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油氣捷報頻傳 中國版「頁巖油革命」何時到來

2020-12-06 網易財經

本報記者 綦宇 北京報導

導讀

實際上,作為全球僅次於俄、美的頁巖油氣儲量國,依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中國的頁巖油氣可採儲量接近50億噸,佔據全球頁巖油氣可採儲量超過10%。儘管從絕對數字上相較前兩國有較大的差距,但從目前的開採規模看,擁有非常高的增產潛力。

一周時間內,與頁巖油氣田勘探開發相關的消息密集出現。

中國石油2月27日在天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截至當日,大港油田頁巖油水平井官東1701H井、官東1702H井已自噴超260天,原油日產穩定在20-30立方米,官東地區已形成億噸級增量發現。

3月6日,中國誕生了首個日產百萬方頁巖氣井,位於四川瀘縣的一口頁巖氣井,日產氣超過137.9萬立方米,足夠近138萬戶居民的日常使用。除了這一口井之外,相關地區還有數口高產井已經投入生產。

儘管「捷報頻傳」,但是中國的頁巖油開採總體進展仍不容樂觀。中國的頁巖油氣開採已經超過十年,目前國內的勘探開發進度和我們在頁巖油氣資源的資源稟賦相比,顯然相對落後。

實際上,作為全球僅次於俄、美的頁巖油氣儲量國,依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中國的頁巖油氣可採儲量接近50億噸,佔據全球頁巖油氣可採儲量超過10%。儘管從絕對數字上相較前兩國有較大的差距,但從目前的開採規模看,擁有非常高的增產潛力。

同時,中國近幾年的原油進口,每年都保持著超過10%的增長速度,已經成為了全球原油進口和消費第一大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突破70%。在這種情況下,加大勘探開發的投入,刺激國內原油生產重新回到2億噸,成為了能源公司重要的任務。

「美國頁巖油革命的成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觀念啟示。」一位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和地下資源儲量相比,更加重要的是技術、資金和制度條件,而這些條件,在中國亟待進一步的改革,才能釋放油氣田的開發潛力。」

能源獨立曙光

在對中國資源稟賦的評價中,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是「中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就沒有潛力可挖。

而能夠將潛力變成實際的重要因素,就是技術進步。「美國的石油勘探開發歷史要比中國長很多,實際上在頁巖油氣技術獲得突破之前,美國國內對擴大產量也並不樂觀。」上述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但是,頁巖油革命改變了一切。」

頁巖油革命帶來的結果,是美國超越俄羅斯成為天然氣第一大生產國,超過沙特成為原油第一大生產國,2018年12月,原油出口超過進口,70餘年來首次成為原油淨出口國。

這還不是全部,頁巖油革命讓美國能源戰略東移,使北美成了地球版圖上的「新中東」;生產資料成本大幅度降低,讓美國有底氣開啟「製造業回歸」計劃;全球能源版圖重塑,亞太再平衡戰略出爐,全球格局深度調整。

「能源的獨立讓美國打消了很多顧慮。」該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以中國目前的資源水平,可能短時間達不到能源獨立,但減少對外原油依賴,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

目前,國內石油工業極度依賴進口原油,而在天然氣消費逐年上升的情況下,中國每年的天然氣進口暴增,對外依存度也逼近50%。大量的能源依靠進口,對於能源安全帶來了重大挑戰。

更不用說,對外採購的原油、天然氣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以美元進行結算,2018年共花費美元超過6000億,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天然氣還未形成一個全球統一的市場,往往購買量越高的買方,承擔了最貴的價格。

因此,即便無法實現能源獨立,加大國內油氣開採力度依然有其必要性;即便國內油氣開採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在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更近的運輸距離面前,仍然有一定競爭力。

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推動下,國內勘探開發活動明顯升溫,油氣發現數量和新增儲量均呈現出了上升趨勢。近期接連出現的頁巖油氣勘探開發消息,也讓業內人士看到了能源獨立的一絲曙光。

但是,目前最新的截至2017年底的數據顯示,中國原油和天然氣的新增儲量,在近幾年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跌;技術可採儲量方面,儘管跌幅不大,但依然很難讓人滿意。

