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用於農業的土地被重新造林(左);將土地改造成柳枝稷種植基地,以生產負碳生物燃料(右)。
應用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系統,是替代化石燃料、減少碳排放的方案之一。然而,關於這些系統的溫室氣體淨減排效益,一直存在爭議——土地使用變更造成的碳損失,以及變更之前土地的碳封存效益,都是關注的重點。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24日消息稱,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SU)的跨學科團隊預測,使用先進的生物燃料技術將帶來顯著的氣候效益。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同日刊發的研究論文中,該研究小組分析了生物燃料系統中的所有碳流,並將其與草原和森林中的碳流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只要採取某種明確的策略,就可以讓生物燃料獲得淨碳收益。
CSU自然資源生態實驗室的研究科學家John Field表示,對生物燃料行業來說,證明植物不可食用部分製造纖維素生物燃料的商業可行性,一直是一個巨大挑戰。而可持續生產的植物材料的主要候選原料,是一種生長於北美許多地區的本土草植,名為柳枝稷(Switchgrass)。該研究團隊運用數據模型模擬了柳枝稷的種植、纖維素生物燃料的生產以及碳捕獲和碳存儲、跟蹤生態系統和碳流。然後,科學家們將這種模型與陸地上儲存碳的其他方法(包括種植森林或草地)進行了對比分析。
有科學家指出,受某些國家拖延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很多國家就必須對生物燃料和其他負排放技術採取更為積極的態度。
Field警告道:「如果我們想達到這個目標,那麼就必須儘快部署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方案。」他還表示,人類需要清理大氣中的碳汙染,並追溯歷史上的碳排放效應。
如果這類植物材料收集起來並轉化為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副產品就可以在捕獲後泵入地下,將其儲存在枯竭的油井或其他地質構造中,而不是送回大氣之中。同樣的,纖維素生物燃料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減少航空、航運和卡車等交通領域中的化石燃料使用量,而這些領域都面臨著向電力轉型的挑戰。
接下來,該研究團隊希望擴展其數據模型,將其規模升級到全美國範圍內,而不是只盯著國內幾個特定的地區。
Field評價道:「未來先進生物燃料的許多用途,目前只在小規模的層面上展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把所有因素綜合起來,以確保我們繼續得到支持,讓這項技術能夠蓬勃發展。」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alone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0027-8424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8-advanced-biofuels-real-fossil-fuel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