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並不存在!」一位中國年輕人這說。
要是讓我們常人一聽,輕則說他是瘋子,這是挑戰全人類的事,比「徐曉東打假中國武術」表演還來得猛。
這個年輕人就叫凡偉。 中國雲南大學物理系的凡偉。但是,根據最新消息,經過一個多月的同行評審,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這意味這「電荷不存在」的理論在國際物理學界已經得到初步認可。
2017年人類最大物理發現:電荷不存在
那麼電磁場的本質是什麼呢?是磁場,更確切的說是動磁場。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場」已不存在。
我們可以懷疑這個結論的正確性。但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這樣的物理學家的評審應該嚴謹的程度,我們可想而知。
圖片的就是40年前的諾獎科學家
一直以來,在正物質世界,我們都認為存在正負電荷,電子帶一個負電荷,而質子帶一個正電荷,在反物質世界則正好相反。當然還有繼續的理論推論,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電荷的定向移動產生電流,這似乎早已經被視為恆古不變的真理,並在教科書中我們世代相傳。可是這些都是假說,只不過下正好解釋了大部分電的物理現象而矣。
凡偉的發現可能改變的是整個物理學屆的基礎認同
接下來該有什麼事情發生呢?這意味著我國的物理學與人類的物理學都將改寫教科書。簡單地說,是中國科學家地基礎物理學上的最牛氣發現的話,那麼再接下來的事可能就會引起物理學研究方向的大變化,也許以前基於電荷假說的研究在死胡同打轉。現在知道電荷並不存在,而只是電子在動磁力影響下的定向運動而矣。那繼續以往的研究就該改變方向了......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至今人類最偉大、最有貢獻、最神秘的科學家特斯拉,他當年搞了那麼多的駭人聽聞的發現會不會就是早以發現了電場的不存在的機理呢?
圖解:這是凡偉先生的論文圖示
凡偉關於「電荷不存在」的論文在國外發表審核之時,也已經預先發表在中科院的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上,上圖就是已發表論文截圖。
凡偉還說,他迸發「電荷不存在」的第一個想法是在2011年,當時他就把這個想法與雷嘯霖院士進行了討論,並獲得了院士的極大支持,還一直鼓勵他「堅持探討、不要放棄」。
有了院士的鼓勵,凡偉的信心是可想而知的。雖然後來他把這些想再與國內一些其它老師交流,卻讓他們說成「異想天開,胡思亂想,根本不可能的事」。可是浙江大學的沈建其教授,卻對這一問題給給予了足夠的長者之心。他們一討論就是三四年,600多封郵件,電話、微信無計其數。
曾經與凡偉進行了無數次研究「電荷不存在」的沈建其教授(右)
經過磨鍊,最終,凡偉驗證了他的猜想。也許還是又一個假說,但是至少這個假說又可以再次推進人類物理學的大進步。以往我們不能發現的,現在換個角度,實現突破後的物理學,人類又可以發現多少更新的世界呢?
電子帶負電荷,質子帶正電荷。千年來,聖經般的認識,我們卻忘記了那當時只是個假說,然後久了我們認為那已經是鐵定真理,但是卻並不那樣。
筆者突然想到另外一問題,那就是「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的關係,還有就是「牛頓力學」與「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關系統。想想2015年以來最著名的"引力波"現象,讓我們一下子就發現經典力學以外的物理世界。
相對論下的引力波發現了暗物質,「電荷」回歸磁本質又會發現什麼呢?
那麼,倒底什麼才是「電荷」?
電荷也是不存在的。電荷只是電子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而矣。電荷並不是一種客體存在,電流只是「電子運動」的一種表象。而對於「摩擦生電現象」,凡偉說那只是摩擦產生了磁場,從而產生的磁力學現象。
凡偉的發現的意義燕不只是告訴我們電荷,他揭示了以往「電荷現象」動磁本質。電流並不是電荷產生的,電流是電子之間線性碰撞產生的力流,他這樣解釋電的本質。
篇末感悟:
中華民族的創新大潮開始了,天宮、航母、大飛機已經讓世人刮目相看。
今天凡偉的發現那才叫讓人類懷疑自己的科學觀?!
諾獎會向這位中國後生開放嗎?
也許諾獎對他已不重要,只是這樣的發現將讓那些學不會電學的學生們可大出一口氣,原來「老師教的東西都是虛飄眇的,所以才讓人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