資本支出乏力

和許多產業不同,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極度仰賴資金的支持,頁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尤甚。但現實情況是,中國的上遊資本支出,在支撐油氣企業增儲上產上用力不足。

以中石油為例,2014年的上遊資本開支為2215億元,兩年過後的2016年,這一數字就僅為1302億元,跌幅900億;2018年,預計回升至1748億元,但依然捉襟見肘。

中石油官方網站顯示,其旗下油氣田公司足有16家,這些公司控制了中國大多數的油氣開採礦權,即便1748億元平均分配,每家也只佔100億元多一點。連續幾年的降本增效,已經證明了這些錢可以維持產量,但想要更大規模的油氣田發現,需要更多的資金。

同時,資本支出的效果一般均非當年可見,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長的周期才能見到效果。在預算捉襟見肘的時期,油田公司會將資本投入至更容易見效的區塊,以增加採收率,或者生產井密度的方式,穩定已經開採的油田產量。

「已經開採的油田並不會帶來大規模的油氣藏發現,在油價逐步回升,國內需求穩定的前提下,穩產能夠帶來最大的收益。」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包括頁巖油氣在內的新區域怎麼辦呢?」

要知道,風險探井能夠獲得的油氣藏儲量,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才能看到收益,在強調現金流的年代擴大這一支出顯然不合時宜;更何況,風險探井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往往可能數億元的投資打下去,卻沒有任何收益。

於是,一些新的區域,尤其以頁巖油氣區域為代表,得到的勘探開發投資相對有限。相對於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量來說,頁巖油氣的發展顯得不夠看了。「石油工業建立的初心和最終目的,是滿足一個國家的能源需求,中國能源消費這麼大,原油產量不增反降,這幾年在上遊方面的進展,顯然是不夠令人滿意。」上述人士表示。

好在,中石油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兩會期間,中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宣布,2019年的風險勘探開支將同比上升5倍,以支撐中石油在全國範圍內的未知區塊尋找油氣藏,這其中包括了頁巖油氣藏。

機制亟需改革

長期以來,中國的原油和天然氣採掘業,掌握在大型國有企業手中。但在油價下降、資本支出開支驟減之後,體制機制帶來的問題逐漸暴露。因此,在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數次改革方案中,都有強調「引入社會資本,引入市場競爭」。

頁巖油氣開發也不例外。

2011年、2012年,前國土資源部分別進行了兩輪頁巖油氣區塊招標,這一招標的本意也是如此:引入市場競爭、引入社會資本,最終加速國內的勘探開發。但是,在2016年的核查中,全部區塊「停擺」,幾乎所有企業均未通過前國土資源部的核查。

截至目前,自然資源部也僅是核減了相關區塊的探礦面積,但並未對相關企業進行進一步的退出礦權處理。

2017年,貴州公開出讓了一個頁巖氣區塊,該區塊的安頁1井曾獲重大突破,估算天然氣資源量達千億方。貴州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最終以12億9千萬元競得此區塊巖氣勘查探礦權。

依據公開信息,該區塊目前已經實現生產,當地群眾已經用上了來自該區塊的天然氣。不過,在頁巖氣區塊開放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鳳毛麟角,絕大多數像前文所述一樣,無疾而終。

「油氣開採這一行業,目前的門檻太高了。」上述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標要交錢,買地要花錢,勘探要花錢,即便是技術方面可以支持,算上中標支出的話,可能要超過十年才能回收成本,這對於許多民營企業來說,基本等於沒有吸引力。」

上述貴州探礦權出讓的例子,除了12.9億元的礦權出讓金,企業未來銷售天然氣的收益還需與政府進行分成。在礦權退出機制遲遲沒有出臺的情況下,這樣的門檻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

目前在礦權退出機制上,相關部門還在進行探索,包括國有企業手中,有許多沒有得到開發的礦權一直擱置在那兒。「這種問題帶來的結果,效率一定是低下的,在國有企業內部礦權太多了,有些比較未知的,很有可能得不到重視。」他說。

