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Biology:研究揭示肥胖與睡眠缺失之間的關係

2021-01-11 生物谷

2020年4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熬夜會讓你發胖嗎?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質量差與肥胖風險的增加有關,因為睡眠質量差會放鬆對食慾的調節,進而導致更多的卡路裡攝取。

 

但本周發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種反應的方向可能實際上是顛倒了。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和內華達大學裡諾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對線蟲進行的研究中發現:並不是睡眠不足導致肥胖,而是體重過重會導致睡眠不足。

"我們認為,睡眠是身體在能量水平下降的環境中試圖保存能量的一種功能。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某人禁食一天,我們會預測他可能會犯困,因為它的能量儲存會被消耗殆盡,"研究的共同作者David Raizen博士說。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Raizen強調,雖然這些在線蟲中的發現不一定能夠直接轉化為臨床結論,但C.elegans提供了一個研究哺乳動物睡眠機制的良好模型。像所有其他有神經系統的動物一樣,線蟲是需要睡眠的。但與人類不同的是,人類擁有複雜的神經迴路,很難研究,而C. elegans只有302個神經元,而且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其中的一個神經元是睡眠調節器。 

在人類中,急性睡眠中斷會導致食慾和胰島素抵抗的增加,長期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更容易出現肥胖和糖尿病。此外,在人類、大鼠、果蠅和蠕蟲中,飢餓也被證明會影響睡眠,這表明睡眠至少部分受營養供應的調節。然而,睡眠和飲食之間的協同作用方式一直不清楚。 

「此前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和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等之間存在有聯繫,但目前還不清楚睡眠不足是否導致了肥胖的發生。另一方面,也許肥胖反過來導致了睡眠不足的產生,"研究的共同作者、內華達大學裡諾分校生物學副教授Alexander van der Linden博士說。 

為了研究新陳代謝和睡眠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對線蟲進行了基因改造,將控制睡眠的神經元 "關閉"。結果表明,這些突變體線蟲仍然可以進食、呼吸和繁殖,但它們失去了睡眠的能力。隨著這個神經元被關閉,研究人員看到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嚴重下降。


"這表明,睡眠是為了節約能量;實際上並沒有造成能量的流失,"Raizen解釋道。(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Researchers identify link between obesity and sleep loss in worms原始出處:

Jeremy J. Grubbs et al,

A salt-induced kinase is required for the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sleep, PLOS Biology

