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管家
閱讀關鍵詞:頭顱、MRI、入門、T2WI。
作者|Doctor X
來源|東江影像
■ 在開始共同學習MRI序列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些內容。
部分容積效應,經常會影響我們看到的影像,使之變得「不真實」,從而可能會導致誤診。層厚是影響部分容積效應的重要因素,層厚越厚,越容易出現部分容積效應偽影。
為什麼我們不掃薄一點?
層厚越薄,同樣的掃描範圍,就需要越多的層數,這會導致時間延長。試想,在國內檢查量嚴重超負荷的情況下,常規掃描要延長時間,變得不現實。
國內頭顱橫斷位一般層厚是5mm-10mm。我們單位用的是6mm,層間距1mm,18層,兼顧了膠片列印的需要;同時我們也常規用冠狀位、矢狀位做補充,增加了病變的檢出率。
窗寬窗位技術,是數字影像時代每一名影像醫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不同區域、不同病變,可能需要不同的窗寬窗位才能更好的發現、分析。從接觸DICOM數字影像開始,你就應該著手去練習調節窗寬窗位,直至能靈活應用。
先發現,然後綜合分析(詳見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影像醫生)。發現異常或可疑異常,可能某一序列就行了,分析卻需要綜合多序列、多角度影像,甚至前後對比,乃至臨床影像相結合。
入門階段,應注重培養「發現」的觀察習慣,多鍛鍊「分析」思維,勤積累。
■ 言歸正傳。
頭顱MRI序列有不少,T2WI、T1WI、FLAIR、DWI、T2*WI、SWI、ASL、T1-IR、3D T1-FFE、MRA、MRV……
國內常規掃描的並不多(主要是檢查量嚴重超負荷的緣故),T2WI、T1WI、FLAIR都會掃描,DWI部分單位會常規掃描,T2*WI常規掃的非常非常少;MRA是可另外收費項目;MRV、SWI、T1-IR、3D T1-FFE常規不掃描。
我們單位常規掃了橫斷位T2WI、T1WI、FLAIR、DWI、T2*WI,冠狀位T2WI,矢狀位T1WI。(由於掃得比較全,因此好多疾病圖像比較難得的齊全)
在「認識序列」中,我們將介紹T2WI、T1WI、FLAIR、DWI、T2*WI、MRA、MRV。
■ 本期我們將共同學習T2WI。
以前老師經常說,T1WI看解剖,T2WI看病變。這是很有道理的,當然不是絕對的!
腦白質呈低信號,灰質(皮層和灰質核團)呈稍高信號,腦脊液呈顯著高信號,腦血管呈低無信號(流空效應),這是T2WI的特徵(圖A)。
圖A
不管是高信號,還是低信號,甚至形態異常,都是觀察T2WI時必須關注的內容(圖B、C、D)。從這個角度來說,T2WI是非常全面的一個序列。
圖B
圖C
圖D
以下圖像(圖1-9)按照顱底到頭頂的順序排列,並選擇性標註、加以說明:
層厚/層間距6mm/1mm
圖1
鼻咽癌在南方是個常見病,因此,鼻咽部、咽旁、咽後間隙是必須仔細觀察的。儘管鼻咽癌在南方比較常見,但實踐中必須清楚,鼻咽炎性增生比鼻咽癌常見得多(環境惡化所致)。
T2WI判斷血管病變的基礎是流空效應。椎動脈顱內段是夾層動脈瘤好發區域,椎動脈閉塞也常見(圖E、F)。
注意,T2WI也是篩查腦動脈病變的一個不能忽視的有用工具!不要認為,血管只能MRA才能觀察!
