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燒產生的鐵可能影響全球氣候和海洋生物

2021-03-01 國際海洋科技動態

2020年10月2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一項由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和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新研究,指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鐵進入海洋後,可能會對全球氣候以及海洋生物產生影響。

鐵是一種天然肥料,可以促進作為海洋食物鏈基礎的浮遊植物的生長。鐵為浮遊植物的生長提供了養分,浮遊植物接著從大氣中吸收碳並在下沉過程中將其帶入海洋,鐵因此成為了全球碳循環的重要環節。化石燃料排放可能通過大氣氣溶膠向海洋深處提供可供生物使用的鐵,從而影響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力和碳循環。在該研究中,通過對比2017年5月由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運營的RV Kilo Moana考察船獲取的北太平洋海水樣本,研究人員展示了北太平洋(西經25°,北緯42°~158°)的高解析度痕量金屬濃度。其中北緯35°附近溶解性鐵的含量最高,與來自亞洲工業源的高溶解性鉛以及鉛同位素比率相吻合,這進一步證實了近年以來的氣溶膠沉積情況。海水中人為活動產生的鐵的原位證據表明同位素中鐵元素較為穩定,其中在受氣溶膠沉積影響最大的區域中,δ56鐵素體的含量較低(-0.23‰>δ56Fe> -0.65‰)。同位素質量平衡表明,在北緯35~40°N內,人為活動產生的鐵對溶解性鐵的貢獻率為21~59%。因此,人為活動產生的氣溶膠鐵很可能是北太平洋中重要的鐵來源。

