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加速!揭秘西湖大學首個產學研成果,圈內走到圈外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許怡雯 鋅財經

6月2日,西湖大學官方宣布,西湖生物醫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這意味著西湖大學第一個科研成果轉化項目正式落地。

西湖大學發布消息稱,這家公司的核心技術來自於高曉飛實驗室,他們研發出個性化的新型紅細胞治療技術,可用於治療痛風、血友病、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苯丙酮尿症等罕見病。

此時,距離西湖大學獲批成立僅僅過去了2年零3個月。

當有人還在打聽西湖大學如何招生,當有人還在質疑西湖大學是否能靠社會捐贈撐起高投入低回報的基礎科學研究時,這家小而精的新型大學,已經默默地將一個前沿的科研項目成功推入了市場。

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快?

一場「罕見病」募捐行動

2018年10月的最後一天,一則來自都市快報聯合西湖教育基金會的募捐徵集信傳遍了杭州市民的朋友圈,募捐項目為「西湖罕見病研究專項計劃」。

世界上有7000種罕見病,只有5%有藥可治。這場募集活動,讓人們第一次窺探到西湖大學神秘大門背後發生的事情。

高曉飛,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作為西湖大學首批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他組建了幹細胞與器官再生實驗室,成功研發出個性化的新型紅細胞治療技術——即通過人靜脈血等來源幹細胞,定向改造成為攜帶靶向藥物的紅細胞,從而用於治療各類重大疾病。

高曉飛博士

以治療痛風為例,我們已知可以通過尿酸氧化酶降低尿酸濃度,但人體內的尿酸氧化酶非常低。高曉飛實驗室利用新型紅細胞治療技術,可以讓更多的尿酸氧化酶「搭乘」紅細胞進入體內發揮作用。

相似的原理,還可以應用於罕見病的治療,比如血友病。理論上,可以把凝血因子轉到紅細胞裡,能更安全、持久、有效地讓病人得到治療。

高曉飛說:「今天的生物技術就像之前的軟體發展一樣,在逐漸融入每個行業。我們希望能夠參與到這一偉大的進程,實現治癒複雜疾病,延長人類壽命的終極目標。」

80歲的杭州阿婆在捐款 圖源都市快報

治療罕見病,拯救人類,這項研究令人肅然起敬。杭州市民們10塊、100塊、1000塊地湊出來了99.89萬人民幣。那個時候的人們雖然滿懷期待,卻還是沒有想到,僅僅19個月後,這項技術真的走向了市場。

與實驗室同步啟用的輔助賽道

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專利商業利用率不超過5%。大部分國內高校對科研成果的跟蹤和轉化僅僅停留在專利登記,後續的商業落地處於空白狀態。

相比之下,2011年史丹福大學專利申請量252件,轉讓了101件,為申請量的40%;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截至2015年一共擁有的400餘項專利,轉化143項,轉化率為35.75%。

西湖生物醫藥公司的快速「落地」,讓人不得不聯想,從科學構想到實驗室成果,再到技術轉化,這背後除了技術本身的原創性,還有什麼奧秘?

西湖生物醫藥公司

在西湖大學的官網上,我們看到了這個名字:成果轉化辦公室。

與充滿科技感的實驗室相比,這個部門從名字到人員規模,並不惹眼,醫學博士出身的成果轉化辦負責人王廷亮帶著四個90後,已經是全部。

但值得關注的是,這個部門與西湖大學,幾乎同一時間誕生。

也就是說,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點,西湖大學從一開始就將「科研成果轉化」納入了自己的創新範疇。

具體到西湖生物醫藥公司的成立,成果轉化辦一直與實驗室同步奔跑。包括申請專利和法律諮詢,給這項成果找一個最好的家,以及提供完整的商業化輔助。

轉化小組調研全杭州10個區不同區域的資源、政策、產業聚集進行比對,最終選擇了西湖區作為安家的地點。然後,組建商業化的團隊、尋找職業經理人、選擇有針對性的賽道、分析技術的使用場景,並接洽各種投資人、機構、政府資金……

一手拿著BP,一邊跑著路演,這種生活顯然並不適合純粹的科學家。

幹別人幹不了的事

也許有人會問,這不是市場可以做的事?為什麼讓學校去擔任孵化器和FA的功能?

