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方網
近日,科技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最新文件《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明確提出: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
這意味著,繼北京、上海、合肥之後,深圳作為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寫入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文件,正式宣告著深圳將邁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新階段。
位於深圳東部的坪山,近年來正圍繞打造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坪山,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主導產業。如今面對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一新機遇,坪山這個產業大區又將迎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有望承載更多深圳增量科技資源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它是一個學科交叉融合的概念,而科學發現、基礎研究、源頭創新尤其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
而此前,深圳雖是科創的一面旗幟,但在基礎科學方面一直有短板需要補。目前,全國已經建成的大科學裝置22個,國家「十三五」規劃新建大科學裝置16個,其中合肥依託中國科技大學有8個,北京有7個,上海有5個,合肥、北京和上海作為已確定的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其大科學裝置總數佔全國的50%。
有了「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加持,深圳將有望獲得國家和廣東省更多重大科技資源的布局,意味著有助於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雖然此次《方案》沒有明確提出在坪山布局相關大科學裝置,但從目前坪山在科技創新的優勢來看,依託現有的充足產業空間,產業發展的基礎,無論是直接承接相關項目,還是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坪山都具備一定的優勢。」對於「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於深圳的加持,有業內專家表示,放在深圳市內範圍來看,要承載增量的科技資源,後發城區反倒會有一定的優勢。
事實上,坪山近幾年來在科技創新的發展有目共睹,通過充分發揮產業基礎、空間資源等優勢,依託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等四塊「金字招牌」,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坪山初步打造了新能源、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等五大先進位造業集群,現有產值超10億元企業22家。
而在產業空間上,坪山仍有巨大潛力,坪山區現有可開發用地潛力共32.2平方公裡,其中空地潛力10平方公裡,建成區二次開發潛力22.2平方公裡,未來兩年可釋放至少3平方公裡連片產業空間。
生物產業基地定位再升級
2020年03月5日,深圳市委常委會會議中指出:「深刻領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國之重器的重要認識,牢牢把握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重大機遇,發揮科研機構、高校、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切實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這一次會議也被看做是對《方案》的回應,另外該會議也強調:要認真落實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和產業化體系,加快推進坪山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大鵬國際生物谷等產業聚集區建設,大力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物等研發製造,把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實際上,這個「1+3」文件,就是深圳4連發,推動生物醫藥產業聚集的重磅政策文件!3月3日,深圳市發改委官網發布《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及《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若干措施》三份配套文件。
在這一時間節點上,四份文件的同時出臺,可以看出深圳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而坪山近年來依託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這一金字招牌,通過大力引進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藥企業,以及不斷完善的創新創業體系,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已經呈現出一定的蓬勃景象,可以說,坪山在這一產業的發展上,已經搶佔了一定的先機。
《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還特別提出,加強全市高位統籌,積極爭取設立藥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粵港澳分中心,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綜合各區資源稟賦、發展環境和區位空間等條件,重點支持坪山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主園區,加速推動福田區、光明區、龍崗區、大鵬新區等協同發展,突出各區發展優勢,明確各區功能分工,構建協同創新、錯位發展的「一核多中心」新格局。
坪山被定為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園區,這一明確無疑是對坪山生物產業基地的定位也再一次提升。
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鏈條
2月28日上午10時,深圳坪山-香港鎧耀-香雪製藥公共衛生產業合作項目雲籤約儀式,在深圳坪山、香港、廣州及美國休斯頓四地連線舉行。根據合作協議,抗擊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活疫苗、HPV消毒機器人、新發傳染病即時體外診斷系統、醫用抗菌紡織品、新一代納米纖維空氣過濾器等5個產業項目正式落地坪山。
筆者了解到,這批項目都是經過多年研究,代表了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產品技術的先進水平,產業轉化速度快,應當下疫情防控之最急需,有利於促進香港的研發優勢與廣深的產業轉化能力緊密結合,迅速提升疫苗、藥品、防護裝備等供給水平。
在此之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在2月3日明確提出,坪山要發揮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等優勢,聯合港澳科研力量,加快建設深圳公共衛生戰略物資生產儲備基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該儲備基地已啟動運營,南玻醫療、深中海醫療、美格爾醫療設備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入駐,上述5個粵港澳聯手抗疫的產業項目也正式籤約落地。
根據要求,該基地充分借力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依託全國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之一的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平臺,發揮相關企業集聚度高、生產能力較強等優勢,主動對接國際和港澳優質科技產業資源,抓緊引進和布局一批可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重大傳染病防控做出積極貢獻的優質項目。
在當前這一節點上,坪山啟動圳公共衛生戰略物資生產儲備基地,同時引進五大公共衛生科技產業重大合作項目,這可以看做既是坪山在搶跑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帶來的新起點,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是坪山在創新吸引力上的呈現出來的顯著增強。
從坪山這些動作來看,兩點值得關注,首先是在當前疫情形勢下,坪山瞄準公共衛生領域,發揮好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優勢和公共衛生物資生產、流通方面的良好基礎,搶佔先機。
其次則是此次籤約合作方分別是來自香港、廣州,這也是在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坪山主動對接港澳、廣州創新資源,引入國際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及技術,推動五個最新的研發成果在坪山進行產業化,促進香港的研發優勢與坪山的產業轉化能力緊密結合。
【撰文】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