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一覺睡到自然醒當然使人愉悅,但當代很多人會出現睡眠障礙。據世衛組織調查,在世界範圍內約三分之一的人有睡眠障礙,我國有各類睡眠障礙的人更是高達38.2%,可以說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存在睡眠問題。最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首次有數據揭示了碎片化睡眠與慢性炎症和動脈硬化的相關性。
夜間睡眠中斷和動脈堵塞往往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悄悄出現。雖然這兩種疾病看起來似乎毫不相關,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一項新研究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它們實際上在病理上是相互交織的。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睡眠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夜間碎片化睡眠會導致脂肪動脈斑塊的形成,也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起致命的心臟病。
研究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馬修·沃克(Matthew Walker)表示:「我們發現,零碎的睡眠與貫穿血流的慢性循環炎症有著獨特的聯繫,而慢性循環炎症又與大量的冠狀動脈斑塊有關。」。
這項在6月4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雜誌上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關鍵危險因素,心血管疾病是美國人的頭號殺手,導致每周約12000人死亡,而在美國COVID-19大流行期間,平均每天有1000人死亡,這與和心血管疾病的致死人數很接近。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沃克人類睡眠科學中心(Walker’s Center for Human Sleep Science)的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拉斐爾·瓦拉特(Raphael Vallat)「據我們所知,這些數據首次將人類的碎片化睡眠、炎症和動脈粥樣硬化聯繫起來。」
已知的人類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包括飲食不良、缺乏鍛鍊、肥胖、高血壓和吸菸。通過統計建模,研究人員使用一個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多民族研究」的國家數據集,分析了1600多名中老年人的診斷數據。為了分離睡眠質量對心臟健康的影響,該研究對年齡、種族、性別、體重指數、睡眠障礙、血壓和吸菸等高危行為進行了控制。
按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CAC類別)劃分的參與者特徵。
研究人員隨後跟蹤了研究參與者的結果,分析了他們的血液測試、他們的鈣評分(測量斑塊的集聚),以及幾種不同的睡眠指標,包括一周的腕錶評估睡眠情況,以及一個晚上在睡眠實驗室測量的腦電波信號。最終結果清楚地表明,睡眠模式紊亂與高濃度的循環炎症因子,特別是白細胞(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有關,它們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因素。
在揭示這種與慢性炎症的聯繫時,研究結果表明,一個缺失的中間因素(慢性炎症)正在促成睡眠碎片和血管硬化之間的因果關係。瓦拉特補充說,「事實上,人類的這些關聯性結果反映了最近的數據,即實驗性操縱小鼠睡眠中斷會導致循環炎症水平升高,從而導致齧齒動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該圖揭示了碎片化睡眠與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加之間存在的顯著相關性,從而預測較高的CAC評分。碎片化睡眠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聯繫在一定程度上受中性粒細胞升高的影響所決定的。
研究人員說,這項發現通過慢性炎症將睡眠不良與動脈粥樣硬化聯繫起來,對公共健康有重大意義。例如,動脈粥樣硬化通常始於成年早期。不幸的是,這一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不會被注意到,直中老年時,斑塊積聚突然阻止了動脈血流向心臟、肺、大腦或其他器官,因此被稱為「無聲殺手」。
沃克實驗室的博士生、該研究合著者維約瑪·沙阿(Vyoma Shah)說:「這種疾病的隱伏本質要求我們注意睡眠自己的衛生,甚至在邁入中年之前就要如此。」。
沙阿表示說:「為了更準確地衡量一個人的睡眠質量,建議使用臨床級的睡眠跟蹤器,因為研究發現,人們對自己睡眠的主觀評價並不可靠。如果你用客觀的方法來跟蹤你的睡眠模式,就像跟蹤你的體重、血壓或膽固醇一樣,你可能會改變你的睡眠習慣,從而對以後的生活健康產生明顯的影響。」
沃克表示:「隨著慢性炎症逐漸成為連接睡眠不良與心血管疾病的橋梁,有必要探討其在許多其他疾病中的作用。碎片化睡眠和慢性炎症之間的聯繫可能不僅限於心臟病,還可能包括精神健康和神經系統疾病,如抑鬱症和老年痴呆症。」
提高睡眠質量的小貼士
保持規律的睡眠,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
作為每晚放鬆的一部分,睡前最後一個小時不要看電腦、智慧型手機和電視屏幕,把手機和其他數碼設備放在臥室外面。
白天進行一些體育鍛鍊。
在上午的時候沐浴在陽光下。
晚上避免使用如咖啡因的興奮劑和如酒精的鎮靜劑。
如果你睡不著,就起床在臥室之外的地方做一些放鬆的活動,比如在昏暗的燈光下閱讀。在有困意再上床睡覺。
如果你知道你打鼾很嚴重或白天感到非常疲勞疲勞,就檢查一下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如果你正在經歷失眠,請諮詢你的醫生,並詢問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CBTI)。
參考: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disrupted-cardiovascular-disease-inflammation.html
【2】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0726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