「實驗室與市場的直接對接可能會存在斷層」,成果轉化辦負責人王廷亮說,「事實上,學校在科研項目商業化轉換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優勢。」

比如,學校永遠比商業公司早一步。在科研項目立項之初,成果轉化辦就開始進行篩選和跟蹤。無論是探索商業價值還是尋找市場定位,學校都比FA機構要早得多、快得多。

其次,在轉化過程中,學校天然擁有科學家的信任,這是商業機構無法比擬的優勢。

知識壁壘越高的行業,技術保密的重要性就越高。學校不同於FA機構之處在於,學校的利益和課題組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學校會更加容易取得他們的信任,優先獲得關於技術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於學校幫助科研項目探索商業價值非常關鍵。

實驗室

而在和投資人的交流中,科學家避免了變成衝頭陣的「小白羊」,而是由西湖大學成果轉化辦公室充當牧羊人,讓溝通變得更加高效。

其三,學校在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可以完美地彌補科研和商業這兩個領域之間的信息斷裂。

學術圈有一堵牆,圈外人不知道項目的科技價值和社會價值,圈內人不知道成果的商業價值,如何彌補信息差,從而成功進行高科技成果的轉換,成了產學研一體化最大的難題。

在消減信息差方面史丹福大學是一個很好的正面例子。

在史丹福大學40多人的OTL(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技術許可辦公室)中有近一半人員同時擁有基礎科學領域的博士學位和經管類學科背景。所以這些工作人員,不僅可以運用自己的基礎科學知識來判斷一項技術是否具備尖端性和應用性,也懂得如何將這項專利賣得更好。

顯然,西湖大學想借鑑史丹福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把學校變成科研項目最好的伯樂,最大限度地發掘科研成果的價值。

更早的介入,更全的信息,更準的判斷,自然而然演化出來的就是更「全」的輔助。從idea被提出的那一刻開始,到後期商業化的輔助、資本入場,每一步都有學校承擔代理人和守門人的角色。科學家除了專心科研不需要將多餘的精力放在如何成立一家公司上。

沉默著狂奔

1891年10月1日,史丹福大學在帕羅奧多那塊3561公頃的牧馬場上舉行開學典禮,當時紐約的媒體認為沒有人會到蠻荒之地的西部上這所大學,公然在報紙上嘲諷道:「教授們將在大理石教室裡,面對空板凳講課」。129年過去後,斯坦福常年位列世界大學排名的前五,收穫了了83個諾貝爾獎、28個圖靈獎、8個菲爾茲獎。

2018年,西湖大學落地雲棲小鎮時,有人充滿了期待,也同樣有人對這所只有4棟教學樓的大學滿心猶疑。

西湖大學樸素的校門 圖源網絡

2018年5月26日,西湖大學獲批成立2個半月後,其創始捐贈人馬化騰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表示,整個中國的基礎科學非常薄弱,「我想所有人都清楚我們不能再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學研究。」

如今的西湖大學已經有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三個學院,來自海內外頂尖院校前沿實驗室的120多位科學家在生命科學、信息科技、生物、物理、材料學等基礎科學上組建了強大的科研團隊。

2020年2月,全世界的生物醫學專家都在迎戰新冠時,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成功解析出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對發現和優化阻斷進入細胞的抑制劑起到重要作用。僅僅2個多月後,郭天南實驗室與合作團隊一起,發現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種獨特的分子變化,並找到了一系列生物標誌物,有望為預測輕症患者向重症發展提供導向。

王廷亮博士說,來西湖大學參觀的人群中,有很大一批是國內主流的投資機構,「因為資本也追求最好的項目。」

同時,西湖生物醫藥的成立也恰到好處地澄清了外界對於校長施一公教授關於科學家創業的誤讀。

施一公 圖源網絡

2014年,還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的施一公在歐美同學會聯誼會上發表演講,公開說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呢?是鼓勵科學家創辦企業」。此言一出遭遇了大眾的口誅筆伐。尤其在施一公參與創辦的諾誠健華於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之後。

然而重新找回演講全文,我們才發現了那段話的後半句:「術業有專攻,我們應該鼓勵科技人員把成果和專利轉讓給企業,他們可以以諮詢的方式、科學顧問的方式參與」。

配合著高曉飛教授名字後面的介紹:西湖生物醫藥創始人、首席科學顧問,可以看到西湖大學貫徹了施一公所說的術業有專攻:讓搞科研的人去搞科研,讓搞金融的人去搞金融。

對於西湖大學而言,他們一直試圖找到的就是在學術和創業之間微妙的平衡點。

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施一公說:「當前,我們正處在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探索和嘗試,真正讓師生在學術上自由探索,在科研上心無旁騖,從而能夠在基礎前沿研究領域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新的、重大原創性的發現,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建樹。

