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燃燒常識

2020-12-04 九正建材網

在燃燒過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大。而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溫室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加重了溫室效應。自工業革命以來,儘管因化石燃料的使用,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大大提高,但隨之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也逐漸引起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化石燃料又叫做礦物燃料、礦石燃料。指埋藏地層中的不同地質年代的動植物遺體經歷漫長地質條件的變化,以及溫度、壓力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一類可燃性礦物。所有的化石燃料都是由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所以燃燒時會釋放二氧化碳。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能源生產和交通運輸的化石燃料燃燒。

由於化石燃料的開採利用規模十分龐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 化石燃料的分類 化石燃料可分為氣體燃料(如天然氣)、液體燃料(如石油)、固體燃料(如煤炭、油頁巖、油砂等)。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使用的**為廣泛,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煤炭 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植物受地下和地熱的作用,經過幾千萬年乃至幾億年的炭化過程,釋放出水份、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後,含氧量減少而形成的。由於地質條件和進化程度不同,含炭量不同,從而發熱量也就不同。按發熱量大小順序分為無煙煤、煙煤和褐煤等。煤炭在地球上分布較為廣泛,不集中某一產地。煤炭是一種混合物,有機質元素主要是碳,其次是氫,還有氧、氮和硫等。由於含炭量非常豐富,煤炭的燃燒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比如,據有關單位計算,我國煤炭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礦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量的八成以上,佔中國溫室氣體總量的一半多,充分說明了煤炭燃燒在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排放中的顯著地位。

石油也叫原油,是水中堆積的微生物殘骸,在高壓的作用下形成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一種可燃性粘稠液體, 常跟天然氣共存,是很複雜的混合物。石油經過精製後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和重油。它石油的性質因產地不同而不同,密度、粘度和凝固點的差別很大,例如,凝固點有的高達30℃,有的低到-66℃。石油裡的主要元素是碳,佔到了83%~87%,從而造成了二氧化碳的大規模排放。此外,石油中還含有11%~14%的氫,以及少量的硫(0.06%~8 %)、氮(0.02%~1.7%)、氧(0.08%~1.8%)和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銅)等。

目前,許多石油開採公司正在使用一種向儲油層注入二氧化碳來提高採油率的技術。這種技術是將收集來的二氧化碳在壓縮後通過泵壓方式儲存在廢棄的油田和天然氣氣田、深層地下鹽層水和煤層。二氧化碳與原油混合後,原油的黏性就會減弱,可以更容易流向地面。這樣,不但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增加了是石油的產量。天然氣 從廣義上講,天然氣指埋藏在地層中自然形成的氣體的總稱。但通常所說的天然氣僅指貯藏在地層較深部的可燃性氣體(氣態的化石燃料)和跟石油共存的氣體(常稱油田伴生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還含有不同數量的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低碳烷烴以及二氧化碳、氮氣、氫氣、硫化物等非烴類物質。有的氣田中還含有氦氣。相對於煤炭和石油,天然氣是一種潔淨環保的優質能源,天然氣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低60%。

採用天然氣作為燃料,可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汙染。此外,由於天然氣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天然氣也是較為安全的燃氣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氣輕,一旦洩漏,立即會向上擴散,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安全性較高。