而對於目前掌握國內大多數礦權的國有石油公司來說,也應該通過引入市場競爭的辦法,提升效率增儲上產。

一個比較好的借鑑模式,是此前蘇裡格天然氣區塊的開發。彼時,長慶油田公司宣布將這一緻密氣田進行公開招標合作,直接參加這一區域氣田開發的公司包括了國內外的10餘家公司,其中不乏殼牌、道達爾這樣的國際巨頭。

市場機制的引入,讓蘇裡格氣田平均單井累計產量達2000萬立方米以上的氣井比例由原來的62%提高到80%以上,平均單井可節約投資200多萬元。這一模式使蘇利南氣田成為中國產量最高的天然氣田之一,後被稱為「五加一」模式。

不同公司在一個油田競爭,技術的進步得以快速複製和驗證,同時學習曲線可以快速降低技術複製的成本,極大提升了效率。不過,這個已經得到驗證的模式,並未在中石油內部大力推廣。

究其原因,是中石油內部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壁壘相對較高,內部資源流動性較差。「一個人很可能從參與工作到退休,都在同一個油田,這在很多大型國際石油公司中,都是難以想像的。」上述人士表示,「人才、技術和生產資料的流動非常重要,而國內的石油公司目前做得並不好。」

也是因此,2017年,中石油宣布在內部進行第一輪共16個探、採礦權流轉,將中西部一些油田公司沒有餘力開採的礦權,流轉至大慶等四家老油田公司手中。其中包括了頁巖油氣田儲量的重點區域——西南油氣田公司。

2019年初,中石油宣布啟動第二批礦權內部流轉工作。在第二輪流轉中,將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頁巖油區塊流轉給有較高該類資源勘探開發經驗的吉林和吐哈油田,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東部老油田公司提升效率,也可加快相關地區區塊的開採進度,推動增儲上產。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輪流轉中中石油將會和一些外部企業進行合作,目前尚未有公開信息表明有哪些外部企業得到了區塊。

技術進步提速

在資本、機制之外,影響勘探開發進度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技術。同時,這也是在未來中國油氣機制進步中,最容易解決的因素。

然而,關於頁巖油氣的技術,遲遲沒有得到快速的進步。甚至,對於頁巖油氣的地質認識,還沒有一個共識。「目前,對於國內頁巖油氣區塊,資源稟賦好還是不好,多還是不多,都沒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共識。」上述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沒有大規模技術的投入,就不可能得到清晰的認識。」

在本報記者此前的採訪中,三桶油都已經建立了從總部到地方的成熟的科研系統,內部的科研成果也實現了共享。但是,長期以來,在採收率等老油田增產穩產的技術投入,都要高於對新油田勘探開發的技術投入。

從結果來看,本報記者梳理了從2008年至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獲獎名單。初步統計,涉及油田的獲獎技術不僅逐年變少,提高採收率、促進老油田穩產增產的獲獎技術高達23項,而新油田勘探開發的獲獎技術成果則為12項。在新油田勘探開發的獲獎技術中,頁巖油氣田獲得的獎項,也僅有涪陵一例。

增產穩產的技術固然可以幫助到中國的各個油田提升產量,也可以用到新勘探的油田中幫助快速生產。但是,勘探方面的技術成果較少,反映出了中國對於新區域的技術投入相對不足的現實。

實際上,國際對於非常規油氣田開發,尤其是頁巖油氣田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如果足夠重視,通過引進、借鑑等各種方式進行技術發展,會取得很快的進步。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楊澤宇_NF6036

