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山火後患無窮!接近700種生物消失,全球氣候迎來大挑戰

2021-01-11 俗夫論科學

前段時間,有人將2020年稱為「災難年」,並總結了過去的經驗,得出這樣的一句結論:「庚子年,災難多」。在網絡上,甚至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今年確定是2020而不是2012。眾所周知,傳說有預知能力的瑪雅人曾提出2012年世界末日論,那一年12月21日是地球最後的一天,這天過後,太陽不會出來,在漆黑的世界中,火山、地震、海嘯以及病毒等災難接踵而來,覆滅人類文明。2020年剛剛才開端2個月,戰爭、病毒、地震等災難已出現,再加上網絡上的某些謠言,形成了一種壓迫的氣氛,讓人喘不過氣來。

對此,有明白事理的人站了出來,澄清事實,這些災難以及變化都是常見的情況而已,並不能代表什麼。比如新型冠狀病毒不是2020才出現,最早發現它的時間是2019年11月中旬,只不過待到2020年才全面爆發而已,世界衛生組織還為之取名COVID—2019以證清白(這裡2019即指病毒出現的時間),所以網友們不應因某個年份而產生絕望、杞人憂天的情感。

相信關注媒體新聞的朋友們都知道澳洲山火事件,它始於2019年7月。這個時期,太陽直射點開始南移,南半球慢慢地進入夏天,降雨量減少,氣候也變得異常乾燥。本來在夏天澳洲利亞出現山火,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去年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頻發出現,澳洲也迎來了有記錄以來最為乾旱的季節。山火一觸即發,一發而不可收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情景再次上演。

此次山火到底有多嚴重?根據《自然氣候變化》的調查數據表面,在熊熊山火的燃燒下,澳洲有接近五分之一的森林被燒毀,禍及面積接超過1030萬公頃。從衛星所拍攝到的照片可以看到,澳洲幾乎被大火散發的濃煙所覆蓋,火光在煙霧中冒現,似乎一頭從地獄中掙脫而來的惡魔,無情地毀滅這片大地。

最為嚴重的是,有數據表明,超過10億隻動物在此場火災中喪生,這對於澳洲生物多樣性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科學家從所得的數據中進行了粗布的估算,認為這次山火至少會導致700多種生物滅絕,這僅僅是指昆蟲種屬的,其餘種屬的生物情況如何,還有待作進一步的調查。

另外,大火燃燒了植物,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如澳洲山火如此大規模的火災事故,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自然不會在少數。根據歐洲哥白尼大氣服務中心檢測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澳洲山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重量達到4噸。而山火是在2月才被撲滅的,因而其數量絕對超乎人們的想像。美國宇航局(簡稱NASA)所公布的結果更是讓澳洲雪上加霜,稱大火所造成的汙染物先回圍繞地球一圈,最終還會回到事發點。屆時會對澳洲產生何種危害,那就難以估計了。

