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史玉柱相中、豪擲8.62億元入股的新疆寶明油頁巖綜合開發項目使得遼寧成大的股價在9月12日復牌後一飛沖天,開盤後即漲停在16.25元,較13.26元的定增價格溢價兩成多。「投資界大佬+非常規油氣」的組合著實賺足了資本市場的眼球。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遼寧成大的油頁巖項目並非市場所理解的「頁巖油」概念,與所謂的「頁巖氣革命」也沾不上邊。史玉柱的出手有其考慮的理由,而投資者也應分清概念,對項目的性質和盈利前景進行理性判斷。
兩個概念
「油頁巖並不是頁巖油,這和近年來資本市場上炒作的頁巖油氣等非常規油氣概念不同。」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油頁巖是一種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機質的沉積巖,它和煤的主要區別是灰分超過40%,與碳質頁巖的主要區別是含油率大於3.5%。油頁巖經低溫乾餾可以得到頁巖油。頁巖油類似原油,可以製成汽油、柴油或作為燃料油。
就目前的勘探情況而言,美國是世界上油頁巖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查明地質資源量為33400億噸,折合頁巖油為3036億噸。2004-2006年,我國對油頁巖資源進行了首次評價,查明地質資源量為7199億噸,折合成頁巖油為476億噸。
「目前資本市場上理解的頁巖油概念多和頁巖氣相關,是通過打水平井、分段壓裂獲得。簡單來說,整個過程屬於物理反應,直接可產出原油。但油頁巖的開發需先開採出礦石,然後進行裂解等工序後產出石油,包含了很多化學反應。」該人士進一步闡釋道。
據其介紹,國內開發油頁巖的技術很早就形成,已相當成熟,從技術角度講項目風險並不大,項目的盈利能力主要看油頁巖的含油量,含油量越高則開採的噸成本越低。
根據遼寧成大披露的信息,其在新疆投建的油頁巖一期項目預計總投資43.4億元,運營22年。按照設計生產能力,一期項目建成達產後,每年開採油頁巖原礦礦石1100萬噸,年產頁巖油47.8萬噸。
「從公布的數字測算,基本上每噸開發成本在500元人民幣左右,折算下來相當於10美元/桶,能掙錢,但盈利能力不算高。」該人士分析認為,將其作為一種投資選擇也屬合理,雖然不是暴利但較穩定。據媒體報導,遼寧成大此前在吉林樺甸的油頁巖項目的投資直至今年方達成進度,但上半年虧損3358.88萬元。
不過,公開信息顯示,油頁巖的開發伴隨著一定的環境風險。目前,油頁巖多採取直接開採方式,包括露天和井下兩種。業內對於油頁巖直接開採存在的生態擔憂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生態及水質破壞嚴重,二是灰渣汙染嚴重,三是直接開採佔地較多,一旦開墾就無法完全修復。
頁巖油革命
為何投資大佬史玉柱相中了這個項目?其背後的理由眾說紛紜。「也有可能該項目未來會向頁巖油開發方面傾斜,而非常規油氣概念近年來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一位券商分析師猜測道。
緊隨「頁巖氣革命」,同為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頁巖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過去兩年,得益於頁巖油的開採,美國的產油量增長了35%,2012年的增速更是達到了16%,是美國自1859年開始產油以來最快的年增速。
「頁巖油和頁巖氣是伴生、共生的,都歸屬於非常規油氣。從開發技術角度而言,基本相同,關鍵技術都是「水平井+分段壓裂」,但油因為黏性大等特點,在許多方面開發起來比氣更難一些。一般而言,在開發頁巖油氣的時候先開發氣後開發油。」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張抗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中國的頁巖油資源量目前還沒有準確數據,但已經開始打井,做一些參數統計工作。」張抗稱,目前中石化在河南、遼寧、四川等地已打了一些頁巖油井,其中一些已經出油。
而在今年7月,中石油集團也宣布與美國油氣企業赫世公司合作,在新疆三塘湖盆地馬朗區塊共同開展頁巖油的開發。合作主要目的是引進國外在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方面的先進技術、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
張抗認為,頁巖油在美國實現了商業化生產,在我國「前景很大,但問題也很多」,需要有先行者「幹起來、進行試驗性地勘探」。而投資開發頁巖油的企業需要具備戰略發展眼光,也要有一定的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