西湖大學嘗試的這套產學研模式,或許將會給國內高校科學家創業提供可以借鑑的思路,而這也許會是西湖大學改變世界的另外一種方式。

原標題:《西湖加速!揭秘西湖大學首個產學研成果,圈內走到圈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圈內到圈外,西湖大學首個產學研成果落地:生物醫藥領域,融資近億
    短短兩年,就有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了,「產學研」這一舊詞又有了一種新的實現可能。6月2日,西湖大學官方宣布,西湖生物醫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這意味著西湖大學第一個科研成果轉化項目正式落地。這也意味著這所年輕的大學已經將生物醫藥的前沿科研項目推向了市場,為何速度之快?我們先看下這項落地成果——西湖生物醫藥科技究竟是做什麼的?用自己身上的一小管血,就可以治療痛風?
  • 3D列印用到晶片上 西湖大學這項技術厲害在哪兒
    嚴粒粒 攝11月6日,記者走入西湖大學精密智造實驗室看到,一根細細的金屬探針正在一塊名片大小的電路板上循環畫圈,探針內流下的液體逐漸圍成一個圓環。「這是我們通過3D列印而成的微電極陣列,再用矽膠進行二次加工後,可用於藥物機理檢測等領域,檢測效率將大大提升。」正在顯示屏前監測情況的西湖大學工學院周南嘉實驗室博士生朱沛然說。
  • 西湖大學再有成果轉化項目落地,此次瞄準微米級3D列印技術
    西湖未來智造(杭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家西湖大學工學院孵化的首個企業正是聚焦電子產品的智能製造,其掌握的微納級3D功能材料列印技術便可以幫助這些科幻電影裡的各種遙不可及的「想法」變成現實。該公司由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周南嘉創立,於2020年8月開始運營,是國內電子3D列印領域首個專注於世界領先的微米級精度的三維精密製造技術的公司。
  • 瞄準微米級3D列印 西湖大學「黑科技」獲數千萬元融資
    可以實現微米、亞微米級精度的金屬、介質、光波導等材料的3D列印;也可完成由金屬、介質組成的任意三維結構,1小時內即可製成任意結構的印刷電路板……憑藉自主研發的三維精密製造技術,不久前,西湖未來智造公司(以下簡稱西湖未來智造)完成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 西湖大學
    復旦大學-西湖大學2021年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推薦免試直博生預選拔通知 西湖大學是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高等學校,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舉辦。
  • 施一公:捐人大再多也是校友,捐西湖大學是創始人,張磊:我包了
    張磊和施一公的關係是千絲萬縷的,西湖大學成立之初,施一公和張磊在會議室閒談,施一公對張磊坦言說民辦大學需要錢,自己為了籌錢都有點焦慮。兩個人聊到了募集資金,施一公也是有意想請這個師弟幫忙,所以對張磊開玩笑說:「你給人大捐再多錢,你就是個人大校友,但你要是給西湖大學捐,你就是西湖大學的創始人了」。
  • 怎樣能讀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作為一個民辦研究型大學,目前不招收本科生,只招收博士碩士。招生選拔實行「申請-考核制」,具體時間會在西湖大學官網公布。在前十年內,西湖大學只設理學院、工學院、生命學院三個學院。按照規劃,2017年至2021年為西湖大學初創期,無本科生招生計劃,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為1220人;預計2023年開始招收和培養本科生;到發展期2026年,預計全日制在校生規模5000人,其中研究生3000人、本科生2000人,師資隊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規模達到300人。
  • 又一頂級科學家任職西湖大學!
    空缺22個月之後,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迎來首任院長。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終身講席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華裔生物學家學會董事會成員……長期潛心致力於細胞周期及基因組穩定性領域的研究,於洪濤的履歷十分耀眼。有趣的是,他有著與成就不太相符的低調。
  • 西湖大學黨委今天成立
    西湖大學黨委成立大會現場。中青在線杭州4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由董清源擔任西湖大學黨委書記,孫幼幼擔任西湖大學黨委副書記,楊文鑄擔任西湖大學紀委書記。據西湖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天,杭州市委組織部、西湖區委組織部在該校全體黨員和教職員工代表大會上,宣布西湖大學黨委正式成立。成立西湖大學黨委,既是《黨章》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關於組織設置的明確規定。
  • 西湖大學簡介
    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2015年3月發起創辦,2018年2月獲得教育部批准設立,前身和籌建依託主體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舉辦方是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學校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致力於集聚一流師資、打造一流學科、培育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努力為國家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出突出貢獻。  學校現有雲棲校區位於西湖區雲棲小鎮,約10.6萬平方米建築設施,含4棟科研樓、1棟辦公樓和2棟學生公寓。
