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主辦第九屆國際煤燃燒會議
構建多能互補煤炭基礎能源的未來清華主辦第九屆國際煤燃燒會議清華新聞網7月30日電(通訊員 李水清 宋民航)7月21日至7月24日,由清華大學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的國際煤燃燒領域重要學術會議——第九屆國際煤燃燒學術會議(The 9th International
-
生物質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研究進展
NOx控制技術遇到的瓶頸,並對該研究領域的未來趨勢做出展望。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薪柴資源短缺,因此,國外成熟的木質生物質燃料燃燒器並不適用,需要針對我國國情,開發適合的利用方法及燃燒技術. 此外,近年來,我國空氣品質面臨嚴峻態勢,與木質燃料和傳統化石燃料相比,秸稈等生物質燃料燃燒排放的NOx含量較高,因此,對於生物質燃料的燃燒,傳統煤炭鍋爐亦不完全適用,亟需開發高效的生物質燃料燃燒器,在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時降低NOx汙染物的排放.
-
化石燃料燃燒常識
在燃燒過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大。而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溫室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加重了溫室效應。
-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燃煤水泥窯爐低NOx排放控制技術研究...
重點介紹了近年來新湧現出的以兩步還原法為代表且具有潛力的低氮脫硝技術,論述其降氮原理及研究發展現狀,對比總結了水泥行業常見低NOx排放控制技術以及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術的脫硝效率、研究和應用現狀。面對日益嚴峻的減排形式,水泥行業深度脫硝工作的開展勢在必行。
-
燃燒現有化石燃料將讓全球氣溫上升8攝氏度
新華社倫敦5月23日電(記者張家偉)加拿大研究人員23日報告說,如果全部燃燒地球已知化石燃料,相當於向大氣排放5萬億噸二氧化碳,將導致到23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8攝氏度;如果將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也考慮進去,氣溫升幅可能達到近10攝氏度。
-
我國城市高濃度氨氣與化石燃料燃燒源排放有關——「刊媒惠」科技...
我國城市高濃度氨氣與化石燃料燃燒源排放有關——「刊媒惠」科技論文成果推介沙龍「氣候、環境與生活」專題走進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主題演講,他向公眾介紹了他的研究團隊使用氣候模式作為工具,在綜合考慮未來溫室氣體排放及人口變化等因素的作用下,研究了未來中國舒適度變化的影響,發現隨著全球變暖的進一步進行和加劇,中國區域總體熱的感受在增加,冷的感受在減少。
-
全球化石燃料排放的碳氫化合物被低估
2018年2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發表題為《模擬和觀察到的乙烷和丙烷的差異可由被低估的化石燃料排放解釋
-
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兇--中國數字科技館
所有的化石燃料都是由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所以燃燒時會釋放二氧化碳。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能源生產和交通運輸的化石燃料燃燒。由於化石燃料的開採利用規模十分龐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由於含炭量非常豐富,煤炭的燃燒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比如,據有關單位計算,我國煤炭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礦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量的八成以上,佔中國溫室氣體總量的一半多,充分說明了煤炭燃燒在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排放中的顯著地位。 石油石油也叫原油,是水中堆積的微生物殘骸,在高壓的作用下形成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一種可燃性粘稠液體,常跟天然氣共存,是很複雜的混合物。
-
【技術匯】燃煤電廠入廠煤度電碳排放分析研究
【技術匯】燃煤電廠入廠煤度電碳排放分析研究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電力行業節能》 作者:李海平 2020/12/24 10:01:00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引言2016年《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確定了全球中長期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中國在提交的自主貢獻文件中明確提出
-
生物質燃燒煙氣排放特性與汙染物控制
綜述了國內外關於生物質燃燒的煙氣排放特性及影響因素,如不同生物質燃料種類及性能、進風系統和進料系統配置及參數等,著重介紹了進風系統中風量配比、過量空氣係數、氧氣濃度以及進氣流速等因素對煙氣汙染物排放的影響,提出了生物質燃燒煙氣排放特性和汙染物控制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
-
化石燃料與生物質燃燒源對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黑碳的影響
季風前期東南亞國家生物質燃燒活動頻繁,受到西南風的影響,燃燒排放的黑碳經青藏高原南部地區輸送至我國,影響我國西南部大氣環境。黑碳通過吸收太陽輻射引起輻射效應導致大氣變暖。同時通過沉降在冰雪表面吸收能量加速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利的影響。
-
來自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2018(回顧)
