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免費的開源可視化工具 可以對同源基因進行深入比較
一種免費的開源可視化工具 可以對同源基因進行深入比較 2018-10-26 14:39:13 來源:sciencedaily Aequatus是Earlham Institute(EI)開發的一種新型生物信息學工具,它有助於深入了解不同物種之間的同線信息
-
盤點55個最實用的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工具
一款好的工具可以讓你事半功倍,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更需要強有力的工具通過使數據有意義的方式實現數據可視化,還有數據的可交互性;我們還需要跨學科的團隊,而不是單個數據科學家、設計師或數據分析員;我們更需要重新思考我們所知道的數據可視化,圖表和圖形還只能在一個或兩個維度上傳遞信息, 那麼他們怎樣才能與其他維度融合到一起深入挖掘大數據呢?
-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首次公開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該庫整合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全球流感序列資料庫等機構公開發布的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元信息、學術文獻、新聞動態、科普文章。同時,對不同冠狀病毒株的基因組序列做了變異分析與展示。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關於舉辦「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Nat Biotechnol:開發出可預測基因組編輯器脫靶活性的工具...
2020年7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卡內基梅隆大學和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易於使用的靈敏的高通量的方法,用於確定由CRISPR-Cas9等基因組編輯器引起的非預期的DNA雙鏈斷裂的位置。
-
分析零距離 數據可視化產品選型指南
市場研究機構IDC甚至認為,數據分析人才的欠缺可能會成為影響大數據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讓每個人都成為數據分析師」是大數據時代賦予的要求,數據可視化的出現恰恰從側面緩解了專業數據分析人才的缺乏。Tableau、Qlik、Microsoft、SAS、IBM等IT廠商紛紛加入數據可視化的陣營,在降低數據分析門檻的同時,為分析結果提供更炫的展現方式。
-
從數據可視化到交互式數據分析
這篇文章,以及之前的演講,旨在更好地定義可視化在數據分析中的角色,並激發更多關於可視化領域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討論,遺憾的事,這件事情並沒有像其他事情那樣引人注目。但為什麼要專注於分析?它有什麼特別之處?我的理由是,數據分析是一項基礎的人類技術活動,它有可能幫助人們解決重要的社會和科學問題。更確切地說,我認為數據分析很重要。
-
英特爾、聯想攜手華大基因加速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分析
3月3日,英特爾、聯想以及華大基因宣布,三家公司正攜手加快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分析。來自英特爾及聯想的專業技術與生命科學專家將通力合作,為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提供全新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計算資源,進一步提升其基因測序工具的分析能力,更高效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
-
Clustergrammer——基於網絡的高維生物數據熱圖可視化和分析工具
Fernandez, Gregory W. Gundersen, Adeeb Rahman, Mark L.Grimes, Klarisa Rikova, Peter Hornbeck, Avi Ma』ayan 發表時間:2017/10/10 數字識別碼:10.1038/sdata.2017.151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data2017151?
-
Nature解讀:人類ENCODE計劃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和小鼠基因組...
同時一個新的「註冊表」也將會將一部分DNA開關分配到遊泳的生物類別中去,該研究計劃還提供了新的可視化的工具來幫助利用ENCODE計劃的大型資料庫。13項深度的研究,研究者Eric Green博士表示,ENCODE 3計劃的一個主要優先任務就是尋找方法來與更廣泛的研究群體共享數千個ENCODE實驗數據,從而幫助擴展科學家們對基因組功能的理解,ENCODE 3計劃中搜索和可視化的工具就能適當這些數據能被訪問,從而就能推動科學家們在開放科學上的努力。
-
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學家在9天內成功對11個人類基因組進行完整...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三年前,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證明,利用在校園開發的相同納米孔測序就能實現對對人類基因組的長時間閱讀分析,這在當時的確是一項巨大的研究進展,但其卻需要15萬小時的計算時間和數周的工作。
-
新工具可定量分析RNA鹼基編輯器活性
新工具可定量分析RNA鹼基編輯器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3 16:10:10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Eli Eisenberg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Nat Methods:利用ATAC-see技術可視化觀察易接近的染色質
2017年1月8日/生物谷BIOON/---在有限的細胞核空間中,基因組的大部分是緊密摺疊的,僅留下需要轉錄的部分是易接近的。美國史丹福大學的Howard Chang說,人們有「巨大的興趣」來確定一個給定的細胞類型中哪些基因組區域是有活性的。
-
Nature子刊:教你零基礎開展微生物組數據分析和可視化
正由於微生物組數據具有這些特徵,在處理數據時應該加以考慮,正確處理,目前,R 的 phyloseq 包提供了豐富的功能來處理特徵表,分類樹和元數據處理。但是基於編碼的界面對於臨床工作人員等科研人員十分不利。MicrobiomeAnalyst這是應對這種情況而開發的工具。因此為無需專業編程技能就能可輕鬆進行微生物組數據的系統綜合統計分析,交互式可視化和meta分析。
-
可視化工具不知道怎麼選?深度評測5大Python數據可視化工具
作者 | 劉早起來源 | 早起Python(ID: zaoqi-python)相信很多讀者學習Python就是希望作出各種酷炫的可視化圖表,當然你一定會聽說過Matplotlib、Pyecharts、Seaborn、Plotly、Bokeh這五大工具,本文就將通過真實繪圖來深度評測這五個Python數據可視化的庫,看看到底這幾種工具各有什麼優缺點
-
數據可視化圖表工具有哪些圖表類型?
每到月度、季度、年度總結的時候,用到最多的、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數據了。讓數據說話,擺事實、講道理才能贏得上級的肯定。 大家都聽過「數據可視化」,也知道要用直觀的圖表讓受眾理解複雜多變的數據。
-
Nat.Biotechnol|能靶向冠狀病毒RNA的新型CRISPR工具問世
對於人類基因組的許多區域,靶向DNA可能無效,而其他生物(例如冠狀病毒或流感之類的RNA病毒)也無法通過現有的DNA靶向CRISPR篩選完全靶向。通過針對人類RNA轉錄物中成千上萬個不同的位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預測模型,以加速識別最有效的Cas13指導RNA。研究人員可以通過交互式網站和開源工具箱使用這項新技術,以預測定製RNA靶標的指導RNA效率,並為所有人類蛋白質編碼基因提供預先設計的指導RNA。
-
Nat Methods: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和單細胞RNA測序的CROP-seq方法
2017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利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進行基因組編輯是一種用於生物學發現和鑑定新的藥物靶標的強大工具。在進行CRISPR集中篩選(pooled screen)時,利用CRISPR gRNA靶向上千種不同的基因對大量的細胞進行編輯。
-
淺談數據可視化
我主要進行了少量數據處理和系統可視化部分,在這個過程中,覺得數據可視化是一個非常迷人的話題,這過程中也了解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學習了一些基礎的工具,在這裡分享給大家,也是為自己做一個整理和記錄。1、什麼是數據可視化?