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撤回知情同意:一個曖昧的定義

2021-02-23 DrSick

在很多申辦方的研究方案(Protocol)往往會提到一個所謂 部分撤回知情同意 的概念。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曖昧的定義。

我們嘗試羅列一下,患者「退出」研究的幾個層次,然後通過在對這些情況進行梳理:

假設受試者仍然在研究治療中:

受試者不想繼續進行研究治療,主動提出自願終止治療,但受試者願意繼續接受訪視(包括安全性訪視、腫瘤評估、PROs、後續腫瘤治療、生存隨訪等等)。

受試者不想繼續進行研究治療,主動提出自願終止治療,且受試者拒絕進行需在研究中心現場進行的訪視,但同意接受生存訪視(一般生存訪視通過電話進行)。

受試者不想繼續進行研究治療,主動提出自願終止治療,且受試者拒絕進行任何後續隨訪。

如果受試者已經因為疾病進展或是不良事件而終止了研究治療,那麼受試者撤回知情同意的焦點就在於後續隨訪,上述中的2種情況仍然適用,即:

   4. 受試者拒絕進行需在研究中心現場進行的訪視,但同意接受生存訪視(一般生存訪視通過電話進行)。

   5. 受試者拒絕進行任何後續隨訪。

如此,1#-4#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撤回知情同意,因為受試者仍然在研究中,仍然有數據允許申辦方進行收集。比如1#只是「受試者主動要求終止研究治療」,因為受試者仍然在研究中,仍參加訪視,數據仍被收集。而只有5#才能算是撤回知情同意。

新問題是,如果受試者的情況屬於1#-4#,雖然原本同意參加後續訪視,但後來因為主觀和客觀原因未能按計劃進行,怎麼算?

當然這樣處理的缺點是,可能導致方案違背事件的增多。

這時,「部分撤回知情同意」的概念就可以登場了:2#-4#都可算作是「部分撤回知情同意」。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1)這些事件建議在CRF中的特定模塊中進行分列讓研究者通過勾選來記錄,以便在研究進行中和研究結束時核對訪視具體執行的統計;2)這個概念不應列在Primary Reason of End of Study (或者叫 Primary Reason of Study Termination)的選項中;3)在CSR的Subject Disposition表中,不應被羅列。

通過CRF中設計「部分撤回知情同意」的選項來Flag相應的受試者,的確是一個方法,但如上文所提及的,受試者可能會在隨訪過程中發生變化,從願意參加隨訪,變為不願意參加隨訪。這時,一種可能的操作就是,再次填寫重新這個CRF的中設計「部分撤回知情同意」的選項,並標明受試者改主意的日期。

哪些情況應列為EOT事件

最後,留一個問題:當受試者撤回知情同意後,研究者是否可以通過公開登記信息繼續獲取受試者的生存情況?