(2020).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0220

相關焦點

  • 首次數據支撐:碎片化睡眠危害大,會引發慢性炎症和動脈硬化
    據世衛組織調查,在世界範圍內約三分之一的人有睡眠障礙,我國有各類睡眠障礙的人更是高達38.2%,可以說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存在睡眠問題。最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首次有數據揭示了碎片化睡眠與慢性炎症和動脈硬化的相關性。夜間睡眠中斷和動脈堵塞往往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悄悄出現。
  • 中國科學家揭示肥胖性心肌病線粒體自噬調控新機制
    肥胖已成為全世界範圍的流行病。肥胖的發病率不斷增長,並且被認為是癌症等慢性病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險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肥胖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特別是冠心病、心衰和房顫。
  • 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科學期刊《細胞》:研究表明,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但是,對於肥胖和癌症之間相互作用的詳細過程,依然還不清楚。如今,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答案:高脂肪飲食導致的肥胖,使癌細胞在與免疫細胞爭奪代謝「燃料」的戰鬥中勝出。
  • PLOS GENETICS | 河北農大王海燕教授團隊在小麥病程相關蛋白抗葉銹病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小麥病程相關蛋白TaPR1和TaTLP1的相互作用,並明確二者的互作增強了小麥對葉鏽菌的抗性。本研究藉助GFP-Trap和質譜分析(MS)技術發現TaPR1和TaTLP1二者相互作用,利用qPCR技術檢測二者同時被葉鏽菌誘導高表達,且表達模式相同;利用酵母雙雜交技術(Y2H)、雙分子螢光互補(BiFC)、共定位(co-localization)和共免疫沉澱技術(CoIP)進一步證實了TaTLP1與TaPR1之間的互作關係。
  • 研究揭示肥胖患者中穀氨醯胺促進炎症發生
    研究揭示肥胖患者中穀氨醯胺促進炎症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0 15:48:38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Mikael Rydén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在肥胖患者中,穀氨醯胺與人類白色脂肪組織的炎症有關。
  • PLOS Biology|果蠅壽命期的相關的基因
    原文: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
  •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20:42:43 美國希望之城綜合癌症中心Hua Yu、Saul Priceman、Chunyan Zh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STAT3
  • Plos Biology|王曉群/吳倩建立血管化類腦器官培養新體系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長期致力於腦的發育與功能的研究,近年來,該課題組對於人大腦皮層胚胎發育期間細胞類型與細胞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並揭示了人腦神經元在胚胎發育期快速增長並產生溝回的調控機制 (Liuet al.,2017; Zhong et al.,2018)。
  • 5項研究盤點:宮內環境,後代肥胖和糖尿病
    分娩類型和產後相關因素:包括分娩類型,出生時體重,母乳餵養,生長速度,睡眠時間等十種因素。 從研究證據強度來看,其中母親肥胖、低出生體重,2歲內體重的快速增長對後代肥胖影響是最強的。
  • 衰老、飲食誘導肥胖和代謝性疾病之間的聯繫
    來源: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的一個合作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肥胖、衰老、端粒長度和代謝性疾病之間的聯繫。最近的研究也顯示了肥胖引起的代謝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與衰老細胞的積累之間的聯繫,衰老細胞進入了不可逆轉的增殖停滯狀態,細胞衰老可能是由於幹細胞過度分裂導致端粒縮短所致。目前還不清楚過度餵養和肥胖是如何與細胞衰老機制聯繫在一起。
  • 研究發現脂肪前體細胞分化命運的重要調控機制
    1月1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時玉舫/王瑩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題為Scd1 controls de novo beige fat biogenesis through succinate-dependent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complex II 的研究論文
  • 抑鬱小鼠外周血和大腦之間端粒長度的反向變化
    最後,我們發現小鼠的POMCARHVTA環路的光抑制增加了小鼠的體重和食物攝入量,減少了小鼠在慢性約束應激下的抑鬱樣行為和快感缺失。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確定了一種新型神經迴路,可調節應激反應中的進食和情緒。
  • JBC:新研究揭示肥胖小鼠脂肪組織巨噬細胞產生的重要機制
    2018年4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眾所周知,肥胖誘導的慢性炎症與代謝疾病的發生存在關聯。之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高脂飲食餵養的情況下小鼠體內激活的巨噬細胞會增多,其中包括CD11c陽性的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這種情況的出現會促進胰島素抵抗。
  • BMC Biology | 近期研究精選
    sap-outbound-id=0000009444:1:21303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sm7ZaOOkYJvp6AVBSorFqg 從金色死亡細菌的發現到海星研究,本月BMC Biology 的內容涵蓋十分廣泛。
  • 肥胖讓癌症更危險!新發現揭示脂肪促進癌細胞轉移的原因
    在近期發表於《科學》子刊Scientific Advances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揭示了肥胖、脂肪組織和癌細胞轉移之間的一種聯繫,從而為遏制癌細胞轉移指出了新的方向。▲分析和比較瘦小鼠和胖小鼠的乳腺ECM(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這些變化與腫瘤有什麼關係呢
  • 人才強校 | 陳耀星教授團隊在褪黑激素改善睡眠不足誘導腸道炎症...
    本網訊 動物醫學院基礎獸醫學系神經生物學實驗室陳耀星教授團隊在褪黑激素改善睡眠不足誘導腸道炎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日前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松果體研究雜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IF=11.613),題為:《褪黑激素在睡眠剝奪誘導小鼠腸道屏障功能障礙中的作用
  •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為何會引發「猝死」?
    近年的研究揭示ROS參與細胞正常的生理過程,與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密切相關。 「不同刺激誘導細胞產生的內源性ROS可作為第二信使,通過改變氧化還原狀態調節增殖、分化和凋亡相關信號轉導通路中多種靶分子的活性,最終決定細胞的命運。
  •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任芳言):當古人還在打獵、為食物發愁時,他們的基因已經開始變化——總有一些人能囤積更多脂肪,或者更易於從牛奶中獲得營養
  • 研究人員揭示耗竭CD8T細胞的發育生物學
    研究人員揭示耗竭CD8T細胞的發育生物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4 12:49:48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