相關焦點

  • 金之鈞院士:中國正迎來頁巖氣革命 頁巖油資源潛力巨大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地質家金之鈞1日表示,中國正迎來頁巖氣革命。同時儘管具有巨大的頁巖油資源潛力,但中國的頁巖油革命還遠未到來。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當天舉行第二場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中國石化副總地質師兼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以「中國迎來了頁巖革命嗎——Yes or No?」為題,介紹了美國頁巖革命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勘探開發歷程、現狀及發展趨勢,並對中國頁巖氣、頁巖油發展的前景和挑戰進行分析展望。
  • 頁巖油氣專題報告:美國頁巖油未來將對全球油價形成持續壓制
    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 (EIA)披露,全世界頁巖油總儲量為 3450 億桶,其中俄羅斯 750 億桶,美國 580 億桶, 中國 320 億桶。俄羅斯頁巖油儲量幾乎都蘊含於西西伯利亞巴熱諾沃巖系的頁巖油沉積 層,在 1.24 萬億桶總儲量中,即使不考慮經濟效益也只有 6%可以開採。
  • 美國頁巖氣先驅申請破產保護,頁巖油氣還能重回繁榮嗎?
    切薩皮克能源及其同行用水力壓裂技術革命改寫了美國油氣行業,實現能源自給自足,但大量美國頁巖油氣湧入市場導致的能源價格大幅下滑,又令頁巖油氣公司們被反噬,成為自身產量效率增加的受害者。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在此前的大舉擴張中埋下的債務已積重難返,新冠疫情蔓延下的油氣暴跌同時衝擊著頁巖行業。
  • 中石油重大突破,中國頁巖油革命初露曙光
    美國「頁巖革命」重構全球能源版圖,頁巖油撼動了常規石油天然氣的王者寶座。在邁向能源強國的徵程上,中國人自己開啟的頁巖油革命也初露曙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27日宣布,在渤海灣盆地率先實現陸相頁巖油工業化開發,為中國陸相頁巖油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
  • 趙文智院士:陸相頁巖油革命——主攻方向路徑清晰 前景值得期待
    趙文智,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質與油氣勘探專家。從事中國陸上主要含油氣盆地油氣成藏理論技術研究與勘探實踐。我國陸相頁巖油資源也十分豐富,能否對確保原油2.0億噸穩產,甚至在2.0億噸基礎上實現規模上產發揮有力支撐作用?為此,就我國陸相頁巖油發展前景與未來地位等話題,筆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趙文智院士。美國頁巖油氣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國是否可以照搬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的模式?
  • 趙文智院士:陸相頁巖油革命——主攻方向路徑清晰 前景值得期待
    我國頁巖油氣資源豐富,其中海相頁巖氣已順利實現工業開發,2019年產量達到154億方,為我國加大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做出重要貢獻。我國陸相頁巖油資源也十分豐富,能否對確保原油2.0億噸穩產,甚至在2.0億噸基礎上實現規模上產發揮有力支撐作用?為此,就我國陸相頁巖油發展前景與未來地位等話題,筆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趙文智院士。
  • 遼寧成大油頁巖非頁巖油 開採方式裂解工序均不同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遼寧成大的油頁巖項目並非市場所理解的「頁巖油」概念,與所謂的「頁巖氣革命」也沾不上邊。史玉柱的出手有其考慮的理由,而投資者也應分清概念,對項目的性質和盈利前景進行理性判斷。  兩個概念  「油頁巖並不是頁巖油,這和近年來資本市場上炒作的頁巖油氣等非常規油氣概念不同。」
  • 你可知道,中國其實也有開採頁巖油的公司
    開採頁巖油的中國公司其實中國也有涉足頁巖油領域的企業。2012年,中國的海默科技購買了美國 Carrizo Oil & Gas,Inc公司擁有的Niobrara區塊10% 的頁巖油氣區塊的權益,開始介入美國頁巖油氣勘探開發領域。
  • 日產7.5萬方、頁巖油9.8立方米,中國石化在重慶獲高產頁巖油氣井
    1月4日,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在重慶的重點預探井——泰頁1井,在湖相頁巖新層系喜獲頁巖氣日產7.5萬立方米、頁巖油9.8立方米,這是四川盆地第一口在該層系獲頁巖油氣流的探井,證實湖相頁巖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 國內頁巖油勘探開發現狀與發展透析
