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追兇:這顆恆星慘遭「剝皮」

2020-10-12 牧夫天文

周一 · 知古通今|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原作者:Rafi Letzter

翻譯:張宇辰

校對: 王婧彧 王茸 張硯斌 楊伯順

審閱:牧夫校對組

美編:徐⑨坤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仙后座A是一顆「被剝離」的超新星遺蹟,它實際上可能是在兩顆超新星的快速演替中形成的。

圖片來源: NASA/CXC/SAO CC BY

當一顆巨型恆星死亡時,它的「內臟」被炸向太空。但在這顆星爆炸之前,某個小偷就已經偷走了它的「皮膚」(由膨脹的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現在,天體物理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罪魁禍首: 另一顆在附近爆炸的恆星。

超新星在太空中相當常見。大多數非常大的恆星會以爆炸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當它們死亡時,熱氣體雲會在太空中擴散。這些雲裡充滿了在恆星腹部的核反應中融合而成的重原子。但通常雲裡也有氫——最初聚變為氦以啟動恆星內部核反應的元素。這些簡單的單質子原子留在恆星的外層,那裡的壓力和溫度不足以使它們聚變為更重的元素。換句話說,它是未用過的燃料。然而有時,那層「皮膚」會消失。通常,來自附近恆星的引力會將氫的外殼剝離,比如同一雙星系統中的伴星。然而,有時我們並不清楚富含氫的「皮膚」都去了哪裡。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超新星殘骸仙后座A (Cas A)的「皮膚」去了哪裡都是個謎,但現在我們知道了。

在一篇新論文中,研究人員設想了一種可以產生像仙后座A這樣「被剝皮」的單顆超新星的情形。就像大多數失去「皮膚」的超新星一樣,它們的故事開始於兩顆在緊密的雙星軌道上圍繞著彼此的兄弟恆星。重要的是,這兩個兄弟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以幾乎相同的質量出生。理所當然,這兩顆恆星也會存活差不多同樣長的時間。在年老時,它們會變成膨脹的紅巨星,在短時間內相繼死亡,一個接一個。

如果仙后座A的兄弟星率先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那麼這顆超新星就會對還處於紅巨星階段的仙后座A進行強力噴射,不久後仙后座A也將以同種方式結束生命。

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引力波發現(OzGrav)ARC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員模擬了這一過程。

模擬超新星爆炸剝去恆星外層的快照

圖片來源: Ryosuke Hirai

他們的模擬顯示,只要這兩顆恆星的軌道非常接近,在第一次超新星爆發時,另一顆恆星50%到90%的氫外殼就會被炸毀。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OzGrav天體物理學家Ryosuke Hirai在一份聲明中說:「這足以讓雙星系統中的第二顆超新星變成一顆「被奪去外殼的」超新星,證實了我們提出的假設。」

第一個超新星爆炸也有可能僅僅撕裂它的兄弟恆星的一部分外殼,導致其處於不穩定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不穩定性導致更多的氫在恆星變成超新星之前被排出。模擬顯示,這顆恆星的反應就像被獵槍擊中一樣,在死亡之前會抽搐並失去燃料。

研究人員寫道,發生這種類型的恆星死亡是極其罕見的——只發生在0.35%到1%的超新星中。

雖然這一假設還沒有得到證實,但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適用於另外兩顆已知的超新星:RX J1713.7-3946和G11.2-0.3。

但仙后座A是最令人興奮的例子。原因很簡單,模擬預測在第一個超新星爆炸中丟失的外殼應該還有跡可循:那是在遠離超新星殘骸30到300光年的太空中飄蕩的一股富氫氣體。就仙后座A而言,這股氣體已經被找到——科學家在距離它只有50光年處發現了氫外殼的遺蹟,這精確地符合模型的預測。

Reference:

https://www.space.com/cassiopeia-a-skinned-supernova.html

————— END —————

版面編排:徐⑨坤

責任編輯:楊伯順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科普不易,各位老爺賞點飯錢吧~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銀河? 彩虹?