圖E
圖F
圖2
MRI雖然對骨細微結構的顯示較差,但對骨病變的發現與定性很有幫助,發現病變甚至比CT、ECT早得多;但T2WI價值比不過T1WI。
內聽道較細,掃描層厚偏厚,因此容易出現部分容積效應偽影。本例右側貌似被實性病灶填充了,實際上是該層圖像剛好掃到部分內聽道及部分內聽道壁。綜合冠狀位、其它序列有助區分(圖G)。
圖G
由於腦幹周圍腦脊液搏動影響,延髓前側部分T2WI容易出現偽影(圖H),不要輕易認為是異常。綜合其它序列、冠狀位T2WI有助於區分。
圖H
以前延髓早期梗死容易漏診。由於DWI的廣泛應用,延髓梗死在DWI顯示尤為直觀,呈高信號;再漏診就非常非常不應該了。
圖3
篩竇黏液囊腫、蝶竇瀦留囊腫是常見病。而蝶篩氣房(相關閱讀:即時學習 | 即時病例0002)容易誤認為異常,繼發黏液囊腫時,可壓迫到鄰近結構(視神經等),症狀明顯。
頸內動脈虹吸段是腦動脈瘤的好發部位(圖I)。動脈瘤由於大小、部位不同,會影響T2WI檢出,但發現率並不低!並不低!!不要漏診!!!動脈閉塞,T2WI更是可以確診!(圖J)
圖I
圖J
由於基底動脈與掃描層面近垂直,所以基底動脈的病變非常好發現!(圖K)
圖K
橫竇、乙狀竇由於低流速、雙向血流的緣故,有些時候T2WI、FLAIR上可呈高信號(圖L),應綜合其它序列(DWI、T2*WI等)與靜脈竇血栓區分。
圖L
圖4
由於掃描層厚偏厚以及個體差異,大腦中動脈水平段不一定在一個層面能完整顯示。
willis環、大腦中動脈分叉部也是腦動脈瘤的好發區域,表現為局限性突出的流空信號為主的囊狀影(圖M)。
圖M
大腦中動脈閉塞,常規T2WI均可以發現、診斷!(圖N)
圖N
)
圖5
此層面大腦中動脈很好觀察,常見的是血管減少,表現為流空信號稀少(圖N),這是近段閉塞的緣故。
皮質脊髓束在T2WI、FLAIR、DWI上呈稍高信號,可能會被誤認為異常。
側腦室三角區旁經常可見「凸出」的聯絡纖維,容易被誤認為灰質異位。注意,灰質異位信號跟皮質一致,而聯絡纖維跟白質一致。(相關閱讀:入門 | 標註記憶病例0007,即時學習 | 即時病例0014)
圖6
再次強調,T2WI是觀察靜脈竇異常的非常有用的工具,正常表現為流空信號(低無信號)。
可能腦間質液進入側腦室時更集中於額角前、外側部,這個區域T2WI、FLAIR經常容易信號增高,老年人尤為常見、明顯。(相關閱讀:入門 | 標註記憶病例0007)
圖7
圖8
中央溝是額頂葉的分界線,此層面非常好辨認。
額上溝分開額上回和額中回,與中央溝近垂直。
圖9
淺靜脈教科書介紹的比較少,粗大的淺靜脈變異容易被誤認為異常!
橫斷位上矢狀竇前後走行段很少能包全,冠狀位T2WI是觀察該段的非常好的序列!(圖P)
圖O
圖P
■ 小結:
腦白質呈低信號,灰質(皮層和灰質核團)呈稍高信號,腦脊液呈顯著高信號,腦血管呈低無信號(流空效應),這是T2WI的特徵。
T2WI是個比較全面的序列,從「發現」角度,不管是高信號、還是低信號,甚至形態異常,都是必須關注的內容。
鼻咽癌在南方是個常見病,因此,鼻咽、咽旁、咽後間隙是必須仔細觀察的;注意與炎性增生鑑別。
MRI雖然對骨細微結構的顯示較差,但對骨病變的發現與定性是很有幫助的,發現病變甚至比CT、ECT早得多。
內聽道較細,掃描層厚偏厚,因此容易出現部分容積效應偽影。綜合其它序列、多角度比較是良策。
蝶篩氣房容易誤認為異常,繼發黏液囊腫時,可壓迫到鄰近結構(視神經等),症狀明顯。
動脈、靜脈、靜脈竇病變,T2WI是嚴重被忽視、低估的序列,不管是動脈瘤,還是閉塞、血管畸形、靜脈竇血栓。
由於腦脊液搏動影響,延髓前側部分T2WI容易出現偽影,不要輕易認為是異常。綜合其它序列、冠狀位T2WI有助於區分。
橫竇、乙狀竇由於低流速、雙向血流的緣故,有些時候T2WI、FLAIR上可呈高信號,應綜合其它序列(DWI、T2*WI等)與靜脈竇血栓區分。
皮質脊髓束在T2WI、FLAIR、DWI上呈稍高信號,可能會被誤認為異常。
側腦室三角區旁經常可見「凸出」的聯絡纖維,容易被誤認為灰質異位。
可能腦間質液進入側腦室時更集中於額角前、外側部,這個區域T2WI、FLAIR經常容易信號增高,老年人尤為常見、明顯。
▼留下你的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