    頁巖油發展歷程  2018  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召開「中國石油頁巖油領域風險勘探研討會」,後續部署一批風險目標  2017~2019  中國石油積極籌建頁巖油原位轉化實驗室和準備現場先導實驗  提出「關於啟動頁巖油『地下煉廠』工程,推動我國石油革命建設
  • 頁巖油開發:從夢想到現實
    ■本報記者 李惠鈺 近日,國際油氣巨頭殼牌與中國石化籤署協議,將與中國石化勝利油田聯合研究勘探中國勝利區的頁巖油資源。 美國的啟示:降本增效有一個過程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頁巖似「磨刀石」鐵板一般沒有孔隙,只可作為常規油氣的蓋層,而如今,頁巖不僅可儲油、儲氣,甚至可產油、產氣,勘探理論的深化加速非常規頁巖油氣革命的到來。
  • 中國石化在重慶獲高產頁巖油氣井
    12071次閱讀 作者:馬守貴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1年01月11日 收藏
  • 科學網—頁巖油開發:從夢想到現實
    ,將與中國石化勝利油田聯合研究勘探中國勝利區的頁巖油資源。 美國的啟示:降本增效有一個過程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頁巖似「磨刀石」鐵板一般沒有孔隙,只可作為常規油氣的蓋層,而如今,頁巖不僅可儲油、儲氣,甚至可產油、產氣,勘探理論的深化加速非常規頁巖油氣革命的到來。
  • 重慶試獲高產頁巖油氣井
    本報訊 日前,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在重慶的重點預探井——泰頁1井,在湖相頁巖新層系喜獲頁巖氣日產7.5萬立方米、頁巖油9.8立方米,這是四川盆地第一口在該層系獲頁巖油氣流的探井,證實湖相頁巖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 科學網—美國頁巖油勘探開發歷程與啟示
    據有關資料表明,自2000年以來,美國頁巖油開發投資已超過12000億美元,長期負現金流和高負債使美國頁巖油發展的可持續性備受質疑,甚至有人提出「龐氏騙局」說,但其實美國頁巖油目前已出現向好的苗頭。 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美國頁巖油行業在2018年首次實現了16億美元的年度淨現金流入。
  • 頁巖氣過剩效應或是頁巖油的明天
    隨著美國進口石油量減少,傳統石油產地的石油將更多地輸入到新興經濟體,就中國而言,過半進口石油來自中東國家,未來石油供應安全形勢將會更加複雜 ]  美國頁巖氣革命成功的喧囂之後,由頁巖引發的能源革命悄悄延伸到頁巖油(或可稱緻密油)。
  • 大港油田實現陸相頁巖油工業化開採
    這片中心地帶,就是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兩口頁巖油水平井——官東1701H井、官東1702H井所在地。兩口井已持續穩定生產超過400天,單井日產油穩定在15方至25方,累計產油超過14500方。這標誌著中國石油在渤海灣盆地率先實現了我國陸相頁巖油的工業化開發,成為中國版「頁巖革命」的先聲。
  • 頁巖油的技術解決,以及大量開採,會迎來現有油價的下跌?
    美國的頁巖油革命解決了如何把在巖石裡的油氣資源開採出來的技術問題。但是中美兩國的頁巖油分布情況並不完全一致,按照有關專家的比喻就是美國的頁巖油存儲在一塊完整的盤子裡,目前我國的油頁巖分布比較廣泛,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山東、山西、吉林、黑龍江、遼寧、廣東和新疆等9省,其中吉林、遼寧和廣東儲量較多,佔到全國探明儲量的90%以上。我國目前並沒有迎來頁巖油革命,在未來十幾年內也不太可能會迎來頁巖油革命。
  • 中國緻密油革命:看得見的未來
    原標題:中國緻密油革命:看得見的未來  在業內人士看來,頁巖氣只是中國非常規油氣的「甜點」。在業界對頁巖氣的認知回歸理性之際,應對緻密油的勘探開發予以更多的重視。  繼中國「頁巖氣革命」之後,一場靜悄悄但影響深遠的「緻密油革命」或將降臨。  緻密油應「升溫」  2013年中國緻密氣產量為300億立方米,頁巖氣產量為2億立方米,而緻密油仍然處於「戰略突破」的階段。  目前,全球已經探明的常規與非常規油氣資源比例為2:8。
  • 頁巖氣頁巖油投資高潮來臨 十股將書寫投資神話
    在人們的翹首期盼中,中國頁巖氣第二輪招標或將於今年9月份啟動。"招標時間初步定在9月"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昨日(8月13日)下午向《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表示,不過招標時間的最終確定需要走一定程序。"目前,還未上部長辦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