Credit & Copyright: Michael Goh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比宇宙年齡還要大的恆星!這顆恆星是怎麼誕生的?
    在我們的認知裡,宇宙是一切的起源,這本來是沒有錯的,但是科學家們在銀河系發現的一顆恆星卻引起了巨大的爭端!原來,這顆名叫瑪士撒拉星的恆星已經存在了160億年左右,而我們根據科學家們的推算,我們的宇宙從誕生到現在也才只有138億年,怎麼會有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要大呢?
  • 《白夜追兇》——「白夜」犯罪宇宙的全解析
    盤點#白夜追兇#「白夜」犯罪宇宙——全解析,當關宏峰睜開眼時,他知道自己作為長豐刑偵支隊隊長的生活到頭了。他在一個陌生的民屋內醒來,手裡握著一把尖刀,而且間屋子的主人和他的四個家人躺在血泊之中。這一天是二月十三日,震驚整個青島市的213滅門案把關宏峰、關宏宇這對孿生兄弟變成了日夜交替出現在城市裡的清道夫。剷除罪惡,白夜追兇,這是編劇指紋用小說和劇本構造的犯罪世界。把餓得太久的國內觀眾吊足胃口。白夜追劇可是距離上次更新一等就是三年,津港市不太平,隔三差五就有大案要案。當然不能全指望關家兄弟倆。
  • 139億歲的瑪土撒拉星,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比宇宙還古老的恆星 距離地球190光年的天秤座,存在一顆十分奇怪的恆星:「HD 140283」,它也被稱為瑪土撒拉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恆星之一,這顆恆星的年齡在139億年左右,而宇宙的年齡僅為138億年,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 宇宙138億歲,這顆恆星160億歲,科學家:這就是平行宇宙的證據!
    這不會是別的宇宙穿越過來的恆星嗎?HD 140283位置當然除了這個因素以外,還有一個更吸引科學家的指標,就是它超低的金屬含量,因為根據現代恆星演化模型,可以根據這顆恆星光譜中的金屬含量推算出這顆恆星的年齡。
  • 科學家發現,這顆恆星比宇宙還古老!真的有平行宇宙嗎?
    如果按照138億歲來計算的話,宇宙中任何一顆星球的年齡應該都小於138億歲。大量的事實也證明這點。如我們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6億年,太陽的年齡大約是50億年,而銀河系大約是80億年。 然而,歐洲航天局就表示曾經發現一顆恆星,其年齡竟然高達160億年,它比宇宙年齡還超出了22億年,這就讓人迷惑不解了,這顆恆星到底是從何而來?又是怎麼誕生的呢?
  • 這顆恆星成功了
    這幅藝術家的插圖顯示了這顆白矮星(在左邊),當它接近最接近的點時,正被黑洞的強大引力拉伸。這是宇宙的定義特徵之一,黑洞有如此巨大的引力,它們可以吞噬整個恆星。英國皇家天文學會3月份月刊的一份報告詳細描述了這顆位於星系GSN069(距離地球約2.5億光年)的恆星,是如何漫遊到離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稍近一點的地方,並被困在它的手中的。與大多數恆星不同的是,它成功逃脫了黑洞的吞噬。
  • 宇宙中數百顆恆星莫名消失,外星人在清理門戶?這意味什麼?
    宇宙中幾乎被行星霸佔,宇宙中的形體大不相同,其中包括行星紅巨星黑洞等等,不同恆星在發展的過程中大不相同,要知道宇宙已經擁有了138億年的歷史,在這138億年的時間內有很多行星隕落,代替而來的是新行星出現,沒有一種事物能在宇宙中永恆,可是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們卻意外觀測到宇宙中數百顆行星突然神秘消失
  • 宇宙138億歲,這顆恆星卻有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古老?
    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90光年遠的天秤座中,有一顆奇怪的恆星,這顆恆星正以每小時高達130萬公裡的速度飛行著,更奇怪的是,2000年的時候,歐空局的依巴谷衛星的觀測結果顯示,這顆恆星形成於160億年前。
  • 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恆星有多快?這顆超大質量恆星轉起來「不要命」
    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恆星有多快?這顆超大質量恆星轉起來「不要命」地球的自轉讓我們擁有了晝夜的更替,使萬物都有了休息的時間,地球的衛星月球其實也是有自轉的,雖然我們看到的月球除了陰晴圓缺永遠都是一面對著我們,但是相對於太陽來說,月球也有自轉,只不過自轉周期就是它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因為它被地球潮汐鎖定,相對地球來說,看起來它就像是沒有自轉一樣,其實恆星也有自轉,而且還有「不要命」的轉法。
  • 宇宙138歲,這顆恆星卻比宇宙大20億歲,是平行世界來的嗎
