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時空彎曲」其實是空間和能量相互之間一一對應關係和空間變化和能量變化相互一一對應關係的表現,「時空彎曲」也許不是真實存在。
「時空彎曲」只是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時空彎曲」只是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因為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和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為能量與空間的「相互轉換」對稱關係。能量與空間的「相互轉換」對稱是指能量變化量和空間變化量一一對應的對稱關係,對於一個能量系統來說,該能量系統能量的增加量必定有相應的該能量系統系統空間減小量與之相對應,該能量系統能量的增加表現為系統空間的減小;相反,該能量系統能量的減小量必定有相應的該能量系統系統空間增加量與之相對應,該能量系統能量的減小表現為系統空間的增加。
比如,在宏觀領域,太陽和地球形成的能量系統,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為該能量系統的系統空間,地球和太陽的動能表示該能量系統的一種形式的能量。以太陽為參照,地球動能的增加必定帶來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減小,即該能量系統的系統空間的減小;相反,地球動能的減小必定帶來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增加,即該能量系統的系統空間的增大。又因地球的動能變化和地球的質量變化,和地球的場能變化同步,地球的動能、地球的質量和地球的場能都是地球的能量,所以能量和空間具有「相互轉換」的對稱關係。
比如,在微觀世界,任何一個粒子也都是一個能量系統,同樣任何粒子也都有粒子的質量、粒子的動能和粒子的場能,其中粒子的內部能量表現為粒子的質量。粒子的形狀、體積等表現為粒子的系統空間,粒子的空間是指由粒子內部能量及其變化創造並形成的粒子能量的界限。因為任何粒子內部任然存在更小規模的粒子,該粒子內部相鄰粒子之間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的一維直線空間關係的周期性變化創造並形成的粒子能量的界限,這個能量界限就是該粒子的系統空間。粒子的系統空間和粒子的能量也具有能量和空間一一對應關係和「相互轉換」的對稱關係。比如,光子,光子的物質波波長表示光子的系統空間,光子的能量。光子的波長與光子的能量一一對應。光子的波長增大,則光子的能量減小;光子的波長減小,則光子的能量增大。因為方程兩邊乘以光子的波長,則有,因為,所以。所以有。即在每一個時刻光子的能量和其系統空間(波長)都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並且光子的系統空間減小,即波長減小,必定有光子的能量增大與之對應;光子的系統空間增大,即波長增大,必定有光子的能量減小與之對應。
所以,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和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為能量與空間的「相互轉換」對稱關係。
又因為只有在具體物體運動時,才發生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關係的變化,才表現為「時空彎曲」。「時空彎曲」也許不是真實的存在,因為如果沒有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沒有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那麼能量與空間的「相互轉換」關係就不存在。如果沒有能量與空間的「相互轉換」關係,那麼「時空彎曲」就不存在。
所以,「時空彎曲」只是科學家用數學語言和數學方法對物理現象的語言表述。如果沒有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沒有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那麼時空彎曲就不會發生,也不會存在。
所以,「時空彎曲」的本質就是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這兩種關係的實現表現為能量與空間的「相互轉換」關係。即能量系統能量的增加表現為能量系統系統空間的減小,能量系統能量的減小表現為能量系統系統空間的增加。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和能量與空間的「相互轉換」關係的實現表現為時空彎曲。而不是「時空彎曲」是運動的原因和根源。
而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和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在物質世界空間關係上的表現又是一維直線空間關係形成和變化。因為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空間關係是相鄰兩點之間相互追逐、相互否定和相互依存的一維直線空間關係。因為即使對於最小的基本粒子,要否定其內部存在兩點相互追逐、相互否定和相互依存的一維直線空間關係也是困難的。而物質世界的立體空間關係又是由這種一維直線的空間關係變化併疊加而來。正如在幾何學上,線是由點變化疊加而來,面由線變化疊加而來,我們對於點、線和面的理解和認識就是基於物質世界的一維直線空間關係和立體空間關係。
所以「時空彎曲」的本質就是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
再比如,一個「流浪」的小天體以一定速度與地球擦肩而過,它的運動軌跡一定是拋物線,這一拋物線的頂點恰處在該「流浪」天體與地球直線距離最近的地方。說明該「流浪」的小天體與地球形成了相互否定、相互追逐的運動系統,以地球為參照,「流浪」的小天體的動能與其到地球的距離之間發生相互轉換,小天體的動能增大,小天體到地球的距離減小。如果沒有地球的引力,那麼該「流浪」天體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這說明該「流浪」天體的動能變化與它和地球的直線空間關係變化具有一一對應關係,該「流浪」天體的動能與它和地球的直線空間距離具有一一對應關係,同時說明了「時空彎曲」的本質就是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
再比如,一束光與地球擦肩而過,它的運動軌跡也一定是拋物線,這一拋物線的頂點恰處在光線與地球直線距離最近的地方。說明組成光線的光子與地球形成相互作用的運動系統,以地球為參照,光子的動能與其到地球的距離之間發生相互轉換,光子的動能增加(雖然光子的傳播速度未變,但是光子的動能是增大的),光子到地球的距離減小。如果沒有地球的引力場,那麼光線一直做直線運動。在這束光與地球擦肩而過的過程中,組成光線的光子的能量發生了變化,因為在這一過程中組成光線的光子發生了「藍移」和「紅移」現象。這說明組成光線的光子,其動能變化與光子和地球的直線空間關係變化一一對應,組成光線的光子的動能與它和地球的直線空間關係一一對應,同時說明了「時空彎曲」的本質就是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雖然光子沒有靜止質量,沒有產生加速度的物質基礎,但是光子在地球附近運動過程中發生「藍移」和「紅移」現象,從而對於光子而言,光子在其和地球的直線空間關係上產生了加速度的效果,產生了所謂「引力透鏡」效應。這就說明了組成光線的光子,其動能變化與光子和地球的直線空間關係變化具有一一對應關係,組成光線的光子的動能與它和地球的直線空間關係具有一一對應關係;這說明「時空彎曲」的本質就是能量與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時空彎曲」只是一種在數學上的想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