長期以來,礦物粉塵一直被視作海洋表面鐵的重要來源,特別是在遠離大陸邊緣的地區。然而,人為活動中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鐵元素也可能是海洋表面鐵的來源。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根據北太平洋春季考察活動中測得的鐵濃度和同位素組成,揭示了海水中存在人為活動產生的鐵的原位證據。研究結果表明,人為活動產生的鐵可能在全球海洋生產力與碳循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Iron from burning fossil fuels found in the Pacific Ocean. https://noc.ac.uk/news/iron-burning-fossil-fuels-found-pacific-ocean)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國際海洋科技參考》2020年第18期,薛明媚 編譯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在2040年左右趨於穩定,那麼由此帶來的溫和的氣候變暖可能在本世紀末到來時造成大片海洋區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發生重大重組。
  • 硬核知識分享大賽 全球變暖:過去是什麼影響著氣候變化?
    在過去的幾百萬年中,地球在大氣和高溫中有幾次處於高二氧化碳水平的時期。鑑於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化石燃料燃燒或其他人類創造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您能解釋造成這些時期的原因嗎?燃燒化石燃料或植被是將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的一種方法,這是我們已經非常擅長的事情。人類每年產生近400億噸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在空氣中滯留了數百年至數千年,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積聚。
  • 到2019年底,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排放量將高達368億噸
    一項新研究表明,儘管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的使用量有所增加,但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今年將再創歷史新高。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4日報導,到2019年底,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排放量將高達368億噸,高於2018年的365.7億噸。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在過去50年裡觀察到的氣候變暖,主要應歸咎於人類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排放的罪魁禍首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燃燒,森林砍伐和農業活動也難辭其咎。  預計本世紀的氣候變暖將大大高於上世紀。自190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1.5℃。到2100年,預計還會上升1℃到5℃。美國的平均氣溫上升幅度與此相當,因地區各異,本世紀美國的平均氣溫上升幅度可能還會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化石燃料燃燒常識
    在燃燒過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大。而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溫室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加重了溫室效應。
  • 燃燒現有化石燃料將讓全球氣溫上升8攝氏度
    新華社倫敦5月23日電(記者張家偉)加拿大研究人員23日報告說,如果全部燃燒地球已知化石燃料,相當於向大氣排放5萬億噸二氧化碳,將導致到23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8攝氏度;如果將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也考慮進去,氣溫升幅可能達到近10攝氏度。
  • 報告稱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可能滅絕大量海洋生物
    中新網6月22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 因為全球變暖的影響 今年可能很熱
    全球變暖可以說歷年以來一直被我們所關注的時間,因為全球的經濟這幾十年來一直是快速發展的狀態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越來越嚴重。目前氣象臺預計的多地區的氣溫都可能會達到了33℃左右,這剛進5月就有可能溫度再次刷新往年以來的紀錄。國家環境信息中心的相關部門領導在全球氣候會議上的報告內容這樣描述的:「可以毫不猶豫地說,2020年有可能這十年來氣溫最高的五個年份之一,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還是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佔據主導因素」。
  • 化石燃料與生物質燃燒源對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黑碳的影響
    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人為排放黑碳也隨之增加,從而加重了黑碳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
  • 全球氣候變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如果繼續下去會產生什麼後果?
    化石燃料所產生的各種溫室氣體和人為熱被排放到大氣中,日積月累,氣溫就會因此而升高。 許多人認為全球變暖的影響比其他人更嚴重,發生得更快,與全球變暖有關的氣候變化的科學共識是,在過去100年裡,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了0.4到0.8℃。
  • 屁會爆炸,還可能影響全球氣候?
    屁可不只是一股廢氣那麼簡單,它的存在可能會造成一些安全事故,還可能會影響全球氣候。什麼?你不信?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內容。屁是什麼?屁也叫「矢氣」,是從肛門排放出來的廢氣。屁一部分來自於我們每天吞進去的空氣,一部分來自於腸道菌群的發酵產生的氣體。對於人類和哺乳動物來說,屁是消化的產物。
  • 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由於化石燃料是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主要部分,其開採、燃燒耗用等方面的數量都很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  開採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最典型的是煤炭開採,包括開採對土地的損害、對村莊的損害和對水資源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平均每開採萬噸煤炭塌陷農田0.2公頃,平均每年塌陷2萬公頃。
  • ...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  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  27名頂尖專家今年4月在牛津開會,綜合各方對全球海洋生態問題的評估,集結成報告。報告指出,導致海洋環境惡化的三個因素,都是人類活動直接產生的後果,分別是全球暖化、酸化和缺氧現象。  過去,科學家只是對影響氣候與環境的因素做單獨研究,他們是直到最近才開始把這些因素聯繫起來,研究其連鎖反應。
  • 化石燃燒被推翻,全球變暖誰負責?
    全球變暖一直是環境問題中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尤其是2020年這一年的發生的事情,更讓人們對全球變暖引發的各種次生災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化石燃料的燃燒一直是溫室氣體產生的最大元兇,然而,這一論斷卻不斷被新的研究所打破。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產生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增加,地球平均溫度正在不斷升高並造成氣候的危險變化。  二氧化碳通常認為是導致這場危機的罪魁禍首,因為它佔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0%。當住家取暖、汽車、工廠、核電站燃燒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時,當砍伐或燒毀森林時,當生產水泥時,我們就把二氧化碳排放到了大氣層中。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 全方位聚焦氣候變化影響
    3月10日,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以下簡稱《聲明》)。  這份由世界氣象組織和廣泛的合作夥伴共同編寫的報告,包括了來自各國氣象和水文部門、科學機構和聯合國機構等的素材,為決策者提供了有關氣候行動需要的權威信息。
  • 向海洋投放鐵肥能緩解氣候問題嗎?
    為了防止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一些科學家建議向海洋中投放鐵,因為鐵是促進浮遊植物生長的基本成分。投放 「鐵肥」 有助於在缺少海洋生物的海域培育大量的浮遊植物。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向海水中投放鐵肥可能並不會刺激浮遊植物的生長。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今天地球變暖主要是由於人類往大氣中排放了過多的碳,例如當我們選擇提取和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或者砍伐和燃燒森林時,大量的碳以不同形式進入大氣中。科學家已經收集了證據,並改進了解決自然和人為因素的方法。如今,科學家對人為造成的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升高(一種關鍵的氣候指標)抱有很高的信心。
  • 全球的化石燃料何時耗盡?
    只要我們一打開電視或者瀏覽手機網頁新聞,就能看到有關氣候變化或危險使用化石燃料的新聞報導。隨著全球溫度升高,水位上升,更多極端天氣事件以及北極和南極的歷史性融化,氣候危機的證據每天都在增加。氣候變化也已成為國內外政治上的熱點問題之一,在這些辯論中,最常見的爭論點涉及使用化石燃料來滿足我們的能源需求,以及由此產生的有害碳排放。
  • 因為全球變暖的影響 今年可能是往年以來最熱的
    全球變暖可以說歷年以來一直被你們所關注的時間,因為全球的經濟這幾十年來一直是快速發展的狀態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越來越嚴重。 明天,4月的最後一天,杭州將熱出新高度。預計最高氣溫將達到33℃左右,有望再次刷新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