所以,災難並不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發生的,引發災難的元素有很多,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千萬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謠言所欺騙。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種看法?不妨留言告知。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是一場全球騙局?第6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
    末日鍾其實就是一種災難指標,它是綜合了全球核武擴張、氣候變遷、以及新科技威脅所做出的一種評估。但是想不到才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卻說,氣候暖化只是一場騙局而已,川普的激進言論引發了專家們的強烈不安。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感覺的到全球氣候近幾年變得相當異常,年均溫幾乎一年比一年還要熱,全球的氣象單位更是同一時間指出,2016年已經是氣象史上最熱的一年。
  • 26億年前,地球迎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99%的生命因環境變化消失
    因為2020年的開年相對來說過於「魔幻」,於是,很多朋友都在擔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即將要出現,以及人類就要迎來了「世界末日」等問題。當然,這種擔心是多慮的,因為除非是小行星撞地球、黃石火山爆發等災難突然出現,人類才會迎來「世界末日」。
  • 澳洲珊瑚裸尾鼠滅絕--首個因人為引起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環境局於2月19日宣布,棲息於大堡礁附近一帶的珊瑚裸尾鼠正式確認絕種,成為全球首種證實因氣候轉變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有學者表示,海平面上升,棲息地出現極高水位和破壞性風暴潮頻發,這些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導致其滅絕的根本原因。據2016年一份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令珊瑚裸尾鼠10年間,失去97%的棲息地。
  • 西班牙《國家報》:氣候問題是全球最大挑戰之一
    他在這本描述生存風險的書中寫道:「很少有人意識到當今的核戰爭威脅比冷戰時期多數時候要大得多。氣候變化否定論目前仍是普遍令人無法接受的。」他認為,目前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找到一種不令人們恐慌的方式來傳播史蒂芬·霍金的說法:眼下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危險的時刻。被視為《巴黎協定》設計者之一的法國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特雷莎·裡貝拉對全球風險水平的認識顯然很深。
  • 氣候變遷威脅25%世界自然遺產,復活節島摩艾像恐消失
    從緩慢下沉的威尼斯到大範圍漂白的澳洲大堡礁,氣候變遷正重重地影響全世界的重要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全球約有超過1000個世界文化遺產,但若是全球氣溫持續升高,有些世界遺產就會遭到破壞,甚至直接消失。
  • 澳洲粉紅湖完全變白!又一個童話般的景點消失
    上帝簡直太偏愛澳洲了!從溫暖海洋到狂野沙漠,從摩登都市到原始風情,從考拉的家鄉到企鵝的聚集地......還私藏了三個像鑽石般閃耀的粉色湖泊,驚嘆了無數少女的心!另外,在開礦採鹽的同時,澳洲人也在湖中修了很多鐵路和公路,以方便鹽的運輸。這些人工建築也在另一方面,減緩或切斷了Pink lake 活水的流入,湖泊中新鹽分的輸入也變得越來越少......
  • 英媒析巨型野獸消失之謎:氣候變化還是人為屠殺?
    他們在地球上生活了數百萬年,卻最終在歷史的潮流中消失匿跡。作為古生物學最吸引人的未解之謎之一,巨型動物消失現象將成為本周牛津大學會議上的探討核心。與會代表將就「是什麼原因殺死了地球上的巨型動物」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會議的組織者之一,牛津大學生態學教授Yadvinder Malhi 說:「像大地懶、大樹懶、雕齒獸和犰狳這樣的生物,大約10000年前在北美和南美消失。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植物開花、青蛙產卵提早,珊瑚礁大規模白化,多種生物瀕臨滅絕威脅.....多姿多彩的世界正面臨嚴峻挑戰。據專家估計,由於人類的活動和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正在以相當於正常水平一千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
  • 北極氣候大變,我們低估了冰川融化速度,2030年或迎來無冰之夏!
    北極氣候大變,我們低估了冰川融化速度,2030年或迎來無冰之夏!未曾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今年氣候的巨變導致北極環境出現巨大的反轉,原本全是冰封的海洋,如今都有了融化的痕跡。英國科學家調查北極發現,12.7萬年前的冰川有了融化的痕跡,北極未來的形勢並不樂觀,有可能會有更大的損失。甚至有科學家預測,到了2035年,北極或將迎來一場無冰之夏,無冰的北極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北極了,就連北極熊也要瀕臨滅絕的邊緣。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 聯合國稱中美責任重大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 澳洲大堡礁面臨「滅頂之災」
    然而,美麗的大堡礁面臨著多重生存挑戰,不排除消失的可能性。目前大堡礁的未來面臨的最大的生存威脅是氣候變化。今年早些時間公布的研究顯示,全球大多數珊瑚品種都無法在全球升溫1.5攝氏度之後倖存。其原因是:水溫升高會導致海藻大量死亡,使珊瑚的締造者珊瑚蟲失去食物及色彩來源;另外,溫度上升還會使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增加海水酸性,這種海水會有更強的溶解珊瑚骨骼的能力。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全球氣候變化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人類對煤炭和石油等碳基能源的大規模使用在滿足各種需求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全球性氣候變化不斷逼近地球承載能力的邊界。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中國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我們無疑要為明天人類的生存承擔起責任。
  • 第四紀生物大滅絕事件與人類密切相關,我們應該引起怎樣的深思
    從4.4億年奧陶紀第一次生命大滅絕開始到6500萬年的恐龍滅絕,地球的生命在一次次的毀滅性打擊中艱難發展,每一次的生物大滅絕都是生命的一次升華,目的可能就是最終誕生智慧生命——人類。而恐龍這種龐然大物的統治時代結束之後,為哺乳動物和人類的出現打開了大門,從此哺乳動物迎來了大發展。
  •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 2020-01-16 03:08:15 責任編輯:葉攀 2020年01月16日 03:08 來源:新京報參與互動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
  • 澳洲巨型動物為什麼會滅絕?答案找到了!
    其實就在50000年前,澳洲大陸上還充斥著各種巨獸,但是它們在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紛紛消失,給人類留下了謎團!圖註:被海洋包圍的澳大利亞,圖片來自網絡圖註:今天澳洲最大的動物——大紅袋鼠,圖片來自網絡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突破性研究中,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造成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的原因。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因為疫情前的狀態是這樣的:我們使用的能源,85%都來自化石燃料,每年有700萬人因為空氣汙染而縮短壽命。如果延續疫情前的常態,那麼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逐步升高3.2°C-3.5°C,地球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不斷退化、數量眾多的物種面臨滅絕的風險。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澳大利亞的氣候特點【了解澳洲】
    因為澳大利亞被海洋圍繞,又位於赤道附近,所以氣候比較複雜。不過總體上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是偏溫暖的。澳洲北部屬於熱帶地區,由於靠近赤道,氣溫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而且日夜溫差明顯。澳大利亞內陸夏季的溫度,不低於撒哈拉沙漠,中部的斯丟阿特是大洋洲最熱的地方,溫度最高可達55℃。南部屬於溫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因為澳洲的地理位置跟我們國家相對,雖然時差與中國只有2-3小時,但是季節卻完全相反。
  • 已燒毀1170多萬公頃,澳洲野火第6個月迎來暴雨,但或不是好事
    從2019年9月至今,可以說已經過了完整的5個月時間了,而2月就是經歷的第6個月,根據2月8日不少科學報告在發布,澳大利亞主要的「野火場地」東海岸,終於迎來了一場多年來罕見的「暴雨」,這真的是讓澳大利亞「欣喜若狂」,終於可以緩解下這一直破壞強,持續時間長的野火,並且還緩解了兩個州的乾旱問題。澳洲野火緩解,洪水預警出現所以說,這是2月以來澳洲迎來的最好消息。
  • 《澳洲最大櫻桃出口商之一——Reid Fruits迎來豐收季》
    有句話說,全球車釐子口感最好的在澳洲,而澳洲車釐子口感最好的在塔斯馬尼亞。時至11月末,塔斯馬尼亞車釐子即將迎來上市季,而Reid Fruits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澳洲果園之一,今年將一如既往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品質優異的塔斯馬尼亞車釐子。澳洲百年果園,匠心傳承Reid Fruits始創於1856年,最早以個大味甜的塔州蘋果而聞名全球。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窗口,北極海冰的氣候效應一直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近些年,有關國家競相開展北極海冰研究,以預測北極生態系統的變化、評估變化趨勢並制定相關對策。而我國研究人員近期也對此做出了獨創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