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觀察 | 2017年人類最大科學發現--電荷「電量」根本不存在...

2020-12-05 古道筆墨

「電荷並不存在!」一位中國年輕人這說。

要是讓我們常人一聽,輕則說他是瘋子,這是挑戰全人類的事,比「徐曉東打假中國武術」表演還來得猛。

這個年輕人就叫凡偉。 中國雲南大學物理系的凡偉。但是,根據最新消息,經過一個多月的同行評審,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這意味這「電荷不存在」的理論在國際物理學界已經得到初步認可。

2017年人類最大物理發現:電荷不存在

那麼電磁場的本質是什麼呢?是磁場,更確切的說是動磁場。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場」已不存在。

我們可以懷疑這個結論的正確性。但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這樣的物理學家的評審應該嚴謹的程度,我們可想而知。

圖片的就是40年前的諾獎科學家

一直以來,在正物質世界,我們都認為存在正負電荷,電子帶一個負電荷,而質子帶一個正電荷,在反物質世界則正好相反。當然還有繼續的理論推論,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電荷的定向移動產生電流,這似乎早已經被視為恆古不變的真理,並在教科書中我們世代相傳。可是這些都是假說,只不過下正好解釋了大部分電的物理現象而矣。

凡偉的發現可能改變的是整個物理學屆的基礎認同

接下來該有什麼事情發生呢?這意味著我國的物理學與人類的物理學都將改寫教科書。簡單地說,是中國科學家地基礎物理學上的最牛氣發現的話,那麼再接下來的事可能就會引起物理學研究方向的大變化,也許以前基於電荷假說的研究在死胡同打轉。現在知道電荷並不存在,而只是電子在動磁力影響下的定向運動而矣。那繼續以往的研究就該改變方向了......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至今人類最偉大、最有貢獻、最神秘的科學家特斯拉,他當年搞了那麼多的駭人聽聞的發現會不會就是早以發現了電場的不存在的機理呢?

圖解:這是凡偉先生的論文圖示

凡偉關於「電荷不存在」的論文在國外發表審核之時,也已經預先發表在中科院的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上,上圖就是已發表論文截圖。

凡偉還說,他迸發「電荷不存在」的第一個想法是在2011年,當時他就把這個想法與雷嘯霖院士進行了討論,並獲得了院士的極大支持,還一直鼓勵他「堅持探討、不要放棄」。

有了院士的鼓勵,凡偉的信心是可想而知的。雖然後來他把這些想再與國內一些其它老師交流,卻讓他們說成「異想天開,胡思亂想,根本不可能的事」。可是浙江大學的沈建其教授,卻對這一問題給給予了足夠的長者之心。他們一討論就是三四年,600多封郵件,電話、微信無計其數。

曾經與凡偉進行了無數次研究「電荷不存在」的沈建其教授(右)

經過磨鍊,最終,凡偉驗證了他的猜想。也許還是又一個假說,但是至少這個假說又可以再次推進人類物理學的大進步。以往我們不能發現的,現在換個角度,實現突破後的物理學,人類又可以發現多少更新的世界呢?

電子帶負電荷,質子帶正電荷。千年來,聖經般的認識,我們卻忘記了那當時只是個假說,然後久了我們認為那已經是鐵定真理,但是卻並不那樣。

筆者突然想到另外一問題,那就是「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的關係,還有就是「牛頓力學」與「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關系統。想想2015年以來最著名的"引力波"現象,讓我們一下子就發現經典力學以外的物理世界。

相對論下的引力波發現了暗物質,「電荷」回歸磁本質又會發現什麼呢?

那麼,倒底什麼才是「電荷」?

電荷也是不存在的。電荷只是電子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而矣。電荷並不是一種客體存在,電流只是「電子運動」的一種表象。而對於「摩擦生電現象」,凡偉說那只是摩擦產生了磁場,從而產生的磁力學現象。

凡偉的發現的意義燕不只是告訴我們電荷,他揭示了以往「電荷現象」動磁本質。電流並不是電荷產生的,電流是電子之間線性碰撞產生的力流,他這樣解釋電的本質。

篇末感悟:

中華民族的創新大潮開始了,天宮、航母、大飛機已經讓世人刮目相看。

今天凡偉的發現那才叫讓人類懷疑自己的科學觀?!

諾獎會向這位中國後生開放嗎?

