,有著化學的「冷知識」,再配上趣味十足的解說和畫面,可謂刷新了觀眾的「知識點」。

能在自然科學領域中,輕易找出關於化學的有趣點,這需要一定的專業素養。但令人驚訝的是,李金煒確是一個十足的「文科」導演,跟「理科」完全不沾邊。李金煒也談到,前期的劇本創作在整個製作過程中,佔到了近一半的時間。李金煒也包攬了從前期的劇本,到實地拍攝,再到後期的配音的一系列工作。

「這個片子最大的難點,在腳本創作階段。我是個純文科生,上學時這些都是讓我崩潰的科目。」而片中那些有趣的化學知識,都來自這位「文科」導演。在寫劇本時,李金煒每天需查閱大量的資料,再把有意思的知識收集起來,去找相關專家核實,並弄懂其中確切的科學道理。「從物理到化學,再到數學,每一個學科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李金煒說到。

用科學擁抱後浪們 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

未來的化學家,或許在「門捷列夫」的觀眾中

在《門捷列夫很忙》中,細心的觀眾也許能發現,每集的故事中,一定會有「中國元素」的故事。不光是「明朝皇族取名卻創作了生僻字」的故事,還有「古代銀針驗毒遇蛋黃變黑」、以及「明長城是用糯米灰漿砌成的」等話題,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中與化學有關的趣聞。李金煒也談到,「中國元素」一直是他在創作此類紀錄片中非常重要的點。

而在創作的過程中,李金煒也有些許迷茫時刻。因為相比於當下大熱的美食紀錄片,科教類紀錄片不僅對於觀眾的門檻高,也缺乏先天的故事性和話題度,在行業內關注度並不高。「科教類紀錄片正處於這種狀態,我是為數不多去做科學類紀錄片的導演。我還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領域,這樣才能不斷提升片子的檔次,在國際上拿出亮眼的作品。」

用科學擁抱後浪們 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

在採訪中,李金煒談到一次與英國紀錄片公司交流的經歷,當時該公司正開展了一項從宇宙空間站來直播地球的活動。「我當時問他們,為什麼要做這個節目。他們說,『這也有商業方面的考慮,但說不準看電視的人,會成為下一個太空人。』我覺得,這也許是我們做科教紀錄片的意義吧。」

雖然在李金煒說來,《門捷列夫很忙》並不是大製作、大體量的紀錄片,在影視行業中,也屬於非常小眾和偏門的類型。「有可能中國未來偉大的化學家,出現在『門捷列夫』的觀眾之中呢?這也是我們對國家的科學教育,做出的微小貢獻。」