  • 西湖大學宣告成立 校長施一公致辭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發表題為《磨礪以須,倍道而進》的致辭,分別以西湖之夢、西湖之始、西湖之路、西湖之幸四個篇章,描繪了西湖大學的定位和目標,即努力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世界前沿科學技術的引領者以及國際化的高等學府;講述了西湖大學的籌建之路和先期成果,包括校園規劃、師資引進、人才培養、制度建設以及資金籌措等;指出了西湖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面臨的挑戰
  • 西湖大學2022年招收本科生,招生名額極少,著名教授小班教學!
    西湖大學,一所集社會力量建立起來的民辦大學,西湖大學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來進行教學,他們也正是這樣在行動,教師人數不多,可個個都精英,2018年西湖大學正式成立,現在西湖大學已經在nature、science、cell上面成功亮相,CNS這三個頂刊是多少學校奮鬥多少年都難以實現的事情
  • 西湖大學人才招聘方案出爐,5年內有望真的比肩清華、北大!
    在還沒有執掌西湖大學之前,施教授就發表了關於西湖大學未來幾年的辦學目標:明年年底趕超洛克菲勒大學,5年後科研水平比肩清華、北大,15年後媲美加州理工。當時很多人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施一公校長在吹牛。不過施一公一直沒有再正式回應這一話題,那麼西湖大學的底氣何在?最近,一份西湖大學在海外人才招聘的方案流傳了出來,看到這份招聘方案後,小編覺得西湖大學定的目標好像還真不高。
  • 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校長施一公卻再次陷入爭議?
    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登上了Science封面。據了解,該論文主要是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而ACE2全長結構的解析,對於後續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將會提供重要的結構生物學數據支撐。
  • 西湖大學舉辦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施一公:西湖大學立志成為...
    在開學典禮上,274名新生一一上臺,接受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們贈送的禮物。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開學典禮上致辭,闡述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科學探索的重要意義,以及西湖大學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他說:「西湖大學立志成為一臺人類文明的孵化器,為傑出學者們提供思想碰撞、免除後顧之憂的寬容環境。」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許犁野是布裡斯託大學機器人專業碩士畢業生,在報考西湖大學之前,他已經被布裡斯託大學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不過,在看到施一公闡述的西湖大學的辦學理念之後,他選擇了西湖大學。
  • 施一公: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個西湖大學
    他自己也取得了比在普林斯頓大學更有分量的成果,還獲得了很多頭銜,包括成為清華大學的副校長。   當年12月,作為西湖大學前身的西湖高等研究院註冊。   2016年10月,西湖高等研究院宣布成立。   2017年9月,首批19個博士研究生入學。   2018年8月24日,西湖大學正式開學,迎來它的第一批130名學生。
  • 仇旻:西湖大學瞄準AI與醫學、理學交叉研究
    據仇旻介紹,西湖大學是中國的第一所民辦的研究型大學,現在實際上還沒有正式成立,在今年的10月份會在杭州舉行西湖大學正式的成立典禮。西湖大學將以博士研究培養為主,整個教師的規模不超過300人,在校學生的規模不超過5000人,從第一天開始就聚焦在基礎研究方面,並面向真正的產業化研究,開展的是基礎性和前沿技術的研究,目前有三個門類,理學醫學和工學。
  • 施一公: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你怎麼看?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京大學官網、知乎、募格學術之前報導近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介紹了西湖大學的近況。他表示,目前有104位一流科學家籤約西湖大學作為博士生導師,334位博士生在讀。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 施一公北大辭官的背後:七君子的西湖大學夢想漸行漸近?
    海歸教授不適應體制內教育另闢蹊徑?西湖大學(籌)有什麼不一樣?成為下一個南方科技大學還是中國的斯坦福?坊間各種討論猜測不斷。到西湖大學(籌)則是負責人,可以實現他的想法,投入地做自己的事情,是人生一大樂事。」高永安說。 移動網際網路教育產業基金創始合伙人尉遲道坤則表示,中國高等教育非常需要這種高水平民辦高校;中國社會也需要像洛克菲勒大學這樣的產學研一體化的高校;中國企業更需要通過創辦一所商學院重塑民營經濟、商業文化以及企業精神。
  • 這些頂尖人才如何進入西湖大學?
    施一公如此描述理想之校:「我們希望五年以後、十年以後,西湖大學可以聚攏一大批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在這裡從事最尖端的科學研究,做出最有意義的科學成果,培養最優秀的青年學生,用自己的才智盡情地探索科學知識前沿,推動人類進步,造福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