相關焦點

  • 受試者可以撤回知情同意書嗎?
    但是,受試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因任何個人原因撤回知情,即受試者主動要求退出研究,且不應受任何懲罰、對於目前和後續的治療不受任何偏見與歧視。注意,如上述,受試者可以撤回知情同意,即受試者主動要求退出研究,但受試者永遠不能撤回知情同意書。
  • 知情同意及知情同意書
    一、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informed可見,知情同意實際上包括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即「知情」和「同意」。知情(informed)是指讓受試者知曉和明了與試驗有關的必要信息;同意(consent)是指受試者自願確認其同意參加該項研究的過程。
  • 人體試驗知情同意原則
    隨著現代醫學突飛猛進的發展,人體試驗逐漸成為醫學科研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但是人體試驗是以健康人或病人作為受試對象的,而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凡是涉及到人的實驗,勢必會有許多的倫理學難題,所以人體試驗也有其必須要遵循的道德原則,即正當目的原則、知情同意原則、維護受試者利益的原則以及科學性原則。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知情同意原則。同時,也是考試當中人體試驗考頻最高的一個點。那麼今天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吧。
  • 文盲作為受試者的知情同意書怎麼籤
    臨床試驗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臨床試驗潛在的受試者為文盲,那麼知情同意書應該怎麼籤?一、知情同意書中的4種角色:受試者、法定代理人(或法定監護人)、見證人、研究者。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定義:民法總則(2017):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律師告誡:知情同意書有缺陷
    在採訪過程中,試藥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份試藥知情同意書,它的存在令試藥人最終義無返顧。記者在與幾位採訪對象多次接觸後,終於拿到了一份某研究單位提供的「知情同意書」。然而,專打醫療官司的上海市康昕律師事務所張濱律師在仔細分析後告訴記者,這份同意書存在不少問題,即使是一位醫學專家,在不精通法律的情況下匆忙籤字也可能帶來難以挽回的後果。  ———在藥物「風險」說明大類裡沒有說明可能出現的功能性障礙、殘疾、死亡情況。  點評:很可能是因為該藥物試驗出現功能性障礙、殘疾、死亡情況的可能非常小,但進行藥物試驗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 小奇時間:知情同意書,受試者的護身符
    今天我們來說說,受試者權益保護的另一個重要辦法,就是知情同意書。大家並不陌生的也許是打疫苗,做手術等時候需要籤署的知情同意書。同樣,參加新藥臨床試驗,受試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籤署知情同意書。知情、同意其實是個組合概念。
  • 「基因編輯嬰兒」知情同意書曝光:經費來自南科大
    記者27日在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研究室官網發現了針對參與試驗志願者的知情同意書。據知情同意書披露,項目經費來自南方科技大學,項目目標在於「生產」免疫愛滋病毒嬰兒,研究團隊將對嬰兒進行至少18年的健康隨訪。此外,項目組承擔每對夫婦的試驗費用28萬元。
  • 衛生部新版醫療知情同意書範本增加治療建議
    本報訊(記者李秋萌)昨天,衛生部公布新版《醫療知情同意書》範本,根據病情不同,包括了麻醉知情同意書、腹腔鏡手術知情同意書等數百個知情同意書樣板,全國各級醫院參考使用。據了解,此次衛生部向全國醫院推出的新版本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剛剛整理修訂的。
  • 張勇丨APP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以知情同意為視角
    個人信息作為一種權利客體或行為對象,所涉權益內容廣泛,從隱私權、名譽權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權利系統,包括知情權、同意權、訪問權、可攜帶權、收益權、更正權、處理權、刪除權等一系列子權利。同時,在公民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的過程中,初始權利主體逐漸不再擁有對個人信息完全的控制,信息權利主體也呈現多元化,從初始權利主體擴展至收集者、使用者及管理者。
  • 藥品受試者的江湖:《知情同意書》被忽視
    「知情同意書中寫的是有病管治,一直到治好,如果出現這種不可逆的損傷,比如治不好的不可逆的損傷會給錢,給補償。但據我了解,一期臨床試驗,有很多出過事兒的,沒有一個維權成功的,三期臨床試驗有維權成功的。」王飛告訴記者。  據王飛介紹,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是健康人,主要測三個項目,藥物代謝、藥物等效、藥物耐受這三個項目;二期是做藥效;三期是測藥量,看吃多少合適。
  • 關注 | 太熱處理:作者撤回了關於電磁學的《Science》論文
    ,其中包括一篇發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他們正在撤回這些文章,因為這些令人興奮的數據是由實驗誤差引起的。準確地說: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小心加熱了他們的樣品,汙染了他們的數據。這兩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坎普爾印度理工學院的Chanchal Sow,最後一位作者是日本京都大學物理學教授Yoshiteru Maeno。
  • 友譯播種隊8 ▎知情同意書上的同意者籤名章
    此外,ICH E-6 GCP:綜合指南(GCP相關的FDA官方指南)包含了一些籤名引用和支持文件(4.5.1;4.9.3),但是除第4.8.8節建議知情同意書由受試者或其合法授權代表以及進行知情同意討論的人員籤名並註明日期外,沒有其他關於籤名和註明日期文件的具體討論。如果你想完整地閱讀ICH指南,你可以在以下FDA GCP網站查到它(以及很多其他有用的參考資料)。
  • 數據造假、論文高度重複,這個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被一次性撤回
    近日,《The Saudi Journal of Anesthesia》期刊一次性撤回了印度一個麻醉學研究團隊的10篇論文,原因是「文章的重複性很高,以及大量數據造假」。文章的通訊作者為 Anjan Das。
  • 【虎嗅晚報】「基因編輯嬰兒」知情同意書曝光:存在不確定因素...
    知情同意書曝光據新京報報導,記者27日在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研究室官網發現了針對參與試驗志願者的知情同意書。據知情同意書披露,項目經費來自南方科技大學,項目目標在於「生產」免疫愛滋病毒嬰兒,研究團隊將對嬰兒進行至少18年的健康隨訪。
  • 弘高創意:控股股東所持部分股份司法拍賣被撤回
    (原標題:弘高創意:控股股東所持部分股份司法拍賣被撤回)
  • JACC以學術不端為由撤回同一作者的兩篇論文,第一作者表示不背鍋
    但第一作者不同意該調查結果,他已向獨立裁決辦公室(OIA)提出了投訴(OIA負責審查學生對高等教育的投訴)。只有6名患者符合NOCAD的定義;•年齡差異很大的5名對照也被納入到研究分析中;•在論文修改時,對照組被反覆地排除在分析之外,但作者也沒有給出任何解釋;•在研究中作為對照的受試者是患者,而不是健康的對照;•圖5的數據是編造的。審查小組的意見是,這篇文章需要撤回,因為它存在重大違規行為,其結論也不可靠。
  • 川大正式撤稿一篇6分SCI,原因是所有作者均不知情有該論文
    通通都不是~根據官方的撤稿通知,本文系作者申請撤回,原因是論文署名的三個作者並未參與該論文或者對該論文並不知曉。圖片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三個作者都沒參與過這篇論文,那麼論文是誰寫的,又是誰投的呢?
  • 人臉識別60年︱高富平:形式化的同意何以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隱藏攝像頭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在個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它可以抓拍、存儲個人的臉部信息,不同於密碼,人臉無法更改。但另一方面,「告知」和取得用戶「同意」又意味著什麼?一度火爆的換臉程序ZAO在用戶協議中暗藏「霸王條款」,同意就意味著肖像權利人授予ZAO及其關聯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
  • 《科學家》雜誌評選出2018年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這個排行版的頭號位置仍然(也許總是)屬於Yoshitaka Fujii,共有183篇文章被撤回。如今需要至少有20篇文章撤回才能剛好進入這個排行榜的前三十名。對那些想要進入前十名的人來說,41篇文章撤回是最低要求。今年秋天,《科學家》雜誌正式啟動了它的論文撤回資料庫。
  • 如何查看微信被撤回的消息或圖片?
    ]功能.同學們在聊天時開小差,一個不留神就錯過了心儀女神(男神)的照片、老司機朋友的福利...現在的人聊天吶,一言不合就 撤回 撤回 撤回.點擊播放 GIF 0.0M遇到這種情況,作為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就利用了電腦基礎知識結合網上參考資料做了一款[微信查看撤回消息]的小工具,而在跟無言祖聊天之前瓦早已部署好了.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實際效果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