也許諾獎對他已不重要,只是這樣的發現將讓那些學不會電學的學生們可大出一口氣,原來「老師教的東西都是虛飄眇的,所以才讓人難以理解」?

相關焦點

  • 電荷不是粒子,但相信電荷存在,正是我們人類的明智!
    導讀:相信電荷存在,正是我們人類的明智。很多人對電荷不了解,以為電荷是一種粒子。其實不是。看看此文就懂了。相信電荷存在,正是人類的明智——靈遁者地球人都知道電荷是存在的。電荷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給出了答案。
  • 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
    科學就是在這樣一個不斷地提出猜想、發現錯誤而遭到否證、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科學也包含錯誤,要經受經驗的檢驗,這不是科學的缺點,而恰恰是它的優點,它的力量所在,或者說,「可證偽性」正是科學之為科學的標誌。——波普丨「證偽主義」原則SO,等著大家的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一起來「研究」電荷是否存在!
  • 小夥稱「發現電荷不存在」將獲諾獎 遭網友打假
    網帖:「雲南大學一名科學家發現電荷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從5月6日下午開始,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名為《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的帖文刷屏。文中稱「來自中國雲南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凡偉)發現電荷並不存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同行評審,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這意味著我國的科學家即將改寫全球的教科書,這是我國科學家的勝利,也是基礎物理學的勝利。同時,論文已經預先發表在中科院的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
  • 愛因斯坦生前謎團,世界萬物或許根本就不存在,是人類意識的產物
    早前,科學家做過標準模型實驗,實驗主要用於觀察粒子和反粒子的相互作用。科學家以電荷和正電荷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清晰地觀察到:粒子和反粒子會相互吸引,當粒子與反粒子之間的距離變得無限小時,粒子和反粒子就會發生摩擦,進而發生每秒近1萬次的撞擊,撞擊的最終結果就是,兩種粒子都會消失不見,只殘留下一股神秘的力量。
  • 中國民間科學家發現電荷不存在!真相無語
    大家好,相信周末你們都被這樣的新聞刷屏了:「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實際上,這只是「民間科學家」的又一次炒作。 蝌蚪君做科學編輯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了,在這期間,也曾遇到過各式各樣的民科。
  • 「電荷不存在」最新進展:作者承認自我炒作
    記者調查發現,這一「重大新聞」最初來自於5月6日一個名為「青年傳媒」的頭條號(「今日平臺」自媒體平臺帳戶,類似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篇文章,標題為「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在論文首頁,作者信息顯示為雲南大學物理系凡偉。論文已發布在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上。
  • 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電荷漲落!超導科學將迎來新突破?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超導優異性能的應用無疑我們所夢寐以求的,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線路必須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以至於目前大規模使用超導體是不經濟的,也不現實。其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這些波動似乎不會干擾超導;相反,它們會影響所謂「正常」狀態下的電阻,即在高於超導臨界溫度的溫度下。知道這些電荷漲落的存在,並不能解決超導的關鍵之謎。然而,它使我們能夠解釋銅酸鹽的另一種奇怪行為:與傳統金屬具有不同的電阻這一事實。此外,這種新的「成分」可能在解釋超導性方面起決定性作用,無論這一假設在未來如何得到驗證。
  • 暗物質根本不存在?你的個性腸子說了算 | 一周科技速覽
    暗物質根本不存在?2. 術語越多越專業,聽眾越怕越遠離3. 氫甲醯化領域50年來的第一次重要發現4. 你的個性腸子說了算5.看見光回流編輯 | 韓若冰、琵思佛編譯 | 董唯元、楊凌、顧淼飛、顧舒晨、劉航1暗物質根本不存在?追溯宇宙暗物質的提出,最初是為了解釋星系邊緣的星體運動速度過快的現象。
  • 人類文明存在斷層還是輪迴?科學家發現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人類文明歷盡千辛萬苦走到現在,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斷摸索,發展文明和科技,在經歷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科技快速發展,而這個發展的時間也才僅僅兩百多年的歷史而已。對於地球上的發展,現在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其中關於史前文明的猜測佔據浪尖,假如按照人類生存發展的推測來看,地球上不可能只有人類一個文明。
  • 「電荷不存在」論文被撤 專家:不可能完全推翻某理論