相關焦點

  • 初中化學「燃燒與燃料」單元設計
    3.知道煤、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能源又是寶貴的化工燃料;知道化石燃料燃燒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懂得選擇對環境汙染小的燃料;認識化石燃料綜合利用和開發新能源的重要。4.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及含量變化可能造成的影響。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初步學會在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 化石燃料與生物質燃燒源對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黑碳的影響
    季風前期東南亞國家生物質燃燒活動頻繁,受到西南風的影響,燃燒排放的黑碳經青藏高原南部地區輸送至我國,影響我國西南部大氣環境。黑碳通過吸收太陽輻射引起輻射效應導致大氣變暖。同時通過沉降在冰雪表面吸收能量加速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利的影響。
  • 燃燒現有化石燃料將讓全球氣溫上升8攝氏度
    新華社倫敦5月23日電(記者張家偉)加拿大研究人員23日報告說,如果全部燃燒地球已知化石燃料,相當於向大氣排放5萬億噸二氧化碳,將導致到23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8攝氏度;如果將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也考慮進去,氣溫升幅可能達到近10攝氏度。
  • 全球的化石燃料何時耗盡?
    圖註:世界各地的環保主義者為大幅度減少化石燃料燃燒而大聲疾呼隨著世界各地的環保主義者為大幅度減少化石燃料燃燒而大聲疾呼,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為能源生產開發了綠色解決方案,化石燃料的政治和經濟再次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
  •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化石燃料的利用
    3.煉鋼廠、熱電廠等使用什麼燃料?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的遺骸經一系列複雜變化而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氣稱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能源。3.合理利用與開發化石能源化石燃料形成的時間非常長,儲量有限。化石燃料屬於不可再生能源。人類目前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化石燃料。做飯時,有時燃氣灶或煤爐的火焰呈黃色或橙色,鍋底出現黑色。此時就需要調節一下灶具或爐具的進風口,這是為什麼呢?
  • 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由於化石燃料是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主要部分,其開採、燃燒耗用等方面的數量都很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  開採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最典型的是煤炭開採,包括開採對土地的損害、對村莊的損害和對水資源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平均每開採萬噸煤炭塌陷農田0.2公頃,平均每年塌陷2萬公頃。
  • 到2019年底,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排放量將高達368億噸
    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4日報導,到2019年底,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排放量將高達368億噸,高於2018年的365.7億噸。研究人員根據不同地區報告和估算的月度排放數據得出了上述數據,發表於《環境研究快報》在線版。研究還預測,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量與日俱增,全球CO2的排放量可能會繼續上升。
  • 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兇--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燃燒過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  所有的化石燃料都是由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所以燃燒時會釋放二氧化碳。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能源生產和交通運輸的化石燃料燃燒。由於化石燃料的開採利用規模十分龐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
  • 金屬粉末或可替代化石燃料
    你能想像未來發動機不再「喝」
  • 清華主辦化石燃料燃燒排放PM2.5源頭控制技術基礎研究學術研討會
    清華主辦化石燃料燃燒排放PM2.5源頭控制技術基礎研究學術研討會  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近日,國家973項目——「化石燃料燃燒排放PM2.5源頭控制技術的基礎研究」2013年度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如果地球的化石燃料耗盡會發生什麼?
    遠古時代是否有足夠的植物和動物死亡,來永遠維持我們目前的化石燃料消耗水平?如果本世紀所有可用的化石燃料都燃燒殆盡,將有天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這種在地球上前所未見的情況會產生什麼後果?  從目前來看,世界各國並沒有表現出多少抑制化石燃料使用的意願。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世界將繼續沿著這條不歸路走下去。
  • 如果地球的化石燃料耗盡會發生什麼?
    遠古時代是否有足夠的植物和動物死亡,來永遠維持我們目前的化石燃料消耗水平?如果本世紀所有可用的化石燃料都燃燒殆盡,將有天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這種在地球上前所未見的情況會產生什麼後果?如果我們燃燒了所有的化石燃料,那麼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將在地球歷史上前所未見。即使是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96%的生物滅絕)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二疊紀末期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的火山活動,這個過程可能就相當於燃燒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因為火山活動發生的地點也埋藏著大量的煤和天然氣礦藏;巖漿基本上把這些燃料都燒光了,並在這個過程中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三大化石燃料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三大化石燃料,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混合物、均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業的糧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燒排放的汙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煙塵等   (2)石油:「工業的血液」(主要含碳、氫元素);   汽車尾氣中汙染物:CO、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
  • 全球化石燃料排放的碳氫化合物被低估
    2018年2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發表題為《模擬和觀察到的乙烷和丙烷的差異可由被低估的化石燃料排放解釋
  • 研究揭示化石燃燒源水汽對關中地區冬季霧霾貢獻—新聞—科學網
    (a)化石燃燒源水汽對於PM2.5濃度貢獻;(b) 化石燃燒源水汽對於PM2.5濃度貢獻百分比; (c) 化石燃燒源水汽對於關中盆地PM2.5濃度貢獻的空間分布
  • 每天全球有1萬人死於化石燃料的空氣汙染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有1萬人死於化石燃料的空氣汙染,氣候變化不僅是化石燃料燃燒的唯一重大後果,也是空氣汙染。這項研究發表在《心血管研究雜誌》上。化石燃料被用來發電、驅動車輛和運營工業。目前,社會是由化石燃料運行的。然而,現在已經存在替代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特別是在汽車和動力方面。
  • 化石燃料或許還能用兩三百年,所有燃料用完後,人類該怎麼辦呢?
    人類每天都要從地球上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這些化石燃料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因此可以說,現代文明離不開它們。但是問題是,人類使用的這些化石燃料實際上是地球過去數十億年的積累,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重新形成,而且按照人類的消耗速度,遲早有一天會全部耗盡。
  • 我國城市高濃度氨氣與化石燃料燃燒源排放有關——「刊媒惠」科技...
    我國城市高濃度氨氣與化石燃料燃燒源排放有關——「刊媒惠」科技論文成果推介沙龍「氣候、環境與生活」專題走進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重汙染期間大氣氮同位素源解析結果後印證了我國城市觀測到的高濃度氨氣與化石燃料燃燒源排放有關,而區域農業源的貢獻並沒有以前預期的那麼大。未來需要更多關注「非農業源」氨氣排放,同時,控氨減排刻不容緩。
  • PNAS:地球環境研究所揭示化石燃燒源水汽對於關中地區冬季霧霾貢獻
    但是,人類在燃燒天然氣、石油、煤等化石燃料時也會向大氣輸送水汽 (即化石燃燒源水汽)。目前,在大氣化學領域,對於化石燃燒源水汽在大氣顆粒物液相氧化中的貢獻仍無法定量。鑑於此,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和南京大學/路易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可以通過對大氣水汽氫氧同位素長期的、高解析度的觀測來確定。
  • 化石燃燒產生的鐵可能影響全球氣候和海洋生物
    2020年10月2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一項由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和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新研究,指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鐵進入海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