用科學擁抱後浪們 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焦點

  • 大型史詩級化學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CCTV-9 正在熱播!
    《門捷列夫很忙》正在熱播!
  • CCTV大型史詩級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全部下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與中國化學會攜手打造關於門大爺的化學科學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門大爺的傳奇故事在這部紀錄片中才剛剛開始,這部紀錄片致敬門大爺以及所有為化學奉獻智慧和生命的科學家。金屬元素對人類生產力的推進產生了決定性作用。
  • 致敬門大爺以及所有為化學奉獻智慧和生命的科學家的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央視紀錄頻道即將播出
    一時間,當時還很年輕的門大爺究竟是個科學瘋子還是個科學菜鳥的爭論甚囂塵上。這部致敬門大爺以及所有為化學奉獻智慧和生命的科學家的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由中央新影集團北京發現紀實傳媒有限公司承制,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 這部被封殺的紀錄片,我的年度最佳
    冒著被封號的風險,二凡還是想說一說,這部心目中年度最佳的紀錄片。紀錄片《大同》跟拍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市長耿彥波的日常生活,播出之後直接影響是什麼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為了生存,村民們會選擇去分揀垃圾?而垃圾處理廠的商人又是如何獲得暴利的?
  • 發明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門捷列夫竟然是間諜!他從法國偷了啥?
    門捷列夫弄出來的化學元素周期表 但你不會想到的是,門捷列夫竟然會是一個間諜,專門偷技術的那種。 筆者說這話自然不是張口就來的,根據俄羅斯對外情報局成立的100周年慶典上的信息,該情報局的現任局長謝爾蓋·納雷什金透露:門捷列夫是俄羅斯19世紀最出色的情報人員之一。 那麼這位偉大的化學家,作為情報人員到底竊取了什麼信息或者資料呢? 筆者也來給你說道一二。
  • 門捷列夫版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誕生的?這得從打牌說起!
    畢業之後他又前往巴黎和海德堡求學,在海德堡,他遇到了當時最富盛望的化學家本生,接觸了本生發明的分光鏡,天底下竟然有這麼神奇的東西,只要用它做一下光譜分析就會發現新元素!可惜的是,他並沒有跟本生處理好關係,後來雙方各執一詞,本生認為門捷列夫脾氣古怪,而門捷列夫則不喜歡本生實驗室裡難聞的煙霧。
  • 科學發明小故事,化學之父——門捷列夫
    門捷列夫之前接受的教育水平很差,加上中學畢業後又輟學一年,所以,在進入師範學院不久的第一學期考試中,全班28名學生中,門捷列夫名列第25名。但是,門捷列夫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決心奮起直追,刻苦努力。有一天清晨,門捷列夫起床後用冷水擦擦臉,只覺得腦袋沉重渾身無力,接著乾咳起來,憋的臉頰通紅。經過同學和醫生的不斷勸告,門捷列夫才答應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他依舊在病床上堅持學習。
  • 今年第一個爆款,這部紀錄片厲害了…
    今年第一個爆款,這部紀錄片厲害了… 2021-01-05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看看這部BBC頂級紀錄片
    還別說,真讓我扒到了一部超讚的BBC頂級紀錄片——《邏輯的樂趣》。邏輯理論並不難整部片並不長,只有1個小時。從不同的著名理論入手,告訴觀眾什麼是邏輯,邏輯有什麼作用,帶動觀眾感受和體驗邏輯的樂趣,非常適合用來啟蒙及反覆觀看,加深理解。紀錄片以三個邏輯學家和一個酒保的對話開始酒保問邏輯學家們:「你們仨都要啤酒嗎?」
  • 這部高分紀錄片,揭露人類50年前的欲望
    ---以下為紀錄片完整版 約45分鐘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這次,關於人類登月的謎底徹底被揭開。 而當這一切出現在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更顯得更加浪漫且意義深刻,它也太有價值被傳播。 從表達形式來說,歐陽自遠、劉欣慈、以及多位科學家親自為影片解說,大量詳實的歷史資料揭開登月真面目,包括一首又一首激昂的背景音樂,將人類登月表達的如泣如訴。
  • 這部紀錄片讓你重新認識巨星黴黴
    這部影片記錄了這位30歲女歌手的成長史。泰勒·斯威夫特以鄉村音樂出道,後轉型為流行歌手;她也可能是這一代中最為重要的美國詞曲作家和歌手。  專輯銷量突破5000萬、社交媒體上坐擁粉絲大軍,斯威夫特自己就是一個品牌。雖然自她從美國極端保守的鄉村音樂業中冉冉升起、成為青少年偶像起多年來,斯威夫特一直被告誡不要透露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冒犯到潛在的粉絲們。
  • 因為這個封面,還是忍不住想要推這部超高分紀錄片
    好的,請看今天的頭條,由同樣愛貓的柚子推薦。當然,她寫的第一段請無視。紀錄片巧妙地利用一隻受傷的母獅進行切入,這隻母獅一隻腿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但同時她又要撫養她的三個孩子們。僅憑她一己之力是無法補到獵物的。
  • 送你一份紀錄片大餐!
    別急,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8部優秀科普紀錄片,即使不能出門,小夥伴們也要多多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1、《生命》《Life》(生命)是2009年由BBC製作的十集紀錄片。這部影片講述了地球上的各種生命形式,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脊椎動物,幾乎包含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種類。這部片子製作共耗時四年,全部以高清方式攝製。
  • 航空公司後浪們
    航空公司後浪們!今年的浪很熱。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民航發展大潮中曾湧起過多少浪潮,那麼民航業前浪們如何,後浪們又會怎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究竟是前浪繼續引領潮流,是中浪還後來居上,還是後浪開始奔湧!
  • 看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看完這部紀錄片就懂了鏡頭前下的泰勒。去年雙十一期間,借著「貓晚」(「天貓雙11狂歡夜」晚會)表演的機會,「黴黴」泰勒·斯威夫特在廣州舉辦了粉絲見面會,可惜能入場的只是少部分幸運兒,多少人在體育中心外假裝「同場」。幸好,Netflix(網飛)1月31日推出的紀錄片《泰勒·斯威夫特:美國小姐》,為粉絲和路人提供了一個了解私底下「黴黴」的窗口。
  • 這部紀錄片可以一看
    這部紀錄片由導演Greg Kohs拍攝,早在4月21日就在美國翠貝卡電影節上進行了小範圍點映,反響不錯。《AlphaGo》還有個專門的網站,裡面對於這部紀錄片是這樣介紹的:  「圍棋棋局數不勝數,甚至多過宇宙中的原子數量,這種古老的中國遊戲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對人工智慧的巨大挑戰。2016年3月9日,圍棋世界和人工智慧在韓國正面對決,通過五局決出勝負。
  • 中國這部紀錄片,在全世界「刷屏」!國外視頻網站製片人都極力好評!
    三年後,當韓國民眾在視頻網站看到央視的紀錄片《輝煌中國》時,中國的發展速度讓他們中的很多人再次讚嘆不已。韓國紀錄片《超級中國》製片人樸先生第一時間在視頻網站上看完了6集《輝煌中國》,他說三年前的《超級中國》給韓國人介紹了中國的發展潛力和剛剛起步的中國夢,那麼三年後的這部《輝煌中國》則給韓國人展示的是中國發展實力和中國人圓夢過程
  • 這部紀錄片超燃
    這部紀錄片超燃 2021-01-10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部8.5的高分紀錄片將刷新你的認知!
    這部8.5的高分紀錄片將刷新你的認知! 說來有些羞恥,小時候的婆婆非常幼稚,特別擔心死亡到來,儘管當時才剛出生五六年,那時候最害怕的不是肉體的灰飛煙滅,而是靈魂、記憶的飄散,幻想從「活幾年」變成了「多活幾次」,於是一直有這種問題:媽你能不能把我吞下去重新生一次?
  • 這部養眼的紀錄片,每一幀都是一張壁紙,這才是美麗中國
    這部影片來頭很大,是2019北京世園會出品的十集大型自然類紀錄片,叫做《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要知道北京世園會可是未來十年內最高級別的博覽會,實力雄厚。國內這麼大型的自然類紀錄片你能說得出來嗎?可以說近十年都沒有人拍過這類題材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