    近日,一篇「電荷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的文章在網絡熱傳,文章稱一名雲南大學科學家「凡偉」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其論文已發表於中科院論文預發布平臺。事件一出,引發不少質疑。  5月7日,雲南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發表「嚴正聲明」稱,經查證,凡偉並非雲南大學師生。
  • 電荷漲落!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
    超導優異性能的應用無疑我們所夢寐以求的,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線路必須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以至於目前大規模使用超導體是不經濟的,也不現實。因此,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新的超導材料,新的超導材料可以在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的溫度下發揮作用。希望寄托在所謂的銅酸鹽,銅和氧基化合物,也被稱為高溫超導體,科學界正在集中精力研究。
  • 本體轉換的中微子可以根本上揭示人類的存在,但它能被我們發現嗎
    能轉換身份的中微子能從根本上揭示我們為何存在。但我們能發現它們嗎?高能粒子的碰撞,中微子。對於宇宙中的每一個基本粒子,它們之中存在著一種粒子,這種粒子和它的兄弟幾乎相同,有著相同的質量卻相反的電荷。當一個粒子和它的反物質面對面相遇時,它們使彼此消失,創造出純淨的能量。「我們用明顯的完全的對稱性來解釋物質和反物質的關係」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物理學教授Thomas O』Donnell告訴生活科學。
  • 地球上根本不存在「第一個人類
    2016年研究發現露西是從樹上墜亡的,即露西有時直立行走,有時也上樹,那她就是一個中間物種。而即便研究有誤,把露西歸類為完全直立行走,露西是最早的人類。那就能說露西的父母是猿類嗎?顯然不能。露西和他父母肯定是不存在本質的區別的,以此類推,露西父母以上祖輩的每一代銜接都是基本上不存在區別的。因為演化是漸進的變化,每一代微乎其微的基因突變被後代採納後的無數疊加,才能促使一個物種的轉折性變化。
  • 人類是否在自欺欺人?第九個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自從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以來,這第九大行星的位置讓科學家有了進一步的猜測,他們認為第九大行星存在於某個位置,只是暫時還未觀測到。然而人類是否在自欺欺人呢?換句話說,第九個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 2017年宇宙新發現,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宇宙新知識,科技是未來!
    美女小倩對比了很多的資料,發現人類在宇宙的探索中,今年有很多顯著的成績,但是真正的震撼我們的是科學技術有幾種,美女小倩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朋友能夠喜歡。另外有興趣看美女小倩文章的朋友們,也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文章。第一、人類在宇宙的探索研究中,今年最令人感到震驚的科學發現是等離子推進器的關鍵技術的攻堅。
  • 在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磁性材料中,發現特殊「電子波」存在其中!
    磁鐵礦是人類已知最古老的磁性材料,但研究人員仍對其某些特性感到困惑。例如,當溫度降低到125開爾文以下時,磁鐵礦從金屬轉變為絕緣體,其原子移動到新的晶格結構,其電荷形成複雜的有序圖案。這種異常複雜的相變是在20世紀40年代發現,被稱為Verwey相變,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觀察到的金屬-絕緣體相變。
  • 電荷不存在?這種民科水準一般但套路實在太高明
    剛剛過去的周末,朋友圈又驚現一篇可以「改變世界」的文章,文章的名字也是格外提神:《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說實話,想要改寫教科書那是多難的一件事啊!這個中國科學家是誰?電荷不存在有是什麼?相信一時間很多人都跟科學人一樣被驚呆了。
  • 對撞機新發現:頂夸克對中電荷不對稱的證據
    由於參與產生粒子之間存在「偷偷摸摸」的幹涉,在ATLAS探測器中,頂夸克和反頂夸克質子束方向產生的量並不相等。相反,頂夸克優先在LHC碰撞中心產生,而反頂夸克優先在較大角度產生。這就是所謂的「電荷不對稱」。
  • 點電荷電場中的電場線_點電荷的電場線分布
    一、點電荷   點電荷,物理學上把本身的線度比相互之間的距離小得多的帶電體叫做點電荷。相當於運動學的「質點」模型。   電荷都是有體積,有大小的。電荷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推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 電學:電荷與電荷守恆定律
    一、電荷1.電荷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即正電荷和負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b.質子或電子所帶的電量就是元電荷。c.元電荷是世界上最小的電量。d.任何帶電體的電量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②.點電荷:形狀和大小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忽略不計的帶電體稱為點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