    筆者-小文歐洲航空局普蘭克衛星在2013年的時候對宇宙觀測得出了一個結果,宇宙的年齡為138億歲,而宇宙的年齡關乎宇宙誕生的秘密,因此,它的歲數格外受到了科學家的關注。按理來說,宇宙的年齡是138億歲,那麼宇宙中的所有恆星的歲數都應該比宇宙要年輕才對,但根據歐航局的一項研究顯示,一顆編號為HD140283的恆星歲數卻高達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年長20多億年以上,那麼,這顆恆星又是如何出現的呢?HD140283是一顆貧金屬次巨星,它位於距離地球190光年處的天秤座,其實天文學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發現這顆星球了。
  • 宇宙有多少恆星?可能有一千億億顆(可觀測範圍內)
    解答:人們可以觀測到的宇宙範圍只有930億光年,同時研究發現可以觀測到的宇宙中最少有一千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中可能包含著一億個恆星,所以宇宙中大約有一千億億顆恆星。 銀河系有多少恆星?
  • 這顆恆星的年齡竟然比宇宙還要古老
    這顆恆星是位於天秤座的HD140283,距離它的發現已經有超過一個世紀了。2000年這個跨世紀的年代註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根據歐洲天文局依巴谷衛星測量的數據計算出這顆恆星有160億年的壽命。這個數字對於文學家來說是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根據微波背景輻射計算出的宇宙壽命為138億年。
  • 如果宇宙大爆炸138億年,那這顆144億歲的恆星,就無法解釋了……
    「宇宙大爆炸」理論應該是許多天文愛好者們,都聽過的一種科學猜想。根據大爆炸宇宙理論,我們的宇宙誕生於一場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在此之前宇宙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以一個「奇點」的形式存在。而這個奇點雖然存在,卻無法具體去描述,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後,才出現了時間和空間,也擁有了宇宙中的諸多星系天體。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12月3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來源:新浪科技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
  • 鋰元素豐度最高的恆星被中國科學家發現,那麼這顆恆星有什麼特別
    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想要發現一些特殊性質的恆星,將會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距離恆星的位置十分遙遠,如果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持,那麼將會是一個幾乎無法實現的事情。中國科學家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經擁有先進的天文望遠鏡,能夠探知宇宙的秘密。
  • 盾牌座UY不再是宇宙最大恆星?這顆行星取了它的位置,成為第一
    從這裡可以看到,地球與太陽相比,其實是非常渺小的,桌球之於足球場,就是這兩者的差距。了解到了太陽的龐大之後,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太陽就是最大的恆星了,其實不然,宇宙深處還有一個盾牌座UY,其直徑和體積都大大超過了太陽,一度成為名副其實的「宇宙最大恆星」。
  • 宇宙「超級星爆星系」每年誕生4500顆恆星
    最新天文觀測發現一顆神秘「高產星系」,每年可以形成大約45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最新觀測顯示,一個遙遠星系每年「大量生產」恆星,預計每年可形成4500顆太陽質量的恆星,它被命名為SPT 0346-52。  相比之下,銀河系每年形成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而距離地球127億光年之遙的SPT 0346-52星系能夠每年形成4500顆太陽質量的恆星,科學家對該現象迷惑不解。
  • 宇宙中年齡最大的恆星是哪顆?它的歲數或比宇宙還大
    但我們都知道,物質的形成是需要時間的,宇宙中的星體也是如此,一顆恆星從形成到走向死亡或許要經歷幾百億年的時間,而恆星的原材料是來自於宇宙中無處不在的原子。那麼,宇宙誕生至今歲數最高的恆星又是哪一個呢?這個星系如今還存在嗎?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有了一項驚人的發現。
  • 恆星最大能有多大?科學家發現的這顆恆星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由於恆星內部核聚變的向外輻射壓跟質量的關係,為了維持恆星的平衡,恆星的質量也不是可以無限上升的,否則就會在強大引力下坍塌,並且形成一個黑洞,科學家認為恆星的質量上限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150倍。正當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理論的時候,天文望遠鏡卻在宇宙中發現了新的更大的恒生,它的質量遠超過太陽質量的150倍,顛覆了人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