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紅色預警
喜茶漲價!
西貝漲價!
海底撈也漲價!
4月5日起,
海底撈因菜品漲價6%引發爭議;
消息被推上熱搜4天後,情況突然發生了反轉。
#海底撈就漲價道歉#
4月10日下午,
海底撈對外發布致歉信:
緊隨其後,#西貝也就漲價道歉#
4天內,
漲價消費者不滿上熱搜道歉恢復原價
不要問海底撈經歷了什麼,
你知道我的內心經歷了什麼嗎?
點擊播放 GIF 0.2M
這段時間,雖然無法堂食火鍋,
但我們依然堅持做一個精緻的火鍋女/男孩,
於是,很多人選擇了:
自熱火鍋
點擊播放 GIF 1.2M
說起自熱火鍋,確實是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想當年單兵口糧只有幾款自熱米飯,
可如今,自熱從軍用過渡到民用,主角從米飯變成了火鍋,反倒有越來越火的趨勢。
統計數據顯示:
「今年春節期間各品牌的自熱火鍋產品銷售有大幅增長,訂單量增加甚至高達200%-300%。」
發熱原理
自熱是指不用電、不用火,用自帶的發熱包。
點擊播放 GIF 1.1M
發熱包的主要成分有:生石灰、碳酸鈣、焙燒硅藻土、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等。
01CaO+H₂O=Ca(OH)₂
採用的原理就是中學化學中出現的「生石灰遇水發熱」,往發熱包上倒冷水,產生大量水蒸氣後生成熟石灰,便可產生發熱反應,這是發熱包主要的熱量來源。
02利用原電池原理提供持續穩定的反應
發熱包中的鐵粉和鋁粉,它們可以通過和氧氣反應釋放少量熱量,也可以和活性炭、水分、鹽分形成「原電池」效應,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熱量。
03具有吸附緩衝水分的作用
發熱包中的硅藻土、活性炭等成分,具有吸附緩衝水分的作用,因此能保持整個反應過程中產生熱蒸汽。
據測試,在加熱包在放熱過程中,最高水溫可達120-150度,僅需15分鐘左右,就可使火鍋料燜熟!
發熱包 VS 暖寶寶
暖寶寶能替換發熱包使用嗎?
點擊播放 GIF 0.4M
▸暖寶寶的發熱原料是由鐵粉、活性炭、蛭石、無機鹽和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它的反應原理是,利用原電池加快氧化反應速度,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和發熱包不同的是,遇水不會發生反應。
▸暖寶寶的原材料層在空氣中氧化作用下,產生反應發熱,蛭石、無機鹽和水加快發熱反應,活性炭減慢發熱反應,從而保證暖寶寶不燙手,保溫10個小時以上。
負極:Fe-2e-=Fe2+
正極:O₂ + 2H₂O + 4e-=4OH-
總反應:2Fe + O₂ + 2H₂O=2Fe(OH)₂
發熱包和暖寶寶的區別:
一個遇水瞬間放熱,一個遇空氣恆溫放熱。
自熱火鍋安全嗎?
在密閉空間裡,發熱包有爆燃風險。
點擊播放 GIF 0.3M
國家化學製品安全質檢中心常務副主任商照聰表示:
我們做了很多實驗,基本上每包加熱包大概能產生40升氫氣。氫氣在空氣中的燃燒極限是4%到75.6%,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封閉,或者半封閉的條件,比方說車內,都會存在類似的風險。
國家化學製品安全質檢中心主任助理肖秋平表示:
比如說旅遊大巴、長途大巴行駛過程中,很多遊客並不知道,這裡面會產生氫氣,大面積、大量地使用自熱火鍋,有可能導致氫氣在車輛裡面累積,特別是夏天,開著空調,整個車廂是密閉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達到了爆炸下限濃度,碰到一點點的火源,並不需要打火機這種火源,可能身上的一點靜電,或是電路的一些火花,足以引發爆燃事故了。
提醒廣大消費者
▸使用前須閱讀產品使用說明,並嚴格按照提示內容操作,特別是不要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環境中使用,避免明火,且未成年人在成人指導下方可使用;
▸使用中應注意將產品放置於防燙桌面上,避免觸碰外鍋,以免燙傷;
▸使用後的方便火鍋垃圾應避免大量堆積或與水直接接觸,並按照垃圾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分類,使用後的發熱包應當按有害垃圾分類處置。
同時,
自熱食品中蔬菜類原料存在的營養喪失的問題,
其營養價值無法與鮮菜相比。
點擊播放 GIF 1.3M
雖然,自熱火鍋很方便,
但傳統火鍋更能體現火鍋的靈魂。
牛油番茄鴛鴦鍋 香油蒜泥醋料碗 牛肚牛肉小酥肉
蝦滑牛滑龍利魚 鴨腸鴨血魚肉丸 貢菜香菇金針菇
再來一瓶雪碧,要冰的!服務員可以上菜了!
面對海底撈的漲價又道歉,
我選擇原諒(向火鍋低頭)。
為什麼商品漲價,能引起熱烈反應?
不如,我們來一道數學題:
題目
已知:你坐標深圳,月收入6000,按一個月30天算,
早午晚餐45元/天*30天=1350元,租房1500元/月,偶爾吃幾頓海底撈150元/次*5次/月=750元,交通費150元/月,日常網購1000元/月。
求:你窮嗎?
恩格爾係數
是用來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標。
恩格爾係數(%)= 食品支出總額 /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100%
解析:
你每月的總支出是4750元,食品支出是1350+750=2100元,
恩格爾係數=2100/4750*100%=44.2%
綜上所述,
你屬於小康家庭;
至於窮不窮,就看你對貧富的定義了。
雖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但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
幸福指數可謂是每個人或每個國家的最高需求;
可是每個人心中是否都有幸福的理性概念,或者是超出現實但未來可能會實現的概念呢?
也許,幸福最好的定義就是沒有定義,
越明確的定義意味著越多的束縛和桎梏。
假設說一個人每天吃一斤白面就是幸福,
那麼這種幸福太好達到,且忽略了一些其他的追求。
人類對於定義的痴迷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然而,不確定性一定是件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