在相同的經濟強度下,電力消費與GDP的比值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而石油強度年均下降2.4%,這就表明其與經濟產生了強烈的解耦。在2010年到2016年間,全球發電量增長了16%,增量達3.5萬億千瓦時,而由於化石燃料發電效率的增長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增加,其排放量僅增長了7%。中國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結構中的佔比提高了34%,其化石燃料發電效率增長了7%,這就低效了其達到47%的需求的增長,因此其排放量增長了23%,在2010年到2016年間增量為7.3億噸。
-
氫燃料和氨燃料將取代化石燃料 用於船舶發動機
慧聰化工網訊:氨氣和氫氣是未來脫碳航運業中最是有希望的燃料,為了實現國際海事組織(IMO)關於減少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初戰略所設定的目標,航運業必須改用替代的零碳燃料。 國際海事組織的EdmundHughes表示,2018年通過的最初的溫室氣體戰略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航運需要做出調整。
-
「吉凱--Cell Discovery城市系列學術研討會北京站」順利召開
北京2019年8月5日 /美通社/ -- 2019年8月3日,「Cell Discovery 城市系列學術研討會 -- 北京站」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 Cell Research& Cell Discovery 編輯部聯合上海吉凱基因轉化醫學研究院主辦,旨在搭建基礎研究科學家和臨床醫學家間學術交流的平臺,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間的互動,促進醫學轉化的發展。來自北京的60多位知名專家參與會議,並積極發言交流。
-
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在我校舉辦
9月26-29日,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rontiers of Combustion Chemistry)在我校舉辦。本次會議主要針對燃燒化學研究領域,討論國際燃燒化學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和前沿研究方向,包括先進燃燒診斷技術的新穎應用,精確而普適的燃燒化學模型的構建和全面實驗驗證,理論計算方法和誤差分析方法的發展,以及在燃燒數值模擬研究中的深入應用等。我校齊飛教授擔任擔任本次會議主席。
-
清華舉行「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
清華舉行「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通訊員 蔣國強)12月10日「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信息技術大樓舉行。本次研討會是國內首個以定量合成生物學為主題的會議,涵蓋了我國從事相關研究的主要團隊,旨在加強十三五期間該領域的交流與協作。會議的召開對推進清華大學十三五合成生物學基礎研究、促進清華與國內相關科研院所的深度協作,具有重要意義。
-
金屬粉末或可替代化石燃料
你能想像未來發動機不再「喝」汽油而是「吃」鐵粉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人員與一位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共同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利用與精白粉或糖粉差不多大的細微金屬粒子來驅動外燃機。相比氫、生物燃料或者電池等,金屬粉末更有望成為化石燃料的長期替代解決方案。外燃機是工業時代燃煤蒸汽機的現代版本,廣泛用於核電站、燃煤或生物質發電站。燃燒金屬粉末也很常見,例如煙花的奪目色彩就來自其中添加的各種金屬粉末,還有太空梭的火箭推進劑。
-
到2019年底,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排放量將高達368億噸
一項新研究表明,儘管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的使用量有所增加,但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今年將再創歷史新高。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4日報導,到2019年底,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排放量將高達368億噸,高於2018年的365.7億噸。
-
第三屆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
為增進各高校、研究院所及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共同推動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學科發展,促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11月27日,由重慶大學主辦,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與AEIC學術交流中心承辦,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三屆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ISPECE 2020)在重慶召開。
-
環保科普小知識:讓燃料完全燃燒是一氧化碳汙染防治的關鍵
一氧化碳(CO)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的產物。一些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災害事件,也會造成局部地區一氧化碳濃度的增高。世界各國工礦企業不斷發展,煤和石油等燃料的消耗量持續增長,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隨之增多。在日常生活中,機動車的尾氣排放、煤爐的使用,甚至吸菸,也會向大氣中排放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